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有關春節習俗作文合集9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節習俗作文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春節習俗作文合集9篇

春節習俗作文 篇1

農曆正月初一是春節。春節是中國農曆歲首,也是中國民間最熱鬧的古老傳統節日。中國民間過春節的習慣大概是從原始社會的時代‘臘祭’演變而來的。

春節的習俗有:每家每戶門口都要貼紅對聯,有的人家大門上有掛紅燈籠,放鞭炮,拜年。有的家長拿壓歲錢給我們。人們都穿新衣服,舞龍,登山玩樂。

每年的春節都一樣。過年這天我們穿好新衣服去跟長輩拜年,要說好話祝福語。吃團圓飯,熱熱鬧鬧的。小孩子都喜歡過春節。

我的春節和你們的春節大不相同,我回了河南汝南的老家,放了許多各種各樣的炮,有大紙炮、飛天雷、飛天火箭、水雷等等。

有一天,我把一個有30釐米高,直徑20釐米的白色大紙炮放在雪堆裏,它的威力比小型手榴彈的還大,我用火機點燃了火線,然後我很快的跑進了屋裏,1、2、3轟的一聲,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我跑上去一看,雪堆上有一個很大的洞,比我想象得還要大。我們又把水雷往水裏裏一扔,很大一個水花一飛沖天,威力無邊,把水面的冰都炸得飛了起來,水面上出現了壯觀的景象,很多黑色的煙從水而起。

好啊!你們這兩隻“老狐狸”,想合起夥來整我,那??可沒門!我現在還真有點懷疑,十二生肖裏爲什麼沒有狐狸。

春節習俗作文 篇2

小年,即每年農曆臘月23或24,它是慶祝整個春節活動的開始和伏筆,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竈. 掃年,即掃塵,實際上就是搞家庭環境衛生。北方人以臘月23爲小年,稱“掃房”;南方人以臘月24爲小年,稱“撣塵”.這一天每家每戶黎明升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行徹底的衛生大掃除.據《拾遺記》記載這個習俗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當時先民驅役鬼,祈福安康的宗教儀式.後“塵”與“陳”諧音,故掃塵就是一掃而光陳舊的東西,這既指庭院裏的陳年老垢,也指舊歲中碰到的不快。

祭竈,即祭送竈神昇天.古代,科技不發達,人們奉竈神爲了控制家庭飲食的神明,認爲竈神要在小年晚上向玉帝述職,玉帝對這家的賞罰全在竈神的彙報了.祭竈的祭品中民俗的是“糖瓜”,一說糖瓜是甜的,可使竈神在玉帝面前只說甜言蜜語;一說糖瓜是粘的,可以粘竈神的牙,使他的壞話出不了口.祭祀時,將供奉一年的竈神像揭下,焚化,算是送祭昇天.至今民間仍有“糖瓜祭竈,新年來到”之說。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今年公曆二月六日),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舊歲至此而除,新年明晨而始”,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着除舊部新,禳災祈福爲中心。 除夕的主要活動有三項:吃團圓飯,祭祀,守歲。其中最有特點的還是守歲。

守歲,俗稱“熬夜”,即除夕之夜,達旦不眠。傳說,遠古時侯有一種兇猛的怪物叫“年”,它每到臘月的最後一天夜裏出來吞食人畜,危害百姓。後來,人們發現它的弱點是怕火光,怕聲音,於是人們便在除夕之夜,通宵不眠,燃起火堆,焚燒青竹,使其發出爆響,年這個怪物也就不敢出來爲非作歹了。從此就留下了除夕晚上熬夜和放炮的習俗。不過,守歲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包餃子,而且還必須包素餡的餃子,這是爲了希望在新的一年裏“素素淨淨,平安順利”。還有人在餃子裏放糖,花生等物,吃到糖者意味着生活甜蜜,吃到花生者意味着長壽。

注意,守歲還有不少禁忌,如禁掃地,過小年時,平時很難觸及的角落都要打掃乾淨,而進入除夕至大年初一早晨,即使地面再亂也不能掃,習慣上認爲那樣會“破財”。再如,禁用剪刀,禁說“沒有了”凡此種種,都是人們盼望吉祥的心理反映。

春節 五天

大年初一到初五是一般意義的.春節的正節,各種民俗節慶活動在這五天中充分表現出來。下面我們就分幾個方面來介紹。看看我國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是個什麼樣子,有什麼沿革和掌故。

飲食習慣

春節的飲食卻實很有講究,北方民諺有“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初四烙餅卷雞蛋”之說。餃子是春節的重要食品之一,除了除夕(臘月的最後一天)吃餃子外,正月初一,初五也要吃餃子,但這三天吃餃子的講法就大不一樣了。除夕吃的餃子必是素餡,取來年平安,素素淨淨之意,而且餃子不能一下煮完;初一吃的餃子一定是除夕(即昨晚)沒煮完剩下的,取吉慶有餘之意;初五吃餃子則一定要做成“花邊形”,俗稱“捏小人嘴”,目的是爲了防止來年小人撥弄是非,圖個吉利。

春節的另一種傳統是年糕,年糕由糯米制成,分南北兩種,北方年糕有蒸炸兩種多爲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湯煮等作法,味道也是甜鹹皆有,由於年與粘諧音,高與糕諧音,故吃粘糕即包含着年年高,即人們對新的一年的期望,久而久之,粘糕也就變成了年糕。

居室部置

傳統上,春節的居室佈置要四貼,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貼窗花。

貼春聯

起源於民間爲驅鬼避邪而在門兩側懸掛的桃木板,(古人認爲桃木有驅邪之功效),後明太祖朱元璋統一天下,要求天下百姓於春節張貼對聯歌頌天下統一國泰民安,乃有此俗。《宋史*蜀世家》記載了歷最早的一幅春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新春"

貼年畫

從內容上看,多迎合廣大羣衆的求吉慶心理,以豐收,多子,多福,多壽爲題材常見的有"麻姑獻壽","天女散花","麒麟送子","鍾馗衛福"等。我國的年畫產地有: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河北武強,山東濰坊等地。

貼福字

俗稱迎春貼福,是祈求新的一年豐調雨順,人壽年豐,貼福字時還要把福字倒過來,諧音"福倒(道)了".此俗至今仍久盛不衰。

貼窗花

窗花來佈置居室,其形式通常有"窗花","門箋","牆花","燈花"等,形狀不一,創作自由,其題材也十分豐富,常見的有"肥豬拱門""老鼠娶親","連年有餘".但所用材料卻十分統一,大紅紙配少量金鉑,彩光紙,此俗在廣大農村歷經百代,至今不衰……

春節的團拜活動

按傳統習慣春節的團拜有一定時序,大年初一通常是鄰居或自家親戚之間相互拜年,初二出嫁子女攜帶夫婿回孃家拜年,初三則是姑表親以下的子侄相互拜年,對於那些不在本地或難於見面的親朋故舊,還可以寄送賀年片,此俗起於漢代,至清康熙年間定製,稱"年貼,年片",上寫節日祝詞,寄送親朋,以增進友誼。親朋之間相互走動時,長靠對未成年而又未工作的小孩還要給壓歲錢,通常壓歲錢是逢五逢十,以取吉利。

春節習俗作文 篇3

中國各地都有各自的過節習俗,而我的老家,位於xx省xx市xx縣,這裏的春節與別的地方截然不同。

春節的前幾天,是大人們最忙的時候,忙活這忙活那。但是,我們小孩子最憧憬的時候,是爸爸媽媽買了許多好吃的,而我們卻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可望而不可即,於是,便急切地盼望着春節的到來。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賣糖瓜的,又甜又黏,小孩子們最喜歡。

過了二十三,必須大掃除一次,還得備足年貨,可真照應了北京春節童謠: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終於要正式過年了,什麼是我們一家首要的任務呢?當然是祭竈、掃塵、貼春聯、請門神掛年畫啊!還有,拜年也是啊!每到一家,我都要說上一句吉祥話,如:“新年快樂”、“恭喜發財”……而爸爸媽媽則送上一份拜年時必備的禮品,親戚朋友們則會拿出一個紅包遞給我,這是我最高興的事了,於是心裏盤算着這錢該怎麼用,買些零食?或是文具?買點玩的也不錯,誰知,一回家就被“無情”的媽媽給收了去,我只好無奈地把這些幻想的泡泡給吹滅了。

除夕那天晚上,也是我家最開心的時候。全家人一齊吃完年夜飯,再看春節聯歡晚會。

正月十五元宵節,還有看花燈、吃元宵、放花炮的習俗。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習俗。

春節習俗作文 篇4

今天晚上,我來到陽光作文班來學作文。上課了,只見唐老師笑咪咪地走上了講臺桌,給我們看了兩張圖片,讓我們猜是什麼遊戲。大部分同學都說出了答案—搶凳子。

是,今天我們玩遊戲就是搶凳子。規則是這樣:六人一組,但只有五張凳子,當裁判就“開始”時,隊員就開始跑動;當裁判說停時,就馬上去佔其中一張凳子。其中會有人沒凳子坐,那同學就被淘汰了。同時也要拿出一張凳子。這樣,佔到最後一張凳子人就是冠軍。

比賽開始了,第一輪是挑戰賽,是三個組之間較量。分別是“無名組”、“火力銀電組”和“快樂組”。另外我們還選了三位小裁判呢!三個組都派出了兩位選手來參“戰”。“開始!”唐假裁判發令。同學們都圍繞着五張凳子跑了起來。誰知唐假裁判搶了裁判口令“停!”其中四位同學不分清紅皁白地聽了停這個字,就坐了下去。“哈!”唐假裁判大笑,“你們中計了!”那幾個同學這才反映過來自己中了唐假裁判花招了!最後,冠軍揭曉,是“快樂隊”!很多人都笑了,還有人對唐教師行爲抗議!

亞季軍爭奪也很有趣,有個同學看凳子搶完了,不知所措,到底是誰喊,到底喊沒喊,只能睜着眼看着凳子被搶完。最後,“火力銀電隊”是亞軍。“無名隊”是季軍。

友誼賽………

這次活動告訴我們: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還告訴我們做事不能盲目,要仔細分清對與錯。

春節習俗作文 篇5

中秋節吃月餅,賞月;端午節吃糉子,划龍舟。春節,也有他獨特的習俗。

往往臨近新春的時候,總要吃餃子。這不,我與媽媽就一起做餃子,做的餃子肯定比買的要好吃。我吃得津津有味的時候,吃到了一個非常難吃的東西,一看,是一小塊的肥肉。“媽媽,明知道我不喜歡吃肥肉,還搞在餃子餡裏。”我不滿地說。“你不吃肥肉怎麼行,只吃瘦肉的話,得瘦成一根棍,連奶奶都說你瘦了。”媽媽勸道。“那也不行”,說着把肥肉夾走了,“肥肉一點都不好吃。”“算了,不過你一定要吃餃子,這是習俗。”

“噼裏啪啦。。。。。。”街上響起一陣震耳欲聾的炮竹聲。那是我爸爸正在放鞭炮呢!“爸爸放的鞭炮真響,這下我家也放過了,春節,我愛死你啦,我有漲一歲了!"我心想。我也開啟門到外面看看。哇,地上像鋪了紅毯,我大搖大擺地走在上面。爸爸告訴我放鞭炮在春節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有非常大的寓意喲。爸爸帶我回家,說回家再講寓意。小朋友,放鞭炮不要忘了。

我家的舊春聯已被撕了下來,換上另外一對了:“出入平安順風順水順人意,心想事成好年好景好前程。”還有橫聯呢:“吉祥如意。”“這幅對聯不錯吧?這是你姥姥精挑細選的結果。”媽媽走過來問我。“是非常不錯。”我讚許的點點頭。

春節的習俗非常多,這還不止呢!

春節習俗作文 篇6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貼春聯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爲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爲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着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裏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着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爲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竈,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春節習俗作文 篇7

正所謂”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又是一年春來到呀!在這裏,我“豬”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閤家歡樂!

這陣子呀,我一直在研究春節的風俗習慣,力保一小時之內“出師”;二小時之內成爲“春節通”;三小時之內成爲社會學家,四小時……停!停!停!再說下去就成社會學教授了!不過嗎,我這筆那是不由自主的動了起來……不廢話了,還是把“餓”精心收集到的東東拿來顯擺顯擺吧!(免費)

春節,一般爲農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古代把元旦和春節認爲是同一天,但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後,將公曆一月一日定爲元旦,農曆正月初一定爲春節,好處:多放三天假!壞處:作業比假期還長!什麼,你說無聊,好吧,來人呀,上大餐!

這是一段很老很老的故事:

早在三黃五帝的時候,有一個怪獸叫夕。興風做浪,鬧得人間不得安寧,大夥拿他無可奈何。當時可沒奧特曼,有也不會在中國,更沒有二愣子似的某某隊,成於吃奧特曼的功,取而代之的則是許多無奈。不過,天上的神知道了,派了年去抓它,消滅它,臨走時,帶上了一件祕密武器,前往人間特去幹掉它(故事都這個樣,不然講它幹啥?),剛開始夕還佔據上風,不過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有一天,年告訴大夥:夕十分怕紅色,又配合紅色的桃符來對付夕,夕十分懼怕,此時年又使用“祕密武器”。那傢伙一顆見效,不是消炎藥(宋丹丹之招牌+經典+改編),什麼?爆竹,“轟”一聲,夕被消滅了。

正好那天是臘月三十,所以叫除夕,而大夥爲了紀念年,叫大年三十,成了一句俗語:大年三十找罵!演變了一些習慣,桃符成了大紅對聯,爆竹成了鞭炮。大餐如何?不要被哄得睡了覺哦!下面還有—壓歲錢手冊,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以下一段內容對十八歲以上不太適用,不要看!過年,壓歲錢成了唯一能令人興奮的事,拜年小孩圖人啥?增進關係?不誠實,是壓歲錢。多碰幾個人,壓歲錢增加!不給,給他說說壓歲錢,管用,另外,不要長期等在一個地方,多打打“游擊戰”有用!如果以上方法均以失敗告終,只好打腫臉充胖子,硬要!如果你的臉皮夠厚夠硬,那麼就恭喜發財了。

總之春節是美好而又祥和的,我這篇文章仍有很多不足總有要改的地方,各位“老鳥”幫幫我這隻“小蝦米”吧,我告辭了,明年再相逢。

春節習俗作文 篇8

日落日升,斗轉星移,回首往昔,歷史爲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繫念和玄想,而這“歲時禮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節習俗成了我國最大的傳統民俗節日。春節在古都更受到人們普遍重視,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節習俗。農曆的正月初一爲春節,俗稱“過年”。春節原起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稱:“元日”、“元旦”。辛亥後,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爲春節。

就地區來說,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謠唱道:“糖瓜祭竈,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一天開始,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竈,掃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人總是把“福”倒着貼在門裏、衣櫃、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貼春聯也有許多講究,一般百姓家貼紅色春聯,門楣上貼“橫批”,內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紙鑲紅邊;守制者(有父、母喪者)則要用藍紙;用黃紙。春聯最早始於五代時的後蜀。據說當年蜀太子在本宮門上提寫“天垂餘慶、地接。”八個大字,這就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人在屋內廷貼上“擡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貼“全院生輝”等春條。

過去大多數老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乾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人過年講得就是,以吃爲主。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爲人準備的。

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羅十、鹹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爲主。

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還總是把餃子包成元寶形,在餃子中放進糖、銅錢、花生、棗、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後生活甜蜜;吃到銅錢意味着有錢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長壽,因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棗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春節的習俗真有趣!

春節習俗作文 篇9

我的家鄉是清豐,各地過年的習俗也是不同,五花八門,但都有>幸福美滿的歡樂寓意。

農曆十二月是最冷的天氣,我家鄉的臘八節差不多就算是春節的開始,也就是說開始準備過年的年貨了。特別是家鄉的農會,商店的老闆會把店裏的商品都搬出來,給客人們選購。家鄉的臘八節標誌着春節的慢慢到來,同時家鄉還有說這樣一種說法“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一天還要喝上一碗香香的臘八粥,胃裏熱熱的,心裏暖暖的。在這個粥裏放入了各種豆、米,足足有八種以上的穀類進行熬製,這不僅是粥,而是小型農業展覽會。

現在農民生活好了,雞鴨魚肉是必不可少的,而孩子們最喜歡的卻是那甜甜糖果兒,有的晶瑩剔透,有的“紅紅火火”,這也是春節必備之一。再有就是買花炮了,那包裝精緻的柳葉鞭,更是我們男孩子的最愛。還有就是增添新衣服了,這是家鄉的孩子所盼望的,穿着新衣服,心裏那個美呀!年三十那天走在大街上更是熱鬧,孩子們成幫結隊的在大街上放花炮,無憂無慮的跟朋友們走街串巷。特別是各家各戶都做着美味的佳餚,散出的那個味道,那真是香味

撲鼻呀!下午黃昏時,火紅的對聯 開始上門了,喜氣洋洋的對聯迎接着祝福,迎接着春天,迎接着各路大神的到來。晚上的除夕大餐就是餃子了,我們在家門口放鞭炮,而奶奶們卻在自己家的院子裏燒香拜神,燒元寶,拜五神,企求他們保佑我們一家平平安安。吃着香香的餃子,看着好看的春晚,一家人其樂融融,快要睡覺的時候,長輩們會在我們的枕頭下面放上盼望已久的壓歲錢。

正月初一的早晨四五點鐘,老家還有起五更的習俗,我就跟在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後面就開始先給袓爺爺們袓奶奶們磕頭,然後再給爺爺、奶奶磕頭,哈哈哈,小孩子們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糖果了。吃完早飯,我們就開始去逛廟會、走親戚了,我們小孩子就可以跟在大人的後面,去買好吃的東西,在親戚家還可以掙到壓歲錢,呵呵,心裏那個美呀!真希望天天過大年!晚上的節目就是放煙花了,看着那一朵朵綻放的花朵,真是心花努放。>這就是我農村老家的春節,是不是很美呀!

標籤:春節 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