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熱門】春節習俗的作文600字彙總7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習俗的作文600字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春節習俗的作文600字彙總7篇

春節習俗的作文600字 篇1

“春節”是中國一個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春節期間,全國是上下舉國歡慶,處處洋溢着歡樂和諧的氣氛。

佛山的春節一般在農曆的二十幾就開始了。主要的活動包括逛花街,辦年貨等。佛山人喜愛逛花街,久而久之,這便成了佛山人過春節必不可少的活動。因此,按歷代習俗,都會舉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這句是廣東話。佛山人會在農曆二十八的時候把家裏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乾乾淨淨。把這一年不好的東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來臨。年前,佛山人還會開油鍋、蒸年糕。開油鍋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來年的日子像只油鍋,油油潤潤,富富足足。佛山人還愛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這一天,是整個春節的高潮,這一天,孩子們都會到處燃放煙花爆竹。不僅如此,大家還會忙於做年夜飯。佛山人對年夜飯的菜色十分講究,既要美味可口,還要好意頭。一般的年夜飯都會有雞,俗話說“無雞不成宴”,所以,雞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應景的菜,例如:魚,代表年年有餘;髮菜,代表發財;蠔豉,代表好事……吃過晚飯,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點,人氣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會睡到近中午才起牀。吃過午飯後,佛山人會到公園去看錶演或到親友家去拜年。拜年時,不論帶了多少禮物都不能是單數,因爲俗話說“好事成雙”。進了門,首先要對象說不同的祝福語。對老人要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人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於“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拜年時,長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利是給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帶給他們。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在佛山,有這麼一個俗語“行通濟,無蔽翳”。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們都會拿着行運風車和與“生財”同音的生菜走通濟橋,祈求身體健康、財運亨通。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吃湯圓,寓意和和美美,團團圓圓。

春節習俗的作文600字 篇2

漢族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餈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爲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貼剪紙、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守歲、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衆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高考試題庫126如年夜飯,尤爲講究:一是全家務必聚齊,因故未回者必須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體現團圓之意;二是飯食豐盛,重視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餃子叫萬萬順,酒水叫長流水,雞蛋叫大元寶,金魚叫年年有餘;這條魚準看不準吃,名爲看餘,必須留待初一食用.北方無魚的地區,多是刻條木頭魚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爲祖輩居上。孫輩居中,父輩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飲酒。吃飯時關門閉戶,熱鬧盡興而止。

在天津過春節還有掛中國結的習慣,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天津古文化街喬香閣請中國結的習俗,取喬香納福之意。

除夕的家宴菜餚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舊時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乾飯,燉豬肉、牛羊肉、燉雞,再做幾個炒菜。陝西家宴一般爲四大盤、八大碗,四大盤爲炒菜和涼菜,八大碗以燴菜、燒菜爲主。安徽南部僅肉類菜餚就有紅燒肉、虎皮肉、肉圓子、木須肉、粉蒸肉、燉肉及豬肝、豬心、豬肚製品,另外還有各種炒肉片、炒肉絲等。湖北東部地區爲三蒸、三糕、三丸。三蒸爲蒸全魚、蒸全鴨、蒸全雞;三糕是魚糕、肉糕、羊糕;

三丸是魚丸、肉丸、藕丸。哈爾濱一帶一般人家炒8個、10個或12、16個菜不等,其主料無非是雞鴨魚肉和蔬菜。贛南的年夜飯一般爲12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爲十大碗,討十全十福之彩,以雞鴨魚肉及各種蔬菜爲主。江西南昌地區一般十多道菜,講究四冷、四熱、八大菜、兩個湯。

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種或幾種必備的菜,而這些菜往往具有某種吉祥的含義。比如蘇州一帶,餐桌上必有青菜(則安樂菜)、黃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懇懇)。湘中南地區必有一條一公斤左右的鯉魚,稱團年魚,必有一個3公斤左右的豬肘子,稱團年肘子。皖中、皖南餐桌上有兩條魚,一條完整的鯉魚,只能看卻不許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餘,另一條是鰱魚,可以吃

春節習俗的作文600字 篇3

春節習俗,一些人可能只熟悉自己家鄉的,卻對外地的一竅不通。北京的習俗可是很有意思的哦……

進入臘月以後,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掙些銀子過年。祭竈之後,新春聯漸次粘掛,千家萬戶,煥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箋,有的用紅紙,只有內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紙,鑲以紅邊藍邊,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臘月將梅束起放在一個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於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讓地微微有些溫暖,梅花就回漸漸放白,用紙籠之,到市上去賣,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區,支搭蓆棚,售賣畫片。婦女兒童爭相購買,以爲樂。

臘月初一,大街上賣粥果者排成市場。更有賣核桃、柿餅、棗、慄、幹菱角米者,肩挑筐貯,叫而賣之。其次則肥野雞、關東魚、野貓、野鶩、醃臘肉、鐵雀兒、饊架果罩、大佛花、鬥光千張、樓子莊元寶。初十以後則賣衛畫、門神、掛錢、金銀箔、錁子黃錢、銷金倒酉、馬子燒紙、玻璃鏡、窗戶眼。廿日之後則賣糖瓜、糖餅、江米竹節糕、關東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竈時供給神馬用的。又有賣窯器者,銅銀換瓷碗,京城之香爐燭臺;悶葫蘆,小兒籍以存錢;支鍋瓦,竈口用爲助爨。至廿五日以後則賣芝麻秸、松柏枝、南蒼朮以供“煨歲”之用。臘月諸物價錢都比平日貴些,所以纔有“臘月水土貴三分”的諺語。老年人到了這時,總要勸後輩謹慎花錢,於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諺。

臘月八日爲王侯臘,家家煮果粥。都在前一日備好米和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全家聚食,饋送親鄰,爲臘八粥。臘八粥,是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塘、瑣瑣葡萄,以作點染。切不可用蓮子、扁豆、薏米、掛元,用則傷味。每至臘七日,則剝果洗淨器皿,終夜經營,到天明時粥熟。除祀祖供佛外,分饋親友,不得過午。並用紅棗、核桃等製成獅子、小兒等類,以見巧思。

春節習俗的作文600字 篇4

元宵節前的飯桌上總有幾分不同:糯米粉、鐵盆、木板、水杯——開始做元宵了!媽媽總是那一句“揉一點面放一點水,揉到元宵的感覺時,停水續揉。”在我面前的鐵盆裏。裝着白沙般的麪粉。在我左手指間亂搖一陣,掌心緩緩向麪粉拍去,無論怎麼用力掌心都不能壓到盆底。隨手一捧粉屑,立刻如流沙般從指尖劃過,用另一隻手輕撫一下,才明白留下了抹不去的痕跡。這難辦。我想。“倒一點水”我自言自語,一邊專注地看着媽媽那雙泛黃的手。只見十隻手指乾淨利落地一推,一揉,手指從四面八方向麪粉擠去。她平緩的氣息一呼,一吸,把看似易散的麪粉都聽話地掌握在手中。

我也不閒着。雪白的右手緊緊握住杯子的腰桿,左手更是小心謹慎地托住杯口,緊皺的眉頭似乎能隨着上揚地手移動着,多倒那麼一滴也要狠狠滴罵自己一下。此時,杯中的水好比生命的源泉。沐浴了水的麪粉好像活了起來,幾下輕推慢揉,幾次“雨水”滋潤,那如沙般的麪粉彷彿讓那魔棍輕揮幾下,竟變成了一堆巨大的龐然大物——這就是元宵的稚型。“再把麪糰揉幾下,記得要往一個點揉,用力!”媽媽兩手互相摩擦着,細聲細氣地提醒,馬上就好了。

我雙手合併着,堅定的眼神自動鎖定了方位,腮幫如警示般股三股,雪白的掌心“刷‘地朝麪糰的白肚皮上刺去,只感覺得血管像打了氣般“快要炸了”,沒想到,麪糰軟而富有彈性,推在上面跟抹在臉蛋上沒什麼兩樣!此時此刻,我的手指好比牙齒,而麪糰已經有了元宵的味道。緊接着,媽媽如鷹爪般的手抓在麪粉的一點,捏出了一兩個白的深的深洞。輕而不急的一撕二撕,剎那麪糰一分二,而分四,八個白團靜臥不動——最樂的一刻“揉元宵”來了。

這時,可謂“全家動員”,五個人、八個面球,球在兩手之中左遊右逛,無頭蒼蠅般前撲後退,時而扁圓時而細長,在這千揉百磨之中,圓形的元宵完成了。八個“雪球”在木板之上排成一線,有誰能想到,再“推”、“揉”的鍛鑄下,竟會如此美麗‘和諧。許久後,廚房裏的鐵鍋腳踩火焰之上,在裏面蠢蠢欲動、不停翻滾的熱水下,鵝卵石塊般的元宵靜靜在水底圍成一圈,只爲等待浮出水面的那一刻。

春節習俗的作文600字 篇5

“春節”是中國一個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家鄉的春節習俗作文800字。在春節期間,全國是上下舉國歡慶,處處洋溢着歡樂和諧的氣氛。

佛山的春節一般在農曆的二十幾就開始了。主要的活動包括逛花街,辦年貨等。佛山人喜愛逛花街,久而久之,這便成了佛山人過春節必不可少的活動。因此,按歷代習俗,都會舉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這句是廣東話。佛山人會在農曆二十八的時候把家裏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乾乾淨淨。把這一年不好的東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來臨。年前,佛山人還會開油鍋、蒸年糕。開油鍋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來年的日子像只油鍋,油油潤潤,富富足足。佛山人還愛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這一天,是整個春節的高潮。這一天,孩子們都會到處燃放煙花爆竹,800字作文《家鄉的春節習俗作文800字》。不僅如此,大家還會忙於做年夜飯。佛山人對年夜飯的菜色十分講究,既要美味可口,還要好意頭。一般的年夜飯都會有雞,俗話說“無雞不成宴”,所以,雞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應景的菜,例如:魚,代表年年有餘;髮菜,代表發財;蠔豉,代表好事……吃過晚飯,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點,人氣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會睡到近中午才起牀。吃過午飯後,佛山人會到公園去看錶演或到親友家去拜年。拜年時,不論帶了多少禮物都不能是單數,因爲俗話說“好事成雙”。進了門,首先要對象說不同的祝福語。對老人要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人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於“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拜年時,長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利是給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帶給他們。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在佛山,有這麼一個俗語“行通濟,無蔽翳”。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們都會拿着行運風車和與“生財”同音的生菜走通濟橋,祈求身體健康、財運亨通。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吃湯圓,寓意和和美美,團團圓圓。

春節習俗的作文600字 篇6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爲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着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着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爲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爲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着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爲,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裏拿着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鬥。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以往的神荼、鬱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裏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爲流傳。

春節習俗的作文600字 篇7

中國傳統節日--過年。過年是辭舊迎新的日子,也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過年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

我的老家是金溪,今年我就在那兒過的年,可有意思啦!

大年三十一大早,一陣陣鞭炮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便不由自主地吟誦起了王安石寫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吃過早飯,全家人忙着殺雞,殺鴨,準備年夜飯。最有趣的是公雞去毛之後,唯獨在雞尾巴上留下三根羽毛。我便懷着好奇的心情便去問奶奶:“奶奶,爲什麼要在雞尾巴上留下三根羽毛呢?”

奶奶說:“這三根羽毛象徵着人們吉祥、幸福、美好的生活。包含這激情和對祖國的春節祝福。”

我若有所悟地說:“哦,原來是這樣。”

奶奶又說:“把這隻雞放進盆裏,再加上一根大蔥端着去廟裏祭拜,許上願望,希望來年的牲畜能夠更加興旺。”

到了下午,奶奶忙着蒸壽糕,爸爸在一旁幫忙碌着,並不斷地在糯米糕上用花生擺上一個“壽”字,這才知道這是爲外公祝壽準備的。

晚上,家家戶戶包餃子,這種餃子的原料不是用麪粉做的,而是用糯米粉做的。餃子必須要包甜的或鹹的陷,放在鍋裏炸後才能吃,吃在嘴裏彈力十足,有嚼勁,回味無窮。

吃完餃子,過了一會兒,一顆煙花飛向空中,瞬間爆炸,那爆炸的煙花彷彿是一朵美麗的蓮花在空中展開的花瓣。看着這些美麗的煙花,我也情不自禁想去放一束。

正月到親朋好友家拜年時要喝糖水,我便去問爸爸:“到親朋好友家拜年時爲什麼總要喝糖水?”爸爸說:“因爲這樣可以讓親朋好友之間的友情更加甜蜜,使我們快快樂樂的過新年。”

這次回老家收穫很大,因爲我瞭解了很多習俗,使我和家人的感情更加深入。只有和家人在一起甜甜蜜蜜的生活才能互相理解,互相溝通,從中獲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