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描寫家鄉的散文:家鄉的竹林

散文9.49K

家鄉的竹林

在人的一生中,會有好多事,好多人,被時光的流水沖刷掉,唯有記憶,像一瓶膠水,粘在心底,永遠也擦抹不去。

描寫家鄉的散文:家鄉的竹林

我的家鄉在川中盆地的一個小山村,雖然它和千千萬萬個西部村寨一樣,貧窮落後,但在我的心目中,家鄉永遠是美麗的。我喜歡她的安詳,喜歡她的寧靜,喜歡那條彎彎曲曲的小河,環繞過一座座低矮的山巒,沿着一片片金黃色的稻田,日夜不停地向着幹流流淌。河水是清澈的,能看清河底的石頭,河水倒映出兩岸的巴茅和冠木,呈現出一幅悠然靜謐的畫面。村子的後面,聳立着一座高高的山峯,名字叫作尖坡,十分雄偉壯觀。山峯的兩側綿延着兩道彎弧形狀的山嶺,中間突兀起一座低矮的山丘,遠遠望去,很像是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又像是一把巨大的椅子,不得不讓你很想騎到鳳凰的背上,或者往那椅子上一坐,然後眯縫起雙眼,來看周圍的風景。這時候你會看到,村子的房屋全是清一色的石板篾牆,灰瓦屋面,村裏每一座房子的前後,都種滿了竹子,一片片,一簇簇,互相掩映,鬱郁蒼蒼。哦,對了,我就是在竹林中長大的。

竹子代表人煙稠密,所以家鄉世世代代喜歡種竹,但凡有人居住的地方,都能見到大片大片的竹林。打很小的時候起,竹子就走進了我的記憶,不經意間,也逐漸種進了我的骨髓。那一根挨着一根的翠竹,挺拔而又筆直,無論春夏秋冬,總是那麼生機勃勃,清翠欲滴,彷彿在用一節節身軀,丈量着漫長的歲月......

“月掃曲梢煙蒙朧,風驚曉葉如聞雨”。在外的日子,我總是思念家鄉的竹林,不僅因爲它見證了歷史的滄桑,見證了世紀輪迴,而且更重要的是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艱難成長。竹林裏留下過我無數的歡樂,同時也留下了我失望和迷惘時的悲傷。記得我剛剛學會走路,母親就牽着我到竹林裏拾揀從竹筍上褪落下來的'籜葉,那是一種裁剪鞋底校樣的材料。後來,我逐漸長大,便經常到竹林裏面玩耍,拿着砍刀,把竹子劈成篾片,做成寶劍或弓箭一類的玩具,和別的孩子一同排兵佈陣、打鬧嬉戲。那是多麼難忘的時光啊,有時,我們還用竹枝做成短小的豎笛,吹奏出一首首隻有聲調沒有旋律的曲子。或者就在竹林裏追趕着蝴蝶和蜻蜓,搬開竹根邊的岩石,尋找埋藏在下面的蚯蚓。再後來,我長大成爲了一名初中學生,每逢星期天,我都按照母親的吩咐,把一根根的竹子砍下來,紮成一捆,扛到集市上去賣,每次能夠賣到三五塊錢,除了換回一些油鹽醬醋外,而且還能買幾尺薄薄的布料。放暑假的時候,我還學會了編織籮筐竹蓆之類的用具,這比光賣竹子要增值好幾倍。有時一個夏天,我能編織七八張席子,賣十幾元錢,夠一個學期的學費。每到冬天,母親就叫我把一些不發筍子的竹蔸刨出來,碼在屋檐下面,晾乾以後當作柴火。那時父親在公社的一家農具廠工作,每月不到30元工資,一家人的生活過得非常清苦,是竹子幫助我們度過了那一段艱難的日子。

初中剛一畢業,我就被挑選加入了特種兵部隊,從此離開家鄉好幾十年,雖然中間回去過幾次,但每一次都是匆匆而返,根本沒有時間光顧那片竹林。直到2012年,有一次出差,順路回了一趟老家,我纔有機會專門到竹林裏去逛了一圏。

那天,竹林裏特別安靜,沒有風,也沒有鳥鳴,像是一座空了很久的房子,陽光從枝椏的縫隙中漏下來,照着地上的野草,纔多少透漏出一點兒生氣。竹子們都規規矩矩地站在那裏,表情冷淡,好像從來就不認識我似的,只有夾雜在其間的永遠也長不高的次生竹荊,在我路過它們時,偶爾拉了一下我的衣角。我一根一根地數那些竹子,覺得比以前的要細小多了,有的還彎腰駝背,竹節上露出一個個細小的蟲眼。我想,竹子是不是也和人一樣,經受不住時間和風雨的磨礪,或者是村子裏的人都走空了,沒有誰來看護它們,竹子也覺得寂寞。這樣一想,心裏便多了一分憐憫,一分愛撫。我一邊數着竹子,一邊用手撫摸着竹幹,身體也儘量離近一些,試圖讓它們能夠感覺到我的體溫。但我不想讓它們看到我的傷感,故意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所以每數一根,我都要用腳尖輕輕踢一下,就像踢一個滿屁股都是泥巴的調皮孩子。可是就這樣踢着踢着,眼中的淚水卻止不住流了下來......

回單位以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眼前都會出現家鄉的竹林,出現那個與我小時候看到的完全不一樣的村莊,內心就像竹子一樣空空洞洞的。

我家鄉的竹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