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民風作文

有關民風作文600字錦集10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民風作文600字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民風作文600字錦集10篇

民風作文600字 篇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至,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今年端午節正值上海世博會舉辦,又逢高考結束、南非世界盃開賽。所以可以說,今年的端午節較之往年是更加的出彩和好玩。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爲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媽媽說:“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隨着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爲中華民族的節日。

包糉子也是端午的保留節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糉葉,用水少泡着,洗乾淨碼好。糉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後在媽媽和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後,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着蒸籠轉,等待糉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長大了唸書才知道,包糉子的習俗和我國曆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據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後,羣衆爲了不讓水裏的魚咬着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糉子,扔到水裏。這樣魚兒有的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於是,爲了保護並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後來有了更爲熱鬧的“賽龍舟”。

民風作文600字 篇2

飲涼茶也是廣州人常年的一個生活習慣。

所謂涼茶,是指將藥性寒涼和能消解內熱的中草藥煎水作飲料喝,以消除夏季人體內的暑氣,或冬日乾燥引起的喉嚨疼痛等疾患。廣州的涼茶歷史修久,涼茶品種甚多,有王老吉涼茶、三虎堂涼茶、黃振龍涼茶、大聲公涼茶、石歧涼茶、廿四味涼茶、葫蘆茶、健康涼茶、金銀菊五花茶、古瓜乾涼茶等;甚至連龜苓膏湯、生魚葛菜湯、紅蘿蔔竹蔗水等,也成爲廣州人喜愛的傳統老牌涼茶。

最著名的王老吉涼茶,歷來爲廣州人所推崇。進入80年代以後,各種涼茶沖劑及軟包裝涼茶應運而生,如神農涼茶、夏桑菊茶等,已成爲許多家庭夏季裏的一種時尚飲料。

廣州人喜愛飲茶,尤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往往以“飲咗茶未”(意即“你喝茶了嗎”)作爲問候,可見對飲茶的喜好。飲茶是廣州人的生活習俗。民間流傳着“清晨一壺茶,不用找醫家”的諺語。

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習慣叫茶居)飲茶。不僅飲早茶,還要吃點心(作爲早餐);不僅飲早茶,還要飲下午茶、夜茶;不僅填飽肚皮,還順便傳播新聞、敘說友情、洽談生意。可見,廣州人的飲茶實際上是一種社會交際的方式。

這也正是廣州茶樓業爲什麼歷百年而長盛不衰的一個重要和根本原因。在廣州老字號飲食店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當年的茶樓、茶居。

廣州的茶客大致可分爲兩類:一類是熟客,每天清早必到一間固定的茶樓,通常是“一盅”(排骨飯)“兩件”(點心),這類人以離退休老人居多;另一類是飲“禮拜茶”,即在休息日去飲茶,不限“一盅兩件”,而是品嚐多款點心,從容“嘆茶”。

廣州的茶市每天有早、午、晚三市,其中以早茶市最爲興旺,從清晨至中午十一時許,往往座無虛席。飲夜茶也漸有興盛之勢尤其是盛夏,一邊飲茶一邊聽戲曲演唱,還一邊享受空調冷氣。廣州的早茶通常是清晨4時開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時才收市。

民風作文600字 篇3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一個少數民族——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通常居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以南和庫爾勒地區,其餘散居在天山以北的周圍,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以及河南開封、鄭州等地。

維吾爾族的民俗習慣可謂多樣化。維吾爾族待客很有講究。如果來客,邀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點心,然後再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飯做好後端上桌,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飯後,由張着領作“都瓦”收拾完餐具,客人才能離席。

維吾爾族有很多禁忌:吃飯或與人交談時,不能擰鼻涕、打哈欠、吐痰。飯畢有長者領作"都瓦"時,忌東張西望或站起;不能吃食豬肉、驢肉、狗肉、騾肉和自死的畜肉及一切動物的血。衣着不能短小,上衣一般要過膝,褲腿達腳面,忌戶外着短褲;屋內就坐,忌雙腿伸直,腳底朝人;接受物品或請茶,忌用單手;未經主人同意不得擅自動用主人家的物品;到別人家去,一定要讓年長的人先進門;不能背後議論別人的短處。

維吾爾族的飲食習慣以麪食爲主,喜歡牛肉和羊肉。主食的種類有數十種。最常吃的是羊肉抓飯、包子、油條等。另外,維吾爾族還喜歡茯茶、奶茶。

今天上課時,蔣老師還給我們帶來了她從內蒙古帶來的奶茶粉,老師神祕地在後面搞小動作,我忍不住心裏癢癢的激動。泡好後,香味已一陣陣飄來,我的心思早不在作文上了。可這奶茶味道怪怪的,說實話,喝了一口就不想再喝第二口,喝起來澀澀的。可能每個民族的口味督是有差異的吧!

民風作文600字 篇4

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曆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前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每家每戶忙着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非常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着貼,我固然知道爲什麼要倒着貼,將‘福’字倒着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但是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麼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爲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每家每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穫太大了,知道了許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一點迷信,但是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民風作文600字 篇5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歡快、最隆重的節日。春節又叫過年,含有辭舊迎新的寓意。春節的習俗很多,下面我就爲你一一介紹吧。

第一大習俗應該是“春聯”了。“春聯”也叫“對聯”,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它從五代十國時開始,明清兩代更加興盛,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都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書寫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的名字,可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延續了一千多年。隨着社會的發展,我們現在的春聯是在紅色的紙上,用毛筆蘸墨,書寫一些象徵吉祥、祝福的話語,寄託人們美好的心願。現在春聯已傳入越南、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呢。

第二大習俗就是“爆竹”了。當午夜鐘聲響起的時候,就會響起雷鳴般的爆竹聲,爲什麼要燃放爆竹呢?這兒有一個傳說:相傳每到過年時節,年三十的晚上,出來一頭叫“夕”的怪物,它常常出來吃人、吃牲畜,人們就想了一個辦法,把竹子截成一個小筒一個小筒的樣子,把桶裏裝上火藥,把它們放在“夕”出沒的地方,當“夕”出來的時候,點燃火藥,立刻發出震天的巨響,“夕”聽到這聲音,嚇得撒腿就跑,人們就平安了。所以就把這種發出巨響的東西叫做“爆竹”。

第三個比較重要的習俗就是“守歲”。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這種習俗,既有對過去一年的留戀,又有對來臨的新年的美好希望。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傍晚開始,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一邊吃東西,一邊聊天,古人有作詩、打麻將等風俗,而我們現在更增加了豐富的內容,除夕之夜收看春節聯歡晚會,成了大多數人盼望的事情,連小孩子都非常喜歡。

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每一個習俗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請大家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春節習俗吧,它是一筆可貴的財富呢!

民風作文600字 篇6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又稱爲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今年的元宵節媽媽讓我獨自購買湯圓。我興奮地來到了超市,看着冰櫃裏琳琅滿目的湯圓,我從中精挑細選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湯圓。

回到家,媽媽將湯圓片刻煮熟了。我們一家人邊吃湯圓,邊欣賞仲秋節晚會。

團圓飯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了,爸爸媽媽帶着我出門看禮花。

我們來到樓區花園中心,擡頭仰望天空,天空中接連不斷的禮花給無邊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絢麗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個個彩燈在我眼前閃過,我定睛仔細看,許多人家門口都掛着各式各樣的燈籠,元宵節爲什麼要掛彩燈籠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後,我在網上閱覽了元宵節相關的資料。

原來元宵節掛彩燈籠還有這樣一個傳說啊。

以前,有一隻神鳥因迷路而迫降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不忍心百姓無辜受難,就冒險偷偷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

過了好久,有個老人想出了辦法,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裏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爲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積極響應。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爲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爲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驅邪避鬼神。

看來元宵節還有這麼多的習俗和傳說呀,真令我大開眼界。元宵節這一天讓我懂得了很多課外知識和文化習俗,中國是個文化古國,還有更多的奧祕正等着我們去發現它,探究它,把祖國傳統的文明的文化習俗傳承下去。

民風作文600字 篇7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又稱爲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今年的元宵節媽媽讓我獨自購買湯圓。我興奮地來到超市,看着冰櫃裏琳琅滿目的湯圓,我從中精挑細選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湯圓。

回到家,媽媽將湯圓片刻煮熟。我們一家人邊吃湯圓,邊欣賞仲秋節晚會。

團圓飯在歡聲笑語中度過,爸爸媽媽帶着我出門看禮花。

我們來到樓區花園中心,擡頭仰望天空,天空中接連不斷的禮花給無邊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絢麗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個個彩燈在我眼前閃過,我定睛仔細看,許多人家門口都掛着各式各樣的燈籠,元宵節爲什麼要掛彩燈籠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後,我在網上閱覽元宵節相關的資料。

原來元宵節掛彩燈籠還有這樣一個傳說啊。

以前,有一隻神鳥因迷路而迫降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不忍心百姓無辜受難,就冒險偷偷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人們。

過好久,有個老人想出辦法,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裏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爲人們都被燒死。”

大家聽積極響應。到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爲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爲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驅邪避鬼神。

看來元宵節還有這麼多的習俗和傳說呀,真令我大開眼界。元宵節這一天讓我懂得很多課外知識和文化習俗,中國是個文化古國,還有更多的奧祕正等着我們去發現它,探究它,把祖國傳統的文明的文化習俗傳承下去。

民風作文600字 篇8

春節到了,舉國上下都在忙着辦年貨,準備過年的事情。我家也不例外,不過我知道每個地方的過年方式都不一樣,大家想知道我們家是怎麼過年的嗎?跟我來看看吧!

我的家鄉在安徽阜陽,這是一座北方的小城,媽媽說它沒有大都市的繁華,卻多了幾分悠閒的滋味。這裏保留着許多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我認爲最有趣的還數春節。

春節是我們家鄉最熱鬧的節日。才過臘月二十,家家戶戶就忙碌開了。首先是打掃衛生。媽媽說:“這叫‘除塵’,和‘除陳’諧音,是除舊迎新的意思,所以一定要把家裏的每個角落都打掃乾淨,好迎接新年的到來。”然後要蒸饅頭、包餃子;除夕那天要貼春聯,吃年夜飯、守歲;年初一要給親朋好友拜年……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蒸饅頭。

大約到臘月二十八的時候,姥姥就要用酵母和麪,做成大大的麪糰。慢慢地面團就會膨脹,變得彈性十足。這時,姥姥就會把麪糰分成拳頭大小的面塊,讓我和媽媽揉這些面塊,直到把它們揉得柔軟光滑,再交給姥姥做出半圓形的饅頭。在揉麪的時候,我最喜歡聽姥姥和媽媽聊天,天南地北,真溫馨啊!

等饅頭做好以後,姥姥就把大鍋拿出來,開始準備蒸饅頭。等大鍋裏的水響了以後,姥姥就把饅頭一個個整齊地放在大鍋裏。等過了大約二十分鐘,饅頭蒸好了,開啟鍋蓋,一陣誘人的饃香撲鼻而來,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大饅頭就要出鍋了。姥姥突然說:“別急,在它們出鍋前,咱們給它們打扮打扮吧!”說着,姥姥拿出了一瓶紅墨水,用筷子蘸了一點點,給每個饅頭都點了一個漂亮的紅點點,這樣饅頭纔算大功告成。你看,點上紅點點的饅頭多喜慶啊!

我喜歡家鄉的節日,不僅因爲有許多吃的玩的,更重要的是在節日裏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和家庭的幸福!

這就是我們這邊過年的習俗了,真是有趣。

民風作文600字 篇9

端午節是爲留念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節日,當然,也是一個官方陳舊的傳統節日。但是,各地的節日風俗卻不大一樣。“已經滄海難爲水”,我唯獨對家鄉的端午情有獨鍾。

端午的前一天,大人們就預備好糯米,糉子葉以及其他資料,並早早地把糉子葉包好。

包糉子這一環節,好玩,風趣,是小孩們最喜歡的。

首先,把糉子葉拿在手中,漸漸地圍呀,圍呀,繞成一個長柄勺似的外形。這下,小孩子們可有玩的了。他門用長柄勺似的糉子葉從水盆裏舀一勺水,然後提在空中。葉子裏的水便如根根晶亮的銀線普通,飛流直下,“嘩嘩――”地響。待到水快“乾枯”時,飛流直下的銀線就搖身一變,成了顆顆燦爛的珍珠,滑落在水盆裏,叮咚作響。讓人情不自禁地爲此景此聲所沉醉。

然後,就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將糯米裝在糉子葉裏。大人們的腦袋總是那麼奇特。他們將糉子葉裏的糯米堆成一座小山,白白的,如雪普通,那麼心愛,那麼聖潔。有時,他們還會在小山上栽花種草――將小片的樹葉或花瓣貼在下面,讓小山充溢勃勃活力。

最初就該系線了,就是把包好的糉子捆起來。小孩們捆好後,可不會乖乖地讓糉子失掉一份安定。他們會把糉子系在伎倆上,當作溜溜球來玩――丟出去,發出來。可是,他們只能丟出去,卻很難發出來。

端午節的早上,小孩們簡直都是被四溢的糉香所喚醒。離開餐桌邊,他們就會看到碗裏坐着一個糉子,白白的,嫩嫩的,下面還裝點着一些砂糖。晚上的陽光射出去,照在下面,反射出一道耀眼的光輝。讓人看了,不由垂涎欲滴。於是,他們立即揮去嘴角的口水,拿起筷子,端起飯碗,悄悄地咬一口,細細地嚼一嚼,漸漸地嚥下去,那味道,比美味佳餚還美味佳餚。

民風作文600字 篇10

在少數民族人口中,壯族人口最多,其中全中國35%以上的壯族人居住在廣西。壯族人的傳統民居喜歡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綠水之間,點綴着一棟棟木樓,木樓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這點與侗、瑤、苗民族有異曲同工。但是壯族人的房子,都要把神龕放在整個房子的中軸線上。前廳用來舉行慶典和社交活動,兩邊廂房住人,後廳爲生活區。屋內的生活以火塘爲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邊進行。這又是壯族人特有的方式。

壯族人服飾多用自織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種多樣。女子服裝一般爲一身藍黑,上衣是左衽無領闌干衣,腰部扎有緊身帶,下身穿長褲,褲角稍寬,褲腳有蘭、紅、綠色的絲織和棉質闌干鑲邊。褲外套短裙,裙也有鑲邊。頭上包黑毛巾,穿繡花鞋,戴耳環、手鐲和項圈,褲腰左邊懸掛一個彩穗筒。壯族男子多穿對襟上衣,鈕釦以布結之。胸前縫一小兜,與腹部的兩個大兜相配,下襬往裏折成寬邊;下褲短而寬大,有的纏綁腿;扎繡花紋的頭巾,穿布鞋。

壯族民歌特別發達。壯族人無論男女,從四五歲的童年時代就開始學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學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傳幫帶習俗。在農村,無論下地種田,上山砍柴,婚喪嫁娶,逢年過節或青年男女間的社交戀愛等,都用山歌來表達情意。有些地方甚至家庭成員之間的對話、吵架有時也以歌代言。唱歌幾乎成爲壯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人人能歌,個個會唱。因此,廣闊的壯鄉,素有“歌海”的美譽。被詩人稱爲“鋪滿琴鍵的土地”。歷史上,還涌現出不少像劉三姐、黃三弟這樣被稱爲“歌仙”、“歌王”的著名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