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民俗作文

【必備】民俗作文錦集九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民俗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民俗作文錦集九篇

民俗作文 篇1

在安康有許多的民風民俗,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安康的春節。

安康的春節從臘月初八就開始了。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要喝臘八粥,泡臘八蒜,臘八粥不僅味道好,而且營養也十分豐富,臘八蒜要在過年吃餃子用。

到了臘月二十四要大掃除一次,而且還要把過年要用的年貨準備好,因爲店鋪一般都是正月初一到初五關門,正月初六纔開張。所以,各家各戶都會上街採辦年貨,街上一派熱鬧的景象。

到了除夕,家家戶戶都要貼對聯,放鞭炮,據說相傳在遠古的時候,有一種猛獸叫“年”,它以吃百獸爲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它就會闖入村莊,捕捉人和牲畜,使百姓們沒有安寧之日。人們和“年”鬥爭了許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樣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於是每次到了冬天,人們就在自己家門口貼上對聯、年畫,並且還要放鞭炮,最終年被嚇回了山中,再也不敢闖入村莊了。

到了初一街上則非常的安靜,男人們去拜年,女人們和小孩在家中接待客人,家裏因爲客人的到來十分熱鬧,大家聚在一起高興的談論着今年的收穫。桌上準備的飯菜可口豐富,人們邊品嚐着飯菜邊看聯歡晚會。到了十五,就是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家家都要吃元宵,並且還會燃放各種花炮,花炮在天空中絢爛的開放,美麗的煙火十分好看,讓人目不暇接。

這就是安康喜慶而又歡快的春節,這不僅代表了我們安康的民風民俗,還代表了我們對安康的熱愛之情。

民俗作文 篇2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佳節,有許多風俗,比如掃塵,貼門神……下面,就來聽我講風俗一,掃塵吧!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的歡樂氣氛。

我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爲人形,唐代以後,又有畫關羽,張飛等人物爲門神。

春節貼“福”字,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也指福氣。

孩子們最喜歡“壓歲錢”了,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把錢裝在紅包裏,據說晚輩得到壓歲錢就能平平安安度過一生。

過年有許多習俗,真的說也說不完!

民俗作文 篇3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蘊涵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各個地方的風俗不同,當然,過春節的方式也不一樣。

我的家鄉在歙縣武陽鄉,我們這裏過春節和別的地方就不一樣,因爲我們的習慣不同。

除夕,也就是一年的最後一天,我們這裏便改天換地,到處都是喜氣洋洋。在這天裏,人們在自家門上貼上春聯,放上爆竹,一片熱鬧隆重的景象。大家一見面就互相道賀,樂得合不攏嘴。

在別的地方,人們就是過年時,吃一頓好的,晚上再看一看春節晚會……而我們這卻是另一番天地——熱鬧非凡。

我們這呀,白天一過,夜晚就更熱鬧,到處是煙花,爆竹聲,天空上五彩斑斕,雖然比不上城市的煙花,但城市裏都是高樓大廈,就算放煙花也只能一個人欣賞,一點都沒意思,而我們這天高地闊,只要有一家放煙花,大家都能看到,這種快樂是城裏人所體會不到的。因爲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纔是真正的快樂。

到晚上5點左右,家人就聚在一起吃團圓飯,那些在外打工的兒女們都已紛紛趕回家來和親人團聚,吃過年夜飯,大家歡聚一堂,說說笑笑,有講一年收穫的,有說對來年的願望的,有對老人孝順的,有對兒孫囑託的……而老人們高興極,能和兒孫見面,聽一聽兒孫們叫他,心裏比吃蜜還甜。

吃完年夜飯,大家就在門前談天說地,我還經常讓外婆給我講故事,外婆給我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我書上也看到過:

從前有兩個妖怪,一個叫"年"一個叫"夕",他們每到春節就出來在人間搗亂,亂吃人家糧食,禍害別人房屋。後來人們知道"年"怕紅色,"夕"怕響聲,於是人們在門前貼上紅對聯,"年"看見就逃回山上,"夕"還沒走呢,人們就製造一種一點燃線就響的東西——爆竹,"夕"一聽到聲響就夾着尾巴逃命去嘍。從此,人們每到春節就貼紅對聯,放爆竹。

講完故事,外婆就說:"我最喜歡這天,因爲在這天可以看見兒女們,這是我最大的幸福。"

到8點多,大家便看春節晚會,我家一共11人,我哥,我妹,我舅,我姨……都會來,他們對外婆外公都很孝順,大家其樂融融,一起看着春節晚會,心裏別提有多幸福。

看晚會時,大家要是餓,我們便拿出家鄉的特色小吃——糯米餅、肉絲麪、甜酒糟,一邊吃一邊看。到12:00時,也就是新年鐘聲一響起,大家都歡呼起來。一起到院子去放煙花,只要誰家先帶頭,那可是一個接一個呀,此起彼伏,那煙花在空中一現,可美:有天女散花,有空中導彈,有牡丹盛開……如果你家的煙花放完,不要緊,你還可以看別人家的煙花呢,這快樂的分享,心裏真愉快。

放完煙花,大家還要出門去逛逛呢,大家互相恭賀,到處是"新年好,恭喜發財"……有說有笑,真溫暖。

這就是我們過的春節,這種鄉村淳樸的美在城裏是沒有的!這種親情是珍貴的,是金錢無法買到的!這種快樂是幸福!春節,我們最喜歡的節日。

民俗作文 篇4

都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作爲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國,我國有着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然後隨着時代的進步與變遷,它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可是,正月十一下午我們小記者卻有幸去繁昌觀看了大型的民俗文化表演。

走進體育場內,人山人海,大家都探頭探腦,焦急地等待着精彩節目。這時候,只見幾十個漢子舉着一條條長龍走了過來。那些舞龍的漢子身着黃裝,在腰間束着一根紅帶,頭戴黃帽,眼神堅定自若,身材挺拔,一條條“龍”遍佈全場,有金色的金龍,綠色的青龍,藍色的水龍……最引人注目的是長達200多米長的巨龍,它身上裝飾了各種花燈,花燈上的裝飾是用剪紙做的,每面有各式各樣的圖案,兩個燈籠之間都有一束鮮花,有鬱金香、牡丹、玫瑰…….彷彿給這條巨龍穿上了最美的“龍袍”。

“看,舞龍燈表演開始啦!”耳邊傳來了同學們的驚呼,伴隨着敲鑼聲,舞龍真正開始了,我興奮得手舞足蹈,只見舞龍人舉着那一條條長龍,行雲流水般繞場轉了一圈才慢慢加快了腳步,之後便越來越快,越來越快,那條龍似乎活了過來,在半空中不斷的翻轉、跳躍、衝奔、扭動,之後直衝雲霄。滿場觀衆都不約而同的直望天空,似乎那條龍真的掙脫了,飛走了,接着爆出一陣如雨點,如雷鳴,最後融成一片聲海的掌聲,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更有趣的是《公雞捍河蚌》,每當公雞想吃河蚌的時候,都會被河蚌夾住嘴,表演得如此生動,深深吸引了我,也讓我不得不佩服民間表演者的聰慧。

然後我們觀看了扭秧歌,打腰鼓和劃旱船,這些表演者動作優美,步伐整齊,不是有句俗話“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嗎?我想這裏面不知包含了她們多少辛苦,付出了多少努力。

在舞巨龍的鑼鼓喧囂聲中我們念念不捨得踏上了回家的'路程。一路上大家興奮地議論着剛纔的民俗表演。看着大家紅撲撲的面孔,我想:民俗文化一定會在我們身上繼承發揚,一定會代代相傳。因爲,只有記住我們的“根”,才能讓祖國更強大,才能真正的屹立於世界之林。

民俗作文 篇5

我的家鄉在福清。那兒山清水秀,人們生活美滿。而家鄉的習俗和小吃更是讓人大開眼界、讚不絕口:清明節吃光餅、冬至吃番薯丸、春節吃海蠣餅……其中我最喜歡的當屬春節時吃的海蠣餅了。

海蠣餅由麪粉、海蠣、胡蘿蔔絲、瘦肉、紫菜做成。入鍋炸完之後,外皮金燦奪目、香脆可口。裏面的餡料呈金字塔狀,上層的海蠣、瘦肉,柔嫩多汁;下層的胡蘿蔔絲、紫菜清爽美味。一口下去葷素搭配、海陸俱全。那味道,神仙走過都要停下嘗一嘗。

春節期間,福清很多人家都會炸海蠣餅,這成了福清特有的習俗。春節期間,你若去福清鄉下,便能聽見那不絕於耳的噼噼啪啪的炸海蠣餅聲和煙花爆竹聲。我們家也不例外。只見外婆將油倒滿了鍋,拿出了一個鐵製帶柄小圓鏟,將麪糊均勻地塗抹在上面。然後又將紅寶石一般的胡蘿蔔絲放於底下,再將褐色的紫菜放在上面,接着將海蠣和肉放在上面。這海蠣可是整個海蠣餅的點睛之筆,沒了它,海蠣餅定會失掉一半的美味。這海蠣必須用剛剛撈上來的新鮮海蠣,只有這樣,海蠣餅纔會那麼鮮、那麼香。最後再塗上一層面糊,入鍋用中火炸10分鐘左右便好了。可10分鐘對我來說卻很漫長,我像只饞貓似的不停地在油鍋旁轉悠,等着做第一個吃海蠣餅的人。海蠣餅終於出鍋了,我一口咬下去,香軟的海蠣在口裏慢慢融化,再加上香脆的皮,美味至極,一股香氣直沁心田,簡直比山珍海味還好吃呀!

說起海蠣餅,還有一個傳說呢!當年荷蘭軍隊佔領臺南,鄭成功從鹿耳門率兵攻入,欲收復失土。鄭軍勢如破竹、大敗荷軍,荷軍一怒之下,把米糧全都藏匿起來。鄭軍在缺糧之餘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將海蠣、番薯粉混合加水然後炸成餅吃。這便是海蠣餅的起源。可見我們福清的海餅還是小吃界的“長老”呢!

我愛我的家鄉,愛那可口誘人的海蠣餅。

民俗作文 篇6

“56個民族,56朵花”。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象徵着幸福與美好。每當春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貼上了春聯,人們穿着新衣,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然而,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春節習俗:美食、服裝、講究……各有各的特色,具有獨特的魅力。56朵美麗的鮮花競相開放,裝點着祖國的萬里大花園,使濃濃的年味久久地縈繞在我們的身旁。

蒙古族的春節習俗與漢族大同小異,如吃餃子、放鞭炮、守歲等等。但蒙古族仍保留着許多獨特的傳統習俗,如除夕夜吃“手把肉”不過最讓我們垂延三尺的還是蒙古族那鮮美的美食——烤全羊。烤全羊是蒙古族的傳統名菜,爲招待貴賓或舉行盛大節日時特製的佳餚。將膘肥體壯的綿羊宰殺後,放入火中烘烤。熊熊烈火烘烤着綿羊,耀眼的火光照亮了整個大草原。耳邊也只有蒙古族人民的歡聲笑語和火花的“噼啪”聲。微風輕輕拂過,火花隨着微風翩翩起舞,如同是黑夜中的“繁星”,鑲嵌在黑夜中,十分耀眼。輕輕翻動烤全羊,輕輕一聞,香味撲鼻而來,使人神清氣爽。烤完以後,綿羊放在方木盤中,顏色呈金黃,忍不住吃上一口。人們一邊吃着烤全羊,一邊圍着篝火,手捧哈達,歡歌盡舞,享受着屬於自己民族獨特的春節。

領略了蒙古族人民那美味的烤全羊,讓我們去欣賞滿族人民過春節時那美麗的服裝吧!滿族人民的服裝分爲好多種類,而滿族人的吉服主要用於吉慶節日,裝飾華麗,又稱爲“彩服”、“花衣”。滿族人民的吉服多半是紅色的,象徵着紅紅火火。在吉服上鑲嵌着許多五彩斑斕的花紋,用來裝飾吉服。吉服的袖子精緻裁剪,顯得小巧玲瓏。吉服又相似於中國古代的旗袍,能充分顯示儀態雍容華貴。人們穿着吉服去走親訪友,顯得端莊大方。

品味了少數民族的美食與服裝,我們漢族的過年講究又有哪些呢?年夜飯可謂是漢族人民最大的講究了。除夕夜裏,親朋好友聚集在一起,圍在熱氣騰騰、美不勝收的飯桌旁,一家人其樂融融地聊天說話,透着一股喜慶熱鬧的氛圍。年夜飯中必不可少的食物要數年糕了。“年糕”與“年高”諧音,寓意着人們的工作與生活步步升高。

不同的美食,不同的服裝,不同的講究,着便應了我國的一句古話“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民俗作文 篇7

我國一年中有一個最重要的節日,它就是古老的“春節”。千百年來,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如掃塵,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守歲,爆竹,拜年與春節食俗文化等等等等。而春節的衆多風俗至今都代代相傳的。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原古時代就記載着春節掃塵的風俗。因爲‘塵’與‘陳’是諧音,新春掃塵有除舊佈新的涵義,用意是把一切貧窮,晦氣統統掃地出門,人們寄託着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借掃塵的方法去整理全年來的得失,嚮往打算新年的美好開始。用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等方式來描繪時代背景,亦能抒發美好願望,烘托出喜慶的節日氣氛,把福字倒着貼,意示着“福氣已到,幸福已到”。還有行行色色的年畫,窗花,春聯貼掛,期盼賜予福祿壽,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等待着辭舊迎新的時刻,當五彩繽紛的爆竹遍地開花,四處響起的時候,新年走到我們眼前,人們都會穿得整齊漂亮,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祝賀。而長輩們給晚輩分發壓歲錢,真是其樂融融,新年新氣象啊!春節還有不得不說的食俗,大年初一吃紅豆,寓示着一年紅紅火火;吃年糕,寓示着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湯圓,寓示着全家都團團圓圓。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趣味樂事也說不勝說,祝福寓意講不勝講。試問有誰不喜歡這傳統的春節呢?試問又有誰不想傳承這古老的習俗呢?

民俗作文 篇8

說到我家鄉的春節習俗,那可真多啊!讓我給你細細道來。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每逢春節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與門上,爲節日添加喜慶氣氛。

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大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大大小小的“福”字。

拜年:

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歡的就是除夕了。

因爲我喜歡聽那個傳說,我給大家講講吧!

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爲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與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與"年"鬥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於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裏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裏,"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與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綵,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怎麼樣,看了我們這兒的習俗,才知道各地習俗沒多大差別吧!

民俗作文 篇9

除了在門口貼春聯、掛門神,在窗戶上貼窗花,欣賞年畫也是春節的一件大事。

這一張張年畫爲家家戶戶增添了幾分和諧安詳的氣息。

舊時,家家戶戶在春節裏,由大門到廳房,都貼滿了各種花花綠綠,象徵吉祥富貴的年畫,新春之所以充滿歡樂熱鬧的氣氛,年畫起了一定的作用。

大抵比較富貴人家,在廳房總喜歡懸掛老壽星、紫微星、福、祿、壽等。

梅蘭竹菊等花鳥圖,自然亦在歡迎之列。

現在街市上較常見的就有《子魚臥蓮》(一個胖娃娃,手抱着一個大金魚,臥在連花上嬉戲)、《鳳凰來儀》(圖畫左側有一岩石,上立以五彩風,右兩少年,互相談論 附圖)、《年年有餘》了,或是描寫《白蛇傳》、《西遊記》、《水滸傳》裏的故事情節的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