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詩

古詩春日詩句

古詩2.89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那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古詩春日詩句,歡迎大家分享。

古詩春日詩句

《春日》原文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春日》作者簡介

朱熹(1130.9.15~1200.4.23)南宋哲學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別稱紫陽,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 漢族,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人。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爲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

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他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寫過一些美妙的好詩,善於寓哲理於形象,以《春日》、《觀書有感》等較著名。

《春日》簡介

《春日》這首七言詩是宋·朱熹所作,其中“萬紫千紅總是春”一句爲名句。

詩的大意是:風和日麗來到泗水邊賞景,一望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很容易認識到東風的面容,滿眼的萬紫千紅都是芳春。.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遊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佔。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爲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絃歌講學,教授弟子。

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聖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詞句註釋

⑴勝日:原指節日或親朋相聚之日,此指晴日。尋芳:遊春,踏青。泗水:河名,在山東省。濱:水邊。

⑵光景:風光風景。新:既是春回大地、萬象更新的新,也是出郊遊賞、耳目一新的新。

⑶等閒:輕易,尋常,隨便。東風面:借指春天。東風,春風。

⑷萬紫千紅:形容百花爭豔的春景,也用以比喻物豐富多彩,繁榮興旺的景象。

白話譯文

風和日麗之時遊覽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讓人耳目一新。

誰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萬紫千紅,到處都是百花開放的春景。

創作背景

這首詩從字面意思看來,是作者春天郊遊時所寫的遊春觀感,王相注《千家詩》,就認爲這是遊春踏青之作。而根據作者生活年代可知這首詩所寫的泗水遊春不是實事,而是一種虛擬。

宋高宗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簽訂了《紹興和議》,一項宋金領土以淮水爲界。隆興元年(1163),張浚北伐,又敗於符離。從此,主和派得勢,抗戰派銷聲。宋孝宗以還,南宋朝廷稍稍安穩,偏安於東南,而金人亦得暫時息兵於淮北。終朱熹一生,南宋沒有很大的邊防軍隊,而朱熹本人更無從渡淮而至魯境,不可能北上到達泗水之地。作者從未到過泗水之地,而此詩卻寫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潛心理學,心儀孔聖,嚮往於當年孔子居洙泗之上,絃歌講誦,傳道授業的勝事,於是託意於神遊尋芳。因此此詩其實是借泗水這個孔門聖地來說理的。

整體賞析

人們一般認爲這是一首詠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點明天時;“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點明主題。一句中分三層敘說,特別是以“泗水濱”結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尋”字不僅寫出作者逸興,也給詩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描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無邊光景”逆承首句“勝日尋芳”,說尋芳的結果。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遊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這裏不做細碎描寫,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貼,而是從極廣大的空間落筆。

後兩句用形象的語言,具體描繪了光景之新,抒寫了尋芳所得。“等閒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閒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徵是很容易辨認的。意謂勝日尋芳,本不期望有無邊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鮮感受,不禁歡欣雀躍。“東風面”,把春氣、春景形象化了,擬人化了,把“識”字落到實處。

末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這就具體解答了爲什麼能“等閒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近承“東風面”,遠承“無邊光景”,對偶修辭,意象色彩強烈。詩以“總是春”收綰,逗落到“春日”上。

名家點評

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黃珅:“《春日》詩形象更加鮮明,情景更加生動,描寫更加自然,讀了但覺春光滿眼,如身遊其間,竟不知是在說理,則其構思運筆之妙,尤勝於《觀書有感》。”(《宋詩鑑賞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