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關於雨的抒情散文範文

散文2.9W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散文”一詞大概出現在北宋太平興國(976年12月-984年11月)時期。小編精心爲你整理了關於雨的抒情散文,希望對你有所借鑑作用喲。

關於雨的抒情散文範文

篇一:讀雨

雨來了,帶着涼意和泥土的氣息,在深秋落葉紛飛的日子,像一張巨大的簾幕,把天空漂浮的塵埃慢慢的清洗,把山川濁物輕輕的擦拭。秋雨又像是一雙纖纖玉手,在撥弄琴絃,彈奏的曲子讓人感覺軟軟的舒暢和愜意,少了春雨般的急切夏雨般的狂熱,靜靜的靜靜的一點一滴。

一點一滴的雨水,就像一點一滴的時光,悄然流失,流失在土壤裏,流失在河流中,流失在忙碌歲月,流失在往返街頭。輕輕的溼了額頭,潤了衣服,朦朧了雙眼,迷茫了視野,你還不覺得。

雨天是屬於詩人的,眼裏滿滿的世界構成了觸動的靈感,心裏的湖面容納着萬千秋水,泛起的點點漣漪化着了文字,跳出心湖,躍然紙上,抒寫對生活的嚮往、人生的感悟、思想的`執念,沖淡了多少善感煩憂,憑添了幾分深沉凝慮。

雨天是屬於冒雨而行的人們,把一整天工作、生活的煩惱笑嘻嘻的拋在雨後,他們或裹着外衣,或遮着頭髮,或匆忙跑着,或兩人一傘,構成了突如其來雨天充滿活力的畫面。沒有淋過雨,是享受不到那份真切、樸實的生活所帶來的愉悅和灑脫。

煙雨是美的,濛濛的帶着青春的印記,給予多少徜徉和憧憬。時間煮雨,說的是縈縈夢想,殷殷懷念,年少輕狂的浪漫和俠骨柔情的江湖;是有你就有天下的傲雪風霜;是看見春花秋月就會詩詞歌賦一番而毫不掩飾的意氣風發。

去感念流逝的歲月,探索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走一段戴望舒筆下的悠長雨巷,讓時光定格在某處繁華的十字街頭,站在秋雨裏,用心聆聽,南來北往行人的太息。

篇二:雨

雨聲,蘊含一種淡淡憂愁的詩意;聽雨,則是覺察人生苦悶後的灑脫。“簾外雨潺潺”。閉簾細聽窗外雨聲,猶能得雨之真味。細雨斜飛,無論飛落何處,隔窗聽來,皆似飄風一般不知其所終。雨聲渺渺而帶哀色,似最能震顫心靈深處暗藏的憂傷心絃,而與之一起律動,一起搖撼着靈魂。人生的苦悶遂紛至沓來,心靈飽受淋漓之苦。此種雨聲帶來的感受雖不得意,但隱隱然自有一種淡而高遠的孤清。似乎天地荒蕪,惟有淅瀝的雨聲與聽雨者自己纔是宇宙中唯一的存在。

雨聲不自覺地寄託了聽雨者絕對的孤獨,而聽雨者呢,因雨聲自應有不可言傳地一笑,是心有靈犀的會意,還是放開懷抱的歡暢?聽雨,最妙猶在深夜。夜色蒼茫,抹去了所有的顏色,遮掩了一切的亮光。窗外一切若無,惟有雨聲潺潺。張耳細聽,在無窮的暗夜裏,真是清妙的天籟呀!如飛珠濺玉,聲聲滴在心靈的最敏銳處,給予聽雨者最直接地震盪,像落葉飄風,像靜夜飛花,像寒山寺的鐘聲,像赤壁的劃然一嘯。夜雨瀟瀟,空階滴到明的惆悵都因這空靈的妙音而冰雪消融了。李義山吟詠,“留得殘荷聽雨聲”。真是悲秋後的曠達!聽雨,能聽出人生的一種況味來,又豈止留在殘荷上的一片雨聲。

驚蟄一過,春寒加劇。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溼溼,即使在夢裏,也似乎把傘撐着。而就憑一把傘,躲過一陣瀟瀟的冷雨,也躲不過整個雨季。連思想也都是潮潤潤的。每天回家,曲折穿過金門街到廈門街迷宮式的長巷短巷,雨裏風裏,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這樣子的臺北悽悽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個中國整部中國的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片頭到片尾,一直是這樣下着雨的。這種感覺,不知道是不是從安東尼奧尼那裏來的。不過那一塊土地是久違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紀,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萬水,千傘萬傘。

二十五年,一切都斷了,只有氣候,只有氣象報告還牽連在一起。大寒流從那塊土地上彌天捲來,這種酷冷吾與古大陸分擔。不能撲進她的懷裏,被她的裙邊掃一掃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