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精選】節日習俗作文6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節日習俗作文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節日習俗作文6篇

節日習俗作文 篇1

明天就是大年初一,我的心裏高興地不得了,就情不自禁的向媽媽問起有關春節的習俗,於是,媽媽認真的講起春節的習俗。

據說,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竈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竈時,人們在竈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爲竈王昇天的坐騎備料。民間傳說,竈王爺上天專門告人間善惡,一旦那家被告有惡行,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此說法流傳的比較廣泛。

送竈時,爲了讓竈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人們就用各種辦法對付他。有的用膠牙糖敬它,好把竈王爺的牙齒粘住,使它不能亂說話;有的用酒糟塗抹竈門,這叫“醉司令”,醉得竈神不能亂說話。竈神受到人們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軟”,當然就不好講壞話了,這實際上是民間一種倫理道德的自律。

天之後,也就是在除夕夜,還要把“竈神”再接回來。因爲,年三十的晚上,竈王爺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有“接竈”“接神”的儀式。按一般地方的風俗,接送竈王爺都由男主人主持,女眷不參加,古時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說法!

送走“竈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民間稱“掛影”。天津市民俗專家林希介紹說,小年這天要把祖宗的畫像或照片掛在牆上,備好酒水、貢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聽了媽媽的詳細講解,我十分意外,原來,過春節,還有這麼多儀式呢!

節日習俗作文 篇2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爲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節日習俗作文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又是一個清明節,按照習俗,我們今早該去山上掃墓。

吃過早飯,背上鋤頭等一些工具,就和家人們上山掃墓去。

剛剛從家走時,我是熱血沸騰。可到了山腳,就已氣喘吁吁了。把鋤頭“扔”給媽媽,脫下外套,十分堅難得爬着山——其實這座山很矮。此時,早晨那溫暖的太陽已變得毒辣。

終於到了山頂。穿過羊腸小道,就能來到墓地,可我在要穿過墓地時,被某種不知名的草給割傷了,流出鮮紅的血。就因爲這點小傷,本該幹活的我被媽媽二話不說地拉到一棵大樹下,清理了塊空地,然後讓我坐下。

看看爸爸、媽媽、奶奶正灑着汗水地幹活,在看看樹下閒着沒事幹的我(我也想幫啊,可媽媽不讓),真是鮮明的對比呀。

終於,墓四周的野草都割完了。奶奶從籃子中拿出供品、紙錢、打火機、蠟燭,開始拜拜起來。

我拿出看家本領,跑到奶奶那幫忙。奶奶在墓碑前、土地公那和鄰居那擺上供品,插上蠟燭叫我去燒紙錢。煙把我薰得直咳嗽,於是我蹲在煙的反方向,拿了個樹枝,去挑紙錢,生怕哪沒燒到。

又過了會兒,奶奶將鞭炮放完了,收好了供品,準備回家。

臨走前,我還特地把灰堆裏的火星踩滅,吹滅蠟燭,去追已經走到前面的家人……

又過了一個清明,期待下一個。

節日習俗作文 篇4

春節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個節日,這個節日裏也有很多有趣的習俗,過年掛對聯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都知道,掛對聯時都要在門上貼一張“福”,不過要倒着貼,爲什麼要倒着貼呢?因爲這表示福到的意思,是不是很有趣?

對聯的掛法大家一定很熟悉。對聯一般都是上聯在左,下聯在右,橫批自右向左,因爲上聯和下聯是豎排的,應該以右爲上。而橫批是橫排的,就應該自右向左。

對聯的`發展還經歷了三大階段呢。第一階段是對偶階段,第二階段是駢偶階段,以及最後的侓偶階段。杜甫的《登高》就是標準的侓偶“風急天高猿嘯哀,諸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亭濁酒杯。”

透過我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對聯有了新的認識?其實春節裏還有很多有趣的習俗呢。

節日習俗作文 篇5

那達慕大會是中國蒙古族人民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活動,也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一種傳統體育活動形式。

“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爲“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每年農曆六月初四(多在草綠花紅、馬壯羊肥的陽曆七、八月)開始的那達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傳統盛會。

那達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長期的遊牧生活中,創造和流傳下來的具有獨特民族色彩的競技項目和遊藝、體育項目。

“那達慕”有久遠的歷史。據銘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載,那達慕起源於蒙古汗國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XX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爲蒙古大汗時,他爲檢閱自己的部隊,維護和分配草場,每年7~8月間舉行大聚會,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爲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都要舉行那達慕。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的某一項比賽。到元、明時,射箭、賽馬、摔跤比賽結合一起,成爲固定形式。後來蒙古族人亦簡稱此三項運動爲那達慕。

在元朝時,那達慕已經在蒙古草原地區廣泛開展起來,並逐漸成爲軍事體育項目。元朝統治者規定,蒙古族男子必須具備摔跤、騎馬、射箭這三項基本技能。到了清代,那達慕逐步變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組織、有目的的遊藝活動,以鄉、旗、盟爲單位,半年、一年或三年舉行一次。此俗沿習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舉行那達慕大會。

過去時那達慕大會期間要進行大規模祭祀活動,喇嘛們要焚香點燈,唸經頌佛,祈求神靈保佑,消災消難。現在,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賽布魯、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項目,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排球、籃球等體育競賽項目。此外,那達慕大會上還有武術、馬球、騎馬、射箭、乘馬斬劈、馬競走、乘馬技巧運動、摩托車等精彩表演。參加馬競走的馬,必須受過特殊訓練,四腳不能同時離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夜幕降臨,草原上飄蕩着悠揚激昂的馬頭琴聲,篝火旁男女青年輕歌曼舞,人們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之中。

節日習俗作文 篇6

春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有許多習俗,拜年,守歲,貼對聯等等。

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習俗是掃塵。

每臨春節,家家戶戶都要進行一次大掃除。人們噴刷房子、清洗傢俱,拆洗被褥,被古人稱爲“掃年”。

掃塵習俗起源於堯舜時代,從古代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中演變而來。至今民間流行着“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諺語。

掃塵還流傳着一個傳說,掃塵習俗是是農民們爲迎接玉帝的年糧而來。早先,這裏的農民一年忙到頭,除納糧交租外,所剩無幾。他們祈求竈王爺在臘月二十四日上天奉本時多說好話,以便玉帝開恩,從天倉撥點恩賜,在除夕前降下年糧——米雪,讓他們飽飽地吃頓團圓飯。爲了迎接玉帝的恩賜,農民們每年都在臘月二十八日前,將宅院裏外打掃得清清爽爽,以迎接天賜年糧,這樣年復一年,春節掃塵的民族風俗一代代延續流傳下來。

春節習俗的由來真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