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被需要的愛散文

散文2.51W

朋友的母親因重病突然離開了這個家。他萬分痛苦的說,疼愛自己的母親走了。

被需要的愛散文

突然而來的打擊讓他的父親傷心欲絕,一向堅強的老人,欲與相濡以沫幾十載的老伴兒共同離去。

朋友的父親是文革前的老大學生,那時優秀的大學生都爭着到最艱苦的地方,有幸父親爭取到了這個機會,母親爲此放棄了自己的工作,與父親一起來到了邊陲小城。在這裏,有了他和弟弟、妹妹。父親是一名水利工程師,時常要離開家人去遠方,一去就很長時間不回來。兒時,朋友很愛讀書,父親因工作性質陪他的時間很少,但是,每次出差不管走多遠去多久,也不管到了多麼艱苦、惡劣的環境,即便在那個物資極其匱乏、書店少的可憐的年代,父親依然能想方設法爲他買來各類書籍。朋友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父親出差回來後翻看父親的書包,因爲,每次在書包裏他都可以翻到驚喜(他喜歡的書)。

朋友的母親在他沒入學之前,就教他認識了很多字,他說,上一年級時他就能借助字典閱讀長篇小說《漁島怒潮》了。上小學的時候,是七十年代初,他當時算術和語文兩門文化課的分數都非常高,尤其算術基本總是滿分一百。學習分數高,絕不是光彩的事,甚至有極其危險的走“白專”道路傾向,當時學習的榜樣是“白卷英雄”張鐵生和“敢於反潮流的革命小闖將”黃帥。但是,他相信母親說的,學文化是沒有錯的,老人家教導他:“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無論幹什麼,文化是必須有的,而且越多越好。母親深愛父親,也盼望他成爲父親那樣有知識有文化的大學生,爲社會主義建設多做貢獻。母親的期望一直鼓勵着他堅持學習文化知識。一九七七年恢復高考制度後,他受益匪淺,憑藉優異的成績直接升入大學。

在父母的教導下,博覽羣書的他對於易經,宗教,歷史方面的獨特見解讓人折服,淵博的知識展現出他獨有的深沉、大氣、堅忍和自信,在他身上能夠看到,那個特殊時代成就的大學生固有的社會、家庭責任感與濃厚的`愛國情結。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自小至大父母對他的培養。我問他,是父親疼愛他多一些還是母親多一些呢?他說:“父親給我買書,母親教我認字。”

大學畢業後他同樣選擇留在了這座小城,在一個專業對口的部門工作。也想像父親那樣建設祖國的邊陲,但遺憾的是一直沒有盡情伸展的空間。在經歷了領導對他二十多個工作崗位的“改造”後,再無其它“改造”的藉口,他終於閒了下來。母親盼望他成爲大學生,爲祖國建設多做貢獻的願望就此徹底落空,帶着對他無限的惋惜,被突然而來的一場重病帶離了溫暖的家。

父親對於母親的離去,難以接受。爲了讓年邁的父親振作起來,每天早晨,朋友爲孩子準備完早餐後,再去往與單位相反的方向看父親,如果正逢父親在家,就與老人聊會天,驅趕房間瀰漫一夜的寂寞,如果正逢父親出去遛彎兒撲個空,他往往是把門給老人敞開一會,家裏養了一隻小狗,空氣不是很好,所以在零下幾十度的極寒天氣裏,他只能在短暫的時間內開啟房門爲父親換一換空氣,然後,他急匆匆的再走另一條路去單位上班。下班後,他依然是雷打不動第一時間趕過去,吃光父親做的晚飯後再趕回家裏爲孩子做飯。風風雨雨已經一年有餘,每天都重複着這樣的生活。即便是週末也從未間斷。

每次看着他下班後準時準點奔向父親家,我曾多次開玩笑問:“今晚父親又給做什麼好吃的?”“土雞燉蘑菇”“煮餃子”“肉段茄子”……他每次都滿足的炫耀。父子倆的飯菜基本很少重複。我有些羨慕他每天豐盛的晚餐。心裏偶爾琢磨,什麼時候我有時間也去父母家蹭頓飯吃呢?

閒聊時他說過,父親會把做飯、等他回家當成一份工作來消磨時光。我調侃道:“不錯啊,每天老人都會變着花樣給你做好吃的,多享受啊。”他停頓一下低沉的說:“一直去陪父親吃飯,不是爲了蹭吃蹭喝,是爲了讓父親吃好喝好,讓父親有被需要的感覺,有繼續生活下去的動力。”

我的心頭震了一下。“父親一個人吃飯,總會煮點方便麪或者吃點剩飯糊弄一下就算了,我如果去了,父親就會精心一些做飯,這樣父親就能吃的好一些,身體就會好啊。”他依舊樸實的說着。

每個人對孝順的理解與表達方式不同。他常說:“孝順這兩個字,就是對父母孝和順着,”而他,不僅孝和順着,還在及時給予父母最需要的。

父親即便已經習慣他早晨的問候,晚上的陪伴,但還是與他說不用每天都過來看望,他用一抹微笑回答父親,父母在,家就在。

標籤: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