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知識作文

關於收穫知識作文七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收穫知識作文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收穫知識作文七篇

收穫知識作文 篇1

上星期二,我校五年級師生去海淀區勞技中心做手工,我們度過了愉快的一天。

到了勞技中心,老師先把我們帶到珠藝教室,九點,我們開始了上午的學習。輔導老師先教我們穿手機鏈。穿手機鏈的中點是底部要穿好,只有底部穿好才能順利地 完成上面。開始我爲了圖快,三下兩下就穿完了,可是仔細一看,不會死線鬆了就是留的孔大了,我越着急越打不好底,這時輔導老師走到我跟前耐心地對我說:“ 彆着急,藥仔細認真地穿,不能只圖快,穿手機鏈就像蓋樓房,地基不打好,上面的樓是蓋不好的。”說完又告訴了我一變要領。我聽了老師的教導,靜靜地思考了 一下,又認真地穿了起來,這次我終於成功了。接着老師又叫同學們自由發揮按照自己的想象穿出最漂亮的手機鏈。於是我把自己最喜歡的顏色和認爲最漂亮的珠子 穿了上去……當我看着自己辛苦勞動穿好的手機鏈時,我那高興勁就別提了。

一眨眼就到了下午。我們又開始了花花泥的學習。做花花泥的主要材料是褶皺的溼紙和帶團的地板,做它的工具也很特別:鑷子與牙籤。首先,老師教我們用鑷子和 牙籤從顏料盒李提出少許的皺紙,將它再底板上搗碎鋪平,少許的紙就魔術般地變成了一大片,然後我們按照底板上的團將皺紙啄成立體型的,當底板上的圖案被轉 滿五顏六色的皺紙,就可以放到船臺晾乾了,等溼溼的皺紙完全晾乾後,一副花花泥作品就大功告成了……花花泥的製作可真有趣!

一天的學習結束了,我們不僅度過了愉快的時光,更重要的是收穫了課本上學不到的“特別的知識”!

收穫知識作文 篇2

暑假的時候,我除了寫作業,其餘時間就是玩,過得如魚得水,一天,媽媽下班回到家,神祕地對我說:“兒子,你過來一下,我給你一樣東西,”我好奇地跟過去,走近一看,原來是我夢寐以求的書——《三國演義》,我非常喜歡這本書,特別是書裏的英雄人物,我高興地拿着書,獨自坐在客廳裏,如飢似渴地看起來,立刻就被書裏的情節吸引住了。看着看着,就不知不覺地進入知識的海洋,在裏面盡情地遨遊。高爾基曾說過: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三國演義》是一本歷史史書,主要講東漢末年和魏、蜀、吳三國興衰的歷史。在這本書裏,不僅有我們熟悉的歷史故事,如連環計、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等,還有許多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如智謀過人的諸葛亮、勇武過人的趙雲、義重如山的關羽,爽直粗豪的張飛,仁義愛才的劉備,奸詐陰險的曹操,勞謀深算的.司馬懿,才高量窄的周瑜,正直敦厚的魯肅等,一個個都栩栩如生,使人百看不厭,越看越愛不釋手。

我不僅讀出了快樂,而且收穫了知識。

四年級:感到驕傲

收穫知識作文 篇3

今天中午我們吃完牛頭宴,就開車去了姑媽租的菜地摘菜。一路上,我像一頭花也花不完力氣的小牛,不停的說啊說,媽媽說:“留點力氣摘菜吧.”我聽了點點頭。

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菜地,我們下了車走了一會的石子路,就到了我們的菜地。我看見路旁別人家的菜地裏種着白菜,西紅柿,蘿蔔和空心菜。來到我們的菜地,我不顧一切地跑下去,順手摘了顆鮮嫩的油菜,跑回去給姑媽和媽媽看:“怎麼樣?牛吧!這吃起來一定口感很好!”姑媽接過來看了看,摸着我的頭說到:“你怎麼把沒長好的也拔下來了?”我奇怪地看了又看,不解地問:“是綠的,長好了呀!”“長沒長好,不光要看顏色,還要看大小和高矮,又高又大的就是長好的,又矮又小的就是沒長好,記住了嗎?”媽媽親切地說到,我聽後恍然大悟,重返菜地,這次我摘的全都是合格的,我們摘了好幾大袋子的菜,高興的回家了

回家後我還親口嚐了自己的勞動成果,真香啊!

收穫知識作文 篇4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神奇的景象,今天,我做了一個小實驗,讓我又學到了不少新知識。

星期天,我在家中閒着無事,便拿出幾個雞蛋來“研究”。有個雞蛋一不小心掉進了桌子上的水盆裏,一會兒就沉了下去,我突發奇想,如果在水裏加入一些東西,雞蛋是不是就浮起來了?說幹就幹,可在這時,我又愣住了,加什麼東西會浮起來呢?這時,我的目光落在了鹽上,死海的鹽很多,人可以浮在海面上,那雞蛋應該也可以浮起來。我往水裏放了四五勺鹽,然後將雞蛋放進去,可還是沒有浮上來,我一生氣,將整袋鹽都倒了進去,雞蛋終於浮上來了,我驚喜萬分。可卻不知這是爲什麼,便去請教“無聲的老師”。

原來,雞蛋之所以在水中下沉,是因爲雞蛋的密度大於水的密度。而當往水裏添加食鹽後,食鹽在水中溶解,水的密度漸漸增大,浮力也漸漸增大,當繼續添加食鹽,使水的密度足夠大時,雞蛋便浮起來了。

看吧,生活中的知識無處不在,只要細心觀察、不斷探索,就一定能發現更多的奧祕!

收穫知識作文 篇5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大家都知道要多讀書,讀好書。我也不例外,因爲---書是知識的海洋。在書中,我獲得了許多知識,在書中,我開啟了心靈的天窗。 下面,我來把我與書之間的故事一一道來: 來自:作文大全 幾年前,我在一篇數學日記中統計道:‘我看過的書約有100-200本。那時媽媽怕我在寫作業時看書,影響學習,就讓我在當時書架上的不屬於學習用書的書中挑了兩本,剩下的就收起來了,一直到搬家之後纔給我。

我前幾年都是“讀書小博士”,而今年卻落選了,我想您們一定認爲我和劉玉傑一樣—私下裏失聲痛哭。我很傷心,但我不是一個軟弱的人—我仍然天天讀書,和以前一樣堅持着,因爲我知道,我在書中能收穫知識。

我不喜歡寫作文,不是因爲讀書太少,是因爲一個字—太懶!

我在三年級寫的幾篇作文,我覺得很棒,《色彩豔麗的春天》是我最得意的作品。四年級的作文,沒有一篇出色,對比十分--不,是十二分的強烈。

前幾天,我在書架上發現多了一套《三國演義》的漫畫,便如飢似渴地讀起來。有二十本,結果不到一個星期就看完了。時間長了,我似乎把他當成了我的歷史老師。

是的,我一直把書當成不會說話的老師,從易懂的故事書、漫畫到深奧的古文、名著,我無書不看,無書不讀。它不僅是我的老師,還是我的朋友。

我親愛的書啊,我從你那裏獲得了多少知識,也許你我都數不清。不過,我已明白,書是我最好的朋友。

收穫知識作文 篇6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的確,書籍是我們的好朋友,它帶給我們無窮的知識,無盡的收穫。於是,爲了增加課外書籍的閱讀量,媽媽幫我選擇了一本《中國寓言故事》,這本書教給我許多人生道理,其中“拔苗助長”尤其讓我印象深刻。

故事講到,有一個農夫爲了讓他的禾苗快快長高,不惜把他的禾苗全都往上拔一截,可是禾苗全都枯死了。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是不夠的,急於求成更沒有用,有時反而會把事情弄得更糟。所以,要做好一件事,不僅需要有信心、有熱情,更重要的是用科學的方法來做,一步步踏踏實實,不能蠻幹,更不能投機取巧。

於是,我想到了我們的學習,也不能急於求成。特別是語文,必須是靠多看課外書籍,累積更多的詞彙量,這可不是一天就能做到的。數學的計算也是同樣的道理,每天堅持練習計算非常關鍵,因爲老師說過,計算是數學裏最基礎最基礎的,也是需要日積月累才能做到更好。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沒有“語文”你根本不能和大家正常交流,說出的每句話都會成爲笑話。語文是人們溝通的橋樑,在人生求學的知識海洋裏,語文就是一個安靜的港灣,它會讓你感到無盡的韻味與遐想,所以必須依靠大量的閱讀來累積更多的語文知識。在我們生活的周圍還存在着很多的數學知識,這些知識貫穿於生活方方面面,現實生活中數學遊戲有很多,比如一個小朋友在玩數學填框遊戲,就連小品作品中也有很多這樣的數學遊戲。比如“樹上七個猴,地上一個猴,一共幾個猴。”等等生活中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就是這些有趣的數學,才構成了我們生活中五彩繽紛的畫卷。

我愛閱讀!我愛書籍!它是我的良師益友,助我收穫了這麼多知識,變得越來越棒!我想在未來的道路中,書一定能幫我收穫更多意想不到的精彩!它有提醒了我,在學習上沒有捷徑,沒有一步登天,只有腳踏實地、慢慢成就、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

收穫知識作文 篇7

我升五年級了,學校組織了一次分班活動,把我們所有的同學都打亂了,分完班,我面就好像是從新建立了一個新的團體。

這一天我被分到五年級(二)班,重新擁有新的老師和同學,新學期新老師新同學,可謂三新全面的展開在我們面前。

這裏我重點介紹一下我們的新班主任靳林老師,她說話和藹可親,聽說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還是十佳教師呢!

很幸運,靳林老師確實名不虛傳,每天都要帶着我們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讓我們汲取很多的能量。只要一有空,他就帶着我們一起在網上查找一些資料,比如:勿忘國恥,讓我們仇恨侵略者的同時更要自強不息,不忘國恥,好好學習長大了振興中華,抵制侵略者擅自在我們的國土上肆意剝奪,橫行稱霸的可恥行徑,因此,我們都十分的感謝靳林老師的諄諄教誨,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是老師讓我們懂得怎樣做人,是老師教會我一定要禮貌待人,是老師讓我們收穫了無限的知識。

還記得我們馬赫說那個就要期末考試了,靳老師累的嗓子都沙啞了,可是卻依然爲我們操心的不肯休息一下,堅持講課,同學們都心疼得對老師說:“老師,你請假回去休息吧,我們一定認真複習。”老師卻說:“不,就要考試了,我不想因爲我的嗓子兒影響大家不能很好的投入學習當中。”這句話回想起來,一直都讓那個我感動不已,我們真爲有這樣一個認真負責的老師而驕傲自豪。

這一學期下來,我對責任着兩個字有着深刻的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不論大小,都需要我們盡心盡力的去完成。同時,知識的逐漸增長液開闊了眼界,同學們,你說這樣的收穫是不是很喜人啊?

標籤: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