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關於家鄉習俗作文合集5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習俗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家鄉習俗作文合集5篇

家鄉習俗作文 篇1

今天,我坐在老爸的車裏,窗外景色迷人,但我無心欣賞,只回味着昨晚看到的奇特的“遊神”儀式。

所謂“遊神”,簡單地說,就是擡着菩薩的雕塑滿大街的走。小時候只是聽爸爸媽媽說“遊神”只是爲了祈求平安和得到神的幫助保佑,是封建迷信,沒什麼好看的。但我好奇心就是那麼強,沒有親眼見到過“遊神”我就心癢癢,今年的初十晚上,我終於見到了!

正所謂“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風”,我家鄉的“遊神”會怎樣的與衆不同呢?想着想着我就迫不及待地左顧右盼起來,越來越近的鑼鼓聲引來我的一陣歡悅,太好了,“神”快游來了!慢慢地,“神”“遊”了過來,我也看清了大致形狀。

兩個人拿着銅的鑼和皮做的鼓在整個列隊的最前面吹吹打打,四個人擡着類似於古代花轎的轎子,裏面坐着一尊菩薩,後面還有兩個人拿着喇叭在吹。花轎前面的下方掛着兩個筒,裏面插滿了香。我還注意到,四個人很有默契,擡花轎的肩膀都是一起一落,上下起伏的,菩薩在中間搖晃。菩薩雕塑也隨着轎子一起一落的,遠看就像真人一樣。四周都是靜悄悄的,每個人的臉上都寫着莊重二字,這種逼迫感倒讓我這個小孩子不知所措了。我無意間把目光放在了菩薩身上,我發現,菩薩的臉竟然是紅的!那也難怪,世人做了那麼多違反天理的事,菩薩不生氣纔怪呢。菩薩的眼睛就和普通人的眼睛差不多大,臉上都沒有一絲表情,嘴脣微抿着,好像還爲世人犯錯的事情耿耿於懷呢。菩薩他昂首挺胸,左手優雅地放在大腿上,右手拿着一把鐵錘。這把鐵錘,彷彿可以把世間所有的壞人錘死,彷彿可以把冤枉好人的鐵籠錘破。正在浮想聯翩之間,猛地感覺……有人推了推我,我結束了我的聯想。

我睜着茫然的大眼睛,不解地看向了打擾我的人。媽媽笑着說:“我看你一直睜着眼看着窗外,還不眨眼,以爲你和魚一樣可以不用閉眼睡覺嘞。”聽完後我哈哈大笑,對媽媽解釋說:“我在回想昨天晚上的“遊神”呢。”“喔……”媽媽似乎也沉澱在回憶之中。

家鄉習俗作文 篇2

臘月29要開始忙第二天的餃子了,家裏的男人都會在家幫着女人們剁餃子餡兒,水缸放滿水,還有收拾一些還沒有來得及收拾的零碎活兒。到了臘月三十就開始忙着幫女人們和麪包餃子,放鞭炮什麼的,母親通常都是先把煮好的餃子盛上幾碗先去祭一下祖和竈王爺,老天爺和關公等,然後纔開始讓我們開吃,那時候的餃子真的很香。

家鄉習俗作文 篇3

小時候的月餅總是給我甜膩但有時又會很想吃的感覺。在淮北市區的周邊農村,最好的月餅不是商場超市買來的諸如現在出現的香辣牛肉味的各種餡料的月餅。而是最傳統的五仁,手工製作的五仁,我們現在說起來很不喜歡吃的五仁。

舊時每年的中秋,總是還像過年有壓歲錢收有新衣穿這樣帶着濃厚的節日味道。

這邊的傳統不如說是傳統的月餅烤爐。就是家裏的女人帶着孩子,買來諸如芝麻,花生,杏仁,核桃仁還有牛皮糖,花生油麪粉等製作月餅的必需品。去鄉里鄉親或者鄰村加工月餅的地方,親手製作香噴噴色澤金黃的月餅。負責加工的月餅的阿姨、師傅一邊和母輩們嘮着家常,一顆顆月餅就在手下漾出花來。

家鄉習俗作文 篇4

除夕夜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而此時也是讓孩子瞭解傳統春節,接受傳統教育的最佳時機。

這天晚上一家人要做三件事情:祭祀、吃年夜飯、守歲。

祭祀

即祭祖,華人過節總不會忘記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先人,春節也不例外。這時我們會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是我國華人普遍採用的儀式,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

這個傳統活動對孩子來說非常有意義。這個活動,不僅能使孩子對自己的家族有所瞭解,還能教育孩子尊敬各位先人和長輩。

年夜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

各式各樣的年夜飯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

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爲白麪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着“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着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

南方新年有吃餛飩習俗,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盤古開天闢地,纔有了宇宙四方;

長面,也叫長壽麪。新年吃麪,是預祝壽長百年。

家鄉習俗作文 篇5

提起我的家鄉,是一個大省,那就是齊魯大地山東。家鄉的風俗還真不少。

這裏只說說過年時的習俗吧,從臘月23開始就算過年了,到沒出正月還是年的說法。到了臘月二十三,是民間“辭竈”的日子,人們稱之爲“過小年”了。一家人在一起吃餃子,到了大年三十的早晨,人們開始貼春聯,請福字。

春節即農曆正月初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種名稱。辛亥革命後,改行公曆,這天被定爲春節,以區別公曆新年的元旦,但一般人們仍習慣把它看作年節,俗稱“過年”、“過大年”。

舊俗春節從初一零點開始,山東各地一般開門前先放一掛火鞭,春節的第一頓飯都是吃餃子。煮餃子時,要鳴放鞭炮。爲驅邪惡、求吉利,有的地區燒火煮餃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象芝麻開花節節高,日子越過越好。

春節的餃子裏多包有錢、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幹活,勤勞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吃到錢,就能發財。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了錢,家長更十分高興,認爲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以示祝賀。許多地方初一吃素餡餃子,取“素靜一年”之意。

春節拜年的習俗由來已久,至今不衰。首先進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輩給長輩拜年,平輩之間互相拜年;爾後進行近拜,就是給沒出五服的長輩拜年;最後是遠拜,給出了五服的長輩和親朋好友拜年。舊時拜年要磕頭,現在一般只是問好。商人拜年,除了問好外,還要互道恭喜發財。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壓歲錢。到了初一早晨,孩子們都在忙着數着給誰拜年,能得到多少押歲錢。

初一忌諱很多,各地大同小異。臨沂則初一忌掃地,忌動針錢,忌吃葷,最忌初一打破東西,萬一打破東西,要在打破器物之後,念吉語“歲歲(碎碎)平安”來破解。初一煮餃子,破了不可說“破了”,要改說“掙(賺)了”。

春節的慶祝活動,從初一開始,一直持續到正月十四。要擺貢品,焚香燒紙,鳴放鞭炮。接連不斷地鳴放鞭炮,十分熱鬧。祭祀時,燒香叩頭,街坊鄰居也帶着香紙,到商人家祭祀財神,祝賀生意興隆,主人則以酒餚招待,表示感謝。

串親是春節的一項重要活動。串親拜年的順序各地不一,春節串親,都要帶一些禮物。新婚女婿給岳父的禮物十分講究,一般是四色、六色、有的甚至八色、十色。四色就是酒、肉、雞、魚。此外,香菸、糖塊必不可少,但不算一色。雞要帶兩隻,鯉魚要帶兩條,各色禮物,均要雙數,切忌單數。新婚夫婦串親一般都在雙日,意爲成雙成對,大吉大利。

春節期間開展娛樂活動,在山東民間極爲普遍。秧歌、龍燈、獅子舞、跑旱船、武術表演等形式多樣。柳琴、大鼓、評書等地方戲表演,有賣木璇玩具、賣花炮、賣花鼓、捏泥人、賣泥哨的,賣油炸糕、爆米花、糖葫蘆、芝麻棒的等諸種攤販。

我愛家鄉的習俗,更愛我的家鄉以及勤勞純樸的父老鄉親。

標籤:習俗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