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江南春色 散文

散文2.11W

江南陶冶了我們的情操,豐富了我們的感情,增加了我們的靈性。

江南春色 散文

江南春色知多少

三月裏,我沐浴着春風一路走來,在步履匆匆的踏尋中,留下了人生中感動的瞬間。此時,陽光在我辦公室的窗子斜照進來,使我感到溫暖舒心,在一杯綠茶裏,我回憶着一路走過的山山水水。到此時,我明白了,人生的機緣在於虔誠的守護,總有一天會夢想成真。正因爲如此,心誠則靈的預言,在這個三月實現了我人生中的清夢。

因爲我生在北方,所以在我的人生願望中,想去江南看看。天賜良機我有機會去江南學習考察,感謝上天的眷顧,我的願望就要實現了。在三月中旬,我踏上了去江南旅途,隨着列車開動的那一時刻,我的心飛翔了。曾經無數次的想到江南水鄉的小橋流水,白牆黑瓦,煙雨濛濛,柳翠桃紅,在烏篷船上,有位伊人,衣袂飄飄,手執油紙傘,眺望遠方,等着心愛的人到來。

當我踏上江南土地的那一刻,我在心裏吶喊着:江南,我來了。我迫不及待地呼吸着江南溼潤的空氣,那多情的春雨好像特意迎接着,我這個北方漢子,在煙雨濛濛的視野裏,讓我感到詩意濃濃。可惜我不是江南才子,看着江南別緻的美景,竟然無語呆立。真是太美了!這江南的地方,無論是城市還是鄉鎮,都透出一種靈秀乾淨。讓我的心隨着小橋的流水聲,變得溫潤起來。

在我的腦海裏迫不及待地出現着那些魂牽夢縈的勝景,使我有點不知所措了。於是,我整理着自己思緒,決定從西湖開始。因爲有“西湖春曉”的美景,此時,正是陽春三月,何不一睹爲快呢?

當我站在西湖的白堤時,遠處就是蘇堤的相映,那煙柳桃花已經紅綠相映了,在煙波渺渺的水面上,一輪朝陽正在升騰,在水面上折射出美麗的倒影,伴着波光鱗鱗水面形成光暈,這靈動的漣漪,將我的思緒渲染地溫婉動情。我走在了斷橋之上,眺望遠處的雷峯塔,白娘子和許仙美麗傳說依舊飄蕩;我坐着遊船在西湖中暢遊,那數不清的亭臺樓閣,美景如畫讓我如夢似幻;我在孤山之上,當年這裏的繁華秀麗,是怎樣的醉人?這個西湖就是江南最美的名片了。

我在風情的水鄉烏鎮漫步着,任春雨輕輕灑,使我的傘下有了一種別樣的感覺。渴望在那小橋流水的地方,與一位擎着油紙傘,身穿旗袍美麗的姑娘擦身而過,看着她略帶惆悵的臉,如丁香一樣幽香含韻,婉轉了江南的悠悠情懷。那些隨着河道建起的一排排木屋小巷,將江南的那種深幽清淨完美再現了,時不時飄來了燒酒的味道,瀰漫在船頭艄公的心裏。這個地方就是江南風情的縮影,一個小屋一個故事,一個拱橋一段風流,一塊青石板一個歲月的印記。從傳統地歷史中走來的古鎮,讓人們記住了江南風情。

我停留在秦淮河的橋頭上,閣樓亭臺還依舊,就是不見當年人啊!在這香豔的地方,留下了紅塵裏的斯琴斷魂,香消玉損的故事流淌。秦淮河的流水有多長,就融進了多少紅塵兒女的清淚漣漣。那江南貢院,烏衣巷使多少寒窗學子競折腰,到此時,功名的榮耀只成爲一紙風流。古今多少事,隨着秦淮河的流水一去不返了。只有那兩旁的.煙柳桃紅,年年歲歲遮掩着當年的粉脂情懷。金陵的風花雪月,隨着秦淮河的綿綿流淌,留在了歷史的記憶裏。笑看人間的繁華,問君能有幾多情?秦淮河會使你酥了骨頭。

我坐在獅子林的真趣亭裏,望着太湖石壘砌的假山,如迷宮一樣層層疊疊,怪石嶙峋,千轉百回,鬼斧神工,我感嘆當年主人的精心設計,才思縝密,留給後人這樣一個既能欣賞,又能親身體驗的石林。在步步的穿行中,領略到不同角度的風景,給欣賞着一個啓示,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角度,折射出的面目是不一樣的。這樣大氣別緻的園子,沒有殷實的家業,是不可能建立起來的;這樣獨具匠心的園子,沒有一定的藝術修養,是建立比起來的;這樣考究輝煌的園子,沒有仕途的支撐,是不可能這樣規矩方圓的。一個好的園林,其實就是一個家族的歷史見證,讓後人在欣賞的當中體會到,做人的目的是什麼?自己遵從的是什麼?爲何有此成就?因此,古老的園林就是鮮活的人文理念和人生遵從。

我登上了黃山的光明頂,秀麗的風光一覽無餘。天公的眷顧,使我有幸經歷了黃山的一年四季的風光,從下雨,下冰雹,下雪,起霧,到雲開霧散,豔陽高照的天氣,使我看到了黃山風景的奇觀,雲海霧凇,玉樹瓊枝,竹翠松青,奇石怪嶺,摩崖石刻,美不勝收。我停步欣賞這自然風光的瑰麗,感天地萬物的神韻,讓黃山集天下山的精華,成就了人們“黃山歸來不看嶽”的神話。其實登什麼山都是一樣的,當你筋疲力盡時,停下來休息,就會看到無限風光在險峯。登山就是人生攀登的一個寫照,在於踏踏實實地探尋。

當我虔誠地來到靈山大佛腳下,使我的心靜了,聽到了自己心聲。在梵宮裏我盤坐蒲團,聽佛教音樂,觀佛祖一路追尋的真諦,就是解放了每個人心中的私慾,放下時就心靈神明瞭。我觀佛心的沐浴,自持的智慧,笑對一切的坦然,包容天下,與宇宙同在。當一個人真正放下時,就會明白佛雲: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每個人的煩惱憂愁痛苦,都是因爲自己的心迷而引起的。正如佛雲:衆生皆塵埃,輕輕而來,無聲而去。到此時,我體會到了心靈上的枷鎖,就是自己違背了心無雜念的根本。感謝靈山大佛的點化,今生我覺醒了。

江南春色知多少?三月的春光,勾勒出了煙雨江南的畫卷。若說這景色是秀麗的,這是真的!若說這景色的動情的,這是真的!若說這景色是溫婉的,這是真的!若說這景色是純淨的,這是真的。無論你在哪個角度看江南春色,在萬紫千紅的花海中,使你忘了歸途的路。

江南春色

到上海的第二天,參加全國作文大賽的選手都乘上大巴車,趕往浙江烏鎮,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

江南整治春季,從大巴車向外望,田野間的幾座二層小樓、河道邊的幾隻奶牛和那田野上一塊快綠色、黃色的麥田,構成了一副賞心悅目的畫面。駛入眼簾的除了綠色,還是綠色。蒼翌欲滴的綠色緞帶上泛着晶瑩光亮的珍珠——那是陽光在綠葉間跳舞,細細碎碎的光點踩着風的韻腳,在歡快的盪漾。碧波起伏的是田間的稻子,本來沉甸甸的稻穗在晨風中低着頭沉思,風兒拂過,它們忍不住要交頭接耳,交流心得。

兩個多小時後,到了烏鎮。

進了烏鎮大門,眼前豁然開朗。

經過幾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達了此行的目的地——烏鎮。

烏鎮,像許多江南小鎮一樣,有穿過小鎮的狹窄河道,有傍水而築的樸實民居,有烏蓬船悠悠地在小河上蕩過,有巷子深處升起的裊裊炊煙……而不同於其他的江南小鎮,烏鎮少了一些商業氣息,更多的,是一種文化氣息,這源於那裏的景,那裏的人,那裏的文化。

遊船碼頭上人們和艄公討價,吳儂軟語既陌生又親切,走過認得橋,穿過林中步道就真正見到烏鎮了。

穿鎮而過的是一條東市河,民居傍河而築,樓板下就是水,柳絮滿天飛舞,水面上的鵝鴨撲着翅膀,石階從樓板下一級級伸出,女人們正在埠頭上打衣服,偶爾駛過的烏篷船將水花濺到它們的手臂上。

侗鄉的姑娘們穿着染坊的衣服,撐着紙傘,在染店弄裏來回穿梭

不知明的蝴蝶在滿鎮的檀香中迷離飛舞,黃鸝鳥瞪着眼,瞧着被暖風吹醉遊人。

賞遍了烏鎮美景,往回的途中路過集賢坊。

傳說這裏一共出過兩百多名狀元,五百多舉人。我們在這裏休息。團裏有學生做了詩詞。

伴着修真觀的鐘聲,一位才子展開檀香扇吟到:

“淡綠柳眉羞春風,鬢角烏雲墨濃濃,

素面常嫌胭脂染,洗裝從未推脣紅。”

我們一笑,這是在寫這裏的女子了。——風流夠了,但有些輕佻。

又一位才子吟到:

“花開鳥語獨自醉,醉與花鳥交爲朋。

一點殘花增雅意,惟恐鳥去花飄零。”

有人接道:

“花能嫣然顧我笑,片片落花動我情。

作詩真成被花惱,拈花一笑萬山橫。”

……

不得不暗暗稱讚。

觀前街的古城臺上有人在唱戲,二胡聲悠揚,蘇州紅木製造的二胡音色也更爲清潤飽滿,興華路邊樹上的花,伴着三白酒和菊花茶的芳香,蕭蕭地落了我們一肩。

很多人都說江南的六朝金粉,十里荷花太濃豔。這些人吃飽了,喝足了,玩兒夠了,就回去寫鄙視江南文化的文字。

是的,我不得不承認:這裏缺少金陵王氣。這裏擺不開戰場。這裏的流水太清澈,這裏的桃花太鮮豔,這裏的彈唱太撩人。這裏的小吃太甜,這裏的女子太悄,這裏的茶館太多,這裏的書肆太密,這裏的書法太流暢,這裏的木雕太精緻……

可是,是江南陶冶了我們的情操,豐富了我們的感情,增加了我們的靈性。

茅盾也生於斯,長於斯,成百上千的封建官吏生於斯,長於斯。甚至這一百二十多位才子佳人中也有近半數是江南人。

吳儂軟語在我看來不代表亡國,我看到的是江南的春色,是中華文明甦醒的春天,是神州涌動的大氣象。

標籤:散文 江南 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