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精選】端午節的習俗作文500字合集7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的習俗作文500字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端午節的習俗作文500字合集7篇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1

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當到了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糉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這是爲什麼呢?

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後,他們抱着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知道後,就往裏面扔糉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糉子。所以就有了吃糉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糉子扔進江裏,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那在家門口掛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和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因爲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

喝雄黃酒是爲了讓蛇不來咬,就又有這個習俗了。這時媽媽叫我吃糉子。糉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糉葉,裏面就是香噴噴的糉子了!真像一個糉子精靈披着一件綠色的棉襖呢!我要開始吃糉子了,我一口咬下去,啊,糉子真好吃啊!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裏,使人陶醉了。我真喜歡糉子呀!可是當我一想起屈原便有一種辛酸。

這個端午節我知道了屈原爲了國家不惜犧牲自己,我也要想像屈原一樣,做一個愛國的人!將來未國家做貢獻的人!真是一個令我難忘的端午節呀!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2

今年今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是包糉子,吃糉子,賽龍舟的節日。今天的日子我可是收穫不少啊!今天我可學會了包好吃的糉子。

早上一起來,我就迫不及待地衝進了廚房,因爲媽媽今天要教我包糉子。媽媽見我這樣急迫,也對我無語,可是還是教我包糉子。

首先,媽媽叫我把已經準備好的竹葉洗乾淨,洗得油光發亮就可以了。接着媽媽拿出一大袋糯米,幾碗紅豆,幾碗已經剝好的花生。再把它們分別洗乾淨後同時倒入一個大一點的盤子裏,緊接着,我和媽媽每人手中拿着一雙筷子,在盤子裏不停的攪拌。盤子裏時不時發出筷子敲打的聲音,像有節奏的音樂似的。等到攪拌地差不多均勻的時候,“音樂”聲就停止了。接着就準備走向主題一 ——包糉子。我深呼吸一口氣,表示做熱身運動。再看看媽媽,媽媽已經開始自作自個的了。我也要開始了。我先拿出三張竹葉放在桌子上用勺子將攪拌好的三種食物放在竹葉的中間,再用勺子弄成一個長方體,再用勺子將中間挖空一半深,再將一塊肉放在被挖空的地方,再用勺子將一些食物蓋住肉,接着弄成微微的梯形。再把它包起來,接着用繩子捆起來。終於到了觸目驚心的時刻到了。我看着那被我包得形態萬千的糉子,再看看媽媽包得那樣好看的糉子,我心裏情不自禁地偷笑了。一個個糉子被放在鍋裏蒸。我開始緊張了。良久,糉子熟了。我看着我包的糉子,我欣喜若狂那糉子的葉子綠得乾淨,綠得發光,綠得清爽。現在可以走向主題二——吃糉子了。咬一口下去,糯米軟而有彈性,真是美味極了,連媽媽也不得不讚揚我包得不錯。我一邊點頭,一邊享受地品嚐着我的勝利品。

雖然沒有看到那隆重的賽龍舟現場,可是我卻能夠品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3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開始喜歡上了過端午節,因爲在這個節日裏,可以吃到豐盛的食物,比如說糉子、鹹蛋、綠豆糕,還能喝上雄黃酒呢!那時候,我只顧着吃啊喝啊,根本沒在意這個節日的來歷。

直到今年端午節來臨之前,老師讓我們寫一篇關於端午節的作文,我才特地查閱了有關的資料,這才知道這個節日都是爲了紀念一位偉大的愛國大臣——屈原。他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一位愛國大臣。主張消滅侵略者,結果遭到小人的讒言,楚懷王也不調查清楚,就把他免職了,還把他流放到了很遠的地方。屈原滿腔的愛國之情得不到賞識,悲憤至極,寫下了《離騷》、《天問》、《九章》等詩,在農曆的五月初五這一天抱石投汩羅江自盡。當時的百姓都非常震驚,紛紛划船打撈,結果一直都沒撈到。人們爲了避免水中的“蛟龍”吃屈原的遺體,便紛紛往水裏扔飯糰,而我們現在端午節裏吃的糉子,正是由飯糰演變而來的。

不僅如此,當時還有人往水裏倒雄黃酒,就是要把“蛟龍”給迷暈不讓它侵害屈原。兩千多年過去了,人們並沒有忘掉他,他的愛國舉動,一直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後來在每年的這一天,還在江面上敲鑼打鼓劃龍船爲了驅趕妖魔鬼怪,讓屈原安息,人們用這種方式表達對屈原的敬意;而且都在爲自己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而努力奮鬥着。當今年的端午節來臨時,我不僅會吃着美味的糉子,更會懷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以此來激勵我更加努力的學習,長大以後好報效祖國。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4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年的端午節我學會了一個新本領——包糉子。

端午節這一天,我看到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插上了艾葉,有些人還佩戴了香囊。小朋友佩戴香囊的比較多。香囊的樣子各式各樣,都很漂亮:有菱形的`、方形的、顏色有紅的、黃的……可好看了!我走在樓道里,樓道里飄香着糉子的味道,真香啊!我的口水都快要流下來了,肚子早已咕咕叫了!我跑到家裏,告訴媽媽我也想吃糉子,媽媽不緊不慢的說:“別急,別急,我們等會兒到奶奶家還要包糉子呢!”

到了奶奶家,只見奶奶已經把材料準備好了:江米、紅棗、花生、箬葉。不等奶奶開口,我就搶着說:“做糉子可簡單了!我們把材料準備好,用箬葉一裹再一煮就可以了!”我有點兒得意,心想:奶奶一定無話可說了,我已經把做糉子的全部過程都說了下來,奶奶一定覺得我太聰明瞭。可奶奶說:“你說得簡單,包糉子可有許多講究呢!”我不相信,包一個小小的糉子能有什麼講究?

開始包糉子了。我自告奮勇,決定第一個試試。我拿起箬葉,包住江米隨便纏了幾圈。纏出了個圓不圓、方不方,也不是菱形的東西。我拿出紅絲線,心想:奶奶平時給糉子“五花大綁”,真難看,我可以纏一個漂亮一點的嘛!我用線圍着糉子繞了兩圈,然後繫了一個好看的蝴蝶結,太美了!我自己都佩服自己。可我剛一鬆手,糉子就“散架”了。箬葉一鬆,江米從裏面掉了出來,讓我白高興一場。

奶奶見了,來給我們做示範。箬葉經奶奶三折兩卷就包成了一個糉子。奶奶還教我們包糉子的竅門,大家試了好幾次,終於學會了。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心裏美滋滋的。

今年的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收穫可真不小呀!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5

翻開日曆一看,啊!五月初四,又一年的端午節明天就來到了!家家戶戶,老老少少圍坐在一起,包着那又大又香的糉子。聞着糉香,我不禁沉入自己的世界,回到去年的端午節

那天早晨,太陽都?鵪ü閃耍?一固稍詿採希?徽蠖撈氐南鬮棟鹽矣招蚜恕N乙豢矗?郟∽郎戲拋乓慌淌熗說聶兆印D棠碳?倚蚜耍?ψ潘擔骸昂??蚜稅。〕⒊⒛棠貪?聶兆影桑蔽乙宰羈斕乃俁人⒀老戳澈螅?ψテ鷚桓鯛兆櫻?強?找叮?⒘艘豢冢?郟≌嫦惆。÷杪杓?頁緣媒蚪蠐形叮?ψ潘擔骸跋攵喑砸壞愕幕埃?屠囪О?父靄桑薄昂煤煤茫蔽姨?耍??ε氖衷尥?

我在奶奶的指點下,先把糉葉捲成甜筒狀,然後把拌着花生、紅豆、赤豆的浸好的糯米抓起一把,放進卷好的糉葉裏。可誰知,糯米放太多了,從卷好的糉葉底下探出頭來,我忙把它按進去,沒想到,它又一下子掉出來。我重新卷好糉葉,把那一丁點一直探頭探腦的糯米抹掉,接着夾了一些炒好的香菇片和蝦米放在糯米上,再放上一塊醃好的豬肉,然後用糉葉把餡料包好,學着奶奶的樣子用一條麻繩用力系緊糉子。我想好好看看自己包好的糉子,誰知看到的卻是一個葫蘆。哎!原來是我在繫繩時系得太緊了。可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個我包得好多了··最後,我數了數,奶奶包了十八個,媽媽包了十六個,我嘛,也包了五個,而且我的糉子最具創意,最有特色。奶奶把我們包的糉子一一放進鍋裏煮。不多久,鍋裏散發出的香氣,瀰漫着整個屋子,滿屋飄着糉香

我想,明天——端午節醒來時,我一定又會聞到滿屋的糉香,不,應該是滿城的糉香!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6

提起端午節,大家都不陌生,對端午節的習俗和來歷也應該略知一二吧!但是,一個地方一個風俗,有很多端午習俗大家都不知道,今天就由我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吧!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爲“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爲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爲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揩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爲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糯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爲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萬水千山糉是情,糖餡肉餡啥都行。糯米沾着紅棗香,糉葉包着朋友情。”不管怎麼說,聽完我的介紹後,是不是又知道了很多端午節的知識呢?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7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俗稱端陽節。有趣的是,在多姿多彩的端午節習俗中,其中的一些習俗與花草有關。

鬥百草:舊時端午節盛行的一種遊戲。是日,人們紛紛去郊外踏青,採集各種花草比賽草的多寡韌性和奇特,或對花草名。《荊楚歲時記》載:“五月無日,四民並踏百草,有又有鬥草之戲。”

簪榴花:端午節時,婦女要戴榴花於鬢髮以作飾物。《帝京景物略》雲:“五月五日,家家妍飾小閨女,簪以榴花。”清代《大XX縣誌》載:“是日(五月初五)少女需配靈符,簪榴花。”

配香囊:端午時,姑娘們要精心繡制玲瓏剔透的衣香粉包或香囊,內裝芳香濃郁之藥用植物如白芷、丁香等,用於清潔避邪。姑娘們配香囊在衣裙上,陣陣馨香沁人心脾。

射柳:原木是遼呆端午習俗,端午日,以柳條插如土中,上系手帕,有“嚮導”引駿馬先走,其他武職人員隨之出發,到一處,聞金鼓齊鳴時,各開弓射柳,射斷柳枝者受賞,這不中者受罰。

插白艾:白艾,俗稱艾嵩,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們在端午節這一天,採艾於戶上,並用艾葉艾根把做成老虎樣子的艾虎掛在門楣中央,以避邪。明代《山趟肆考》一書記載說:“端午以艾爲虎形,或剪綵爲虎,粘艾葉以戴之。”

懸菖蒲:菖蒲爲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高30多釐米,喜生於山間石礫處,含有揮發性甘油,有提神通竅殺菌的作用。每逢端午,人們有的把菖蒲做成寶劍形的蒲劍掛在屋檐下,有的用菖蒲燒水洗澡,以消除病毒。至今我國南方許多地區在端午節時家家仍有采菖蒲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