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中秋,月亮,月餅散文隨筆

散文3.29W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因爲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八月的中間,故叫中秋。

中秋,月亮,月餅散文隨筆

中秋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民間流傳極廣的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有個后羿,他曾將天上的十個太陽射去九個,只留下一個,成了有名的神箭手。后羿從王母娘娘那兒得到了長生不死之藥,他的妻子嫦娥偷偷拿來吃了,不料身子變得越來越輕,於農歷八月十五日這天,身不由己飄飛到了月宮,遂爲月宮之神。后羿後悔不已,年年八月十五的夜晚,都要望月設供,祈望妻子返回人間與自己和兒女團聚,由此便衍生出了後世民間祭月祈團圓的文化習俗。

民俗學家們卻另有說法,他們認爲,中秋節的原始基礎是源於先民對月亮的崇拜,到周朝時,對月亮的朝拜儀式開始歲時化,秦漢之際,天子在秋分這天祭月已列入朝廷典章。到唐宋時,中秋節已受到普遍的重視。

無論何種說法,中秋節始終離不開“月”。文人們在對月亮的描寫中,給了它許許多多的別稱:

因初月如鉤,故稱銀鉤、玉鉤;因弦月如弓,故稱玉弓、弓月;因滿月如輪如盤如鏡,故稱金輪、玉輪、銀盤、玉盤、金鏡、玉鏡。

又因傳說,月中有桂樹,故稱桂月、桂輪、桂宮、桂魄;月中有廣寒、清虛兩座宮殿,故稱廣寒、清虛;爲月亮駕車之神名望舒,故稱月亮爲望舒;嫦娥住在月中,故稱月亮爲嫦娥。

還因人們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稱月亮爲嬋娟……

中秋之夜,月亮最亮、最圓。人們仰望玉盤般的'圓月,把月圓當成是團圓的象徵,自然會聯想到家人的團聚,獨在他鄉旅居的人,更期望藉助明鏡般的皓月寄託自己對親人和故鄉的思念之情。所以,人們又把中秋節叫做“團圓節”。

圓月帶來的團圓的聯想,使中秋節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將嫦娥奔月與中秋賞月聯繫起來後,使中秋之夜更富浪漫色彩。

中秋節吃月餅,幾乎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食俗。月餅本是我們祖先對中秋夜月的自然崇拜,由望月、拜月而祭月,並以月餅作爲追求光明、熱愛團聚的祭品。月餅名稱溯源,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在北宋,蘇軾詞中便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飴和酥”。月餅明確地作爲中秋節專用之物並被賦予“團圓”、“和美”的美好意蘊,還是在元代之後。明代田汝成的《西湖遊覽餘》中說:“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

舊時過中秋,自制月餅幾乎是家家戶戶共同不可缺少的一種習俗。

自制月餅,都有模子。民間擁有的“餅模”,多爲有耐性的杜梨木製成,圖案多種多樣。在傳統文化習俗中,嫦娥、玉兔,吳剛、桂樹,成爲月餅模子最常見的的圖案。民間還有不少“餅模”有“福”“德”文字,龍、麒麟、蝙蝠……象徵瑞祥的禽獸圖案。江蘇徐州一位收藏家,收藏的一枚明朝萬曆年間的月餅模子,圖案卻是罕見的“獅子滾繡球”。而稱得上月餅模子“極品”的,恐怕要算天津藝術館中那枚工藝精湛、中秋文化寓意豐富的餅模了:直徑約33釐米(據說可製作2.5公斤重的大月餅),圖案特別,中間爲月宮瓊樓,裏面嫦娥起舞、玉兔搗藥、吳剛伐桂……主圖周圍又按季節不同,雕刻了春蘭、夏荷、秋菊、冬梅四時花,刀法細膩,佈局精當。

如今,月餅模子已成爲罕見的中秋文化的收藏品,更成爲社會生活發展變遷的珍貴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