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民俗作文

【精品】春節民俗作文錦集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民俗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品】春節民俗作文錦集5篇

春節民俗作文 篇1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穫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春節到了,家家戶戶喜氣洋洋,團團圓圓。春節有許多習俗,比如: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等等。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它們吧!

貼門神這是幾乎家家戶戶過年都要做的,關於貼門神還有一段有趣的神話傳說:相傳在古時候,有位龍王總想偷吃玉帝的貢品,玉帝發現後狠狠地懲罰了它,可龍王依然屢教不改,於是,玉帝讓兩位身強力壯的天神看守大門,不讓龍王再來搗亂。可是兩位天神和我們一樣要睡覺休息。於是玉帝想了一個好辦法,把兩位天神的畫像貼在門上,從此貼門神的習俗就這樣代代流傳。

在我國的北方有一種習俗,就是吃餃子,餃子的諧音即“交子”,表達了人們對更歲交子,對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種渴望。而南方人則喜歡在大年的早晨吃湯圓,意味着我們在新的一年裏圓圓滿滿,團團圓圓。人們還喜歡把一種叫“薺菜”的蔬菜和湯圓一塊吃,“薺菜”有被稱作“聚財”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財進寶,心想事成。

春節裏,我們更少不了要放鞭炮來活躍一下春節時歡歡喜喜的氣氛了。放鞭炮在民間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的時侯,有一隻叫“年”的怪獸,每到春節的時候就出來嚇唬人,於是人們就想了個辦法,用竹筒點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後發出很大的聲響,嚇走了年獸,放鞭炮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它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拉近了人們的距離。它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它們吧!

春節民俗作文 篇2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此春節的習俗也多種多樣。因爲相傳年獸怕紅色,怕火光與怕響聲,所以人們便有貼春聯、放鞭炮、敲鑼打鼓等習俗。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

在浙江的春節中,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日,傳說這日是“竈王爺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竈神。人們認爲竈王爺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便會給家裏帶來幸福,可保佑來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祭祀竈神,請求他上天后多說好話、吉利話。民間傳說,竈王爺上天專門告人間善惡,一旦那家被告有惡行,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

農曆臘月二十四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過了十二點就是大了一歲。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裏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裏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

這就是浙江的春節習俗。

春節民俗作文 篇3

在中國,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大節,一年一度,規模浩大,習俗盛多,在其中的一個月裏,大家都要享受這節日的歡樂。這個對中國人最爲重要的節日,就是中國年。

從農曆的`臘月開始,家家戶戶就開始忙碌了,準備着過年的東西。人們似乎忘記了一年來的勞累,只管全身心投入到年的節日之中。其實,在中國人心裏,過年並不是春節,應該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到元宵節幾乎一個月的時間裏,都屬於中國人的年。

臘月二十三號,俗稱的小年,它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是民間祭竈的日子。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竈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竈時,人們在竈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爲竈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竈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在竈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裏講壞話了。不過,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竈”的習俗,因此祭竈王爺,只限於男子。祭竈,預示着過年的開始,從這一天起,人們就要在歡樂中忙碌起來了。

在傳統的中國年裏,有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習俗,在民間,更有從小年到春節的順口溜:“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這些順口溜,在民間家喻戶曉,流傳千年,是中國年節日的象徵與傳統。

經過七天的忙碌,人們就要迎接真正的新年了。從除夕開始,到大年初一,這是最高興和熱鬧的時間段。到了新年,家家戶戶要團圓,在外漂泊的遊子也要回家過個團圓年。除夕晚上,一家人要聚在一起吃個年夜飯,也是團圓飯。傳統的年夜飯就是餃子,煮餃子時,要鳴放鞭炮。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餘,飯後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在有餘頭。水餃煮好後,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竈君。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春節的餃子裏多包有錢、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幹活,勤勞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吃到錢,就能發財。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了錢,家長更十分高興,認爲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以示祝賀。

吃完了歡樂的年夜飯,接着就是守歲了。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爲“饋歲”;酒食相邀,稱爲“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爲“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除夕的一夜,家長還要向孩子發壓歲錢。守歲,或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牀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

大年初一,互相拜年,祝賀平安度過了一年。到了初二,就是看望朋友和親人的時間。這一天,人們要拿着大包小包的禮品,去朋友或親人家拜年。

到了正月初三“歸寧”節,女婿看老丈人、媳婦回孃家;

正月初四竈神節,恭迎竈神回民間;

正月初五財神節,接財神回民間;

正月初六窮神節,送走窮神;

大年初七“人日節”,安頓身心,休養生息;

正月初八習俗穀日節,

傳說初八是穀子麥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主這一天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正月初九的習俗天日節,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只玉皇大帝的誕辰,俗稱“天公生”;

正月初十地生日:石頭生日老鼠嫁女。

過完了這些習俗,年就基本上完了。接下來就是元宵節,像是年的補充,在回味淡去的年味。

春節民俗作文 篇4

世界各地都有自己本地的風俗,都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例如白族、蒙古族、傣族……我家鄉的風俗也毫不遜色。

過年啦,每家每戶都要吃美味的臘八粥和吃那鮮美的餃子。臘八粥有許許多多的乾果熬成的,就像呢璀璨的星空,豆、米、花生、核桃……那都是美麗星星,在湯汁這個美麗的“宇宙”中閃爍着。當然,還要吃祭竈神,吃祭竈火燒。祭竈神當然要用十八個祭竈火燒和一些菜,給竈神當上天路上當乾糧吃。祭完竈神,就要把這些食物瓜分。過年了,串門可是少不了的啊,到了親戚家,小的都給老的拜年,還能得壓歲錢。過年娛樂也少不了,每家每戶都在放鞭炮,城市裏也有人舞龍。在美麗的夜晚看煙花,在繁華的城市看舞龍,那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呀!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你記住了嗎?

春節民俗作文 篇5

大家一定知道,每個國家在迎接新年時都有自己的傳統民俗,而中國作爲禮儀之邦、文明古國,在這方面的內容更爲豐富。下面,就讓我給你們介紹一下過年時最常見的幾種習俗吧!

在過年時,人們往往都會在自家的門上貼上寫着吉利詞句的春聯,在窗上貼上鮮紅的窗花和倒寫的福字,以此來辭舊迎新。其實它們的來歷還都從一個古老的神話說起呢!傳說在過年時,有一種怪物會出來爲禍人間,但它懼怕紅色,於是人們就想出了貼對聯、剪窗花等紅色裝飾來驅趕年怪、確保平安。同時,人們希望來年更幸福,於是就把好聽的話語寫在對聯上,討個吉利。

在除夕夜裏,大家一定會聚在一起吃一年一度的團圓飯。這頓飯最受人們重視,平時不管大家相隔多遠,也會盡量趕回來和家人團聚。年夜飯不僅最爲豐富,也是一大家子人歡聚在一起的時候,一邊吃飯、一邊談話,互敬互愛、其樂融融。

當然,大家最熟悉的習俗就是拜年了。春節期間,大家都忙着走親訪友、彼此送上一份濃濃的新年祝福。當晚輩恭敬誠懇地給長輩作揖拜年時,往往能領到一份裝着壓歲錢的紅包,那代表這長輩對晚輩的希望。

雖然上面只介紹了幾種習俗,但過年的傳統還有很多很多。我們的民族文化是多麼的富饒啊,這正是我國的特色。中國的過年,不但隆重,而且包含着親人之間濃厚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