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紀念抗戰七十週年散文《紅色的記憶》

散文1.29W

我出生在康樂這塊紅色的土地上,始終認爲,紅色是生命,紅色是幸福,紅色代表春天的生機,象徵青春的活力,因此我愛上了紅色,以爲紅色是和平。小時候愛戴紅領巾,長大後熱愛五星紅旗,我愛歌唱紅色的經典歌曲,來讚頌紅色的生命,追求和平幸福的快樂。

紀念抗戰七十週年散文《紅色的記憶》

歲月的長河雖然漫漫的流去,紅色的土壤卻伸手可掬。老革命們都在感嘆那些遠去的孤帆遠影,歷史的顏色已經染紅我們青春的衣衫。蓮花山的巍峨和肅穆,映襯出足古川飄逸的白雲,於是有了楊家河,利用歲月沉重的流動,賦予康樂的大地活潑的生機,給胭脂三川的兒女以英勇的血氣,也讓一座座大山有了千迴百折的.映照,一個個村莊有了山花爛漫的象徵。在康樂這塊紅色的土地上,我們靜坐不得,更不能無動於衷。

因爲這裏有一條曾經讓無數紅軍戰士敬畏的英雄河——楊家河,這裏有一塊載入史冊的紅色的土壤——景古地區,這裏有一塊組建過多少家園和夢想,也滋潤了許多沃野和希望的紅土地——景古蘇維埃政權。這裏是一塊承載着厚重歷史的肥沃土壤,同時也是揹負着悅耳的蓮花山花兒的紅色革命的搖籃。

那是一個激情燃燒的艱苦歲月,一羣頭頂紅五星,身穿舊軍裝,腳踩破草鞋的5000多人的紅軍隊伍,從江西、到貴州,爬雪山、過草地,挖野菜、吃樹皮、飲冰雪,飽嘗了人世間別人都不能吃的苦難。“雪皚皚,野茫茫,高原寒,炊斷糧,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雪山低頭迎遠客,草灘泥氈紮營盤。”血戰萬源城,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智取臘子口,在“風雨浸衣骨更硬,革命理想高於天中”來到了康樂的景古地區。

一個個動人心絃的雄壯故事,都有一段紅色的記憶,那是英勇的紅軍戰士們可歌可泣的真實故事,那時的故鄉還是多麼的空白和消瘦啊,每一寸土地,都長滿了苦難的憂傷,祈盼着對幸福、自由的渴望,是你們用共產黨人的愛國衷腸,和北上抗日的鬥志昂揚,給這塊一窮二白的土地,照來了耀眼的光芒,康樂人民紅色記憶的篇章,便從這裏由燦爛走向輝煌。

在那艱難的日子裏,紅軍將士們風餐露宿,忍飢挨餓,卻沒有一點怨言,有的只是不滅的革命信念。曾記得:紅軍打土豪、分錢糧,救百姓,開義倉,許多紅軍戰士幫助農民收割莊稼,放牛羊。一聲聲蓮花山花兒的悅耳悠揚,把勞累了一天的將士們帶進了甜美的夢鄉……

紅軍將士們在艱難中播種希望,在貧瘠中尋找適合紅色種子生根、發芽的土壤。紅色的火種播種到康樂的沃土上,胭脂三川便燃起熊熊的革命火光。那是一羣非常優秀的英雄兒女啊,他們舍小家保大家,新婚的丈夫告別妻子,毅然踏上了那條紅色的康莊;年邁的父母叮囑兒子:一定要跟着紅軍迎來革命勝利的曙光……一時間,華夏大地演奏着一曲曲“父送子,妻送郎,夫妻雙雙上戰場”的優美樂章。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這是你們響徹寰宇的吶喊;“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這是你們血火鑄煉的光環,是中華民族頂天立地、不屈不撓的革命誓言。

聽,那一曲曲雄壯有力的軍歌,向全世界莊嚴宣佈:紅旗,是一種最能凝聚色彩的生命力,紅軍,是一支永遠拖不垮、打不敗的文明而威武的勝利之師。

康樂,生我養我的肥沃土地,珍藏着無數紅色的記憶,你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巍峨成今天的豐碑,你用頑強的信念,哺育了二十幾萬各族兒女,沒有比這更艱鉅的任務,沒有比這更沉重的道義。你依然無私地弘揚着革命的正氣。我一直堅信,你是我們勇往直前的強大的精神動力,你所有的紅色,都爲我們而凝聚、亮麗。

我終於明白:五星國旗之所以那樣鮮豔,是因爲它浸透革命者的鮮血,寫滿了紅軍將士的名字,紅色的記憶中走來的時光老人,始終在重複那些鮮血染紅的故事……

那故事中一個個鮮活的主人公,永遠活躍在康樂這塊紅色的土壤,那一枚枚閃耀着金色光芒的軍功章,時時把我們的道路照亮,一面面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指引着我們前進的方向。

我們在季節的變換裏看紅色的土壤,紅色的土壤在歷史的長河裏看我們成長,我要把革命的紅色縱情地歌唱,紅色的記憶是康樂璀璨的華章,永遠銘刻在家鄉人民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