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豫劇情結散文

散文3.11W

豫劇是戲曲的一種,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劇種,在很多省市都有專業豫劇團的分佈,是我國最大的地方劇種。

豫劇情結散文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間,根本沒有多少娛樂項目。天一黑,人們基本就點着煤油燈嘮嗑或者睡覺了。那時哪個村有個豫劇團,可是不得了的大事,十里八鄉的都趕去看。我們村是個大村,有兩千多人,所以,在那時有自己村裏的劇團。我父親是個愛熱鬧的人,是劇團裏的一員。我記事起,父親就去縣城工作了,但是到逢年過節的時候,父親總不忘帶我去看戲。每次看戲,父親都是帶着我到舞臺上去。父親給樂隊打梆子,我就坐在他旁邊。耳邊的鑼鼓傢什震得耳朵嗡嗡響,但我還是很得意,因爲舞臺下面,人山人海,有的人站在凳子上,還是看不到。

我的豫劇情結,估計就是從那時結下的吧。看到舞臺上花花綠綠的人物扮相,他們的頭飾,他們的戲服,從心裏非常地喜歡和羨慕,幻想着如果有一天,我也能扮上戲裝,到舞臺上轉一圈,那該多好啊。那些花旦的頭飾,真的非常好看,我幾乎做夢都想。還有她們的唱腔,圓潤動聽,功力深厚,不弔幾年嗓子,是唱不出來的。

由於自己的愛好,父親讓正上四年級的哥哥去了戲曲學校。那時是八幾年,縣裏的紅光劇團爲了培養接班人,招了四十多個孩子,從基本功學起。幾年後,哥哥他們畢業了,正趕上縣裏經濟不景氣,沒有人領導和管理他們。他們一羣娃娃,自己到處聯繫場地演出,沒幾年就散了。從那以後,再沒有正式的豫劇演出了。現在也有民間組織的劇團,但感覺不那麼正式了。哥哥成了待業青年,那時的待業青年很多,不好找工作。所以,哥哥到現在還是跟着民間的劇團到處跑,因爲他不幹別的,只好唱戲。愛上豫劇,一輩子也改不了。

九十年代的時候,隨着經濟的發展,電視的普及,豫劇越來越不被人重視。父親依舊惦記着豫劇,曾在村裏組織着演過幾場戲,只是再沒有了以前那種人山人海的場面。記得以前,如果晚上有戲,中午就開始有人佔座了,一等就是大半天。而現在的.舞臺前面,只有少數的爺爺奶奶們,拿着馬紮坐着看。旁邊的,都是些談戀愛的年輕人,他們看不懂,也聽不懂戲曲的內容,站一會就走了。我依舊跟着父親去舞臺看,大多的戲曲內容我也瞭解,聽得懂。只是,演員們都老了,化了妝的臉依舊掩飾不了歲月的滄桑,戲服也不再鮮亮華麗,放時間久了,都皺皺巴巴,不那麼好看了。

由於父親和哥哥都喜歡豫劇,家裏少不了關於這方面的片子。我上初中時,幾乎天天聽錄音機,其中,《穆桂英掛帥》和《三哭殿》,裏面的戲詞我都背得滾瓜爛熟。自己喜歡小聲哼哼着唱,從來沒有大聲唱出來。記得剛去濟南上學那年,班裏組織元旦晚會,我在一同學的慫恿下,居然唱了一場穆桂英出征的選段。現在已不記得唱得如何了,我想嗓子肯定沒放開吧,是用假聲唱的。後來有同學說我,你不得了啊,還會唱戲。我笑笑,當時臉紅到脖子了。

如今,也只有在廟會上,纔可以看到民間劇團了。只是看的時候,沒有了當年的心情。還是喜歡聽豫劇,現在在網上可以搜尋很多的段子,但是,名家的卻不好找。常香玉,唐喜成,馬金鳳的唱段,搜尋了放到手機上聽,卻沒有手機支援的格式,而搜到的視頻,都是她們晚年的作品,畢竟年齡大了,扮相真的不怎麼靚麗。

我國的戲曲有很多種,其中,京劇最出名。而我,什麼都不喜歡,就喜歡聽豫劇。聽別的劇種,感覺咿咿呀呀的,很是彆扭。人生長河中,能觸動心靈的東西不多,豫劇真正成了我的念父情結,也算是對父親的一種懷念吧。

標籤:散文 豫劇 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