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在異鄉的散文

散文6.69K

收拾行李,看到一張白紙上寫下的一段話。文章沒寫完,標題是擬好的:在異鄉。想起來了,那是在廣州寫下的,本想敷衍成文,卻沒寫下去。爲什麼沒寫下去,已經想不起來,可能是有什麼雜事打擾,也可能是困頓上來。現在回來了,在異鄉的感覺全部消失,留下的,只有記憶。記憶有時候並不牢靠,只有用想象來彌補。

在異鄉的散文

一出家門踏上旅程,便進入異鄉。獨在異鄉爲異客,心態目光便是處處打量,處處謹慎,處處在“客”的狀態下。客的狀態是大家知曉的。到了別人家,特別是不甚熟悉的人家,一般情況下是拘謹地端坐在那裏,談話或看電視,儘量做到目不斜視耳不旁聽。當然在異鄉的客房裏大街上景區處不必像坐在別人家一樣,可以很放鬆地行走,也可以像其他外地人一樣拍照觀望,只保留下一些必要的警惕小心,不說話或少說話、默默注視便夠了。

是的,只需要觀望,儘可能記憶、儘量與電視裏想象中的印跡重合,儘量與過去對某地的認識對應。廣州去了七十二烈士墓紀念園,曾記得句“碧血黃花”,當看到綠樹掩映黃花映照烈士墓的時候,便覺十分吻合。站在墓臺上看公園裏兒童快樂地玩耍,竟有一干烈士都站立在身邊的感覺。無數仁人志士奮鬥的目標,不就是孩子們祥和快樂的歲月麼!儘管他們犧牲了性命,但他們爲自由平等共和灑熱血拋頭顱確實值得!享受着今天好生活的所有人都應當到這裏來看看,駐足其間好好想想。這滿地玩樂的孩童們,你們長大了還會到這裏來看看,知道今天的和平富裕是從哪兒來的嗎!

到深圳上蓮花山,站在小平同志南巡的雕塑前,順着他目光所向,衆多建築羣像一隻騰飛的大鵬。哦,這到完全符合“鵬城”這個名字,也完全符合改革開放先鋒的稱號。從這裏想到家鄉,想到西北戈壁,差別大到有點兒無法想象。假若,假若從這裏開始的改革開放進程同步向北方推展開來,假若故鄉也能有這樣的進步發展,那該多好啊!

但無限延長的想象仍然無法彌補在異鄉的“獨”,居家之外的“客”之感。獨,有孤獨,也有慎獨。身獨而後自然孤,也必然慎。不慎能行嗎?安全才是外出最重要的。所以儘管燈紅酒綠,處處誘惑,無價約束,還是得自知自律。自知是要掂量自己認識自己,自律是在自知基礎上的自我管理。有時候,人的想法會騰空而起,好奇與體驗是最大的動力源,特別是一些曾經聽說過的機會就在手邊的時候,莫不有看一眼的衝動。但我仍然知道,沒有人能夠抵制所有碰到身邊的引誘,最好的辦法就是剋制這種想嘗試的心理。不是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非經過體驗纔有認識的,也不是人活一世什麼事情都必須經歷的。人本身就是個有侷限性的生命個體,不必追求生命生活的“高大全”。於是,慎就是必須的。這個慎其實還是爲了自己的、保全自己完整必需的。

獨的感覺無奈而奇妙。有時候是孤,有時候會是自由自在自得。這種感覺如同上街沒有一個人認識你,你覺得可以放肆地做什麼都行;到一個店堂裏沒一個人,你想拿什麼想用什麼都好。可是,你不能放肆也不能想拿什麼拿什麼。當然也會無助,也得剋制好奇保持一些從教訓中得來的經驗。我是獨自一人基本不圍觀任何希奇事情的,也從來不被街頭上各種噱頭各種利益說動的。假若同行有兩個以上的人,心態就完全不同,可能會去看看那些街頭雜耍,也可能會跟巧舌如簧的騙子們開句玩笑。因爲無助,所以趕路說話都力求有預想設計,不企求信賴任何人,把自我生存能力發揮到最大化。

而心理上的孤獨,卻是最難了卻。記得20年前獨自去哈爾濱出差,居住在一家旅店裏連續10多天等待單位的材料覆信,最是難過。那時候通信不方便,沒有手機,電話也得到郵電局才能打。聽到當時的歌星唱出一句“最想你的,就是你”的時候,覺得分外打動心魄。至今,那歌詞已經記不全,但那個調子,還是那麼情深意長,觸動人心。孤旅中,或許一個火花,便能點燃一場大火,一個雨點,就能引發決堤。

異鄉的土地上,一切與故土不同,一切與習慣不一,對所有都會加倍敏感。敏感是人自身自動保護系統啓動的標誌,也是對異鄉差異化環境的'自然反應。南方的每一朵花都是那麼豔麗,遇到朋友們的每一點熱情都那麼打動人心,綿綿長陰裏放出一點點陽光都那麼可愛。像一些人講的,旅行是一些人到別人見怪不怪見慣不慣地方的短暫遷徙。異鄉就是遷徙途中的一個個標誌地。無數異鄉連接成一趟出行地圖,標註出生命差異化的一些結點。有些敏感是驚奇與相同,有些敏感是詫異於差別而且大異。比如南方食品中的甜與酸。甜是預料中的,酸是這才知道了。酸與故鄉的習慣相似,就叫人奇異。想想才明白並不奇怪。好多事情從印象從習慣出發,是我們沒有站在異鄉的那塊土地上思考,沒有設身處地或者換位思考。現在一想,奇便不足爲奇了。

在異鄉的感受是隨着到異鄉的次數增加而不斷變化的。開始多是寂寞孤獨,現在更多是獨自觀察發現異同。我想,這得益於無數次成爲獨行客的磨礪,孤寂大多轉化成內斂;同時與社會發展科技發達通信方便有關。今後成爲異鄉人的感覺肯定也會與時俱進,只是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會不會四海爲家起來。

我只是知道,我是西北小地方的人,無論在哪兒到哪裏,不自傲也不必自卑,放眼世界也牢記家鄉。這樣,我總能順着那根系着的風箏繩兒安全平穩地降落到自家的小院裏。

無論外邊多好,都忘不了家裏那一口適合自己的飯食,也許,這纔是家的牽引力永遠比異鄉大的緣故。還是把寫在紙上的那段話抄錄於下,至少這些字眼纔是鮮活而最有感覺的:見一株花開,找到一個電話,聽到熟悉的鄉音,都有家的感覺。看見一地新奇繽紛而至並不奇異,倒像是曾經的經歷;未見海浪,卻隱約聽到浪涌呼嘯……

標籤:異鄉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