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婆婆病了散文

散文1.26W

婆婆又住院了,這一次做的是“心臟非外循環搭橋術”的手術,這麼大的手術對於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是挑戰,是是否能創造生命奇蹟的挑戰。婆婆在監護室的日子裏,作爲子女的我們每日裏都提心吊膽不敢離開她半步,生怕她出現差錯,更怕醫生突然之間寫下我們不想看到的結果。

婆婆病了散文

每天全家人都往返於醫院和家裏,當時看着病牀上的婆婆,那份心痛蠶食着我!上一次老人家逃過一劫,這一次她是否能逃過呢?雖然現在已經度過了危險期,不過每次看到醫生給她換藥,那沒長好的刀口會讓我的心莫名地痛,淚迷濛了雙眼。

從我來青島的那年秋天認識她,我們就一直在一起,從我的一無所有到現在的小有成就,這小小的成績讓她在人前有說不完的自豪。因爲我能有今天的一切,無論在思想和生活上都和她的幫助密不可分。可能我用詞不太恰當,但是我的詞語庫確實太貧乏,我確定我找不出確切詞語來形容我和她之間的“母女”情。

如今看着病牀上的老人,那臉上的紋路刻畫了她一生的艱辛。都說大山壓不彎的脊樑,可是歲月的無情,把她的脊樑雕刻成爲四十五度的角,形成了一個大大的羅鍋。看着蜷縮在病牀上的老人,記憶的閘門被開啟,讓我百感交集。那些生活裏的畫面,在腦海裏交替迭出:早市上穿得和企鵝一樣臃腫的她;每天回到家裏飯桌上香噴噴的飯菜;還有在燈下聚精會神數錢的她,那樣子興奮得像是中了彩票,每天晚上數錢她都開心得像個孩子。只要我有錢賺,她就特別開心。每每望着她的樣子,心裏的那份感動久久不能平息!因那份情已經融入到血脈裏,難捨難分。

如今病了的她看着我的眼神讓我心酸,突然之間的病倒她不甘心。想想還是我們粗心,婆婆已經是八旬的老人,身體的硬朗讓我們忽略她已年逾古稀。她上一次的病我們就應該得到教訓的,看着她,我心裏充滿了愧疚。真心的向神祈禱,祈禱她早日康復。

別看她不識字,上班的時候可是廠裏每年的'先進工作者,獎狀一大堆。退休了以後掃馬路到71歲,別人掃馬路是爲了工作賺錢,她是爲了開心。別人要是說她,那麼大年紀快在家休息吧!

婆婆總是說:“別人羨慕好吃好喝好玩滴,我就羨慕幹活滴!生命在於運動,人就得活動着吃飯。能爲別人做事情是一種幸福,天大的幸福。”

要不是公公病了,還有我的生意太忙,她還要繼續她的馬路生涯。她有空的時候就把她的寶貝獎狀拿出來看,表情裏的那份喜怒哀樂感動着我。

她爲家庭的付出更讓人感動,在那個年代撫養六個子女,奉養一位老人。那一份艱辛只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才能體會。想着她燈下飛針走線的專注,樓上樓下揹着奶奶婆婆微笑的樣子,真是五味雜陳!

生病的她看到我會委屈的流淚,也許她在責怪自己生病。她的自責使我心的疼痛,我們爲她做得太少了。她老人家是片刻不能閒的人,爲這個家付出了太多太多。如今她病了,說句心裏話很多時候就是小姑們陪她我都不放心!我怕她們理解不了她的意思,所以我儘量多陪她。她離不開我,我更離不開她,她和我在一起總是無拘無束,就像一個孩子。

望着她在病中的樣子,我的心隱隱作痛。作爲子女我們虧欠老人太多,老人一味地付出,我們一味地索取。我在內心深處呼喚着“孃親”,你一定要好起來。

老人家還有抗日的光榮史,她的家鄉是海陽邢村,那是革命根據地,電影地道戰就是在那裏拍的。在抗日戰爭年代的婆婆才十幾歲,她爲了給抗日部隊傳遞消息,多次死裏逃生。她做過通訊員,做過衛生員,她身上傷痕無數,很多是當時在山上走夜路被傷到的,但是她從不居功。老人家講她過去的故事,我就是她最忠實的聽衆。

如今看着病牀上的她,讓我想起了她第一次生病的很多事。

還記得她第一次生病的過程,那天晚上小姑‘阿娥’打來電話說:“娘病了,口歪眼斜的。”我叫她趕緊叫120去醫院,她說:“娘不讓,我不敢讓她激動。”我對她說:“我過去帶她去醫院,你別急!”

掛斷電話,我跟病休在家的先生說了下大概情況,抓起衣服就往外跑。先生也想去,我沒有阻攔。

到了小姑家,我詢問了一下病情,決定去醫院,到了醫院,她已經不會說話了。是腦血管的滲出液壓迫了語言神經,必須住院治療。

她在住院的日子裏還是那麼堅強,每次做檢查都堅持自己行走,沒坐過一次輪椅。看着她蹣跚的腳步,堅毅的面孔,我的心很疼。

那次經過半個月的治療就出院了。剩下的就是定期做康復治療,每個醫院都有康復中心,治療過程像教小孩子說話。

孝順的大小姑堅持把婆婆接到她們家裏,大小姑的廚藝是一流的,家裏居住條件也是我們姊妹六家最好的,房子大,二樓還有平臺,天氣好的時候婆婆可以出去曬太陽。婆婆出院後,首先要做的就是語言康復訓練。大家商議決定,不去醫院做治療,我們要用我們的方法使老人恢復語言述說能力。

我們規定:家裏人儘量和她多對話,最主要要引導她說話。沒空陪在身邊的打電話和她聊天。督促小姑家裏兩歲多的小外孫女也和太姥姥說話。全家大行動。

開始的時候她不配合治療,心裏有壓力,總是搖頭擺手不說話,大家都很着急,就又想去醫院治療。我沒同意,原因很簡單,如果那樣老人心裏會更有壓力。我的意思是我們應該改變方式,儘量引導她,講她最熟悉的事情,讓她把精神放鬆,忘記自己是一個病人,我相信一定會有效果的。

她和我一起的時間長,我瞭解她的性格,也熟悉她所念念不忘的事情。說做就做我們就從她念念不忘的事情開始。

比如,二小姑是59年的11份出生的。在那一年的秋天她都走好幾十裏地去遛地瓜,長時間弓腰勞作影響胎兒正常生長,所以生下來的二小姑是歪脖子,她怎麼把她的脖子扶正。我們讓她講,大家都做“好聽衆”,還適當引導她。

效果逐步顯現,婆婆的語言恢復特別快,我們信心大增,一家人特別開心。

她最關心的還是我的生意,只要談到我的生意她就會眉飛色舞、滔滔不絕,那樣子讓人忍俊不禁。她講在做生意裏發生的那些趣事,她怎麼撿到走失的小朋友,等到孩子的家人來找;講做熟玉米、花生、毛豆的技巧;講她清晨打的幫助別人追交通肇事逃逸的司機;講和我一去上貨的所見所聞。也難怪,這麼多年無論我去哪裏她都和我形影不離,她就是我車上的副駕駛,陪我進貨,送貨,去市場。那份情只有我們兩個懂得!

經過兩個月的努力,她說話雖然和以前還有差距,但是已經很不錯了。我們去醫院給她複查,醫生都很驚訝她恢復得如此之好。

應該說是她一生的做人教育影響了她的孩子們。三個小姑對婆婆的伺候無微不至,老話說“女兒就是父母的小棉襖”這話一點都不假。她能好得那麼快是和她三個女兒的盡心照顧分不開的。老人有三個孝順的女兒,真是她的福氣。

而這次她的病比上一次更危險,她的健康牽動着家裏每個人的心。望着病牀上的她,心裏在祈禱希望她能儘快好起來,因爲我們還沒有好好孝順她……

標籤:散文 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