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實用的節日習俗作文10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節日習俗作文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節日習俗作文10篇

節日習俗作文 篇1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爲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節日習俗作文 篇2

春節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個節日,這個節日裏也有很多有趣的習俗,過年掛對聯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都知道,掛對聯時都要在門上貼一張“福”,不過要倒着貼,爲什麼要倒着貼呢?因爲這表示福到的意思,是不是很有趣?

對聯的掛法大家一定很熟悉。對聯一般都是上聯在左,下聯在右,橫批自右向左,因爲上聯和下聯是豎排的,應該以右爲上。而橫批是橫排的,就應該自右向左。

對聯的發展還經歷了三大階段呢。第一階段是對偶階段,第二階段是駢偶階段,以及最後的侓偶階段。杜甫的《登高》就是標準的侓偶“風急天高猿嘯哀,諸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亭濁酒杯。”

透過我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對聯有了新的認識?其實春節裏還有很多有趣的習俗呢。

節日習俗作文 篇3

今天學習了一篇課文,名字叫做《北京的春節》。看着文章中那喜慶溫馨的春節,我也不禁想起了不久前過年的景象。

我的家鄉在河南武陟,武陟過年最有特色的,就數祭竈和過元宵節了。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家鄉的特色風俗吧!

祭竈,就是我們所稱的“小年”,即農曆臘月二十三日。傳說竈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督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玉皇大帝根據竈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春節中的命運交到竈王爺手中。所以,人們爲了讓竈王爺在天上多說好話,便爲竈神設香案、放鞭炮,併爲竈王爺準備好上天的乾糧(竈糖和燒餅)。這就是第一大特色——祭竈。

第二大特色就數正月十五鬧元宵了。在武陟,我們每年的元宵節都不掛花燈,而是在大街上舞龍、舞獅。這場景特別熱鬧,引得了很多觀衆:兩個人拿着一個“獅子”上躥下跳,前翻後滾,就像一隻真正的獅子在慶祝元宵節;舞龍則是一堆人拿着舞龍棒,把龍的形態舉止模仿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到了晚上,人們總是吃上幾個大湯圓,祈禱新的一年能圓圓滿滿。

這就是武陟過年的特色習俗,看了我的介紹,你是否心動了呢?如果心動了,那就請你快來我們武陟參觀吧!

節日習俗作文 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就讓我來爲大家介紹一下清明節的傳統民俗吧!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多彩的,除了講究禁火、,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爲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

清明節最主要的活動還是掃墓,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清明節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希望大家都來參與到清明節的活動中。

節日習俗作文 篇5

春節是中國及一些亞洲民族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此春節的習俗也多種多樣。因爲相傳年獸怕紅色,怕火光和怕響聲,所以人們便有貼春聯、放鞭炮、敲鑼打鼓等習俗。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下面讓我介紹一下臘月二十三到除夕的一些習俗。

據說,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竈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竈時,人們在竈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爲竈王昇天的坐騎備料。民間傳說,竈王爺上天專門告人間善惡,一旦那家被告有惡行,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

天之後,也就是在除夕夜,還要把“竈神”再接回來。因爲,年三十的晚上,竈王爺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有“接竈”“接神”的儀式。春節習俗

春節是中國及一些亞洲民族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此春節的習俗也多種多樣。因爲相傳年獸怕紅色,怕火光和怕響聲,所以人們便有貼春聯、放鞭炮、敲鑼打鼓等習俗。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下面讓我介紹一下臘月二十三到除夕的一些習俗。

據說,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竈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

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舉行過祭竈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到處洋溢着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氣氛。

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據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有趣的是,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其實吃豆腐渣是先民勤儉節約美德的寫照。

俗話說“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是因爲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往往在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爲“年肉”。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

年謠雲:“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或“二十八,把面發”。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窗花和各種神碼。

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中國由來已久。事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誌,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

接下來的習俗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習俗,那就是發壓歲錢,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並勉勵兒孫在新的一年裏學習長進,好好做人。

節日習俗作文 篇6

潮汕從一月到十二月每個月都有節日,除了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冬節、春節等幾個典型的傳統節日外,還有其它節日,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幾個吧。

在潮汕,各家各戶都有祖宗的“忌日”,差不多每個月都有兩個祭拜節日。在這個節日裏,有祭品美食的製作,也有娛神民間藝術的展示,名目繁多,但是都爲了祭拜自己的祖宗。這一天,家族裏的親戚全都來家裏舉行祭拜活動,相當於一次大型的家族聚會。

正月至二月,各鄉各里都會選一個吉日或固定時間遊神賽會,也就是社日。這天,遊各鄉各里的四個門頭的老爺,還要做“大戲”,十分熱鬧。鄉里還要做美食,供奉老爺之日,公開拍賣,據說得到者算是幸運。拍賣的錢可作爲老爺宮的費用,或做公益事業。

潮汕的每個節日都要專門製作祭品美食,其中有:壽桃、芋絲酥、荷蘭薯、花過面酥、紅蘿蔔絲酥、湯圓、棕球、鹼水、酵、甜麪包、“梭羅包”、“橋徘”、粟穗、“五身人仔”、“三角樓”、月餅、腐乳餅等。除此之外,還有三牲、五牲,以至整桌潮汕筵席,簡直就是一個小吃大薈萃。

在這些節日裏,大家爲營造節日氣氛,增添歡樂氣氛,每個人都要表演自己的拿手絕活。所以,潮汕民間過節和遊神,又增入了民間風俗。

這些就是潮汕的部分節日習俗。

節日習俗作文 篇7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裏,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麪塑、剪紙、彩繡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鬥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爲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節日習俗作文 篇8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着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非常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着貼,我固然知道爲什麼要倒着貼,將‘福’字倒着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然而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麼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非常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然而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咱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爲重要的。這天晚上,咱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 ,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穫太大了,知道了非常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然而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節日習俗作文 篇9

春節到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遊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纔算真正結束了。

節日習俗作文 篇10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古老東方的一片土地上盛開着56朵民族之花。不同的花朵都盛開着奇特的民風民俗。

衡水,一座美麗的小城,這裏是董子的故鄉,這也是衡中的故鄉。每到春節,家家戶戶都會包餃子,吃團圓飯,守歲。包餃子時,奶奶按照習俗,會往餃子裏放幾個1角的硬幣,誰要是咬到這個硬幣,誰來年可就有福嘍!這時,遠在外地的姑父和姑姑,會從石家莊往衡水趕來吃團圓飯。奶奶大展身手,展示着她那精湛的刀工,“咔嚓!咔嚓!”地切菜。廚房裏煙霧猶如仙境,可奶奶卻一點汗也不出,也不覺得累。晚上,我們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大魚大肉,哇!那叫一個香,全家人有說有笑。燉魚有滋有味,紅燒肉肥而不膩。外面,爸爸在院子裏放煙花,吃完飯後,我們全家開始守歲,嘮着家常,磕着瓜子,播着春晚,那叫一個愜意!

衡水湖邊還有花燈。花燈在晚上看格外漂亮。一個個大小各異的花燈,美麗極了。

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習俗,每個地方的習俗也不一樣,在我眼中,都很獨特,閃爍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