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民俗作文

實用的民俗作文彙編五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民俗作文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民俗作文彙編五篇

民俗作文 篇1

“泥塑”我們在平時只是隨手玩一玩,並不瞭解它真正的內涵與文化底蘊。今天我們有幸來到了老城石板街文化大院,採訪了做了一輩子泥塑的李正卿老爺爺。看到了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作品,我才真正體會到了作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泥塑的魅力與感染力。

泥塑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距今已有6~7千年的歷史,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唐朝是泥塑藝術發展的鼎盛時期。像人人皆知的“唐三彩”與泥塑就有關係。

剛踏進文化大院,我便感受到了一種濃濃的民俗氣息,尋着這氣息,我們來到了李正卿爺爺的身旁。李爺爺已經有80歲的高齡了,可看上去精神還是那樣的矍爍。他從小就跟隨父親學習捏泥人、扎紙等民間傳統實用藝術,這麼多年從未間斷對泥塑藝術的追求和探索,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啊!我們剛到時爺爺正在製做《三國演義》裏一系列的英雄好漢。在爺爺手裏,一尊劉備的塑像就要誕生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彷彿會講話,會呼吸。兩根上揚的粗眉,略顯誇張的鼻子,還有那對顯眼的大耳朵,甚至連“人中”與眼瞼都一目瞭然。真像活了一般。

除了三國英雄,還有些讓人過目不忘的泥塑:歷史人物“孔子”、“李白”……神話人物“觀世音菩薩”“彌勒佛”……歷史典故“岳母刺字”和一系列的抗日戰爭 “支前”泥塑都讓我們印象深刻。我最喜歡的就是色彩鮮明的“竹林七賢”:忘情彈奏古箏的嵇康、肆意酣暢的“阮籍”、隨意撥弄琵琶的“阮咸”……一個個人物形神兼備,出神入化。

後來,在大哥哥和大姐姐的幫助下我們學習了簡單的用模型製成泥人,讓我們每個人都滿足了心願。最後我們戀戀不捨地與李爺爺告別,爺爺告訴我們只要我們願意學,他以後都可以免費教我們,我們聽了心裏樂開了花。

這次的活動不僅鍛鍊了我們的動手、動腦能力,更讓我們學到了多少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啊!李爺爺的耐心、毅力以及那種爲藝術獻身、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這真是一個好課堂啊!

民俗作文 篇2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扭一扭……”聽着這熟悉的童謠,我們彷彿又回到春節那歡樂喜慶的氣氛中了。我們中華民族有許多民俗,相信大家一定都知道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的由來,也聽說過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的傳說,相信小時候在爸爸媽媽的'懷裏就聽說過,“年”其實在很早很早的時候是一頭“吃人的怪獸”,那麼你知道過年前家家戶戶蒸饅頭的民俗是怎麼來的嗎?其中又有什麼故事呢?

饅頭的傳說

饅頭,又叫饅首。關於這個名字的來歷,還有一段傳說呢。早年,相傳皇宮裏有一個太僕,待人善良溫和。上至文官武將,下至侍衛宮女,對這個太僕都有好感。

一天午後,太子帶着佩劍出來玩耍,正遇上一個雕塑老藝人在精心地雕刻井邊亭子的立柱。太子讓老藝人趴下給他當馬騎,老藝人說什麼也不應允。太子大發雷霆,隨手拔出佩劍,衝着老藝人惡狠狠地刺去。老藝人急忙躲閃,圍着井口轉着圈兒地跑。太子猛刺幾劍,都未刺中,惱羞成怒,突然大喊一聲:“殺!”直衝過去,卻跌入井中。這下可把老藝人嚇呆了。這一切,都被那個好心的太僕看見了。他跑到井前,忙說:“可不好了,出人命了!你快走開,一切由我安排。”太僕疾步上朝,向皇帝啓奏。皇帝馬上命人打撈。當撈上來時,太子已經死去了。

皇帝問:“太子何故落井而亡?”太僕答道:“太子欲把老奴當馬騎,老奴未應,太子發怒,拔劍刺老奴,失足落井。老奴罪該萬死!”皇帝吼道:“刀斧手何在?把他押下去,明日正午時斬首!”滿朝文武百官都來替太僕喊冤求情,皇帝硬是不肯赦免。當夜,老藝人和看押太僕的侍衛商議,想了一個好辦法。

一夜之間,老藝人用麪塑了一個跟太僕一模一樣的頭,又用蒲草紮了一個身子,戴上了太僕的帽子,穿上了太僕的衣裳。第二天,晌午時,兩個侍衛架着太僕的替身,拖出午門外,由刀斧手把頭砍下來。事先準備好的血水濺了出來。刀斧手把血淋淋的人頭獻上,皇帝一看,果真是太僕。晚上三更時,太僕和雕塑老藝人聚到一起,互表謝意。兩人商量好,各自帶了金銀,由太僕牽出了兩匹寶馬,在侍衛的幫助下逃跑了。

他們騎着馬跑了很遠很遠,來到一座古城住下了。爲了謀生,開了一個小館,用白麪蒸了各種模樣的人頭,祭祀慶賀,表示吉祥,並且取名叫饅首。

爲了招攬顧客,他們現身說法大講饅首可以贖罪免災,可以得到吉利。人們聽了以後爭相購買,把它作爲年節或祭祀時的祭品。古人也有珍惜米糧的好習慣,不知是誰引的頭,把祭過的饅首吃了。於是,專做祭品的饅首又逐漸變成日常食品了。人們爲了省事,簡化了做法,不再保持原先的人頭狀,只保留半球形。不知又過了多少年,語言也有了變化,因爲首和頭是一回事,饅首就叫饅頭了,做法也更簡單了。這就是我們現在吃的大饅頭。

民俗作文 篇3

我的家鄉雖然沒有大城市那麼豪華,那麼漂亮,但是一但到過年,那是多麼令人難以忘記!下面,我給大家講一講吧!

每當快要到過年的時候,人們會把家裏裏裏外外打掃地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打掃完以後,人們就會去天虹,大超市裏賣各種各樣的年貨,比如糖,水果等,這一去就會大包小包地提回來。

你知不知道人們爲什麼要在過年的時候在自家門上貼上對聯和放鞭炮嗎?我來給大家講解一下吧!

從前在一個山谷裏有一個黑漆漆的山洞裏,山洞裏住着一隻叫做“年"的怪獸。在這個山谷下面有一個小村莊,這個年到了過年的最後一天的時候,就會下山來害人,這村莊裏的人就會把門關得緊緊的。可是,年依然有辦法進入村民的家中吃村民的東西,村民沒有一點辦法。有很多村民都到了城市裏過年。有一年,村民們正在去城市的路上,有一位仙人對村民們說:“這怪獸最怕紅色的東西和響聲了。”村民們聽了後,就把紅色的對聯貼在了門上,把鞭炮放在了門前,怪獸一來,就會看見紅色的東西和“砰砰砰”的響聲,嚇得直往山裏跑。就這樣,過年放鞭炮和貼對的習俗就持續到現在。

我家鄉過年的時候,每家每戶都會做上一頓豐盛的飯——年夜飯。家家戶戶忙東忙西的,燒了一桌子的菜,有雞,魚等。讓人看了一定會口水流不停。吃完後,媽媽會給我一件很帥氣的衣服,大人會給我們壓歲錢,裏面的錢還不少哦!

過年還真是令人難忘啊!

民俗作文 篇4

我的家鄉位於準葛爾盆地邊緣的小縣城,因爲這裏是江格爾的故鄉,而成吉思汗又在這裏停留過較長的時間,所以有很多的蒙古族人居住在這裏,爲此,我們這個縣取名爲“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關於蒙古族的民風民俗。

蒙古族發祥於額爾古納河流域,史稱“蒙兀室韋”、“萌古”等。 蒙古族是東北亞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除蒙古國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蒙古自治區和新疆及臨近省份以及俄羅斯聯邦。全世界蒙古族人約爲一千萬人,語言爲蒙古語。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國境內。

全世界蒙古族人約爲1000萬人。 中國的蒙古族人口爲581萬人,在我國少數民族人口裏排名第六。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東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餘散佈於河南、四川、貴州、北京和雲南等地。

畜牧業是蒙古族人民長期賴以生存發展的主要經濟。此外,還從事加工業、農業和工業。現以農耕爲主。蒙古族善於歌舞,民歌分長短調兩種。主要樂器是馬頭琴。喜愛摔跤運動。蒙古包和勒勒車是他們遊牧生活的伴侶。

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有內蒙古、衛拉特、巴爾虎布利亞特。科爾沁四種方言。現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紀初用回鶻字母創制,14世紀初,經蒙古學者卻吉·斡斯爾對原有文字進行改革,成爲至今通用範化的蒙古文。

《蒙古祕史》等典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爲世界著名文化遺產;著名的英雄史詩《江格爾》,是中國三大英雄史詩之一;《飲膳正要》被列爲對世界文明貢獻卓著的重要醫學發明。在蒙古族有一種風俗叫獻哈達;哈達是蒙古族日常行禮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獻哈達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禮節。獻哈達的時候,主人張開雙手捧着哈達,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詞和讚詞,渲染敬重的氣氛,同時將哈達的摺疊口向着接受哈達的賓客。賓客要站起身面向獻哈達者,集中精力聽祝詞和接受敬酒。接受哈達的時候,賓客應微向前躬,獻哈達者將哈達掛於賓客脖子上,賓客應雙手合掌於胸,向

獻哈達者表示謝意。來蒙古族還有許多風俗,比如:敬神、骨肉進餐。帶你一起唱歌:蒙古族的勸酒往往透過情真意切的表達出來。唱歌與對酒是同時進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後,大家舉杯合唱,然後大家一起幹杯。怎麼樣?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和我一樣開始喜歡蒙古族了呢?

民俗作文 篇5

海鹽自古就有滾燈之鄉的美名。在如今的三毛樂園大門口,我們依舊可以透過看到三毛坐在一個大滾燈上,手裏高舉着一個小滾燈,來想象當年滾燈在海鹽的風靡與盛行。那麼滾燈又是如何誕生的呢?

民間相傳,海鹽瀕海,牴觸杭州灣北岸。古代又有通商口岸澉浦港。海患及海島侵襲沿海一帶。因此,海鹽人尚武,民間盛行滾燈競技比武。以示村坊實力強大,比武時有的村出黑心燈,有的出紅心燈。奪到黑心燈的村坊被認爲武力強大高深。連海盜也不敢侵犯。早在700多年前,滾燈就出現在海鹽的民間燈會上。經過歷代相傳,它逐漸成爲節日中羣衆自娛自樂的一種方式,也是顯示村坊實力的一種競技表演。體現了海鹽人民在與海患長期抗爭所形成的尚武精神。一般的傳統滾燈動作豐富而又規範,共有9套27個動作,每個動作都有形象固定的名稱。如“張飛跨馬”“王祥臥冰”……海鹽滾燈以江南出產的毛竹作爲竹製材料,中間懸一個紅綢小球,而演員則以武士裝束,齊整威武,舞時以鑼鼓伴奏,動作瀟灑,競技性強,廣泛受羣衆喜愛!

海鹽對民間藝術滾燈進行挖掘、整理、創編,使滾燈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重新煥發出藝術生命的魅力和生機。而且現在滾燈已經成爲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滾燈源於海鹽,流行於江南。讓我們此刻一起行動起來,把滾燈揮舞到全國,揮舞到世界,讓滾燈這兩個字印刻在每一個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