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過小年習俗作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過小年習俗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過小年習俗作文

過小年習俗作文1

農曆臘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民間稱爲過小年,是祭祀竈君的節日。

祭竈的風俗,由來甚久。竈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丘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竈”的話。先秦時期,祭竈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爲祀竈、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說爲門、井、戶、竈、中雷;或說是行、井、戶、竈、中雷)。祭竈時要設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爲祭品。要陳列鼎俎,設定籩豆,迎屍等等。帶有很明顯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跡。

歷史傳說

竈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說。後來又衍生出許多說法。中國道教興盛之後,曾借《經說》之論,將竈神說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時辰,善知人間之事。每月朔旦,記人造諸善惡及其功德,錄其輕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書”。後來就發展成了既有竈君爺爺,又有竈君奶奶之說。在不同的地區裏,竈君夫婦又由不同的人選來充當,同時伴隨着當地流行的民間傳說故事

祭竈日期

古人祭竈的日期,歷來說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我國封建社會裏,諸教並存,神靈之數高達萬千之多,民間習慣一概敬之。可能是爲了簡化統一,易記易行的緣故,把竈君每月上天稟報一次的說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並且把時間固定在臘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這一天,也就成了傳統的祭竈節日。

山西境內,絕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三日祭竈。只有榆社、文水、黎城、陽城等少數地方是臘月二十四日祭竈。

過小年習俗作文2

20xx年1月17日,農曆臘月二十三,小年。小年是春節的序曲,此時大街小巷已開始洋溢着喜慶和年味兒。漂泊在外的人們,陸續穿過人山人海,跨過山川河流,回家團圓!

小年·習俗

每到小年的時候,在民間就流傳這樣一首詩:“辭舊迎新小年忙,擦窗掃地淨竈膛。送得竈王上天去,多多美言迎吉祥。”小年又稱竈王節,在這一天,家家都會進行大掃除活動,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房間。今天我和爸爸一起拆下了所有窗簾和被褥,依次放進洗衣機的`“嘴裏”洗乾淨,再搭到陽臺晾乾。

最有趣的就是貼窗花了。紅紅的窗花中有大大的福字並有吉祥如意、富貴吉祥等字樣。和父母一起貼窗戶上,一起過吉祥年。我親身體會過,晚上,媽媽買來了八張窗花,分別是富貴吉祥、年年有餘等,我催媽媽快點把窗花貼上,媽媽無奈的笑了笑,叫我不要慌。當媽媽弄好一切工作時,就開始貼窗花。我異常興奮,手一直在抖動。我們在客廳貼了四張,我屋貼了兩張,媽媽屋貼了兩張。看着一個個福字,心裏樂開了花。

小年以後,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還有沐浴理髮的習俗,小年時,大人、小孩子都要洗浴理髮,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洗浴理髮能褪掉過往的晦氣,開啓新年吉祥、順利的好兆頭。

在這裏,我給大家送上最真摯的祝福。祝您:小年愉快,萬事如意,閤家團圓。

過小年習俗作文3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小年。

今天早上一起牀,媽媽就拉我去給我買過年穿的鞋。

我們就直接到了瑞泰利羣,我們來到了二樓,二樓是專門賣服裝鞋的地方,我們看着各式各樣的'鞋,不知道該買哪雙纔好,我和媽媽逛了很久,也沒有看到一雙滿意的,後來我們就去了佳家源。

到了家佳源,裏面的鞋樣式更多,有靴子運動鞋,皮鞋等,但是作爲酷愛運動的我還是喜歡運動鞋多一些。於是,我跟媽媽來到了運動鞋專賣店。

一進去我一眼就看中了一雙運動鞋,它是一雙黑色的運動鞋,據店員介紹,這雙鞋是賣的最好的,鞋底是超防震的。

買完之後,我和媽媽回到了家,媽媽包餃子,我就在旁邊拿需要用的東西。

因爲今天爸爸不回家,所以我跟媽媽就少包了一點餃子。

吃完餃子,媽媽就看起來了她喜歡的電視劇,我就玩起了手機,直到十點我才睡覺。

過小年習俗作文4

今天是小年,俗話說“過了小年是大年”。同學們,你們知道小年的來歷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談談小年的來歷吧!

小年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也被稱爲謝竈、祭竈節、竈王節、祭竈。在不同的地方,小年的日期也不同,在農曆臘月23、24或25。小年被視爲過年的開端。

我家是這樣過小年的:我們家和姑姑家一起去奶奶家過的小年。我們做了一大桌子的飯菜。以前,爺爺是我們家的大廚,現在,爺爺老了,做飯的“重任”中自然落到媽媽和姑姑的肩上。

晚上,我們一起坐在電視機前一邊包餃子,一邊聊天,一幅其樂融融的景象。

就在我們一大家子一起吃餃子的'時候,奶奶說:“過去的習俗是出了嫁的姑娘是不能回孃家過小年的。”聽奶奶這麼說,媽媽笑着說:“這都是迷信,現在一家一兩個孩子,好不容易團員在一起,多好呀!”我心裏想:要不是姑夫出差不在家,姐姐的奶奶也不在家,我們拿了有這麼好的機會團圓呀!

聽爺爺奶奶說今天吃的這麼豐盛是因爲什麼竈君今天要上玉帝拿裏······我和姐姐異口同聲的喊:“這都是迷信!媽媽聽了笑嘻嘻地說:“這雖說是迷信,可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生活的信念。還是不能丟的!”

在一片歡笑中,我們吃忘了這頓晚餐,現在漲到了的我漸漸的對節日有了新的認識,雖然我們的傳統中還殘留着一些迷信,誕生記更重要的是,這個節日傳遞了更多的親情,傳遞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我們的節日過得更有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