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詩

《夏日絕句》古詩解析

古詩3.01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夏日絕句》古詩解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夏日絕句》古詩解析

原文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譯文

活着就要當人中的俊傑,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人們到現在還思念項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

註釋

人傑:人中的豪傑。漢高祖曾稱讚開國功臣張良、蕭何、韓信是“人傑”。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國殤》: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爲鬼雄。

項羽:秦末時自立爲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奪天下,在垓下之戰中,兵敗自殺。

江東:項羽當初隨叔父項梁起兵的地方。

古詩解析

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傑,爲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爲國捐軀,成爲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於言 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但南宋統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 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齊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殺死敵兵數百,然後自刎。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 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爲這都是詩人的心聲。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實在是壓倒鬚眉了。

創作背景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入侵中原,擄走徽、欽二帝,趙宋王朝被迫南逃。李清照之夫趙明誠出任建康知府。後城中爆發叛亂,趙明誠不思平叛,反而臨陣脫逃。李清照爲國爲夫感到恥辱,在路過烏江時,有感於項羽的悲壯,創作此詩。

詩人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