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民俗作文

民風民俗作文250字(通用20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民風民俗作文25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民風民俗作文250字(通用20篇)

民風民俗作文 篇1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過春節我總是很快樂!

除夕夜全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圓飯,看春節晚會,直到很晚很晚。

正月初一的早上,我老早的起牀了,先穿上新上衣,新褲子,連襪子也是新的。

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收壓歲錢,每當家人給我壓歲錢的時候,我都會有禮貌地對他們說:“新年好!”收到壓歲錢,我就會很高興!

過年吃餃子和平常可不一樣,不過年的時候吃餃子不放鞭炮,過年吃餃子的時候,餃子剛下鍋,就要到外面噼噼啪啪的放鞭炮,這家響罷那家響,可真是熱鬧!

家鄉的春節真快樂呀!

民風民俗作文 篇2

我的家鄉在武陟,哪裏有美麗的公園,有四大懷藥,有着豐富的文化知識,蘊養着我們一個個祖國的花朵!

每逢過年,我們的家鄉最有年味,下面接大家介紹介紹我們家鄉的春節!

過年習俗:

1、年初一早上5點起牀,吃餃子(年三十已包好),放鞭炮,不讓拿刀、剪刀,不能說不吉利的話,而且規矩很多!

2、最重要的就是拜年了,走親訪友,把祝福聲傳遍大街小巷!讓大家感受到過年的習俗!

3、在大年三十的下午大家都開始貼春聯,有的還是家裏年長的老人寫的,而且很有文藝感哦!

這就是我們武陟縣的春節,很有年味吧!所以我愛我的家鄉!

民風民俗作文 篇3

我的家鄉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最有趣的就是春節。

按照家鄉的習俗臘月二十三春節就開始了。

臘月二十三小年就開始了,這一天人們就開始打掃衛生,把房間的裏裏外外都打掃的乾乾淨淨,從這天起,人們開始買年貨,買對聯、買糖果……有些人家還要炸果子。

到了除夕就更熱鬧了,家家戶戶包餃子,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衣服,門上貼上紅紅的對聯。

這一天,出門在外的人都要趕回家一起吃團圓飯。

從初一到十五都是走親訪友的日子,大人拿出好吃的糖果招待客人,小孩也很開心,因爲可以收到壓歲錢。

過了十六,春節就結束了,人們又開始忙碌的生活。

民風民俗作文 篇4

“新年好啊!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伴隨着愉悅的歌聲,我們不知不覺來到了新的一年。

過年的習俗有很多,比如: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等,但是我最喜歡貼春聯和放鞭炮。

今年,我就和媽媽一起貼春聯,和爸爸一起放鞭炮,過年真好!

我先是和媽媽貼春聯,我們一點一點的把上面的小紙摳下來,使圖案變得好看。

在貼到合適的位置就大功告成了!接着,我和爸爸又去放炮了。

爸爸讓我來點火,我就渾身發抖,因爲我的膽子很小,所以我只好讓爸爸點火。

着了!那炮噼裏啪啦的聲音嚇的我連連退後,過了一會兒,炮終於停了,我的心也踏實了。

放完炮,我們吃着餃子喝着湯,嗑着瓜子看着春晚,過了一個圓滿的羊年!在這裏,我祝願大家新年快樂!

民風民俗作文 篇5

我的家鄉在安徽省銅陵市,那兒的習俗可多了,就先說說春節和清明節的習俗吧。

春節早上,要先洗澡,洗完澡後全身換上新衣服。

快到中午的時候,家家戶戶都開始燒年夜飯。

不一會兒就散發出了,濃濃的香味。

一會兒我們全家老少團團圓圓就座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吃起了年夜飯,非常熱鬧,開心。

吃完年夜飯,可以去外面玩一會兒。

到了晚上就可以痛痛快快的玩一個通宵了,我們這兒叫守歲。

也就是所謂的過年了,也叫春節。

每當清明節到來時,我們都會燒宣紙和冥幣來思念已經去世的人,這時我還會想起一首古詩,它的名字叫《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我的家鄉習俗還是挺有趣的吧!

民風民俗作文 篇6

春節,人們俗稱“過年”。

那麼,人們過年一般幹什麼呢?那就要看不同地方的習俗了。

在大城市裏,除夕那天,人人都穿起新衣裳,接着清潔自己的房子,貼對聯,購買年貨,然後把買來的新花草擺放好。

晚上,家家都做好豐富的團年飯。

人們吃完團年飯後,就在規定的路段上放煙花,或者在家看電視轉播的春節聯歡晚會。

鄉村的除夕是這樣過的:大清早,人們就起來了。

換上新衣裳以後,就在自家的門前貼對聯,家家戶戶的院裏都掛上了紅燈籠。

晚上,家家戶戶的燈籠都亮了,紅紅火火一片。

每家門前“劈劈啪啪”都是爆竹聲。

人人挨家挨戶到處串門,好不熱鬧。

大年初一,城市和鄉村的人們,都帶着年貨,有的去廟裏上香;有的去親戚朋友家拜年;還有的一家一起出去遊玩。

這就是中國人們過年的習俗。

民風民俗作文 篇7

今天是2月26日,元宵節。我想給大家講一下元宵節的由來和風俗習慣。

在古代,正月就是農曆的元月,夜晚被稱爲“宵”。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個圓月之夜,漢文帝就將這一天定爲“元宵節”。爲什麼是漢文帝呢,因爲當時他平定了“諸呂之亂”,感嘆太平盛世來之不易,因此取了這一天與民同樂,表示慶祝和紀念。這就是元宵的由來。

古代過元宵節要做很多事情。古時候的人們要舉辦舞龍燈、舞獅子、跑旱船、踩高蹺、和扭秧歌等民俗活動,真是熱鬧非凡呀!現在,我們元宵節的主要活動就是吃湯圓、舞獅子和猜燈謎。猜燈謎和吃湯圓是宋朝開始流行的,當時的猜燈謎是把寫好燈謎的紙條貼在花燈上,猜中的有小獎勵。當時的湯圓叫浮元子。現在,南方包的叫“湯圓”,北方滾的叫“元宵”。

今年元宵節我吃了湯圓,還和妹妹放了煙花。雖然湯圓是現成的,也沒看到燈會和月亮,但是一家團團圓圓,照樣很開心。

希望每次元宵節都能這樣度過!

民風民俗作文 篇8

每個人都有自己家鄉的民俗,可以是吃的,也可以是玩的。

說到湖南 ,最有名的就是那兒的美食了。比如:口味蝦 ,長沙臭豆腐,姊妹糰子,糖油粑粑等。辣條也是湖南有名的特產。

正月初一的早晨,那兒必須要煎餈粑 ,元宵節也要吃湯圓 。那兒有許多少數民族,如:苗族,土家族。他們的`服裝多姿多彩,穿起來十分美麗。那裏是我國最爲華麗的服飾。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歷史文化的瑰寶 。

說到湖南的民居,和普通的沒什麼兩樣,住那兒的人喜歡種菜和花草樹木。呈梯狀 色彩單調 ,十分素淨明雅。多半爲木造,石造。分主人僕人的居住,廁所則在後院。

湖南民居分爲湘北,湘中,湘西幾個部分,有不一樣的特色。湖南的人不怕辣 ,那兒的女生都有一個統一的稱呼:”辣妹子“。

這就是湖南的習俗, 還不錯吧!

民風民俗作文 篇9

春節,我相信,這個詞語大家都不陌生。來,咱們廢話少說,接下來就讓我講一講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吧!

你知道咱們的傳統節日春節都要有那些東西呢?嘿嘿,沒錯,春節咱們要準備:魚、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買鞭炮、對聯和福字。下面,就讓我講講我這一次過年的經歷吧!

早上(當然,不是過年的那天早上),媽媽帶我出去買鞭炮、對聯和福字去了,大街上早就擺滿了買年貨的攤子。我對媽媽說:媽媽,咱們先期買鞭炮吧!媽媽爽快地答應了。

我們走進了一家買鞭炮的店鋪,我相中了幾盒小鞭,我對媽媽說:媽媽,我要這些。沒問題。媽媽爽快的說媽媽也買了些掛鞭。

買完鞭炮,媽媽又帶我走進了賣福字合買對聯的地方買了一些福字、對聯等回到家貼在窗上、門上和牆上。

買完了東西,我們回到了家,把福子和對聯堆在了門上和牆上。

這就是我第一次去和媽媽每年貨的經歷(以前都在爺爺家玩,沒空去),怎麼樣?

民風民俗作文 篇10

這是一個風俗衆多的民族,那風光秀麗、山清水秀。

彝族,源於漢史記載的“西南夷”,彝族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主要聚集在雲、貴、川三省,總人口約900多萬,中國登記了800多萬人,越、老、緬等國還有近百萬人口。

那兒服飾多彩繽紛。有細膩的梁山服飾,古樸的摺疊涼山服飾,粗糙的摺疊烏蒙山服飾,多彩的摺疊紅河服飾。

那兒食品多彩多樣,素有玉米,蕎麥,大米、土豆,葷有牛、羊、豬、雞肉,好喝酒,有甜、辣兩種。

那兒節兒日盛大,火把節在農曆6月24日,家家殺雞宰羊,煮蕎麥飯。晚上點燃火把,唱歌慶祝。

那兒建築富有特色,先用泥土爲料,修建時用夾板固定,填土夯實成土牆,多爲三間或五間。

聽了我的介紹,是不是很想去玩呢?希望你提供更多的旅遊寶典哦!

民風民俗作文 篇11

每到農曆的 三月初三,我的家鄉湖南便有一個習俗,就是用地菜煮雞蛋吃。

其實“地菜”這種野生小草,其真正的學名叫“薺菜”。這薺菜在田邊、地頭、溝坑、叢林哪兒都長,它雖是野菜,但是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而且鈣鐵的含量也比較高,具有清熱止血、清肝明目之功效。

那麼,三月三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又是從何而來的呢?資料告訴我:“三國時期,名醫華佗來沔城採藥,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時,見老者患頭痛暈症,痛苦難堪,華佗隨即替老者診斷,並在老者園內採來一把地菜,叮囑老者取汁煮雞蛋吃,老者照辦,服蛋三枚,痛即痊癒。華佗給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地菜煮雞蛋便成了習俗。

每到三月三,家中的長輩便會用地菜煮雞蛋給家裏吃,它那清甜的滋味時常讓我回味,這雖然只是家鄉的一種習俗,但是儼然已經成爲我心中最溫暖的一部分。

民風民俗作文 篇12

以前我們家鄉過年有一個習俗,那就是大年初一的前一天,我們家鄉的人都把壓歲錢放到新衣服裏面呢。

現在我們過年還是有這麼一個習俗,每當過年都是我最開心的地方,因爲我都可以得到很多的禮物,也可以得到很多的壓歲錢,大年初一也就是我最開心的一天,因爲媽媽會帶我去買玩具,有布娃娃,畫板和跳繩,大年初一可熱鬧了!元宵節到了也就是正月十五,我可以去買燈籠,我看見的燈籠處處張燈結綵,可真漂亮。有紗燈·冰燈·玻璃燈·還有走馬燈,你們家鄉有這些燈嗎?對了還有的燈裏面有叮咚作響的小鈴鐺,可真美啊!還有除夕的時候,我們可以吃到香噴噴的飯菜,我們還可以喝出了香噴噴的酒肉,門外和門上都貼好了又紅又好的對聯,屋裏面有美麗的畫,可漂亮了,鞭炮的聲音非常的大,我也很喜歡除夕!

我的家鄉又美又漂亮吧!我喜歡我的家鄉!

民風民俗作文 篇13

瑤族人民饒有風趣的民俗有“掛袋子”。客人到了瑤族的人的人家中,只要把隨身帶的包或袋子往堂屋的正柱上一掛,主人就知道客人要留下來用餐,都不用事先說明,主人自然會把客人留下了就餐,如果不懂這個規矩,老把包或袋子放在身邊,主人就認爲你還要去別的地方,吃飯往往落空。

在達山瑤中,去別人家吃飯,主人家會敬客人三杯酒名曰:“一碗疏,二碗親,三碗見真心”。

客人一般到主人家做客時,主人家就會把金黃厚實的臘肉爲上品,吃飯時主人會把大塊大塊的臘肉往客人的碗裏夾。

瑤族普遍禁食狗肉,貓肉,蛙肉。凡是生產過的婦女頭幾天是不能吃豬油的。

到瑤族人家做客,吃飯時桌位也很講究,一般是老人和客人坐頭幾位,一些瑤族人還會把雞冠給客人,老人給客人敬酒,其實是一種尊貴。

瑤族人的民風民俗還有很多,大家可以走一走,看一看,瑤族人天性好客會熱情接待你的。

民風民俗作文 篇14

我們中國分爲56個民族,同時也盛開着56朵花。56個民族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風俗習慣,都有着各自的緣由。

滿族人,在清朝是最爲繁盛,清朝是滿族人的天下,我們常說“滿漢全席”是說漢族的一大桌菜全在滿族的餐桌上。而他們的衣服也十分的突出。女的穿旗袍,男的穿馬卦。而旗袍則意味八旗子弟穿的旗袍。女的就穿那種近似旗袍的衣服。男的就是騎馬時要穿馬褂,就像我們現在的背心。滿族人把狗當作聖物,以不獵殺,反而進行保護。

滿族絕對是一個除漢族以外的又一個龐大而又有秩序的民族。從滿族建立清朝的那場戰爭就可以一斑了。滿族在謀權當朝之前把各個村落分爲八隊,分別爲:紅旗,黃旗,藍旗,白旗,鑲紅旗,鑲黃旗,鑲藍旗,鑲白旗。每隊分工明確。就是因爲這樣才能使滿人能奪得天下權政的原因之一。

如果有機會,我真想去北方的滿族聚集的地方看一看。

民風民俗作文 篇15

提起陝南安康農村喝的酒,好多人都知道,這一帶的農村喜歡喝一種自家燒的酒,這種純糧食或者純果酒,喝起來酒勁兒柔和,不上頭,不傷身,同時還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原來農村條件差,一般招待人只有用自己燒的酒來招待,後來招待貴客一定要用瓶裝酒,顯得氣派有檔次,現在隨着人民飲食結構發生變化,無論走到那裏,高度酒接受的人越來越少,人們都喜歡喝一口農村燒的酒,尤其是縣城的人,有機會就去農家樂遊玩,順便來上一罐苞谷酒或者柿子酒等,而農村人則以自家燒的酒拿出來招待貴客,一是珍貴和尊敬。

說到酒,不能不提醪糟,一種米酒,家裏來了人,好客的主人趕緊走進廚房,先給客人煮上一碗雞蛋醪糟,所謂“燒喝的”,然後才收拾做飯,把好菜和燒酒拿出來敬奉客人。

民風民俗作文 篇16

中國的版圖上有56個少數民族,而每個民族的特色都是與衆不同且別具特色。而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維吾爾族。因爲維吾爾族是中國北方的古老民族,並擁有悠久的。維吾爾族目前有800多萬人口,在我國少數民族中僅次於壯族、滿族、回族,已經接近,甚至超越了苗族,位居於少數民族人口總量的前五名。

維吾爾族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例如家喻戶曉的“新疆舞”,那婀娜的舞姿使人着迷,還有集《阿凡提的故事》、音樂舞蹈史詩《十二木卡姆》等,這些都是聞名中外的。還有維吾爾族位於我們“三山夾兩盆”的新疆,新疆盛產葡萄,且新疆的葡萄汁多味甜,使葡萄成爲維吾爾族最具代表性的水果。

維吾爾族的人很喜歡跳舞,所以他們的舞蹈也分好幾種,最常見的就是:頂碗舞、大鼓舞、鐵環舞、普塔舞,而伴舞的,當然也不下數十種。

以上關於維吾爾族的介紹都是耳熟能詳的,但可是有一樣可能很少會提起,那就是維吾爾的民族醫術是祖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原來維吾爾族的人不單隻舞跳得精美絕倫,並且醫術也是如此高明。

雖然維吾爾族的文化傳統遠遠不止這些,但僅僅是這些也足以讓人不禁感嘆:中國56個民族,果真與衆不同、別具特色啊!

民風民俗作文 篇17

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一,是中國農曆的新年。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這是一個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因爲過農曆新年的時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們把這個節日叫做“春節”。

吃喝玩樂,時代不一樣,四個字的意義也就不一樣了。

吃,記得我上一次就盼着過年,過年就有好吃的,能夠使勁吃而不會找來長輩的責罵,此刻的要求是如何吃得健康。

喝,有檔次,所以很多家庭選擇在酒店吃年夜飯。當然大部分還是在家吃個團團圓圓的年夜飯。

玩,過年了,和親朋好友聚一齊玩玩小麻將,鬥鬥小地主是很多人的選擇,大年三十的晚上剛過12點的“開門炮”是必須放的,還有正月十五的鞭炮也是必須放的,意味着年過完了。

樂,我過年就是一家人吃過年夜飯就守着電視機看“春晚”,當然,大年三十就是我和孩子們的天地樂園。比如:長輩們一般會跟小輩壓歲錢,或者,前幾天買來的鞭炮,就一齊放掉。

這些活動均以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春接福。祈求豐年爲主要資料。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民風民俗作文 篇18

我的家鄉——寧鄉,這座小縣城位於湖南省長沙市的西部,那裏一切平凡,不出衆,但家鄉的閃光點卻總是引人注目。其中祖先世代相傳的民間傳統習俗是其中的亮點之一。節日氣氛最能體現傳統習俗的魅力。我們這裏的第一個節日是春節春節不到,家家戶戶進入除夕都會接連殺豬。奇怪的是,在農村殺豬後,會對村民們大吃一頓。在我家鄉除夕,我一定會吃雞、魚、肉等三道菜。雞應該是公雞春節以後的另一個高潮無疑是元宵節。元宵節吃元宵當然是不可缺少的。柔軟的白臉裹着芬芳美味的三明治,咬了一口,甜美的黑色芝麻糊流入嘴裏,慢慢融化在嘴裏。元宵節,什麼事都圍着“圓”當然不能開燈。家鄉有持續多年的習俗——燈會。每到正月14、15日晚上,步行街、行政中心總會亮起“不睡覺”的紅色燈籠,爲家鄉增添亮麗的風景線,因此每次燈會、現場都擠滿了人,可謂人山人海。所以,當我到達的時候,我非常無助。我的家鄉雖然是一個小縣城,但有着數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蘊,包含着祖先傳承下來的民風習俗,爲中國增添了世界上唯一的地方特色。

民風民俗作文 篇19

也許大家對白人族羣這個少數民族瞭解比較少,今天我要告訴大家關於白人族羣的民風民俗。白族是我國西南邊疆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民族,白族主要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和自己也有非常漂亮的服裝。因爲是“白族”,所以衣服很白,幾朵粉紅色的花繡在白色的衣服上,看起來格外漂亮。還有以風、花、雪、月爲主題的頭飾。白人的語言和我們截然不同。白人人稱女性爲“金幣”,男性稱“阿鵬戈”。”有一次去雲南大理玩,導遊帶我們全家去茶館品茶。到了箱子裏,我看到兩個白族阿姨正在泡茶。第一杯是苦茶,是用土罐烤的綠茶,味道苦。第二個是用紅糖和牛奶做的油鍋上的水泡做的,第三種茶是用蜂蜜煮的茶回味。味道很甜。”一位阿姨說。另一位姨媽說:“這是三度茶。有苦澀而甜蜜的說法。”這三輛車也是我們白族招待客人的禮物,代表了我們白族對客人的尊敬和熱情。華夏有56朵民族的花盛開。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民風民俗。就是白族。雖然沒有漢族那麼多,但是他們的熱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民風民俗作文 篇20

新年踏着農曆12月24日零時的鐘聲,走入桂林的城鄉。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過小年”。過小年這天,人們宰狗、殺鴨,慶賀新年來臨。這天的爆竹聲,帶着人們送竈王爺“上天言好事”的心願噼哩啪啦地炸響,聲傳高宇。人們認爲竈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惡功過禍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將盡,都要送竈神上天向玉帝奏明,爲全家降福免災。祭竈的儀式多由家裏的長輩去辦,他們將糖果放在竈頭祭祀竈神,祈求竈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竈神,目的是讓糖“粘住”竈神的嘴巴,讓他甜甜的嘴巴盡說好話,不使人間遭殃。除夕夜幕降臨後,再放爆竹接竈王爺下凡。這是桂林“過小年”的古俗,現在即便是鳴放鞭炮,也僅是古俗遺存的儀式罷了。

從臘月二十四到三十,人們忙着置辦年貨,打掃居室內外,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過節的傳統食品種類繁多,且寓有美好的願望:臘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葷、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昇。

標籤:民俗 民風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