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詩

胡冉《夜遊湖上》古詩賞析

古詩3.09W

輕風吹過湖水平,有客千杯未盡情。

胡冉《夜遊湖上》古詩賞析

伸手驚飛舟畔月,擡頭邀下滿天星。

這是紅袖網友胡冉寫的一首七絕詩《夜遊湖上》,是一首記遊詩,描寫了作者自己與友人乘舟夜飲湖上的情景。雖然每句都有景物襯托,但全詩抒情多於寫景,詩意也在抒情不在寫景。

“輕風吹過湖水平”,詩意開頭就向我們展示出一幅優美柔和的湖光風景圖。詩句起得平穩、輕鬆,不動聲色,可我們卻從中感受到了作者與客人融和自然的心情。作者與客人的心情都不錯。明明“有輕風”卻說“湖面平”,看來這輕風真的是輕,把我們的心情都吹軟了,也讓我們感到湖水的廣闊又微波粼粼的美麗景色。詩中用一“平”字,不但指湖水平靜,也道出了人的心情舒暢。接下來詩筆一轉,拋卻景物而寫到人:“有客千杯未盡情”,我們要注意“有客”這兩個字,並不是說有的客人酒沒有喝好,而是指作者自己。作者因爲有客人來一起同遊,心情特別的好。俗話道:喜酒悶茶無趣的煙,既然高興,當然要喝酒助興啊,於是千杯佳釀就喝下肚了。奇怪的是,依然沒有盡情,更說明作者與客人的關係親近,不同一般。我們如果理解爲是客人沒有喝好、喝盡興的話,那麼,下兩句就不好理解了;當然,如果我們非要這麼來理解的話,堅持認爲是客人沒有喝好,後兩句詩也是指客人的動作形象,意義也講得通,但有喧賓奪主之嫌。我們不要忘記作者是主,客人是賓。在文學裏,只有詩與其他文學體裁不同,是最突出自我的。飲酒“千杯”,在古詩文裏常指人的性格豪放、胸懷大氣,不拘小節之士,是一種抒情的手法,並不是實指真的喝了“千杯”。如果真的喝了“千杯”,連神仙也會大醉不醒的,何況我們凡人?《述學。內篇》說:“詩文中的數字,有實數與虛數之分。”此處就是虛數。

接下來的三四句更突出主人的形象了:一“伸手”一“擡頭”再以“邀”,主人的形象栩栩如生的鮮明地展開在我們眼前。詩中有動有靜,情景交融。“驚飛舟畔月”看似荒唐可笑,實是傳神之筆,不但語意新鮮,也使月有了動感,充滿性情。唐詩有“曉月暫飛高樹裏”之句,陳子昂亦有“明月隱高樹”之詩,都是以靜寫動的佳句。我們爲什麼說“伸手驚飛舟畔月”好呢?因爲我們不但從中領悟到了湖光灩灩的'動感,也感覺到了作者陪客人飲酒未盡興的一個瀟灑動作:無意義“伸手”,竟把月給驚飛——一彎月西下了。也許讀者會反問道:你憑什麼說是彎月而不是圓月?如果是圓月豈不更形象更優美?話說這麼講,但文藝作品總是主觀性的東西,詩更是抒發主觀情緒的載體。就拿本首詩來言,你讀了下一句就明白了是彎月而不是圓月。“擡頭邀下滿天星”,這不是彎月西下之後的情景麼?曹孟德詩云:“月明星稀”,如果是圓月,何來的“滿天星”?只有月落之後且天未曉時纔會有“滿天星”。

這首七絕寫得渾圓灑脫,如行雲流水,看似不經意,實則匠心獨運,將自己與客人同遊湖上的歡快心情毫無痕跡地溶於流利的詩語裏。“伸手驚飛舟畔月”是無意的,是情感驅使的自然動作,毫無嬌態做作,突出一腔胸懷若谷的情懷,骨子裏充滿飄蕩的豪情逸風;“擡頭邀下滿天星”是特意的,是“伸手驚月”後的遐想使然。章法平緩而似自然成,餘韻寬闊,反覆吟詠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