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春節記事散文

散文2.31W

1 今年爸爸在城裏過春節

春節記事散文

每年春節,我們兄弟三家人總要趕回樂平里老家,與父母團聚,陪二老過年。

這是我們一大家子十年如一日的習慣。哪怕弟弟一家旅居廣州,每年春節都要如期歸來。無論天氣如何惡劣,也無論春運坐車如何難。最難忘的是前年春節,全國罕見的冰凍天氣,雨雪封路。弟弟在電話中說,排了兩天一夜的隊也沒買到一張回家的火車票!爸爸唉聲嘆氣地說:“估計他們一家子今年是不會回家吃團年飯了喲”!真沒想到,弟弟租了一輛車,在臘月三十的下午趕回到了父母身邊!

爸爸今年七十高齡,在老家五間土坯房裏住了大半輩子,不習慣城裏的光亮地板,嘈雜的汽笛轟鳴,還有城裏人每天都得花錢買來吃喝拉撒睡。爲盡兒女贍養之職,我和哥哥無論怎麼勸說他來茅坪養老他都不肯應允,寧願孤苦伶仃一個人(媽媽因給我們兄弟幾個照顧小孩早在茅坪住了好些年)隱居山野,打柴生炊、餵豬種地。甚至一年到頭也盼不到爸爸來城裏小住幾日。今年春節是個例外,爸爸答應來城裏過年了!我們這一大家子也終於可以匯聚茅坪,陪爸爸在城裏過回春節。

爸爸幾乎每年都要等到臘月二十五六,兄弟幾個都到家了才殺年豬,原因是便於兒孫們各自挑選適合自己口味的新鮮肥廋肉,然後用來製作自家的薰香腸。剩下的懸在屋樑上,天天燃起柏樹枝葉煙燻火烤,成大塊小塊特香的臘肉帶回城裏,供兒孫們一年到頭享用。爸爸今年的年豬殺得老早,連同菜園裏的蘿蔔、菠菜、萵苣和土豆一起,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天就來到了茅坪。爸爸這次真的是準備在城裏過春節了!

當天晚上,我便和哥哥商量着如何籌備年貨。二十四的早晨,哥哥,弟弟,爸爸,媽媽,還有嫂子、弟媳一羣人等,走進了國貿超市……半天下來,我們一大家子十一口人,個個都添置了衣物,還買了許多的零食,孩子們也選購了玩具。

2  除夕夜回憶我兒時新年

不知不覺便到了除夕。這天上午,大街上依然瀰漫着節日的喜慶。大紅的燈籠沿街擺放,喧鬧的超市人頭攢動,五彩的霓虹燈下是大大小小的車輛和行人,把新縣城本不寬敞的馬路圍堵得水泄不通。爸爸本想再上街買副春聯和“福”字貼於門上,以示興旺之意,但透過窗戶看見如此繁忙之景況,便取消行程坐下來看孫子們下象棋。

晌午剛過,街市陡然變得異常的平靜。各大超市、商鋪、菜場、門店都紛紛關閉,只有各色轎車守護着賓館、酒店的門檻,掛在路邊樟樹上的花燈和春聯也不知了去向。

當爸爸主持祭拜過祖宗神靈,再吃罷團年飯,小孩子們便去看動畫片了,剩下的便不約而同地圍坐在取暖桌邊,和往年一樣“熬年”(即守歲)。爸爸每年都必須召開的年度家庭座談會也隨即拉開序幕。哥哥首先總結了在家庭建設方面三兄弟各自所做的工作和成績,然後由我和弟弟分別對自家本年度收入和未來發展的`方向作了簡短髮言。爸爸每次都是最後做總結,或發表一點意見,或提出一點希望。但今年一改過去的習慣,既沒對誰話希望,也沒對誰提建議,他把重點卻放在了和我們兄弟幾個回憶我兒時三兄弟的新年上……

爸爸回憶說,我和哥弟小時候過年最大的樂趣就是燃放鞭炮。因爲是男孩子,衣服不換季光着屁股都可以,但少了鞭炮或者分配不均,總是哭着喊着鬧個不停。在我印象中記得最深刻的是,有一年正月初一,我比媽媽起牀得還早,爲玩一種摔炮。那是一種用幾層紙包上些許火藥,再放進火石做成的小炮仗,捏在手指尖裏,用一頭兒對準地面使勁一摔,“叭”的一聲,隨時可以嚇別人一大跳。後來纔有了現在超市裏能夠買到的“擦炮”。

還有一次,爲點燃鞭炮,我從姥姥的竈膛裏偷來一根燃着的柴頭,一不小心將柴頭揚過了頭頂,不偏不離正好碰着了弟弟的後腦勺。從柴頭滾落的燃碎碳點着了弟弟的衣服,鑽進了他後背,其後果可想而知。因來不及脫去衣物,弟弟的勁部及背部大面積燒傷,並住進了醫院。他的頸背部到現在還看得見好大一片傷疤呢!

爸爸回憶了很多故事,比如哥哥參與唱花鼓戲,弟弟爲爭壓歲錢半夜裏找姥姥評理等。

隨着聲聲爆竹響徹天地,熬年守歲圓滿結束。一朵朵禮花劃破夜空,春在冬的孕育之中羽翼豐滿,三峽大地無不盪漾着春的氣息。

3  大年初二回老家去拜年

正月初一拜大年。按照秭歸的習俗,大年初一應該買些鞭炮,提上禮物先到長輩家朝拜,再到親友家拜年。因我們一大家子的長輩都住在鄉下,加上城市文明和現代文明都拒絕串門,今年拜年怎麼拜?沒年可拜呀!爸爸給孫子們分別給了壓歲錢之後,只好計劃去鳳凰山遊逛!我們兄弟幾個也應聲隨行在後。可小孩子們卻不能隨願,沒有一個願意出去陪爺爺踏春的。大年初一就這樣悄悄地流逝了過去。

初二這天,天還沒有放亮,爸爸就早早地起了牀。我問爸爸,天氣這麼冷,爲什麼不多睡會兒?爸爸告訴我:在城裏過春節太沒意思了,過年除了大吃大喝,連個鞭炮也不準放,一點響動和人情味兒都沒有。過去雖缺衣少食,但新年裏文藝宣傳隊家家到戶戶落,舞獅、玩龍燈、演花鼓戲,一直鬧到元宵節過。往年的今天,我們也應該正在趕往給姑姑家拜年的路上了喲!爸爸有些唉聲嘆氣,我們兄弟聽了也有些許的傷感。過年本來應該洋溢着“千家萬戶慶團圓,喜氣洋洋過春節”的濃濃氛圍,是一種情感的交匯,一種精神的認同,一種血脈的延續。然而,在現代社會不斷髮展的今天,哪怕就我們居住的這個小小的縣城,也因爲生活節奏的變快,幾乎找不到一丁點兒傳統的年味了!拜年也只是侷限在日曆上、電視裏、網絡中傳遞的一種形式。

爲了不讓爸爸失望,也爲找回鄉下那點尚殘存着的真正意義上的年味,我們立馬聯繫了兩輛面的車,載上我們一大家子十一口人,踏上了回樂平里老家給姑姑拜年的路……

如果說過年是季節的交替,是歲月的循環,那麼拜年則是促進友情,撫慰親情的有效調劑。雖夾雜着些許辛勞,但它是人間溫馨與善美的體現!

蛇年春節,以此小文記之。

標籤:春節 記事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