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民俗作文

精選春節民俗作文合集八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民俗作文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春節民俗作文合集八篇

春節民俗作文 篇1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內容最豐富的的傳統節日,普天同慶。春節又稱“過年”,最早的含義是人們用來慶祝一年的收穫並祝福來年有個好收成。節日的形成,源遠流長。古代春節,叫做元旦,元,始也;旦,晨也,即一年之始,也叫三元,歲之元,日之元,月之元。最早定春節爲新年在漢武帝初元年。

過年之前,我們要“掃塵”,用意是要把一切黴運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與辭舊迎新的地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還有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每逢春節,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爲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除夕守歲是重要的年俗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在爐旁閒聊,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歲,象徵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趕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古代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爲“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爲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爲夜半時分。

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些春節民俗便是我們幾千年來智慧的結晶了。

春節民俗作文 篇2

傳統的年,雖然說是農曆初一,可臘月二十四,人們就開始了迎新春的第一項任務——大掃除。現在,人們越來越不樂意大掃除了。因爲大掃除得把家中大小物件搬出去,然後打掃房間。殊不知,這大掃除有掃去晦氣,掃去黴運,辭舊迎新的含義。大掃除後,臘月二十五——二十九的日子,大家就可以籌備美食啦。在食物中,饅頭是最講究的。點心包子豆包可以不限數量,棗花和大饃有數量限制,還有兩個大面盤,兩個刺蝟和一個面棗花。

大年三十那天,有個特別的習俗,叫做”請墳“。上午,人們貼好對聯後,備好黃驃、錫箔、棗花、鞭炮、石灰,吃過餃子,就要請墳了。人們會將備好的東西(石灰除外)放到一個籃子裏,到祖先墳前祭拜,按老一輩的說法,叫”把老人的魂兒請到家裏“。回到家後,用石灰在大門口,屋門口,窗臺下圈個半圓,有時還配以各種裝飾。每年爺爺在撒石灰時我都在旁邊盯着看,有時自己還撒兩把石灰。石灰圈的傳統造型是一個半圓上面插着三把古代兵器,中間一把最爲精美。不過,造型一代代流傳,也發展出了其它的各種樣式。

大年初一,這是人們都期盼的日子,小孩子在拜年後可以隨意嬉戲玩鬧。年的傳說,我所知的有兩個版本:一說是個白鬍子老頭識破了年怕紅色、燭光和鞭炮聲;二是說有個小孩,枕頭下放了個紅紙包成的小包,裏面有幾枚銅錢,鎮住了年。儘管這些只是傳說的,但過年的紅福字、”守歲“、放鞭炮已成習俗。

按我家的規矩,初二拜姥姥,初三拜老姨,初四拜老舅,初五拜老姑。初五這天一般人家都拜完了親戚,這天就俗稱”破五“,按習俗,這天不能用剪刀剪東西。

至此,”年“這個忙碌的節日就過完了。這些經歷是我在家鄉過的新年。不知道城市的新年和家裏有什麼區別。但一定也是這麼歡樂,溫暖,其樂融融。

春節民俗作文 篇3

在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有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但是我最喜歡春節,因爲春節不僅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還可以得到壓歲錢,男孩子還可以放鞭炮呢,真是想想都覺得開心!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節日。關於春節的來歷有這樣的說法: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這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裏的人們都要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後來有一位老人,告訴大家。“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在我們的家鄉,人們在春節前夕的好幾天,就開始準備過年的各項事項了。人們會買鞭炮、買春聯、準備年貨、買新衣服,人們還要徹底打掃衛生。除夕之夜,我們還要吃餃子,每年包餃子的時候,媽媽會在一些餃子裏包上硬幣,誰吃到了有硬幣的餃子,就代表着誰在新的一年裏會有好運的。吃完餃子之後,便是守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這一些都是春節特有的風俗啊。

到了春節那天,我很高興,因爲我可以穿新衣服,而且還可以收到很多壓歲錢,另外我發現別人也都很精神,也很高興,到處都充滿了歡樂的笑聲!

我喜歡春節!

春節民俗作文 篇4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又稱爲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今年的元宵節媽媽讓我獨自購買湯圓。我興奮地來到超市,看着冰櫃裏琳琅滿目的湯圓,我從中精挑細選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湯圓。

回到家,媽媽將湯圓片刻煮熟。我們一家人邊吃湯圓,邊欣賞仲秋節晚會。

團圓飯在歡聲笑語中度過,爸爸媽媽帶着我出門看禮花。

我們來到樓區花園中心,擡頭仰望天空,天空中接連不斷的禮花給無邊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絢麗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個個彩燈在我眼前閃過,我定睛仔細看,許多人家門口都掛着各式各樣的燈籠,元宵節爲什麼要掛彩燈籠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後,我在網上閱覽元宵節相關的資料。

原來元宵節掛彩燈籠還有這樣一個傳說啊。

以前,有一隻神鳥因迷路而迫降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不忍心百姓無辜受難,就冒險偷偷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人們。

過好久,有個老人想出辦法,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裏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爲人們都被燒死。”

大家聽積極響應。到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爲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爲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驅邪避鬼神。

看來元宵節還有這麼多的習俗和傳說呀,真令我大開眼界。元宵節這一天讓我懂得很多課外知識和文化習俗,中國是個文化古國,還有更多的奧祕正等着我們去發現它,探究它,把祖國傳統的文明的文化習俗傳承下去。

春節民俗作文 篇5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又是一個春節來到我們身邊。

除夕這天下午,全村人都穿上了紅似火的新衣。家家戶戶的門口都貼上了新的對聯和年畫、

奶奶買回了甘蔗,貼上了紅紙,放在門口。她說,這叫做“門蔗”。方言中,“蔗”同“佳”。貼上紅紙是希望來年家裏的孩子如甘蔗一樣生長,預祝來年家和萬事興過得甜甜蜜蜜。

到了除夕的晚上,家族的人都會來家中吃飯。一樓二樓,個擺上十幾桌。桌上的菜各式各樣:有一塊有一塊的白斬雞,有一大鍋的粉絲;又新鮮的魚湯。不過,必備的食品——就是碗糕。

萬高非常想紅饅頭,但是比紅饅頭更甜,每一塊萬高上都有一個紅點,大概是祝來年喜氣洋洋。而且碗糕吃起來鬆鬆蓬蓬,非常有嚼勁,令人喜歡。

吃完團圓飯,大家都會坐在一起聊天。大人們在這時會給未成年的孩子們包上壓歲錢,然後互相祝福。

到了深夜,幾乎沒有人睡覺,大家都要守歲。每到這個時候,孩子們都是站着也可以立刻入眠的狀態。而大人們一個勁兒幫孩子們轉移注意力。

十二點準時一到,家家戶戶都點燃了鞭炮。雷鳴般的鞭炮聲震耳欲聾,響徹雲霄。火花好似一句有一句的祝福,飛向各地。

每當這時,就有一朵又一朵的煙花點亮黑暗,有的如同一朵朵展開的`菊花,有的好像星星點綴夜空,還有得好死絲綢從天而降,五彩繽紛、各色各樣。

接着人們會在家門口擺上桌子,桌子上有香、三牲、果合、清茶等,這是要迎接竈神下凡。家中每一個人都必須去拜。到了正月初一還要去祠堂,和全村人再一次迎接竈神,這叫做“團拜”,男女老少,缺一不可。

閩南的春節真是令人難以忘懷啊!

春節民俗作文 篇6

過年啦!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並且都各具特色。今年我有幸回趟老家重慶過年,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土家族的春節民俗吧。

除夕的中午,我見奶奶煮了好多飯,就好奇的上前去詢問:爲什麼要煮這麼多飯,我們一頓也吃不了呀?奶奶回答道:“今天要多煮一些,大年初一可不能再煮新鮮飯。因爲土家族人很少吃魚,所以就要多煮飯,這也叫‘年年有餘’吧。”

除夕的下午,爺爺與爸爸一起貼對聯,我也過去湊熱鬧。東看看,西瞧瞧。這時爸爸問我:“你知道我們爲什麼要貼對聯嗎?”我回答:“知道一點點,喜慶唄。”“也對吧,對聯是爲了表達人們祈求新年福運的美好心願。現在我們貼好了對聯,就不能往外扔東西了,連垃圾也不能扔,一直要到大年初二纔可以扔東西。這樣就表示把財圈在家裏了。”爸爸接着說。

除夕的傍晚,由家裏的最長者帶領全家去“拜山祭祖”。在先輩的墳前點上紅燭與香,擺上祭品,以表對先輩的懷念。這也是對他們的尊敬。

這些就是我瞭解的土家人的春節民俗,你覺得有趣吧。

春節民俗作文 篇7

春節是我國各民族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裏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遊串。”這歷史上關於歲首春節的生動定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於春節的記載,有慶祝風首春節的風俗,但是當時曆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準確,尚難確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曆”,明確規定以農曆正月爲歲首,從這時起,農曆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後,這個節日就改爲春節。

在我國最古的文字記載中,有很多關於歲首故事,臘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後的農閒季節,漢鄭玄也說過,歲未年初“勞農以休息之”。拿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勞逸結合的意思。

那麼春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非常亂,想把節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面休息,樹影的移動啓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可是,天陰雨霧,影響測量,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複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雲的不測,使他非常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爲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認爲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於事,萬年知道之後,忍不住帶着日晷儀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執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並派了十二童子服待萬年,祖乙對萬年說:“希望你能夠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曆法,爲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寫了一些字,阿衡看見之後,知道萬年的歷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於日派人刺殺萬年,結果刺客被士衛抓住了,祖乙知道之後,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着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爲歲道,就叫春節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後來,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了準確的太陽曆,後來爲了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日命名爲“萬年曆”封萬年爲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的壽星圖,據傳說就是爲了紀念萬年的。

春節民俗作文 篇8

春節從農曆十二月二十就開始了,從除塵、祭竈、請菩薩……各種充滿年味的活動就有條不紊地進行起來了。

春節的序幕從撣塵開始了。放假的我早早的起了牀,拿着雞毛撣子這裏掃掃,那裏撣撣,做媽媽的小幫手。可是爲什麼要除塵呢?在網上一查,才知道這跟竈王爺有關。竈王爺會把每戶人家做過的好事壞事都記下來,因爲事情太多了,竈王爺靠記憶是記不全的,因此它把這些事情記在哪裏呢?傳說是記在這些灰塵上面的。也就是說你這戶人家如果灰塵越多,竈王爺記的事情就越多。各家爲了讓竈王爺把這些事情忘掉,所以也就形成了除塵,好讓竈王爺沒什麼事情可向玉皇大帝彙報。

臘月二十三,就得祭竈神了。外婆早已把準備好的祭竈果給了我,我也是十分期待這一天的到來,因爲在祭竈神結束後,我就可以吃上甜甜膩膩的祭竈果了。然後要上年貨市場購買年貨等一些過年用的物品,差不多就是春節的“彩排”,寧波地區俗稱“小年”。

這一天過後,春節就來的特別快。伴着“年”味漸漸濃起來。炮仗聲漸漸多起來,三十年夜在一轉眼之間來臨了。三十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古時候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爲“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爲延長父母壽命。除夕夜,爸爸、奶奶等親朋好友都會在飯店吃完年夜飯後,給我包上紅包,讓我晚上壓在枕頭底下,過一個平平安安的年。據說,壓歲錢能夠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我們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的度過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