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必備】《春節習俗》作文四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節習俗》作文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必備】《春節習俗》作文四篇

《春節習俗》作文 篇1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們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也不同。今天我給大家講講我們漢族過年吃餃子的風俗。

除夕那天,母親要包團圓餃子,要求我也參加。母親早早的調好餃餡,擀好麪皮,每張面皮薄厚均勻,方方正正。準備工作做好後,包餃子正式開始。真是“看花容易,繡花難”啊!看看我包的不是餡多就是餡少,不是躺着就趴着。再看看母親包的,就像精神飽滿的大將軍,站在那一動不動,好像正在接受考驗的士兵。我包的呢?已經兩腿發軟,像打了敗仗似的,不敢擡頭見人。

我又包了一個,我把兩邊捏住了,可是它那飽滿的肚皮卻露了。我嘆道:“真難呀!”我泄氣了。母親對我說:“幹什麼事都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聽後我點點頭,母親教我包餃子,先拿起餃子皮平放在手心,再夾點餡在麪皮上,然後兩端對摺按緊,彎曲擠壓,就這樣一個餃子就完成了。這下我的就像打我勝仗回來的將軍,我開心地笑了。

年三十的餃子不僅形式上有講究,就連擺放也有規定。首先不能亂放,俗話說:“千忙萬忙,不讓餃子亂行。”擺放整齊,民間叫圈福。

我們漢族吃餃子的風俗從古延續至今,因爲它代表着歡樂、團圓、吉祥!

《春節習俗》作文 篇2

春節,象徵着新一年的來臨;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春節,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源泉。

有些人這樣問,“春節都要做些什麼呢?”我想,他們可以從這篇習作中找到答案。先說一下大年三十吧!在大年三十這一天,孩子們在外邊玩耍,到了晚上,吃餃子,放鞭炮。當然,最有特色的要數守歲了,守歲守歲,顧名思義,就是夜晚不睡覺,守到天明,怎麼樣,有趣吧?

更讓孩子們驚喜的要數大年初一了。在大年初一早上,孩子們都要互相串門給爺爺,奶奶們拜年,都要互道新年好,孩子們還能收到壓歲錢呢!

到了中午,家人們一起吃豐盛的午餐,爸爸做的飯菜好好吃,我好喜歡爸爸燒的飯菜。下午,我和姐姐爺爺一起相約去打乒乓球,雖然年前在乒乓球班訓練了一段時間,但我有時也會輸給他們。哼,好不甘心呀!之後的幾次,我想到教練教我的一些技巧,慢慢使用,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成了“常勝將軍”。

在大年初二,家長帶着孩子們走親訪友,孩子們也會收到來自長輩們的紅包呢!

咦,對了!還有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沒說呢!那就是在臘月29的時候,家家戶戶貼春聯,時時刻刻保平安。貼春聯既有中華漢字的精美,又能保平安,真是兩全其美呀!

聽了我的講述,你是不是對春節瞭解了許多?嘻嘻,中國的春節有趣嗎?

《春節習俗》作文 篇3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各地過年都有獨特的習俗。今年寒假,我對家鄉丹城過春節的習俗作了全面的觀察和調查。真是不走不知情,一走開眼界。家鄉過春節真是豐富多彩,按照時間順序共有5種風俗。

祭竈:家鄉的春節,一般是從祭竈揭開序幕的.。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臘月二十三的祭竈。家鄉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今年我是在阿姨家裏過年的,所以在臘月二十四祭竈。阿姨一大早請來竈神紙像,又是熬糖,又是煮小豆飯……一切完畢已是傍晚,點燭,敬香,供奉等一系列程序纔算結束。聽阿姨說,祭竈爲的是讓竈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掃塵:舉行祭竈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新年的準備。每年農曆臘月二十五起到除夕,家鄉的人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

貼春聯,“福”字:每年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紛紛貼上購買的春聯,雅興者自己鋪紙潑墨揮毫,將宅子裏裏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紅紅火火。春聯貼完,家家戶戶都忘不了要在屋門上,牆壁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而且是倒着貼,取“福到”的諧音,寄託着人們對新年的美好心願。

拜年:是春節裏的一項重要活動,親朋好友,左鄰右舍互相祝賀新年,到處是一派喜慶的氣氛。祭祖:家鄉的人過節都不會忘記去世的先人。過年也不例外。供奉食物表示心意,是我們家鄉人祭祖的普遍形式。

透過這次調查,我全面瞭解了家鄉人過春節的各種習俗。每一項活動都寄託了人們的心願。當然,隨着時代的發展,隨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加快,對於春節,人們也在不斷增添一些新的形式,如每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成了除夕夜的一道“大餐”。不少人還在春節期間出門旅遊……這樣春節過得就更豐富多彩了。然而,我想,作爲一種傳統節日,它所特有的民族特色,地方習俗始終不會被丟棄,如何使春節過得既有傳統地方特色又充滿時代氣息,這將是富裕的人們的不斷追求。

《春節習俗》作文 篇4

春節——中國最傳統的節,也是小朋友們最喜歡,最開的節日,孩子們用一首幼兒園會唱的童謠講述着春節,聽: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

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一扭一扭。”

春節,當然也是我最喜歡過的日。每逢過節,家家戶戶都在碌,我家也不例外。“穿新衣、新屋”,爸爸媽媽早就把新衣服我買好,讓我漂漂亮亮的過節。 飾屋子就是我和媽媽的專利:大門口貼上新的春聯、大大“福”字讓福到家;在電視櫃面掛上一個又大又紅的中國

,讓我們的生活紅紅火火;鏡上貼上漂亮的年畫,讓新的一“年年有餘”;美麗的剪紙貼在上,一個喜慶祥和的“新家”佈置好了。

過春節,大年三十的年夜飯不能少的,年夜飯也是團圓飯,家人坐在一起,開心的聊着一的收穫,吃着飯,聊着天,給爺奶奶拜年,給姥姥姥爺拜年,叔叔嬸嬸拜年,給大姨姨夫拜

,給爸爸媽媽拜年。“恭喜發財、包拿來”開心的拿到壓歲紅包,已經和爸爸媽媽商量好了,今的壓歲錢存起來,等我長大了用。

過春節,放鞭炮驅趕“年獸”是重要的,這是爸爸的任務,新年的鐘聲響起的時候,鞭炮鳴,禮花漫天飛舞,有的像仙撒下的花瓣,有的像天空上盛的花??,大家在震耳欲聾的

炮聲中驅散過去一年的不愉,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過春節讓我瞭解了春節時各各樣的習俗,體會到了人世間親情,過春節,讓我喜歡、讓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