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民風作文

精選民風作文300字彙編五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民風作文300字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民風作文300字彙編五篇

民風作文300字 篇1

春節,我相信,這個詞語大家都不陌生。來,咱們廢話少說,接下來就讓我講一講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吧!

你知道咱們的傳統節日春節都要有那些東西呢?嘿嘿,沒錯,春節咱們要準備:魚、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買鞭炮、對聯與福字。下面,就讓我講講我這一次過年的經歷吧!

早上(當然,不是過年的那天早上),媽媽帶我出去買鞭炮、對聯與福字去了,大街上早就擺滿了買年貨的攤子。我對媽媽說:“媽媽,咱們先期買鞭炮吧!”媽媽爽快地答應了。

我們走進了一家買鞭炮的店鋪,我相中了幾盒小鞭,我對媽媽說:“媽媽,我要這些。”“沒問題。”媽媽爽快的說媽媽也買了些掛鞭。

買完鞭炮,媽媽又帶我走進了賣福字合買對聯的地方買了一些福字、對聯等回到家貼在窗上、門上與牆上。

買完了東西,我們回到了家,把福子與對聯堆在了門上與牆上。

這就是我第一次去與媽媽每年貨的經歷(以前都在爺爺家玩,沒空去),怎麼樣?

民風作文300字 篇2

每個人的家鄉的風俗都不同,我的家鄉也有很多有趣的風俗,想不想知道?如果想的話就繼續看下去吧!

我的家鄉在廣西平南縣的大安鎮。說到風俗,我們每年都要舉行“拜社火”的活動,特別是在春節期間。大年初一的凌晨,也就就是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村民們紛紛拿出“拜社火”的祭品來,先在自家的大廳裏祭拜拜社神。祭品有很多,有巧克力、餅乾、糖果、桂葉、沙田柚等等,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大富大貴”、“甜甜蜜蜜”。

在家裏拜完竈神後,大家有爭先恐後的趕在第一時間去社廟祭拜社神,祈求在在新的一年裏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萬事如意、財源廣進!不一會兒,村子裏、鎮子上,頓時響起了噼裏啪啦的鞭炮聲、煙花聲!到處都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怎麼樣,我家鄉的風俗挺有意思的吧!如果你有機會過來我的家鄉玩,我一定會給你介紹更多有趣的風俗哦!

民風作文300字 篇3

“鐺”,新年鐘聲敲起來了。“過年了!”我歡呼起來。“爆竹聲中一歲除”,此時此刻,外面的煙火、爆竹聲連成了一片。先讓我們去搜尋一下煙火爆竹吧優秀作文——回族的風俗習慣作文3篇優秀作文——回族的風俗習慣作文3篇。

我們家放的是“百年好和”、“吉祥如意”,瞧,一團團的小火球騰空而起,在空中綻放出美麗的花朵,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像“火箭升空”,還有的像“陀螺樣”旋轉不停。而鄰居家的“魚雷王”的爆炸聲讓人震耳欲聾,還有“連珠炮”助陣此時,人們沉浸在這對新年的期望當中。

再讓我們轉移視線,去大街上看看吧。街上節日氣氛特別濃,只見人流如潮,大街兩旁張燈結綵,喜氣洋洋。商家作好了大賺一筆的準備,貨物準備得很充足,貨架上商品琳琅滿目,各大酬賓活動層出不窮,人們也放開了腰包,拎着大包小包往回趕。

而我們小朋友可是過足了“過節癮”,吃着五花八門的食品,玩着自己喜歡的玩具,跟着大人走親串友,聽着大人們的祝福聲,拿着長輩給的壓歲錢,心裏樂滋滋的.。當然,還有小朋友過起了“電視癮”,當起了“小網迷”。

過年真有意思啊!

民風作文300字 篇4

竈祭之後,人們就開始準備過年了。

春節前,家家要徹底清掃,人人都理髮洗澡,準備乾乾淨淨過新年。民諺道:“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撣塵土,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理髮師傅們這時也挑着挑子走街串巷,忙於爲人理髮。節前,一般人家在門上貼門神、門框上貼春聯,門楣上掛掛箋,門前插芝麻秸。屋門上貼有”擡頭見喜“等吉祥文句,窗上貼剪紙。屋內擺設的八仙桌、太師椅帶上桌圍椅帔。條案正上方掛上有吉祥圖案、語句的中堂、對聯。條案前方桌上擺設五供、高足盤,放上蜜供或年糕。屋裏掛起大紅燈籠。牆上要貼年畫、福字。

除夕和元旦是春節的高潮,守歲辭歲、送神仙、接竈、祭祖先、吃團圓飯、過橋、摸門釘、拜年等,活動繁多。舉行”接神“、”接竈“儀式時,要將”接神桌“放在院中,置”百份“於案上。”百份“亦稱”天地“,上繪有天地間諸神像。在”百份“前要擺設蜜供、年糕、餃子、蘋果等祭品。夜深之後,人們點上紅燭,開啟大門,燃放鞭炮、燒”元寶“、”接神咒“,貼上準備好的新竈君爺神像。接神完後,一家人在神壇前行叩首禮,並祭拜家中的祖先像或家譜。

民風作文300字 篇5

潮汕漁民過去出海捕魚有在左耳上戴金耳環的習俗。以前漁夫出海捕撈,常逢風浪,生命無保障,葬身魚腹的事時有發生。故有“今天我吃魚,明天魚吃我”的俗話。一次颱風過後,一具漁夫屍體漂至異鄉,赤身裸體擱在沙灘上。雖然僥倖免於葬身魚腹,卻成了烏鴉、海鳥的肉食。湊巧同船一倖存者經過這裏,不忍目睹,他想把那殘缺的屍首收埋。可是,沿海漁家苦相同,誰家能買得起棺木呢?只得忍着萬分悲慟,趕走烏鴉,就地在沙灘上挖一個坑,將屍首草草埋下。這倖存的漁夫回家鄉後把這事與人說了。從此,潮汕漁夫常在左耳別上一隻耳環,大小不拘,厚薄無妨,根據各自的能力,金、銀、銅均可。一旦遇不測,不論屍體漂到哪裏,誰打撈到,憑着良心,根據屍體身上留下耳環的價值,去換取棺木或草蓆將其掩埋。後來一些漁民以爲這是一種裝飾品,也戴起金耳環。解放後,隨着科學的進步和發展,有氣象站,有天氣預報,漁民有收音機,海難少了,漁夫戴耳環的習俗也隨之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