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對聯

對聯的貼法和讀法

對聯2.11W

我國古代時寫對聯一直是直行書寫,從右到左排列。對聯以楹柱室壁爲主要張貼場所,更需要而且也一直是直行書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對聯的貼法和讀法,希望大家喜歡!

對聯的貼法和讀法

傳統對聯是平仄相合,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字用仄聲,下聯末字用平聲。 如"春潮傳喜訊,鼠歲報佳音。"張掛的對聯,傳統做法還必須直寫豎貼,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顛倒。現在的對聯張貼還是時有混亂的現象,看起來、讀起來都覺得彆扭。因此需要懂得正確的張貼方法。

我國古代時寫對聯一直是直行書寫,從右到左排列。對聯以楹柱室壁爲主要張貼場所,更需要而且也一直是直行書寫。儘管下聯在一行寫不完時,書寫要從左至右排列,但兩聯張貼時,仍然是上聯在右,下聯在左。所謂左與右,應以面對對聯所貼處來確定。有些對聯貼反了,或者是由於根本不知道對聯張貼要上聯在右,下聯在左,或者是以背對對聯所貼處爲準而造成的。現在,由於書寫習慣從左向右,所以也有把上聯貼在門左邊的。

究竟應貼在哪邊?要看選擇什麼樣的橫批。如果橫批是從右向左書寫,上聯就應該貼在右邊,反之上聯則貼在左邊。另外,對聯除了對仗等要求外,一般應上仄下平,就是上聯結尾宇的音調應該落上聲和去聲,下聯結尾字的音調應該落在平聲。看見許多對聯,有的橫批明明是從右向左書寫, 上聯卻貼到左邊,有的橫批是從左向右書寫,上聯又貼到右邊,還有的對聯,沒有平仄,而且也不符合人們的閱讀習慣。

我們以春聯爲例,來說明張貼對聯的正確做法。有的春聯有兩幅直聯和一幅橫批,直聯的每幅最後一宇有平、上、去、入等聲韻,接近現在的國音四聲法,但有出人。正確的貼法是:上聲、去聲及入聲字爲上聯,平聲爲下聯。簡單說就是右手爲上聯,左手爲下聯。即當面對大門時,上聯在右,下聯在左,橫額文字順序爲從右至左。

正確張貼春聯的方法是"仄起平收","從右到左",下面舉幾個例了來說明:

天增歲月人增壽(右),春滿乾坤福滿堂(左)。

生意興隆通四海(右),財源茂盛達三江(左)。

爆竹聲中辭舊歲(右),梅花香裏報新春(左)。

天賜平安福祿壽(右),地生金玉富貴春(左)。

源運昌隆增百福(右),富業振興獲千祥(左)。

貼對聯不是什麼大事,圖個吉利喜氣,即使貼錯,也沒有人會提示。 不過,既然是民族的文化,我們不能宏揚,也不能離譜。貼錯對聯反映了對民族文化的無知。今天既然還是喜慶節日的象徵點綴,還是應該瞭解一下,別貼錯讓人見笑。

至於春聯的讀法其實很簡單,一句話:怎麼貼就怎麼讀。

關於對聯的橫批問題,我們平時看到的對聯,有的有橫批,但絕大多數則沒有橫批,這是爲什麼呢?

橫批,是指掛貼於一副對聯上頭的橫幅,也叫"橫披"、"橫額"。所謂 "橫",指的是橫寫的書寫方式;"批",含有揭示、評論之意,指的是對整副對聯的主題內容起補充、概括、提高作用。

橫批一般僅用於少數有此必要的'楹聯,絕大多數則沒有橫批,這是一個很普適的現象。比如很多店鋪的對聯就沒有橫批,橫批的位置常常懸掛或刻的就是店鋪的名稱。

根據對聯的內容和用途,某一類別的橫批一般是可以通用的。如元旦對聯的通用橫批是萬象更新、喜迎新春、歡度春節、喜迎新春、吉星髙照、國泰民安、春意盎然、辭舊迎春、財源廣進、春回大地、福滿人間、恭賀新禧、鶯歌燕舞,等等。高考勵志對聯的橫批有誓奪第一、激流勇進、傲視羣雄、壯志凌雲、衆志成城、勵志報親、風華正茂、意氣風發、志存高遠、金榜題名、師生同心、唯有努力、壯志凌雲、笑傲高三、捨我其誰、奮發圖強,等等。 用於各個方面的對聯橫批很多,這裏不再一一列舉。

張貼對聯的正確方法

1、首先要區分門的上下首。在面對大門時,右手方向爲上首,左手方向爲下首。貼對聯時上聯貼上首,下聯貼下首。

2、根據橫批的順序確定上聯的方向,再貼上下聯。現在貼在大門上的春聯一般稱爲門聯,貼在里門(二門)上的稱爲重門聯。很多家庭現在都安裝了防盜門,此時張貼對聯直接把上下聯掛在防盜門上即可,如果貼在周邊的牆上,反而顯得不夠工整。

春聯的由來和典故

據說五代時的後蜀國國君孟昶是個喜歡標新立異的國君,在公元964年歲尾的除夕,他突發奇想,讓他手下的一個叫辛寅遜的學士,在桃木板上寫了兩 句話,作爲桃符掛在他的住室的門框上。這兩句話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遺澤。第二句的大意是:佳節預示着春意常 在。由此開始,桃符的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變化,這不僅表現在開始用駢體聯語來替代“神荼”、“鬱壘”,而且還擴展了桃符的內涵,不只是避邪驅災,還增加了 祈福、祝願的內容。這就成了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已經相當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 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戶戶掛桃符的盛況。同時,隨着門神的出現和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來書寫桃符,以往的桃符 所肩負的驅邪避災的使命逐漸轉移給門神,而桃符的內容則演化成用來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降臨和五穀豐登的美好心願。

“春聯”一詞的出現,則是在明代初年。當年明太祖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喜歡排場熱鬧,也喜歡大戶人家每到除夕貼的桃符,就想推廣一下。在一年的 除夕前他頒佈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戶戶都要用紅紙寫成的春聯貼在門框上,來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視,挨家挨戶察看春聯。每當見到寫得好 的春聯,他就非常高興,讚不絕口。在巡視時見到一家沒有貼春聯,朱元璋很是生氣,就詢問什麼原因,侍從回答說:這是一家從事殺豬和劁豬營生的師傅,過年特 別忙,還沒有來得及請人書寫。朱元璋就命人拿來筆墨紙硯,爲這家書寫了一副春聯:“雙手劈開生死路 ,一刀割斷是非根。”寫完後就繼續巡視。過了一段時間,朱元璋巡視完畢返回宮廷時,又路過這裏,見到這個屠戶家還沒有貼上他寫的春聯,就問是怎麼回事?這 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這副春聯是皇上親自書寫的,我們高懸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聽了非常高興,就命令侍從賞給這家三十兩銀子。由此可見, “春聯”的得名和推廣,是朱元璋採取行政命令的辦法,頒佈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戶戶推廣開來的。

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樑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論述。春聯在當時已成爲一種文學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