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描寫春遊趵突泉的散文

散文2.16W

觀賞趵突泉,不僅僅是欣賞她自然的風光,更爲重要品嚐的是一道文化盛宴。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整理的描寫春遊趵突泉的散文,歡迎閱讀。

描寫春遊趵突泉的散文

描寫春遊趵突泉的散文一

素有水城之譽的濟南有地下泉水七十二眼,泉水淙淙、

清流碧透,遙處可見。真可謂“濟南多名泉,嶽陰水所瀦。卓冠七十二,分匯大明湖。”在這七十二眼名泉中,趵突泉位居諸泉之首,被譽爲“天下第一泉”。據史料記載,趵突泉是古濼水之源,古時稱“濼”。宋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爲其定名“趵突泉”。所謂“趵突”,即跳躍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發噴涌不息的特點。對於趵突泉的奇觀異彩,不少文人墨客多有讚譽。北魏儷道元在其所著《水經注》

中寫道:“泉源上奮水涌若輪,突出雪濤數尺,聲如隱雷。”金代詩人元好問描繪爲“且向波間看玉塔”,清代詩人何紹基喻之爲“萬斛珠璣盡倒飛”,清朝劉鶚在其《老殘遊記》裏寫道:“三股大泉,從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則認爲趵突泉是“海內之名泉第一,齊門之勝地無雙”。元代詩人趙孟頫有詩云:“濼水發源天下無,平地涌出白玉壺。谷虛久恐元氣泄,歲旱不虞東海枯。雲霧蒸潤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時來泉水濯塵土,冰雪滿懷清與孤。”對趵突泉的描寫可以說是繪聲繪色,絕無盡有。

今年入夏,開灤離退中心組團赴山東半島旅遊,我有幸遊覽了趵突泉。一進趵突泉公園,首先映入眼廉的是漱玉泉。據導遊講解,漱玉泉是宋代婉約派詞人李清照洗理梳妝的地方。漱玉泉畔就是李清照紀念堂。大門上掛着郭沫若書

寫的“李清照紀念堂”匾額,堂前還有他題定的楹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柳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陳列廳裏展陳着女詞人的蠟像和著作,以及她與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蒐集整理的場景。李清照祖居濟南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進士出身,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很有文學修養。因此,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丈夫志趣相投,生活美滿,共同從事學術研究。所以,她這個時期的作品多寫其悠閒生活,描寫愛情生活、自然景物,韻調優美。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田玉簟秋等。金兵入據中原後,流落南方,趙明誠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經歷了表面繁華、危機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動亂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以致後期的詩詞

多爲慨嘆身世,懷鄉憶舊,情調悲傷之作。如《聲聲慢.尋尋覓覓》等。

游完李清照紀念堂,暮然想起她那首《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再看看李清照與趙明誠共讀詩書的蠟像。這首詞不正是她新婚燕爾,丈夫遠離,眺望思處,情密心頭的真實寫照嗎?李清照和趙明誠結婚後,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滿了藝術氛圍。所以,當趙明誠離家求學,一經離別,兩地相思,是不難理解的。特別是李清照對趙明誠更爲仰慕鍾情。這在她的許多詞作中都有所流露。

從李清照紀念堂出來,我們一行人等領略了趵突泉的奇妙景觀。據導遊講解,趵突泉水從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涌出,其最大涌量達到24萬立方米/日,出露標高可達26。49米。現在,由於地下水位下降,噴泉已沒有過去那樣的高度了。但水體清澈見底,水質清醇甘洌仍如從前,“趵突騰空”爲濟南八景之首。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18℃左右。嚴冬,水面上水氣嫋嫋,像一層薄薄的煙霧。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樑畫棟,構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當地人稱之爲“雲蒸霧潤”。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飲用水。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出京帶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濟南品嚐了趵突泉水後,便立即改用趵突泉水,並封趵突泉爲“天下第一泉”。泉在一泓方池之中,北臨濼源堂,西傍觀瀾亭,東架來鶴橋,南有長廊圍合,景緻極佳。泉池中放養金魚,大者長逾三尺。泉東側隔來鶴橋有望鶴亭茶社,專爲遊人提供用趵突泉水沏的香茶。

遊覽趵突泉“三尺不消平地雪”的奇觀異景,品嚐用泉水泡製的蒙山茶,輕吟李清照的“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醉花陰》,一幅畫卷躍然紙上:《趵突泉涌吟婉約》。

描寫春遊趵突泉的散文二

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濟南的三大名勝。現在單講趵突泉。

在西門外的橋上,便看見一溪活水,清淺,鮮潔,由南向北的流着。這就是由趵突泉流出來的。設若沒有這泉,濟南定會丟失了一半的美。但是泉的所在地並不是我們理想中的一個美景。這又是個中國人的征服自然的辦法,那就是說,凡是自然的恩賜交到中國人手裏就會把它弄得醜陋不堪。這塊地方已經成了個市場。南門外是一片喊聲,幾陣臭氣,從賣大碗麪條與肉包子的棚子裏出來。進了門有個小院,差不多是四方的。這裏,“一毛錢四塊!”和“兩毛錢一雙!”的喊聲,與外面的“吃來”聯成一片。一座假山,奇醜;穿過山洞,接聯不斷的棚子與地攤,東洋布,東洋磁,東洋玩具,東洋……加勁的表示着中國人怎樣熱烈的“不”抵制劣貨。這裏很不易走過去,鄉下人一羣跟着一羣的來,把路塞住。他們沒有例外的全買一件東西還三次價,走開又回來摸索四五次。小腳婦女更了不得,你往左躲,她往左扭;你往右躲,她往右扭,反正不許你痛快的過去。

到了池邊,北岸上一座神殿,南西東三面全是唱鼓書的茶棚,唱的多半是梨花大鼓,一聲“喲”要拉長几分鐘,猛聽頗象產科醫院的病室。除了茶棚還是日貨攤子,說點別的吧!

泉太好了。泉池差不多見方,三個泉口偏西,北邊便是條小溪流向西門去。看那三個大泉,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麼翻滾。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鐘,你便覺出自然的偉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遠那麼純潔,永遠那麼活潑,永遠那麼鮮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縮,只是自然有這樣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熱氣,白而輕軟,在深綠的長的水藻上飄蕩着,使你不由的想起一種似乎神祕的境界。

池邊還有小泉呢:有的象大魚吐水,極輕快的上來一串小泡;有的象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象一串珍珠在水裏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來一個泡,大,扁一點,慢慢的,有姿態的,搖動上來;碎了;看,又來了一個!有的好幾串小碎珠一齊擠上來,象一朵攢整齊的珠花,雪白。有的……這比那大泉還更有味。

新近爲增加河水的水量,又下了六根鐵管,做成六個泉眼,水流得也很旺,但是我還是愛那原來的三個。

看完了泉,再往北走,經過一些貨攤,便出了北門。

前年冬天一把大火把泉池南邊的棚子都燒了。有機會改造了!造成一個公園,各處安着噴水管!東邊作個游泳池!有許多人這樣的盼望。可是,蓆棚又搭好了,漸次改成了木板棚;鄉下人只知道趵突泉,把攤子移到“商場”去(就離趵突泉幾步)買賣就受損失了;於是“商場”四大皆空,還叫趵突泉作日貨銷售場;也許有道理。

描寫春遊趵突泉的散文三

趵突泉名列濟南衆泉之冠,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位於濟南市歷下區趵突泉公園內,趵突泉公園始建於1956年,其名勝古蹟,文化內涵極爲豐富,是具有南北方園林藝術特點的最有代表性的山水園林。

  ----------題記

第一次到濟南的趵突泉我驚詫於它的美了!

進入趵突泉公園的檢票口,便進入趵突泉的景地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絲絲的垂柳,正值十月黃金般的季節,天高雲淡,風清氣爽,綠色的垂柳依依,柔和而多情。她們隨風輕盈地起舞,婀娜多姿!垂柳下的各色小花更是嫵媚動人!她們捻風撫琴,淺吟低唱,紅的燦爛,黃的華麗,粉的嬌豔,藍色的小花更是如夢如幻!此時你若仰視,還會被柳樹上空的紅燈籠所吸引,潔白的雲朵襯着紅紅的、喜慶的大紅燈籠,更加使人賞心悅目,心情愉快,也給國慶佳節增添了許多甜蜜!

趵突泉的遊客很多。隨着人流,我終於到了嚮往已久的趵突泉的面前!只見眼前的趵突泉由三股清泉組成,這三股清泉一直在向上噴水,形成三股直徑半米左右,高約一米的水柱式噴泉。在藍天的映射下水清如藍。正是“王屋流來山下泉,清波聊酌思泛然。雲含雪浪頻翻地,河涌三星倒映天。”噴泉下面是清澈的泉水,泉水在方形的水池裏緩緩流動,靜影沉璧,清澈見底。池旁的垂柳倒映在水中,如詩如畫,與水中的魚兒相映成高雅別緻的畫面!水中的魚很多,顏色各異,形態迥然。有紅色的金魚,黑色的鯉魚,還有身上長着斑斕色彩的的花魚……,它們在水中自由自在地遊着,有的魚用魚尾左右搖晃,好像看到遊客的光臨高興地連蹦帶跳;有的則文質彬彬地停在那裏凝視,好像有許多親切的話語要對你講;有的則走走停停,好像在與每一位遊客打招呼;還有一些小金魚,在歡快地遊着,像似在奔走相告,“今天的客人真多,歡迎歡迎!”趵突泉的水多情,所以招來這麼多的客人,趵突泉的魚更是情意濃濃,看到它你就會不忍離去!

正在我看得如癡如醉的`時候,朋友牽着我的手,告訴我這裏還有一處必須一觀的景點------李清照紀念堂!

來到李清照紀念堂,不由得心中肅然起敬。在紀念堂外面雕樑畫棟、蜿蜒曲折的長廊裏,鑲嵌着李清照的許多著名詞作佳品。其中“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壯麗詩句,表現了女詞人的高尚情操和強烈的愛國之心。對她的敬佩之情更是油然而生!進入紀念堂裏面會看到李清照的雕像,雕像大約有兩米多高,清秀靚麗的女詞人微笑着站在我的面前,柔和的笑讓我彷彿聽到了她優美的詩詞:“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高山仰止,崇敬之至,幸福地和這位女詞人合影留念才依依不捨的離去!

趵突泉還有很多美麗的景點,如漱玉泉等,它們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果有機會我還會到趵突泉一遊,因爲它的美麗不僅僅是風景,更重要的是它豐厚的文化底蘊!

描寫春遊趵突泉的散文四

仲秋時節,豔陽高照。涼風習習,心情爽然。看着周圍相繼出遊的人們,我的心裏不免垂涎一番。加上好友的附和,我也併入了出遊的行列。

濟南素有“泉城”的美譽,而趵突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爲“天下第一泉”,位於濟南趵突泉公園內。記得在中學時代就從書本的知識中領略到她的神采。並且,趵突泉和千佛山、大明湖合起來稱爲“濟南三絕”.如此可見,趵突泉的名氣之高。

進入趵突泉公園,前來賞園觀景的人們熙熙攘攘,好一番熱鬧的場景。楊柳依依,翠竹青青,園內空氣清新怡人,對一個多數時間生活在都市生活的來說,這無異是一種奢侈的享受。

園內除了挹人的綠之外,還有相得益彰的建築,古色古香,青磚碧瓦,雕樑畫棟,將古典的色彩描繪的淋漓盡致,似乎是一幅寫實主義的山水畫卷。

並且,趵突泉公園的每一處景點的設計都匠心獨具,將濟南的景觀特色與文化相包容,如紀念偉大的愛國女詩人李清照的園居,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翻起我們對歷史文化的記憶,加深我們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我們對民族精神的穿越和表達。

是啊,正由於先人們對景觀的讚美和表達,上升到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層次,得以展現在我們今天面前的風景具有蓬勃不息的魁力,蜚聲中外。

站在拱橋上看趵突泉噴涌的場景,心中涌出一種別樣的感覺。三股泉水噴薄而出,像是沸騰的開水,涌濺着,一刻也不停息,似乎時時積蓄着無休無止的動力。周圍的橋上和亭臺走廊內人流如織,觀泉的熱情高漲。

觀賞趵突泉,不僅僅是欣賞她自然的風光,更爲重要品嚐的是一道文化盛宴。在趵突泉公園,適逢展出著名書法家李苦禪的書法作品,作品融合了大師的品格、精神,乃至於今世於後代,都有不可磨滅的意義。

另外,還有在社會上廣泛徵集的贊泉、愛泉、詠泉的優秀楹聯在展出,作品或龍飛鳳舞,或輕灑飄逸,或蒼勁有力,風格各異,令人歎爲觀止,引人入勝。

當然,僅僅瞭解到這些是不夠的。恰巧, 心中的疑問也隨之而解。關於趵突泉起源的歷史,宋代曾鞏爲其定名爲“趵突泉”.所謂“趵突”,即“跳躍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發噴涌不息的特點。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泉源上奮水涌若輪,突出雪濤數尺,聲如隱雷。”

元代著名詩人趙孟頫描此勝景爲“平地涌出白玉壺”,清代詩人何紹基比喻爲“萬斛珠璣盡倒飛”.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則形容趵突泉爲“海內之名泉第一,齊門之勝地無雙”.可見歷史上文人學者對趵突泉的評價之高。

然而到了近代,卻成了一段不堪加首的苦難歷史。清末、民初,山東被殖民者強吞,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昔日趵突美景也被侵略者踐踏蹂躪,民不聊生。趵突泉公園裏同樣再現了這段歷史,參觀者有的義憤填膺,有的激情振奮,是啊,落後就要捱打,時刻令國人警醒。

歷史翻過去難忘的一頁,新中國經過六十餘年的發展,祖國面貌早已今非昔比,人們的生活早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交通迅速便捷,景觀煥然一新,以前遊山玩水似乎只是那些達官貴人或才子佳人的“專利”,而今普通大衆平民百姓也可如願,一覽無餘。

一個地方有山有水,便具有非凡的靈氣,正如詩人筆下的江南,小橋、流水、人家,靈秀淡雅,溫柔婉約。然而濟南卻不同,城被四周青山環抱,在城中,溢動着是噴濺不息的泉水,可以說,泉是濟南的靈魂。

對於今天的我們,欣賞美景的同時,也是在賞鑑一種文化,生活着,學習着,當體會到這些時,出遊也就有了無與倫比的意義和快樂。

當結束一天的行程時,我的心裏平添一種流連忘返的感覺。趵突泉噴涌的情形,是一種意志,是一種毅力,業已深深印在我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