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集錦7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7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集錦7篇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1

翻開日曆一看,啊!五月初四,又一年的端午節明天就來到了!家家戶戶,老老少少圍坐在一起,包着那又大又香的糉子。聞着糉香,我不禁沉入自己的世界,回到去年的端午節

那天早晨,太陽都?鵪ü閃耍?一固稍詿採希?徽蠖撈氐南鬮棟鹽矣招蚜恕N乙豢矗?郟∽郎戲拋乓慌淌熗說聶兆印D棠碳?倚蚜耍?ψ潘擔骸昂??蚜稅。〕⒊⒛棠貪?聶兆影桑蔽乙宰羈斕乃俁人⒀老戳澈螅?ψテ鷚桓鯛兆櫻?強?找叮?⒘艘豢冢?郟≌嫦惆。÷杪杓?頁緣媒蚪蠐形叮?ψ潘擔骸跋攵喑砸壞愕幕埃?屠囪О?父靄桑薄昂煤煤茫蔽姨?耍??ε氖衷尥?

我在奶奶的指點下,先把糉葉捲成甜筒狀,然後把拌着花生、紅豆、赤豆的浸好的糯米抓起一把,放進卷好的糉葉裏。可誰知,糯米放太多了,從卷好的糉葉底下探出頭來,我忙把它按進去,沒想到,它又一下子掉出來。我重新卷好糉葉,把那一丁點一直探頭探腦的糯米抹掉,接着夾了一些炒好的香菇片和蝦米放在糯米上,再放上一塊醃好的豬肉,然後用糉葉把餡料包好,學着奶奶的樣子用一條麻繩用力系緊糉子。我想好好看看自己包好的糉子,誰知看到的卻是一個葫蘆。哎!原來是我在繫繩時系得太緊了。可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個我包得好多了··最後,我數了數,奶奶包了十八個,媽媽包了十六個,我嘛,也包了五個,而且我的糉子最具創意,最有特色。奶奶把我們包的糉子一一放進鍋裏煮。不多久,鍋裏散發出的香氣,瀰漫着整個屋子,滿屋飄着糉香

我想,明天——端午節醒來時,我一定又會聞到滿屋的糉香,不,應該是滿城的糉香!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2

端午節是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三大傳統節日之一,“五”通“午”,端午節又名“端五”,另外又稱“端節”,“午日”、重五。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楚國偉大的詩人屈原。相傳在五月初五這天,屈原投汩羅江自盡,人們怕屈原的屍體被咬龍水獸吃了,因而紛紛划船下江撈救。可是河水很急,早已不見屈原的身影了,於是人們往江中投飯糰,外系五彩繩,雞蛋等食物,讓蛟龍水獸有東西吃,就不會傷害屈原了,。漸漸地就流傳着在端午節這天要划龍舟、包糉子的習俗了。

以前的端午節我沒什麼印象,可是今年的端午節,一大早媽媽就端來一盆香噴噴的糉子,一個個清翠清翠的。糉子的形狀有棱形的、四角形的、有肉糉子、也有八寶糉、還有鹼糉等各式各樣的。看上去真不錯。聞着糉子的香味,我饞得直流口水,迫不及待拿了一個糉子,剝開糉葉,哇!裏面包了肉,香菇、小蝦米等佐料,味道一定好極了,我三五口就吃完了一個糉子,接着又拿來一個,媽媽告訴我說,糉子雖然好吃,但不能吃太多,吃多了消化不好,叫我吃二三個就可以了,可是味道太好,我覺得吃不夠,呵呵……

我們一家人圍着吃糉子,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感覺好溫馨!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3

端午節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又叫端陽節,有很多奇特習俗,接下來,就讓我來爲你們介紹介紹一些習俗吧。“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一首有關端午節的民謠。全國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糉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如今的糉子多種多樣,璀璨紛呈。

現今各地的糉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至於內含的東西,則根據各地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糉、肉糉、水晶糉等等。到了端午節,我們可就能一飽口福了。端午節的許多習俗與“五”這個數字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比如說端午節那一天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

端午節小孩要佩戴香囊,傳說有辟邪之意,實際是用來當佩飾用的,以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扣成索,做出各種不同形狀,形形色色、玲瓏可愛。南京過端午,每家都會準備一盆清水,在裏面加兩枚鵝眼錢跟一些雄黃,家裏的大大小小每個人都要用這種水洗臉,稱爲“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眼疾!看了我的介紹,你們知道一些有關端午節的習俗了嗎?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4

六一節度過後,端午就款步而歸了。她從花明柳岸入絲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走來,從我深深的期盼中走來。

我的故鄉在河南,村莊都是羣山,山上風景都是那麼的美麗,一條清澈的小溪叢巍峨的山間溢出。

端午,是勤勞純樸的村民們的小憩的.日子。這天,全村男女老少早早的吃完飯,在曬穀上圍城方陣。年輕的小夥子、小姑娘盡情的跳舞、對歌,給平靜安寧的村莊增添了熱鬧的氣氛。

晚上,鄉親們會在曬穀坪上燃起篝火,在火的旁邊圍成一個圓圈。火光照亮了村莊,點綴着夜空。鄉親們各自從家裏拿來糉子,雞蛋,煮蒜互相品嚐、贈送。那熱鬧的場面,那淳樸的風情風俗令我至今忘懷。當送出最後一個糉子時,自己的身邊已堆了一大堆。這種古樸純正的民風一直保留在遙遠的村莊甜了一代的山民。

記憶最深的是我8歲那年的端午節,那年,不知怎的,我全身長滿了又大又紫的膿包,疼的我不的安寧。這時,爺爺說:“望博,你等着,我去弄些狗栆葉和老鼠刺回來”直到下午,他纔回來。我聽人家說,這玩意放在水裏沸騰後,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後,過了幾天真的不疼了。第三日就好了。

事後我問爺爺。他說“你小子走運,逢上端午節,要不,夠你受的!”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於恰逢這個充滿神奇色彩的節日!

其實我最喜歡吃糉子了,有甜有軟,每一次過端午節,我就要求爺爺給我買糉子。

哎,現在長大了,不怎麼吃糉子,總覺得小時候是那樣地幼稚。我是多麼想回到小時候,回到童年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5

隨着農曆五月五日的到來,在祖國大地上瀰漫着端午節的氣息。人們在這一天中,吃糉子,飲雄黃酒。臨河傍水的地方還舉行划龍舟競賽

但是,不知大家在不久前是否聽說到韓國以端午節申辦爲自己的傳統節日。多麼諷刺的一幕啊!

端午,對於中華民族是特殊的。大約是在千年之前吧,一位飄泊於長江兩岸的流放者--屈原,北望郢都之將破,長嘆楚國之頹唐,長息掩涕,感極而悲,帶着一腔悲憤與無奈孤身跳入千里汨羅江。江水蒼蒼,煙水茫茫,淳樸的人們架着無數葉扁舟尋找他的屍體。爲了紀念屈原,人們每年都會賽龍舟、包糉子、飲雄黃酒、掛菖蒲於是這些便漸漸演變成爲了端午節傳統的習俗。

韓國何以申請成功?其實這也怨不得別人,只能怨我們自己。我們盛大的過着聖誕節,重視的過着愚人節,神聖的過着感恩節。常常在那些洋節日中互送禮物,互致祝福,但是,端午節呢?那些傳統節日呢?卻似乎早已被冷落。

外國人在笑啊!笑中國人是何其的笨啊。自己那麼好的節日不過,卻對聖誕節等洋節日情有獨鍾,看的是那麼重視,過的是那麼正式。或許,在平安夜時,華燈煙火渲染着天空,那紀念的不是別人,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心在滴血!

今天,當端午再次來臨之際,請每個中國人,都過好屬於我們自己的節日。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6

端午節這一天,我看到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插上了艾葉,有些人還佩戴了香囊。小朋友佩戴香囊的比較多。香囊的樣子各式各樣,都很漂亮:有菱形的、方形的、顏色有紅的、黃的……可好看了!我走在樓道里,樓道里飄香着糉子的味道,真香啊!我的口水都快要流下來了,肚子早已咕咕叫了!我跑到家裏,告訴媽媽我也想吃糉子,媽媽不緊不慢的說:“別急,別急,我們等會兒到奶奶家還要包糉子呢!”

到了奶奶家,只見奶奶已經把材料準備好了:江米、紅棗、花生、箬葉。不等奶奶開口,我就搶着說:“做糉子可簡單了!我們把材料準備好,用箬葉一裹再一煮就可以了!”我有點兒得意,心想:奶奶一定無話可說了,我已經把做糉子的全部過程都說了下來,奶奶一定覺得我太聰明瞭。可奶奶說:“你說得簡單,包糉子可有許多講究呢!”我不相信,包一個小小的糉子能有什麼講究?

開始包糉子了。我自告奮勇,決定第一個試試。我拿起箬葉,包住江米隨便纏了幾圈。纏出了個圓不圓、方不方,也不是菱形的東西。我拿出紅絲線,心想:奶奶平時給糉子“五花大綁”,真難看,我可以纏一個漂亮一點的嘛!我用線圍着糉子繞了兩圈,然後繫了一個好看的蝴蝶結,太美了!我自己都佩服自己。可我剛一鬆手,糉子就“散架”了。箬葉一鬆,江米從裏面掉了出來,讓我白高興一場。

奶奶見了,來給我們做示範。箬葉經奶奶三折兩卷就包成了一個糉子。奶奶還教我們包糉子的竅門,大家試了好幾次,終於學會了。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心裏美滋滋的。

今年的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收穫可真不小呀!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7

端午節作爲傳統民族節日一直流傳至今,在北方和南方對端午節的慶祝方式也是不一樣的。看着南方的親們分享的端午節趣事,我覺得特別的新鮮,有那麼多習俗,那麼多娛樂項目,可能是屈原是南方人的緣故,在北方就沒那麼好玩了,我僅有的一點印象就停留在小時候,看着大人這一天如何過。

在我們這裏最隆重的節日要屬春節和中秋節,其他的都是次要的節日。就比如清明節,我們這裏就是吃煮雞蛋,插柳條,有的還會擀單餅,用餅卷雞蛋吃,就是這麼簡單。端午節老百姓常是門上窗上插艾草,用鮮艾葉放了盆裏洗澡洗臉等,據說是防蚊蟲,辟邪祛病,然後就是吃糉子,包糉子的也很少,幾乎全都是買的

記得端午節這天很早就有人推着車子在大街賣糉子,這天糉子格外貴,換作平時街上也沒來賣的,吃糉子的人少之又少,每人差不多吃兩個就飽了,端午節吃糉子成了一個象徵性的烙記,不像南方每家每戶包的糉子一盆又一盆,一鍋又一鍋~~所以讓我這個北方人包糉子很爲難

哈哈,一說今年我要包幾個糉子,家人都表示那麼麻煩,能吃幾個,還是買吧~~看得出家人都不感冒這玩意,那也就象徵性一下吧~~我是不會告訴你我只包了十個的,而且兩種包法,就一種能看得過去,哈哈!

對啦,還有一個習俗就是給很小的小孩子戴五色繩,讓家裏老人搓起來戴了手腕腳腕脖子上,記據說等下雨的時候剪下來沖掉保佑無病無災之類的說法,我小時候戴到五六歲~~哈哈

沒有划龍舟,沒有雄黃酒,也沒有端午祭祖的習俗,我們的端午節好簡單,感覺跟着法定節日蹭假期一般哈哈~~感謝屈原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