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通用1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通用1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通用15篇)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1

端午節邁着輕快的步子來到我們家。記得前幾天,媽媽就說過端午節時,我們一起吃糉子,說時,那糉子的香味就迎面撲向我來。

只見一大清早,細雨綿綿,好象在表達着自己對端午節的喜愛。突然,雨停了,幫我們把世界沖洗的乾乾淨淨,讓我們迎接着快樂的端午節。媽媽從廚房走出來,手上拿着一些糉葉和包棕的材料放到桌子上。只見,她一手拿着糉葉,一手把綠豆、豬肉……放進裏面。突然,她微笑着說:“我們不如做一些甜糉子。然後,往一條糉子裏放一個硬幣。誰吃上了這甜糉子,今天就可以許上一個願望。”說完,我們都拍手叫好,而且,每人神氣十足的說:“這一條甜糉子一定是我吃上了。”

不一會兒,一條條糉子做好了。糉子一出來,我們就想蜜蜂似的涌上了桌子。然後,冥思苦想,用手摸了摸那隻,又用手摸了摸這隻。

我呢用手撓着腦袋,兩眼目不轉睛地盯着桌上的糉子,最後,拿了一隻最大的。我開始狼吞苦咽地吃起來,只見我吃完了,年硬幣影子都沒有瞧見。忽然傳來了“啊!硬幣在我這兒!”我們一看,原來寶貝在爸爸手裏。爸爸連忙用手揮來揮去,然後,舉起手來開始許願說:“我希望我們一家人能夠天天健康,天天快樂。”頓時,傳來了一片熱烈的歡呼聲,我們沉浸在歡呼中……

端午節,爸爸爲我們全家許下了一個願望。這個願望將會一直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在以後,我一定會爲爸爸給我們的願望而奮鬥。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2

每個地方的節日都有每個地方節日習俗的不同。在我們家鄉最讓人盼望的就是每年的端午節了,因爲這個節日和其他節日不一樣。

我們那裏端午節那天在太陽還沒升起的時候,人們都會早早的起來。每家每戶只要有十歲以下小孩的家庭都會拿一個紅桶,桶裏放着十二種不同的樹葉和一面鏡子,同時桶了還裝了半桶水放在路邊給太陽曬到十二點,然後就拿那水給小孩子洗澡。習俗的意思是洗了那半桶水就會一年平平安安,十歲以上的小孩,家長一般會同意到小溪或海邊游泳。總之那天午時所有人都會洗上午時水。

那天中午家家戶戶都會給飯桌上加上幾個菜,其中在這幾個菜中一定少不了的有雞肉、鴨肉、狗肉。因爲大人們說這三種菜是最上火的,今天吃了,以後不管吃什麼熱氣的東西都不會上火了!

端午節我們那裏還要每個門窗兩邊要掛着點燃的大香。這是老人們說的,這兩邊的香菸氣充滿滿屋,可以辟邪。

中最要的是在那天我們還可以吃上好吃的糉子,糉子裏面包的材料一定有水產品,比如說魷魚,蝦肉等等。這個好像是紀念一個叫屈原的人。

現在想想,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而我在離家比較遠的地方上學,所以不能回去過端午節了,只能堵在他鄉想念自己家鄉節日美好!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3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在古代,人們防止水裏的魚蝦吃屈原的屍體,就包糉子丟到湖裏餵魚。

那麼屈原是誰吶?屈原是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屈原爲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羣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最後被逐出郢都。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汩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看完屈原的事蹟,讓我想到:屈原的一生作爲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失敗了。他的理想和事業永遠爲後人所惋惜。但作爲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他成功了。他憂國憂民、行廉志潔的人品被譽爲後世楷模,他氣魄宏偉、辭章瑰麗的作品堪稱世界文學殿堂的精品。我們要學習他行廉志潔的優良品德,學習他的堅韌不拔,學習他的宏偉氣魄以及他的愛國主義精神。

所以,端午節是我們紀念愛國主義先輩的重要節日!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4

香噴噴的糉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風而來了。

端午節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傳說是爲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的大臣,名叫屈原。他不僅詩詞寫得好,還有相當的謀略;既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政治家。屈原出身於楚國的貴族,起初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張改良內政,聯齊抗秦。但是,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由於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進讒言使懷王疏遠了屈原。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在秦國。頃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就在農曆五月除五投汨羅江自盡。屈原寫了很多不朽詩篇,比如有:《離騷》、《天問》等等……

端午節還有許多別名,有:浴蘭節、女兒節、五五節、端陽節等等……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爲這其中寓含着很豐富的意義。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5

幾千年前,見逐而作《離騷》的屈原先生,懷着一腔愛國熱情,懷抱對祖國沉淪的悲痛,跳進了滾滾江水之中。人們爲紀念這位爲人敬仰的愛國志士,每年的農曆5月初5(屈原跳江的日子)都會向江中投擲糉子(葉包飯,飯夾棗)。久而久之,這便成爲一個習俗,而這天也被命名爲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不僅是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激發人們愛國熱情的契機,每每開啟糉子,眼前就會情不自禁地浮現一份流傳千古的愛國忠魂……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端午節已不再屬於中國,在不久前的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頒佈的新一批文化遺產中,端午節堂而皇之地成爲韓國的文化遺產,不禁讓衆多華夏子孫大跌眼鏡。我們在得知這條消息之後該做些什麼呢?抱怨聯合國相關機構處事的不嚴謹?批判韓國對歷史的歪曲?或是爲“糉子”的專利移交而感到惋惜?我想都不是,應該反思……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6

端午節那天中午,我們剛吃完糉子,爸爸就領着我去澄海看賽龍舟。走在往澄海的路上,我忽然想起了一個問題——端午節是有哪些傳統習俗?

爸爸笑眯眯地告訴我:"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很爲國家着想,苦勸楚王要治理好國家跟與鄰國相好,但楚王不聽,他十分憂憤投江自盡。楚國老百姓爲了紀念這位清正的大夫,於是用竹葉將糯米包成糉子投入江中,希望魚羣吃米而不吃屈原的屍身。漸漸地,吃糉子就演變成了端午節的傳統習俗。"聽完爸爸的一席話,我茅塞頓開。

不一會兒,我們到達了目的地,只見通往江岸的條條道路,人們潮水般地涌向江邊。這時,時針指向二點正,"蹦"一聲槍響,十八條龍船從上游魚貫而下。頓時,鑼鼓聲、鞭炮聲、歡呼聲譜成一曲雄壯的交響樂。"加油,加油……"競賽到了緊要關頭,人羣中爆發出一陣陣:"黃隊加油,黃隊加油……"的吶喊聲。原來是黃隊有點落後了,它的啦啦隊在爲它鼓氣。黃隊的鼓點更緊了,哨聲更急了,黃船迎着浪花拼命地向前衝。最後,黃船得了冠軍。

船隊的團結奮鬥精神鼓舞了廣大觀衆,岸邊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跟歡呼聲。哇,賽龍舟真刺激,這又是端午節的另一個傳統習俗。

今天,我度過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開心又有收穫。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7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啦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啦拜天,口裏唸唸有詞,然後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啦裂縫之後,再把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然後下來。

我們與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着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啦。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8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又稱重午或端陽,許多習俗也與“五”有關。那一天,人們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線系在兒童的脖子、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關於艾草還有個美麗的傳說呢。相傳太上老君有一次下凡,他變成一個乞丐的樣子到一個男人家請求住一晚,可男人卻不客氣地將他趕走了。太上老君回到天宮後,將此事告訴了天帝,天帝大怒,命火龍在五月五日火燒村子。人們耳聞後,紛紛躲進山裏避難,一個小孩子走得很慢,人們都很爲他着急。太上老君見了,就告訴小孩插艾葉能保家。小孩聽了,就割了一些艾草,在每家每戶門前都掛了一株,一場大火下來,沒有一個房子被燒燬。從此家家戶戶到了這天都在家裏插艾草來保佑自己的家。

在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是主要的活動。說起糉子,它的形狀跟口味各不相同:有三角的、四角的、六角的;有鹹肉味的、香腸味的、紅豆味的……

在我國南方過端午還要吃五黃:黃魚、鹹鴨蛋黃、黃瓜、黃豆瓣包的糉子及雄黃酒。但無論南方北方,在這天都要用雄黃在兒童頭上畫個王字,並佩帶上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9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十分隆重的節日,它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現在的中國人還在延續這一習俗,甚至還有一天的法定節日。

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了,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還有有趣的划龍舟比賽呢!奶奶在家已經煮好了香噴噴的糉子,開啟鍋蓋滿屋都飄着糉子的清香,讓我聞得口水直流個不停。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糉子葉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真是回味無窮呀!

吃完糉子後,爸爸帶我去看划龍舟比賽,這裏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的可熱鬧了!比賽開始了,各個隊伍都蓄勢待發,隨着一陣槍聲一條條龍舟飛快地劃過水面,猶如一支支箭向前飛去。在場的觀衆們興奮喊道着加油加油,在爲參賽者加油鼓勵,參賽者們聽了心裏充滿了信心使勁地划槳,水花到處飛濺。各條龍舟你追我趕的,最後,落後的一號終於追上了遙遙領先的二號第一個衝過了終點,觀衆們不禁歡呼起來,到處都是一片歡樂的`海洋。啊!這真是我最難忘的一天了。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10

今天是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相傳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之前,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吃糉子。

勤勞的奶奶媽媽們在家裏把糉葉洗淨,糯米浸泡過後,再放上鹽和醬油進行攪拌,豬肉切成一條條的放在醬油裏浸個一天,等入味了,就開始了包糉子。糯米被她們的巧手包裹在了碧綠的糉葉裏,然後用細細的裹緊。這時,我們小孩子早把大鍋裏的水燒開了,大人們把糉子放下去,用大火煮。等到那大鍋裏的水變得油綠油綠的咕嘟咕嘟地直冒泡,伴隨着糉子誘人的清香撲入鼻中,糉子就煮熟了。

如果有小孩子的人家,大人們會採來艾葉和一些說不上名稱的植物,放進鍋裏煎成湯給孩子泡澡,聽說這樣能給小孩子排毒,還不怕被蚊蟲叮咬。我小的時候就洗過這樣的澡。洗完了澡,大人們給小孩子的手腕上綁上五色線,這五色線是寓意保平安的。小的時候我覺得挺好看的,綁上去之後就不捨得解開。現在漸漸長大了,怕被同伴們笑話,也就不肯綁了。

包糉子,吃糉子,洗艾葉澡,這就是我們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11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早上,聽到奶奶嘴裏唸叨着這首歌兒,讓我想起了端午節的一些風俗習慣。

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要插艾枝。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楣中央或隨身帶着,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更得吃糉子。糉子的傳統形式爲三角形,一般根據裏頭包的東西而命名。其中,摻紅棗兒的最多。摻紅棗兒的叫棗糉,棗糉諧音爲“早中”,所以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風俗習慣。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村民百姓划船追趕。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屈原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12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端午有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的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成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酒,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五月五日,端午節到了,我們一家吃着糉子,唱着歌曲:“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真好聽!媽媽和奶奶包的糉子味道不一樣,有甜的、鹹的,真好吃!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13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是我們紀念投江自盡的偉大詩人屈原!

在這天,家家都要包糉子。賽龍舟!你肯定想問爲什麼吧?我來告訴你。因爲爲了撈救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還有一個傳說,不過是紀念伍子胥的!伍子胥是個楚國人,他的父親和兄弟都被楚王所殺,後來伍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幫助吳國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挖掘墳墓用鞭子打楚王,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素材大敗,越王勾踐希望講和,夫差允許了。伍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賜伍子胥寶劍,伍子胥以此死。伍子胥本爲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居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取下了伍子胥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也爲紀念伍子胥之日。

而現在,我們正在吃食餅筒,看龍舟賽,紀念先人。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14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

這天,我和媽媽到街上去買菜,我聞到一股糉子香。回到家,我突然想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又有哪些風俗?我便想去問媽媽,而媽媽卻說:“你自己去查書就知道了。“我心裏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說幹就幹。

我找到了百科全書,翻開它,它說:“端午節這天,人們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這時,媽媽叫我吃糉子。我看見香噴噴的糉子,情不自禁的唱着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15

同學們,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我的家鄉就有“撞蛋”的習俗。

撞蛋開始了,觀衆在一旁喝彩,隨着一聲“開始”的聲音,我就開始撞起來了,另一位“選手”也不甘心,也撞了起來,這時“選手”的蛋破了,我便拿起他的雞蛋。“觀衆”又歡呼了起來,我說:“還有誰來?”別隊又上來一個人,“觀衆”一看,竟然是去年的撞蛋冠軍,我們大驚失色,突然”隊友”大喊着:“加油,加油!“我拾起信心,喊道:”開始吧!“

我飛快的轉着手,他笨拙的左撲右閃,一聲蛋殼破裂的聲音,我戰勝了很強大的”敵人“,爲我們隊加大了光榮!

我把兩個蛋吃了,正好中場休息結束了,我便走向“戰臺”,對方挑了一個手勁大又靈活的“選手”來挑戰我,可對方不知道怎麼蛋殼已經破了,我說:“你快換個蛋吧!”他飛快的跑回家拿了一個蛋跑回來了。

我先用一套老辦法,不知道這傢伙是在家偷偷的休息了一會兒,還是多休息了一會兒,可我依然且戰且退,終於,我獲得了冠軍。

我期待着下一屆孩子們撞蛋激烈的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