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燕來燕去的抒情散文

散文7.37K

自從到了州城讀書以後,回家的次數就不是很多了。工作以後,上班時間很緊,回家的次數更是減少,往往都是每年在過年的時候纔會回到老家去。因此,在老家的日子,那些草長鶯飛、烈日炎炎、楓葉泛紅的景象漸漸開始模糊,只是冬日的雪還是在回老家過年的印象中一次又一次重新載入,未曾走遠。

燕來燕去的抒情散文

前不久端午回家,看到了我家吊腳樓下飛進飛出的燕子,多年沒見,心裏一時好生激動。

因爲一般回家只是在冬天,很少看到燕子。而在喧鬧、堅硬和枯燥的城市,燕子也是不見蹤影的。好在現在節假日多了,於是我們回老家的次數勤了一些。清明、端午、中秋都有了假期,加上公路也修好了,弟兄們都買了車,於是往往一聲招呼,都跑出城市,往老家去,心情也是無比地好,就像車窗外的綠野和清風,那車行得感覺就像燕子在春光中的飛翔。

小時候,燕子是我們家的常客,也因此讓我們生出許多自豪。據說,燕子落在哪戶人家是很有選擇的,一定要乾淨、大方和和睦。而且燕子落在誰家那是很吉利的事情,因此農村人都歡迎他們,儘管它們也會拉屎掉毛,但是還是沒人會因爲此而趕走燕子。在我老家,四五戶人家挨着住着,可是就只有我家有燕子來做窩。而且我家的燕子做窩還不是做在屋檐下,而是做在磨房的樓板下,是在門裏邊,儼然是一家人的部分。只是我們常常擔心,推磨時那轟轟的響聲會驚嚇到燕子,可是好像很多年燕子都不在意,我們在推磨時一前一後地走動,磨繩也來回擺動,燕子卻還是如平時一樣來去穿梭,絲毫沒有收到驚嚇,估計它們已經適應或者感到我們沒有惡意。

因爲燕子把窩做在樓板下面,正是木樓板和下面的樓斗的結合位置,是一個三角區,省了一些工,而且相對牢固。可是我們無論什麼時候去樓上做事,母親總會輕輕地囑咐一句:小心燕窩!她是怕震動對燕窩或者燕子造成傷害。有時候,晚上要關門,她總會問一句:看看燕子回來沒有?我們小時候的臥室正好在燕子做窩的樓上,雖然晚上燕子也休息了,但是我們還是腳步輕輕地上樓,上牀睡覺。偶爾不小心弄倒了什麼,立刻會靜心樹起耳朵聽一下,看看燕子的反應,一般都是靜悄悄的,燕子好像也不是很在意。不像現在單元樓中的一些住戶,樓上拖一下椅子,馬上在下面回捅幾下以示抗議。

一段時間,我們家裏的燕子到了“燕多爲患”的地步。本來磨房裏的燕子還是有邀約之意的,父親在樓鬥上釘上了兩根長竹釘,然後在上面放上一塊瓦片,燕子於是就以此爲基礎開始築巢。而後來,就在這個燕窩邊上又出現了一個燕子做的窩,另外在我家吊腳樓最下面的一層,牛圈的外面樓板上也出現了燕子窩。一時間,到處是燕子紛飛,叫聲唧唧。它們黑色的身影梭子一樣閃現,爲老家的吊腳樓增添了很多靈氣和活潑。這次它們沒有要父親幫助釘瓦片,而是全用泥土築成的,那種建築工藝讓我嚇了一跳。燕子築巢是用嘴銜來一顆顆黃豆大地稀泥,一顆顆沾上,慢慢形成一個水囊式的東西,入口小,只能供一隻燕子進出,裏面很大,還墊有豬毛、松針、蘆花等柔軟的材料。那些小泥土顆粒懸空構築,卻也不掉下來,卻是讓我感到燕子的聰明、細心和精巧。後來讀了相關的書,知道好像還要伴以燕子的唾液,那是怎樣的嘔心瀝血啊!當然我們老家的燕窩是泥做的,不是沿海的那些燕窩,會被人弄去當補品吃掉,這是我們這裏燕子的幸運。可我有時也在想,燕子是候鳥,到了冬天,我們老家的燕子在南方是不是也去做過那種魚膠做的燕窩也未可知,但是一定在我們這裏是最溫馨的,它們的家至少是安全的。家安全,它們的孩子也就是安全的。

據說,燕子認識它的家,無論飛多遠、走多久。它們是候鳥,每年春天飛來,每年冬天飛去南方,窩在哪一戶人家,它都不會弄錯。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小時候就想給燕子身上綁一份信,讓它南方的家的主人聯繫一下,一是驗證,二是可以因爲燕子而多一個遠方的朋友,可是一直都沒敢去這樣做。燕子好像不像別的動物那樣區別大,都是一身烏羽剪尾,黃白相間的腹部和歡快悅耳的叫聲,我實在分不清我家的燕子和別人家的燕子有何區別。每年開春,在樹木吐綠的時候,它們就悄然來到了。有時聽到一聲清脆的叫聲,在屋子裏勞動的`父母親便會相視一笑,輕聲地說:燕兒回來了!我們老家說燕子都是帶兒化音,叫燕兒,就像現在電視劇的女主角。後來,我讀小學,已經在外面參加工作的哥哥姐姐回家,只要聽到他們在屋外的聲音,我看見,父母親的眼光和聽到燕子歸來時情形一樣驚喜。

燕子多了,母親卻很細心,燕子很講究,是在窩外面排泄的動物,於是母親會在燕窩對應的下面的地上,倒上一些灰土,燕子於是可以把糞便掉在灰土上。往往便可以看到燕子倒退着身子把尾部伸在窩口外,像投彈似得排下糞便,於是我們每天都會增加清掃的任務,燕子倒也習慣成自然了。這好像人類嬰兒的行爲,往往沒有厭惡,只是覺得可愛。燕子的叫聲其實也不是單調的“唧唧”,而是像一句話:“燕兒——滴滴——噠噠”,尤其後面一聲,真是“巧如簧舌”,一般人模仿不了。

由於家中有燕子,因此在小學學《小燕子》的課文時,很有基礎。只是一直不懂燕子排在電線上爲何象“等待演奏的曲譜”。後來在知道,我們老家那裏電線最多就是一兩根,沒有五線譜那麼多線,也不懂五線譜的音符,老師估計也不懂,沒有作解釋,這個疑問直到我長大了,有一次出差在外地,我看到密集的高壓塔上的燕子羣才弄明白,現在想來,不禁莞爾。

小時候,我家有燕窩的磨房就在廚房邊上,在我們一家人坐着吃飯時,同樣可以聽到燕子的叫聲、看到它們忙碌的身影。有時候是收工回來的小憩,也會看到這番情景。尤其在有些時候,小燕子已經孵化出來了,老燕子外出覓食,一飛進磨房,小燕子聽到了叫聲,一股腦兒擠在燕窩門口,無數張小嘴,黑黑的小腦袋,嘴角邊上一條很好看的黃色邊角,都像夾子似得大張着,唧唧直叫,呼喚着老燕子把食物放在自己的嘴裏。老燕子攀在窩口上,不知有沒有規律,往往把銜在嘴裏的食物有指向地放在某個小燕子嘴裏,未來得及休息,一蹬身,刷一下又從門裏飛出去,開始又一趟尋食之旅。一天到晚、日復一日,從不疲倦也從不停歇。每次看到這種情形,父母便會斜靠着椅子在門邊,欣慰而又無限期待地說:我們就像這燕兒一樣啊!那時我們兄弟姊妹七人都在讀書,父母親便在二十多畝地上挖掘她們的期盼,根植我們的未來與幸福!她們從開始就決定要供我們讀書,考學出去,像燕子一樣飛出去!那時生活很苦,“一條龍”的讀書戰線,從小學到大學全排上了。父母真像那兩隻老燕子,不知疲倦地揮灑汗水,硬是用兩雙手從土地裏摳錢,把一家人養活、供讀,只到我們七兄妹全部高考上中專大學、參加工作,像燕子一樣飛出大山。那時的學校亂收費沒有制止,幾乎每次回家,都會給父母遞上收費通知單,父母有時走到裏屋開始翻箱倒櫃,有時走出家門找鄉親借錢,苦楚、委屈、壓力,我們都不得而知,但是她們卻從沒有拒絕和放棄過。就像那兩隻不知疲倦的燕子!而我們,就是那些嗷嗷待哺的小燕子!七張嘴,張着一直在叫,那是怎樣的一種辛勞和焦慮!只到我自己養了孩子我才知道那是怎樣的一種承受與擔當。我只養着一個孩子,還有固定的工資讓我減少憂心,可是當年父母卻是隻有土地和雙手,但我們卻是兄妹七人啊!

後來,我們漸漸都考學在外,參加工作,相繼成家,回老家也是屈指可數了。老家很早就只剩下父母親住着,年歲大了,而且身體也不好,土地越種越少。可是她們也數次拒絕我們的建議的和安排,不願進城,很固執地住在老家。於是,我們便在每年的暑期冬季,找機會回家,看看她們,看看老屋和土地,就像一隻只燕子、候鳥一樣在城市和鄉村老家,季節之間來來去去。我們的身後,漸漸又有了小孩子一代,帶着他們,一遍遍地往返在城市和老家,增加他們對土地、對老家、對親人的親切與敬仰,讓他們也漸漸開始預習一個關於燕子和候鳥的遷徙路途。其實慢慢地,我們也開始出現當年父母親看到燕兒迴歸、孩子回家的眼神。我知道,我們的人生也開始經過炎夏,如燕子一樣,目光開始尋找歸程。這是人類的宿命,也是每一個生命個體的宿命,就像是一種輪迴。遷徙,其實也是一種輪迴。

那天回家看到了燕子,看我看着出神,父親說,很多年這裏都少看見燕兒來了,可能是因爲人們亂打農藥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氣候變暖了。沒想到,這幾年又回來了。我問父親,這些燕子是不是當年我家的燕子?父親肯定地說,肯定是,燕兒這種動物,認來家,認路,再飛多遠、再走多久,都認得原來的主人家!不會走錯的!一下子,我很感動,既因燕子的情意,也因父親的期待情懷!燕來燕去,莊稼漢和候鳥之間其實有一種亙古的牽掛和信任,那是這條遷徙之路不變的基因,是人間的永恆感動!

人生的時空裏,沒有候鳥,也沒有返程。我們總是行進在從寒冷到溫暖的路上,雖然也是如燕子一樣的忙碌過程,但是生命卻無法遷徙,只有一個註定的方向。花紅柳綠,燕來燕去,都是稍縱即逝的瞬間。但是我們都做好一隻燕子,不忘來路,不求回報,只留下天空中劃過的軌跡,和生命傳承中不息的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