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關於過年習俗作文9篇

關於過年習俗作文1

期待了很久的除夕夜終於來臨了,今天我家來了許多親戚,奶奶、叔叔、嬸嬸、小哥哥、姑父、姑媽和二哥哥,頓時,家裏熱鬧非凡,歡聲笑語一片。

關於過年習俗作文9篇

媽媽早早地就開始準備年 夜 飯了,有年糕、螃蟹、大黃魚、蘿蔔、蝦、春捲……我在一旁看得口水直流。這桌上的菜有很多講究,比如:吃年糕,正所謂年年高,其中黃、白年糕還象徵着黃金白銀,給予了新年發財的願望;吃火鍋說明紅紅火火;吃魚意味着年年有餘,象徵着“吉慶有餘”;還有蘿蔔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龍蝦、鮑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

年 夜 飯吃好後,就聽到外面到處都是“噼裏啪啦噼裏啪啦”的鞭炮聲。這邊的響聲還沒結束,那邊又響了。大過年的,爲什麼要放鞭炮呢?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種十分可怕的怪獸,叫年,在每年的除夕夜,都會出來吃人或家禽家畜,弄得民不聊生。後來人們聽說年害怕紅色和爆竹聲,就用放鞭炮來驅趕年獸。以後,人們年年在除夕都放鞭炮,年再也不敢來了。到現在,放鞭炮成爲了一種新年習俗,示意舊歲平安。我家也不例外,不過爲了環保,爸爸只象徵性地放了一串百子炮。

新年習俗其實還有好多,祭竈、掃塵、貼春聯、門神、年畫、請神、拜神、送神、燒香、燃燭、掛燈籠、拜祖先、拜年、收壓歲錢等等。其中,收壓歲錢是小芽兒們最喜歡的。比如說我,爸爸、奶奶、嬸嬸和姑媽都每人給了我一個紅包,心裏面別提有多開心了。每次拿到一筆錢,我就想怎麼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幫助有困難的人,買學習用品,書等等。

這就是我們的新年習俗,這些習俗使我知道了中國文化底蘊的豐厚,也讓我更加的喜愛過大年的習俗傳統。

關於過年習俗作文2

每年最期待的是春節,我們告別了忙碌的一年。張燈結綵的燈會,沉甸甸的紅包,隆重歡樂的春節聯歡晚會……這一切的一切,都用最美好、最喜慶的顏色,將一年一度的春節塗抹得色彩斑斕。

就這樣,春節隨着噼啪作響的鞭炮,伴着人們的笑臉來到了我們身邊。

春節本應是最熱鬧的,但當你走在大街上,就會覺得出奇的冷清。街旁的小店都關了門,路上幾乎沒有行人。但如果路過幾戶人家,就會發現人們都在家裏忙活着。

我們並沒有特殊的習俗,僅僅是給長輩拜年,吃年 夜 飯,跟親戚在一起度過春節。但就這簡簡單單的幾件事在我心裏雕鏤下最深刻的印象。

早上,隨着陽光變強,我睜開蒙矓的眼睛,準備好一切後向長輩們拜年。接着就是接過沉甸甸的紅包。這裏面不僅僅是壓歲錢,更是長輩對我新的期望與永遠不變的愛。

要說特別,就屬年 夜 飯了。很多人的年 夜 飯都在酒店裏解決。大酒店裏人來人往,菸酒味特別重,喧鬧聲不斷,時而有笑聲,時不時又有連綿不斷的乾杯聲。再加上開得很足的暖氣,紅色的窗簾、地毯、桌布,大酒店裏也有了些許年味。但是我們家都是自己做一桌年 夜 飯。這也算作一種習慣吧。我果然還是最喜歡家裏做的飯菜。不僅能隨心所欲地點菜,還不用麻煩地去花錢買單。

爺爺奶奶自午飯後就開始忙碌着。望着他們快速穿梭於廚房與儲藏室之間的身影,自己的眼睛都花了。爺爺奶奶們把早就泡好的粉絲放入鍋內,隨着一陣子的添油加醋,一盤香噴噴的炒粉絲就出爐了。每次過年,我們家除夕那天的下午就只有炒菜聲。隨着時間的消逝,一盤盤熱氣騰騰且飽含親情的美味佳餚就擺上了桌。大蒜肉絲餡的春捲、炒粉絲、松花蛋和雜素是桌上必不可少的菜餚。桌上擺着大大小小的瓶裝飲料。望着飲料快速地流入杯中,聽着它敲打杯底的聲音,我整個人都被幸福灌滿了。隨着奶奶一聲“吃吧”,大家就拿起筷子,吃着自己最喜歡的菜。當我們快要吃好時,奶奶爺爺還在廚房裏忙着。其他親戚來了,位置不夠坐,爺爺奶奶就站在旁邊等着,邊等還邊和他人操着一口地道的高郵話聊起家常來。家裏濃厚喜慶的氣氛一點也不遜色於酒店裏的,雖然菜餚可能沒酒店裏的色香味俱全,但卻比酒店裏的更令人感到幸福。因爲當長輩們做飯時,也把自己對家人的愛融進了裏面。我喜歡所有人站起來乾杯時發出的清脆的“鐺”聲,那聲音響亮且清脆悅耳,更給家裏增添了很多歡樂氣氛。最後一道壓軸菜——春捲也擺上了桌。這春捲的餡是由大蒜和肉絲做成的,雖然有些辣,但由這辣帶來的火熱也體現出了熱鬧的場面。

煙花已照亮了整個天空,這個夜,燈火通明,是大家期待已久的“狂歡不眠夜”。

關於過年習俗作文3

春節到了,大街上的燈籠紅紅火火,街上的行人熙熙攘攘,真有過年的氣氛啊!

說到春節,有許多習俗,比如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走親訪友等。

你們知道爲什麼要放鞭炮、貼春聯嗎?因爲在很久以前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它長年深居海底,每到農曆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農曆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又一年的除夕到了,半夜時分,年闖進村,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一老婆婆家門上貼着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着撲過去。接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噼裏啪啦”的聲音,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走了。原來,它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所以,貼春聯、放鞭炮的習俗就傳開了。

我喜歡春節,更喜歡春節有趣的傳說。

關於過年習俗作文4

社會在進步,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在忙碌之中,許多中國傳統節日逐漸淡出人們生活,就連最重要的新年也不例外,年味是一年淡過一年。其實,“年”自有它的獨特。

廣義的春節包括除夕,大年三十和除夕是同一天。特定意義的春節是指大年初一,農曆新年的第一天。除夕是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也就是大年夜。因常在夏曆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爲年三十。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春節俗稱“年節”, 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農曆正月初一爲“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

過年時,又有很多習俗。

先是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 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乾乾淨淨地迎新春。

然後是貼春聯。春聯亦名“門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另一來源則是春貼。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原來的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春聯又富吉祥,避邪的意思,人們在過年時貼春聯的方法爲:面對大門時,上聯在右,下聯在左,橫批文字順序爲從右至左。另一種常用的貼法,是在解放後由於橫式書寫格式改爲由左向右,春聯也可以上聯在左,下聯在右,橫批順序也是從左至右,適合人們的閱讀習慣。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爲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人也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還有放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人們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又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但是在今天如果過量燃放爆竹煙花,不僅會破壞環境,也會帶來一定的噪音污染,因此只要微微的表示下即可。

最最重要的當屬 年 夜 飯。年 夜 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吃年 夜 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閤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多少喝一點。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 夜 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這就是守歲,俗名“熬年。守歲又象徵着把一 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最後就是拜年了。 “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爲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或相邀飲酒、禮尚娛樂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衆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直到現在長輩爲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過年是我們的傳統節日,是其他節日都無法替代的。我們亦應該對所有傳統節日都留有幾分敬畏之心,因爲它們是我們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因爲那是中國人的習俗。

關於過年習俗作文5

我的家鄉在巴馬縣的坡幫村,那裏的過年習俗可真有趣。如果你不信,就聽我說說吧!

大年三十的早上,爸爸把我和哥哥叫過去說:“你們去河邊把我們家的牛、豬、雞、鴨……給帶回來。”說完,把一個籠子和兩條繩子交給了我們,我就拿了一條繩子,心想:“真刺激,我還是第一次去趕牛呢!肯定很好玩。”這樣我就和哥哥高高興興地上了路,一路上我們還看見許多小朋友也跟我們一樣,去要他們 家的牛、豬、雞、鴨。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河邊,我一看河邊什麼動物都沒有,更沒見爸爸所說的牛、豬、雞、鴨……只見河邊只有一塊塊各種各樣、形狀各異的石頭,我就問哥哥:“我們家的牛、豬、雞、鴨……在哪?”哥哥指着河邊的石頭說:“在那裏呢。”接着說:“走,一起去把石頭裝進籠子裏,這就是我們要的雞、鴨、牛、豬等。”我不懈地問哥哥:“這些是石頭呀!怎麼是家禽呢?如果把它裝進籠子裏呢?等真的牛、豬、雞、鴨來了怎麼辦呀?”哥哥坐在河邊的大石頭上跟我說:“因爲這是我們家鄉的一種風俗,這些石頭代表了牛、豬、雞、鴨……。每年年三十的早上,這裏的人們都會到河邊來把它們拿回家,先放在門外,到了晚上12點放完鞭炮後才能拿進門放在家裏,表示來年家禽興旺、有吃有財的意思。”我一聽,這才明白。我心想 :既然是這樣,我就多拿幾塊石頭回家,我們家明年就家禽興旺,有多多的牛、豬、雞、鴨等。於是,我就和哥哥選了幾塊石頭裝進籠子裏,又用繩子綁了幾塊石頭,就高高興興的拿回了家。

你們說,這樣的風俗是不是很有趣?

關於過年習俗作文6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着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無奈之下,我準備去問正在貼春聯的爸爸。

“貼錯了,貼錯了!”我看見爸爸將“福”字倒着貼,焦急地喊起來。“沒貼錯!”爸爸不緊不慢地回答。“那爲什麼要倒着貼?”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釋道:“將‘福’字倒着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哦,原來是這樣!那過年還有什麼習俗和規矩呢?”我又發出疑問。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講解起來。

原來,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直至今日。

聽完爸爸的講解,我這才恍然大悟。我又問爸爸:“爲什麼理髮要趕在二十七呢?”“哦,民間有一條俗語,叫‘二十七,剃精細,二十八,剃傻瓜!”“原來是這樣!”

我又發問:“那爲什麼要大掃除呢?”爸爸說:“大掃除是爲了掃除一年的晦氣!這是好兆頭!”“那爲什麼送禮全送橘子啊?”我又不懂了。“這是因爲啊,橘子的‘橘’字與‘桔’意思相同,而‘桔’和‘吉’又很相近,大家在新春佳節用橘子相互饋贈求個大吉大利!”“原來如此!”爸爸又說:“還有‘接財神’這一習俗。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的晚上,各家各戶辦酒席,爲財神爺過生日。”我這才全明白。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太迷信了!但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

同學們,我對“年”的習俗收穫很大,可我不知你們的收穫,若有更新奇的,快來告訴我吧!我先在這裏祝你們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關於過年習俗作文7

過年了,到處都是“噼裏啪啦噼裏啪啦”的一陣陣鞭炮聲。你聽,這邊的響聲剛結束,那邊又響了。大過年的,爲什麼要放鞭炮呢?因爲在以前,人們認爲鞭炮可以驅趕年獸,才放鞭炮。可現在大家都放久了,因此放鞭炮成爲了一種新年習俗。

新年習俗其實有好多,放鞭炮只是其中一個罷了。另外還有過年要吃年糕,正所謂年年高。其中黃、白年糕還象徵着黃金白銀,給予了新年發財的願望;吃火鍋說明紅紅火火;吃魚意味着年年有餘,象徵着“吉慶有餘”;還有蘿蔔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龍蝦、鮑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

剛纔說到的都是吃的方面的,那行動上又有那些要做的呢?

做的其實都很簡單,有祭竈、掃塵、貼春聯、門神、年畫請神、拜神、送神、燒香、燃燭、掛燈籠、拜祖先、吃年 夜 飯、放爆竹、拜年、收壓歲錢等等。其中,想必收壓歲錢是小伢們(小孩們)最喜歡了的。比如說我,最多的是一年1萬左右,最少也有幾千。

這就是我們中國的新年習俗,我喜歡過年。

關於過年習俗作文8

回到老家,心裏可高興了,春節習俗總會讓我吃驚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個了:吃年飯,看晚會,午夜放煙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媽等親戚都歡聚一堂,外婆外公滿臉喜悅,開心地忙碌着。對,今天我們要吃年飯了!“噼裏啪啦”,一陣鞭炮聲響起,年飯做好了!當然,吃年飯總忘不了土地爺爺,敬幾根香,擺幾碗菜和一碗飯,求土地爺爺保佑,來年豐收。接下來,便入席了。吃罷年飯,大家都坐在爐子旁邊聊天。外公外婆這時候可就忙咯!吃年飯(也可以說是團圓飯),是春節的重要習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兒,大家都會趕回來,和家人一起共享這美好的時刻。吃年飯時,大家總有很多話要說,說工作,說家庭,等等。吃年飯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只要家人都到齊了,想什麼時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節聯歡晚會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時候:收壓歲錢。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大舅舅一個,小舅舅一個,外婆一個……大家都忙活完了,該坐下來休息休息了,於是,我們便團聚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邊看邊聊,彷彿話總也說不完似的。總算熬到12點了,午夜煙花快燃放了!“轟!”一個禮炮打響了,天空頓時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斕的綵衣。隨着第一個禮炮的打響,各家不約而同地放出了各種款式的煙花,每一家的屋頂上都掛上了一個美麗的帽子。放煙花的聲音震耳欲聾,五彩的煙花使我眼花繚亂。我和大舅媽跑到樓頂上觀看煙花,我興奮得直跳:“我這次苦熬到12點真是沒白費,這真是太壯觀了!”午夜放煙花,有可能是每個地方都有的習俗,有可能是我們家鄉特有的一種習俗,但都一樣,我見識到了,你們也聽說了!

這天,是初一,纔剛起來,就聽見門外一陣拜年聲:“給您老拜年了啊!”“哎!來了來了,新年快樂!”“新年快樂!”這時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則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這樣的對話總會聽見很多次。我趕緊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們出門了。小舅舅的雙胞胎女兒紫依和紫芊各提着一個袋子,每到一處袋子裏的東西就會增加一點,可高興壞她們了。所謂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戶地走動,有時候會在哪一家坐一會兒,聊聊天什麼的。而小孩子就提着個袋子去拜糖。聲明一下啊,我可沒有哦!

關於過年習俗作文9

每年的大年初一,就是喜氣洋洋、熱鬧非凡的春節!

在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最顯眼的就是對聯了。我就來說說對聯吧!對聯分爲上聯和下聯。上聯一般是在右側,下聯在左側。上聯的最後一個字音,一般爲三聲或四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音,一般爲一聲或二聲。橫批貼在門框上。橫批的字是從左往右寫的,上下聯和橫批是古今結合的哦!福字倒着貼,寓意是“福到了”。對聯都是清一色的紅色,紅色代表喜迎。

和貼對聯算組合的就是放鞭炮啦!春節這天,鞭炮聲日夜不絕,午睡時都會被一次次驚醒,我有些害怕鞭炮聲,在放鞭炮的時候,我都躲在房間裏捂着耳朵。待天黑時,鞭炮、煙花同時放,“噼裏啪啦”的,聲音震耳欲聾,我不得不躲進被窩裏。不過,放鞭炮也給春節增添了許多氣氛。而且放鞭炮、貼對聯來源於一個傳說!從前有隻叫年的怪獸,每到春節那天就出來傷害人。後來人們知道年害怕響聲和紅色的東西,於是每到春節,家家戶戶都貼上紅紅的對聯和燃放煙花爆竹來嚇走年。到現在這已經成了每年春節時的習慣。

還有一個就是舞獅了。因爲人們認爲獅子有鎮妖驅邪、如意吉祥的兆頭。所以,每逢春節期間,各鄉各村都以舞獅子來消災除害、預報吉祥。

春節正是因爲有這些各式各樣的習俗,纔會這麼喜氣洋洋、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