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節氣穀雨散文經典

散文2.88W

大家瞭解穀雨二字爲什麼用它做節氣名呢?是哪些原因?下面就是寫穀雨的經典散文,我們一起閱讀學習。

節氣穀雨散文經典

節氣穀雨散文經典篇1:穀雨晉茶香

又逢一年穀雨時,正值條山採茶季。

穀雨,一個散發着溫潤的詩意名字,濡溼在農諺上,輪迴在季候裏,芳菲在茶園中。有聯曰:“詩寫梅花月, 茶煎穀雨春。”民諺曰: “穀雨穀雨,採茶對雨。”明代深諳茶理的許次紓在所撰的《茶疏》中談到了採茶的時節:“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這一點,對於北國的茶園來說,最爲合適不過了。

細雨微風的日子,泗交河畔厚民茶園,漫眼的青山呈合圍之勢,綠波流轉的小溪依山靜淌,河沿的垂柳倒影波中,不時被漣漪攪醒;90%的森林覆蓋率,完全有理由讓我們的目光、心靈與肺腑在綠色中被濯亮。晨曦如同油彩的畫筆,點紅描紫,橫潑豎染,造化着這夢幻般的北國高山茶園。北宋文學家范仲淹詩云:“輕雷何好事,驚起雨前芽。”靜謐在茶園裏的茶樹,厚蓄了漫長冬季的營養,吮吸穀雨滋潤,期待綻放一場春之花事,萌動的茶蕊依次甦醒,嬌羞的茶瓣次第舒眉,宛若叢叢綠色的雲朵,空氣中也流淌着一股濃馥的生命氣息……

溼漉漉的穀雨,翠綠綠的茶。從穀雨初萌的第一片芽葉始,我就試圖躍上這“泗交綠”的葉尖尖,聽飛鳥的吟唱,聽茶樹的長勢,還有自己薄如蟬翼的呼吸和心跳,彷彿魂縈夢繞多年,又似猝不及防,我得以投身茶園的懷抱,眺望中條山復甦的鋪天綠意,盡享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澄明芳香。那種茶的山坡,生長着一個國度的精神。那種茶的身影,是一個民族的寫真。一片綠葉,儀態萬方,從中華遠古走來,從江南水鄉走來,挾着仙風道骨,講着神話故事,與絲綢古道相約,與翰墨書香爲伴,是綠色的詩經楚辭,是飄香的唐詩宋詞……

誰說山西不產茶,中條深山綻奇葩!厚民晉茶,泗交綠者,這“南茶北移”的嬌兒,把思想植於北國高山礫壤,把眸子放進碧水溪河,把夢想長在雲霧風中,芬芳着南國基因,蓬勃着山西性格,洋溢着中華氣質。含英咀華,吐香蘊玉,與清泉飛瀑爲伴,與松濤柏風爲鄰,沒有人爲的干擾,沒有環境的污染,感受清新自然氣息薰陶,被富含微量營養元素的泉水滋潤,芽葉滋味醇厚回甘,香氣彌久高遠。這不是舜耕歷山的勤勞在傳承嗎?這不是大禹尋茶解民毒的愛心在芬芳嗎?這不是后稷教民稼穡的願景在延伸嗎?這不是嫘祖養蠶的故事在續寫嗎?這不是陸羽的《茶經》在山西的新版嗎?

北國的春天姍姍來遲。海拔1000多米的中條山,終年雲霧繚繞,茶區內升溫遲緩。茶樹們,非常沉得住氣,須得過了穀雨才能採,且最好是在清晨的霧中採摘。“雨前雨後採茶忙,嫩綠新抽一寸香。”晨風柔柔的,採茶女,清純的`女子,頭戴着青藍色碎花頭巾,在蜿蜒的山道上行走,如行雲流水。她們挽着竹籃,輕盈而出,淺笑如花,遠遠望去,如同仙女下凡一般。風在山坡上奔跑,蝴蝶身邊飛舞,一雙雙靈巧的雙手,撥青弄翠,如小鳥在茶叢上雀躍,啄食着露珠和陽光。山泉流過她們的喉嗓,茶園飛出了歌聲,如鈴似玉的:“茶園的阿妹俏模樣,十指尖尖採茶忙。引得蝴蝶翩翩飛,引得蜜蜂嗡嗡唱。引來了對面坡上一羣羊,還有一個放牧的少年郎……”

“春歌何其甜,春茶何其香?彩雲落玉枝,清溪饒山樑。穀雨柳絲長,茶娘上山崗。泗交綠茶茗,幽情寄茶莊。”突然內心涌出幾句詩來,爲自己的此行,更爲這穀雨茶的幽香。穀雨茶,坊間也稱之爲穀雨尖,以其色澤、香氣、口感,被視爲茶中之珍品。最受品茗人追捧的便是穀雨茶獨特的“旗槍”、“雀舌”了。一芽一葉的茶泡在杯中像展開的旌旗,被稱之爲“旗槍”;一芽兩葉的則像鳥雀的舌頭,故稱之爲“雀舌”。一位名叫阿爾貝蒂的西班牙詩人,第一次喝到了中國穀雨茶,青綠的茶水比他的愛情更加純粹,甚至讓他忘記了心愛的姑娘,這位詩人擡頭望着西班牙的月亮,可是低頭寫下的卻是這“旗槍”和“雀舌”了……

泡一壺穀雨尖,品一杯泗交綠,便可以盡攬春色,將萬綠萌動的青山全身受用。新綠,嫩芽,在杯中舒展,炫舞,水乳交融,漸漸沉入杯底,一種熟炒板栗的清香撲鼻而來。聞之品之,宛若咀嚼佳蔬,味蕾潤春。讓你在瞬間體會到天地間剛剛甦醒的那份清明與和暢,如同重新回到山巒上、峯谷尖,回到一叢叢的茶樹上,回到沾滿露水的清晨,回到若有若無的薄霧裏……茶之品、茶之性、茶之韻,盡在這穀雨茶中。突然想起一位懂茶人說過的一句話:“沉下去的,都是好茶!”那“旗槍”、那“雀舌”,透過採芽、殺青、揉捻、烘乾、提毫等一系列的傳統茶藝後,不知蘊涵了晉茶人多少情愫啊。葉短情長,中華風物的靈氣,就這樣迢遞於上下五千年,綿延至華夏子孫的血管末梢了。我想起了渺遠如神農,禪定如陸羽,瀟灑如李白,清脫如東坡,高潔如易安,風流如唐寅,傲氣如乾隆……那一位位茶人茗客了……

茶,嘉“木”者,以“鍋炒殺青”,屬“金”;煮茶用“火”;沖泡用“水”;以陶或瓷盛之,屬“土”。一茶中“金木水火土”皆在,陰陽五行相容。故飲穀雨茶,最能清火、避邪、明目,香而不浮,爽而不濁,能以茶驅腥氣、以茶防病氣、以茶養生氣。《神農本草》中記載:“久服安心益氣,輕身不老。”“穀雨品新茶,茗香詩意濃。”從古至今,詩人對其的褒揚多姿多彩,用春風之筆蘸着鮮豔茶露。宋·黃庭堅:“未知東郭清明酒,何似西窗穀雨茶。”元·元好問:“一甌春露香能永,萬里清風意已便。”明·文徵明:“寒燈新茗月同煎,淺甌吹雪試新茶。”清·嚴虞惇:“穀雨新晴採露芽,清泉活火試甌華。”清朝“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寫到家鄉的穀雨春茶:“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柯。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幾枝新葉蕭蕭竹,數筆橫皴淡淡山。正好清明連穀雨,一杯香茗坐其間。”……

春到穀雨,喝茶養生正當時。與陸羽忘年交的釋皎然在題爲《飲茶歌誚崔石使君》的詩中寫到:“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寰宇。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且飲一杯“泗交綠”吧!聽着催生百穀、澤潤大地的雨聲,看茶煙聚散,細品心中的寧靜致遠。恰如當代作家蘇叔陽所言:“飲一口這暖暖的穀雨茶,就像整個春天就在自己的身邊,身體卸下了冬天所有的寒冷和沉重。”

節氣穀雨散文經典篇2:穀雨懷故

那年的陽光已化作次年的穀雨,向大地獻上溫順的貢品,祈求一個五穀豐登的偏倉。昔日的人事逸散成凡間的風塵,而記憶的門扉依舊年年年輕,哪怕某日天荒地老;歲月的塵埃曾真實的存在過,即使被生滅大化也抹不去時光殘留的痕跡!

傳說太多,也太粗糙。因困於命運的掙扎,糾纏不解在生死、黑白交替間無助徘徊,尋覓屬於自己的出路。。。

想學屈原披髮行吟輾轉人世經歷煉火千錘百煅,才捧出一顆朝露般的初心。想堅守住那信念,縱然帶着沉甸厚重的面具!

思緒在山澗、在水濱、在曠野、在荒灘;在時與空的阡陌交錯裏孤單遊蕩,沒有歸宿感的我仍舊固執倔強,等待着那個冥冥中可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她出現。。。

我追着風,且行且吟:請問何處是那已成前塵的腳蹤所向?何處能容我這孤單過客?不是歸人,何時才能了無牽掛的去遠行?誰能給我溫暖以慰藉受傷沉寂的心?沒人懂我?懂又如何?!

渺小如我不配擁有所謂的幸福,其實我很幸福的,只是太念舊、太貪戀,心還有奢望!

大化無言,只想借硃砂御筆,點一枚亙古僅存的.落日!

夕照裏,天際那一身足以迎戰一切的清白,回答我無法自圓其說的追問。

而是不是,是不是今夜的下弦曾是十五的圓月?只是穀雨的雨掩蓋了我喜歡的殘月。眼前的桑田是不是很久以前的滄海?在這樣的夜色裏思考,傳說每一隻蝴蝶都是一朵花凋謝後的靈魂,飛回來找它的前世!而折翼如我,還能不能飛過滄海去追尋?雲南、灕江、蝴蝶泉,會圓夢嗎?

是不是來自於塵的終歸於土?情始於濃的終將轉薄?

暮然想起千年流傳的雙生神話,盼到今生纔有相聚,爲何不能同羽同翼?

爲何一脈臍血佚成割席裂帛的流離?

爲何天能長地能久,人間情誼卻離了又聚,聚了又散?

當明朝那縷陽光從地底升起,所有的前塵往事,所有的愛恨情仇都灰飛煙滅,所有因傷害而流的鮮血都融入春泥,孕育來世的杜鵑,聲聲呼喚,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就這樣把一款款道義還給斑駁的書卷;把一身高傲的傷痕還給驗屍的風雨,因爲昔日已不可逆轉的逝去。。。再把一世雙生的傳說交付給菸草悽迷的心冢!

想把所有的愛恨糾纏,恩仇負歉,就這樣雙手歸還而去就這樣在夜色裏永久沉睡,只是“求死不是勇者的行爲,真正的難事,反而是活着,直面擔當生命中的任何坎坷災難”這話一直銘記在心裏。脆弱的生命不僅僅屬於我,揹負太多期許、還有未了承諾、心願。。。

假如我想紀念你,並追悼自己逝去的過往又該如何?

故人故情懷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見!現在於我來說能做的只是積聚力量,期待下次聚首,那時我不會太狼狽吧?

後記:人間四月天很美很美,只是忙碌憔悴的我無暇顧及,懷念故人,心裏一直記得,只是不想打擾,怕不知從何說起分別後的種種,脆弱的心承受不住!後天“芸康”就開業了,奮鬥。必須在明年考過證,這纔是關鍵!但願以後和你們相遇“搏”不會太遜的。。。

---獨孤寒心

節氣穀雨散文經典篇3:穀雨的由來

這穀雨二字爲什麼用它做節氣名,還得從倉頡造字說起。

開天闢地以後,人類經過了幾十萬年沒有文字的日子。到黃帝時代,朝中出了個能人倉頡。他立志要使人間擺脫沒有漢字的苦難,辭官外出,遍訪九州,回到家鄉楊武村,獨自一個住在溝裏沒人處造字。造了三年,造出一斗油菜籽那麼多的字。玉帝聽到這件事,大受感動,決定重獎倉頡。獎啥呢?獎了個金人。

那一天晚上,倉頡正在甜睡,忽聽有人喊他;“倉頡,快來領獎。”倉頡迷迷糊糊地掙開眼睛,卻見滿屋子明光耀眼。他不知這是啥緣故,急忙坐起來四下裏看。這一看不要緊,卻看見地上立着個金人。他心裏嘀咕了:這是咋搞的,哪兒來的這金人?莫非是在做夢?正想着,東鄰西舍的公雞嗚嗚啼叫,不一會天亮了,金人仍穩穩當當地立在地上。他想起夢中聽見的喊聲,明白了這金人是天上神仙給自己的獎品。又一想,自己只做了應該做的事,不配受這樣的獎勵。於是,他朝空三拜,算是對神靈的感謝。第二天,他叫來全村的小夥子,連擡帶推地把金人送到黃帝宮中。黃帝問起金人來歷,他只說偶然撿的,並說這是天下之物。理應爲天下人共用,自己偶然撿得,不敢佔爲私有,特來晉獻。黃帝深知他的人格高尚,笑着收受了。可是,過了四五天,正當黃帝和羣臣觀賞金人時,突然飛來一道霞光,金人不見了。黃帝心裏非常難受,卻弄不清金人哪兒去了,便派人去給倉頡報訊。

卻說倉頡正在酣睡,夢中又聽到有人大喊:“倉頡,玉帝給你獎的.金人你不要,你想要啥?”倉頡在夢中說:“我想要五穀豐登,讓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飯吃。”那人又說:“好,我去報告玉帝讓他把金人收回去,給你送些穀子。”聽到這兒,倉頡醒來了,一看窗外,只見滿天繁星,知道是在做夢,也就沒有多想,又呼呼地入睡了。

第二天,天氣晴朗,萬里無雲。倉頡正要出門,卻見滿天裏向下落穀粒。那穀粒下得比雨點還密,足足下了半個時辰,地上積了一尺多厚方纔停住。倉頡既奇怪又高興,急忙跑出門去,只見那穀粒鋪遍了整個村子,鋪滿了山川平地。鄉親們也十分驚異,個個人都向家裏攬穀子。

這時,倉頡忽然想起夢中的情景,知道是玉帝對自己的獎勵,便急忙去報告給黃帝。他走到半路,碰見了黃帝派來的人,相互說清情況,又一塊去見黃帝。黃帝聽了倉頡的一番彙報,也深感倉頡的功勞是應該大力表彰的。於是,他把下穀子雨這一天做爲一個節日,叫做穀雨節,命令天下的人每年到了這一天都要歡歌狂舞,感謝上天。從此,穀雨節便一直延續下來了。白水人民都把這一天做爲祭祀倉頡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