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詩

濃濃思鄉情的古詩

古詩1.31W

當我們離開故鄉時,故鄉是一副掛起來的畫,無論我們怎麼走進,他卻始終隔着一層薄薄的紗。

濃濃思鄉情的古詩

《渭上思歸》

唐·孟郊

獨訪千里信,回臨千里河。

家在吳楚鄉,淚寄東南波。

《吐蕃別館月夜》

唐·呂溫

三五窮荒月,還應照北堂。

回身向暗臥,不忍見圓光。

《宿雲夢館》

宋·歐陽修

北雁來時歲欲昏,私書歸夢杳難分。

井桐葉落池荷盡,一夜西窗雨不聞。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贈吳之山》

明·王間

城拆聲聲夜未央,江雲初散水風涼;

看君已做無家客,猶是逢人說故鄉。

《客中夜生》

明·袁凱

落葉蕭蕭江水長,故園歸路更茫茫。

一聲新雁三更雨,何處行人不斷腸。

《歸家》

唐·杜牧

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

《鄉思》

宋·李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

《京師得家書》

明·袁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

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唐·戴叔倫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爲化得身千億,散上峯頭望故鄉。

《聞雁》

唐·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雜詩》

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着花未?

《題大庾嶺北驛》

唐·宋之問

陰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

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月夜億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雁一秋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常不達,況乃未休兵。

《送別》

隋朝民歌

楊柳青青着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摺尺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逢入京使》

唐·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故鄉杏花》

唐·司空圖

寄花寄酒喜新開,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問花枝與杯酒,故人何得不同來?

《江外思鄉》

唐·韋莊

年年春日異鄉悲,杜曲黃鶯可得知。

更被夕陽江岸上,斷腸煙柳一絲絲。

《遠望》

唐·元稹

滿眼傷心冬景和,一山紅樹寺邊多。

仲宣無限思鄉淚,漳水東流碧玉波。

《和三鄉詩》

唐·高衢

南北千山與萬山,軒車誰不思鄉關。

獨留芳翰悲前跡,陌上恐傷桃李顏。

《鄉思》

唐·薛濤

峨嵋山下水如油,憐我心同不繫舟。

何日片帆離錦浦,棹聲齊唱發中流。

《登逍遙樓》

唐·宋之問

逍遙樓上望鄉關,綠水泓澄雲霧間,

北去衡陽二千里,無因雁足系書還。

《靜夜思》

唐·李白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標籤:古詩 思鄉 濃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