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民風作文

關於民風作文10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民風作文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民風作文10篇

民風作文 篇1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過春節我總是很快樂!

除夕夜全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圓飯,看春節晚會,直到很晚很晚。

正月初一的早上,我老早的起牀了,先穿上新上衣,新褲子,連襪子也是新的。

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收壓歲錢,每當家人給我壓歲錢的時候,我都會有禮貌地對他們說:“新年好!”收到壓歲錢,我就會很高興!

過年吃餃子和平常可不一樣,不過年的時候吃餃子不放鞭炮,過年吃餃子的時候,餃子剛下鍋,就要到外面噼噼啪啪的放鞭炮,這家響罷那家響,可真是熱鬧!

家鄉的春節真快樂呀!

民風作文 篇2

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爲四季,每季又分爲孟、仲、季三個部分,因

而中秋節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衆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節又稱“團圓節”。

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孃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節定在八月十六,如寧波、台州、舟山,這與方國珍佔據溫、臺、明三州時,爲防範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爲元宵、八月十六爲中秋節”有關。此外在香港,過了中秋節興猶未盡,還要在十六夜再狂歡一次,名爲“追月”。

“中秋節”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節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在唐代,中秋節賞月、玩月頗爲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節、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民風作文 篇3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裏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着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爲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

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竈,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樑朝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

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民風作文 篇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影響力最大的,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潑水節又叫“浴佛節”。

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曆四月中旬;一般持續三至七天,第一天用傣語叫做“麥日”於農歷除夕相似;第二日叫做“惱日”(空日);第三天叫做“叭網瑪”竟爲守歲。人們把“叭網瑪”這一天視爲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着水去佛像前浴佛,然後就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古鑼之聲響徹雲霄,祝福的水花四處飛濺,在這一天誰身上的水最多,誰今年就更幸福,更美滿!每到潑水節,傣族人民就去山上採集一些鮮花和樹葉,到了節日這一天傣族男女老少到佛寺浴佛是,拿着採集的花葉沾水,開始互相潑水,一朵朵水花在天空勝開,它象徵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裏明亮晶瑩的水珠,還象徵着甜蜜的愛情,大家互相潑呀潑。到處是水的洗禮水的讚歌,水的祝福,朵朵水花、串串笑潑水節成了歡樂的海洋、幸福的世界。歡聲笑語在耳邊迴盪,一支支舞蹈在眼前浮現。笑聲朗朗、全身溼透、興致彌高。入夜、村寨鼓樂想聞,人們縱情歌舞、熱鬧非凡。

整個節日期間有賽龍舟、放高升、放孔明燈、潑水丟包水花象徵——吉祥;水花象徵——健康;水花象徵——幸福!!!

廣東民風民俗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讓我帶大家走進廣東民風民俗大觀園吧!

廣東人最愛飲涼茶,認爲涼茶是身體的保險公司,有病服即能治病,無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個月內不飲幾杯涼茶,嬰幼兒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認爲身體健康沒保障。

廣州美稱“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爲世人所矚目。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桔,各大公園都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上搭起綵樓,拱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涌來,擺開陣勢,售花賣桔,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纔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每年臘月初,市面上有從福建漳州運來的大批水仙頭,人們買回後,精心培植,透過對水溫和日照的調節來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閤家吃團圓飯時,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聲中依次開放,這情景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俗語說,“花開富貴”,這正巧取了個好兆頭。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氣襲人,所以家家必備。

當然,廣東還有好多民風民俗。比如:煲湯、舞獅、種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還有舞牛的每個地方的民風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們去發現它呢!

蒙古族民風民俗

蒙古族發祥於額爾古納河流域,史稱“蒙兀室韋”、“萌古”等。全世界蒙古族人約爲1000萬人。 中國的蒙古族人口爲581萬人,在我國少數民族人口裏排名第六。

畜牧業是蒙古族人民長期賴以生存發展的主要經濟。此外,還從事加工業、農業和工業。現以農耕爲主。蒙古族善於歌舞,民歌分長短調兩種。主要樂器是馬頭琴。喜愛摔跤運動。蒙古包和勒勒車是他們遊牧生活的伴侶。

在蒙古族有一種風俗叫獻哈達;哈達是蒙古族日常行禮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獻哈達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禮節。獻哈達時,主人張開雙手捧着哈達,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詞和讚詞,渲染敬重的氣氛,同時將哈達的摺疊口向着接受哈達的賓客。賓客要站起身面向獻哈達者,集中精力聽祝詞和接受敬酒。接受哈達時,賓客應微向前躬,獻哈達者將哈達掛於賓客脖子上,賓客應雙手合掌於胸,向獻哈達者表示謝意。

來蒙古族還有許多風俗,比如:敬神、骨肉進餐......帶你一起唱歌:蒙古族的勸酒往往透過情真意切的表達出來。唱歌與對酒是同時進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後,大家舉杯合唱,然後大家一起幹杯。怎麼樣?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和我一樣開始喜歡蒙古族了呢?

我們江西風俗非常多樣:有抓週啊,有守歲啊,還有祭拜天地今天我就來介紹幾樣。

一是我們江西特色餃子,我們每一次過除夕都要包各色各樣的餃子,有綠豆餃子,有韭菜餃子,還有豆腐餃子,甚至還有辣椒餃子等讓人目不暇接。讓人吃了還想要再吃一口。在除夕的酒席上啊,必須要有魚,有魚了還不能吃。有人會問不吃幹嘛呢?因爲我們江西人把魚留在桌子上表示年年有餘,要是把魚吃了那不成了年年沒餘了嗎?

二是抓週,抓週這個詞大家可能沒有聽說過。抓週的意思就是慢一週歲的人都要抓週。先拿一個大一點的盆子,讓那個小孩子坐上去,上面放上本子,玩具,計算機,一些東西。我們在門外打爆竹,那個小孩子開始抓,要是抓到本子那他長大以後肯定是一個學習非常好的人;要是抓到的是玩具他長大以後一定是非常貪玩的一個人;要是抓到計算機的話他長大的工作一定是計算機。

三是祭拜天地,每次在過年的期間我們都要祭拜天地,讓他們保佑我們可以全家安全一年裏不會出事。我們要把豬頭和一些吃的東西放在桌子上,拜天地這樣可以全家幸福。

我們江西還有很多習俗想要了解的話就到本地去了解吧!

傣族的民風民俗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五十六朵鮮花一齊綻放,每朵鮮花都有着不同的民風民俗,最吸引我的還是傣族。

對於我這種業餘“吃貨”,最先要乾的事就是品嚐傣族的獨特小吃——竹筒飯。將新鮮的竹節砍下,將糯米放在竹節裏,加水侵泡若干小時,用芭蕉葉或乾淨的甘蔗葉將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將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輕輕敲擊,剝去竹筒的薄皮,便獲得一條圓柱形的米飯。傣族的竹筒飯真是色香味俱佳,是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

傣族是一個盛產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飯,就連他們住的房子都是竹樓。之所以用竹子,是因爲竹子可以防酷熱和溼氣。

如果你是陽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來遊玩,那麼你要小心啦,因爲這是傣族在過新年——潑水節,所以稍不留神,就會成爲“落湯雞”!到了潑水節,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着節日的盛裝,挑着清水,先來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你潑我,我潑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它象徵着吉祥、幸福、健康。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傣族雖然是少數民族,但他們的熱情、古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飾裝點着這片土地,裝點着傣族人民幸福美滿的生活。

湛江的春節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民風民俗,都有自己的特色、特點。當然,外婆家--湛江也不例外。

除夕的早上,我們都要大掃除。大掃除的寓意是把晦氣,黴運都掃走。這一天當然也要貼對聯啦!我們要把舊的對聯撕下來,換上新的,迎接新的一年。家家戶戶的對聯都各有特色。到了晚上,我們都要穿上新衣服吃團圓飯,吃團圓飯的時候,雞、米粉和山薯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每家每戶從凌晨開始放鞭炮,一家燒完另一家又接着燒,就這樣陸陸續續一直到天亮。

大年初一這一天在湛江叫做開年日,也是我們最忙的一天了!村裏所有的人都要去廟裏祈禱。我們排成的隊伍跟一條長龍似的。除了祈禱,我們大家還要吃開年糕。開年糕黏乎乎的,好吃極了!

初四到初十,這六天是小孩們最喜歡的了。因爲這六天大人們都要帶上自己的孩子們,穿上新衣服去親戚家拜年,親戚給孩子們封紅包,孩子當然高興啦,所以孩子們最喜歡這六天了。

大年十五是元宵節,也我們湛江春節的最後一天。這一天可熱鬧了!大部分村莊和鄉鎮要舉辦舞獅、遊神等民間活動,舞獅會遊蕩每條村,我們要準備釣紅包給舞獅“吃”。當然也少不了放鞭炮啦!

我喜歡外婆家的春節,真希望下個新年快點到來!

難忘的春節

隨着春節的步伐越來越近,政府出資把大街小巷粉刷一新。瞧,道路兩旁的商鋪裝修的古色古香,樹上掛着各式各樣的燈籠和中國結;看,公園裏擺放着五顏六色的`鮮花,絢麗多彩,令人目不暇接;聽,鼓聲,鞭炮聲,歌聲,樂聲,彙集成氣勢磅礴的交響曲。人們喜氣洋洋,迎接春節的到來。

除夕的晚上,我家裏可熱鬧了,表哥表姐都來了,我們在一起邊說邊笑,邊觀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時間過的可真快呀,只聽見主持人倒報着“十、九、八一”“當—當—”除夕的鐘聲響起了。我高興的叫喊着:“新年到啦,放鞭炮了。”此刻,外面的鞭炮響徹雲霄,禮花在天空中像天女散花一樣撒下了數不清的花瓣,看到這光彩奪目、千姿百態的禮花令人眼花繚亂,把除夕夜的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晝。仰望夜空灑下的點點金雨,凝視地上綻放的朵朵彩花,我和表哥表姐盡情地拍呀、跳呀、笑呀

大年初一是我最嚮往的日子,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跟隨爸爸媽媽去拜年,這一天我不想發財都不行,因爲我能收到很多的紅包。紅包裏面裝滿了壓歲錢,我的腰包也漸漸鼓了起來,臉上洋溢着愉快的笑容。

過年就是這樣隆重,我們的民風民俗永遠也不會改變的。

春節

過春節了,孩子的臉上露出了春節特有的快樂,大人們一年的勞累得到了安撫,春節是多麼重要的節日啊!

走在有濃郁春節氣氛的大街上,到處張燈結綵,每棵樹上掛滿了大大的紅燈籠。市場裏的人手裏都提着年貨、拿着鮮花、捧着桔子樹、抱着娃娃,場面熱鬧極了,臉上都掛滿春節到來的喜訊。

回到家裏,鄰居一家三口都在搞衛生,我家也不例外,媽媽給我一對乳膠手套和毛巾,接着我們倆就熱火朝天的幹了起來。先抹門,後抹窗,不一會兒我和媽媽就把整個房子裏屋外屋都打掃的一塵不染,這樣更加能顯示出新年新氣象的習俗。

年三十早上我們要把去年所有的春聯和福字都撕下來,貼上新買的,這叫除舊迎新。晚上,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年飯,在外打工的人也要會到家裏,團年飯裏會有很多菜餚,還有飯要多煮一些,留下一寫剩飯過年,這樣寓意年年有餘,每年都有吃不完的飯。

年三十晚就是舊年的最後一個晚上,所有人都要守歲,不能睡覺除了小孩和老人,守到新年到來。早上我們一家大小就要去走親戚,到親戚家裏拜年,當然親戚來會來我家所以就要安排幾天去親戚家,還要有幾天要待在家裏招待親戚朋友,春節之後還有元宵節,元宵節的主角就是湯圓了,湯圓意味着團團圓圓。

春節代表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民風民俗,春節在中國人的心中有着不可缺少的地位。

閩南的端午節

古代有一個愛國大詩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撥,被皇上驅逐,最後投江自盡。後來人們爲了紀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節。但是隨着歲月的流逝,許多地方的節日特色已經不復存在了,可是閩南一帶卻還有着濃濃的民風民俗。

上午,大家都會將割來的艾草都被掛在門前屋後。整條街都是綠茫茫的一片,彷彿有千萬條綠色的絲巾迎風飛舞。這艾草寓意驅蚊除蟲,驅災避邪。

正午十二點。家家戶戶都端着盆子,到河邊取水。用晶瑩剔透的水來沖洗腳或臉,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氣。之後,人們還會聚集在河邊跪拜祭祀。,最後,將祭品中的六個棕子投下河去餵魚蝦,好讓屈原的遺體繼續安息於海底。祭祀便完畢了,其餘的貢品便可以自己帶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氣,帶來好運。

午後,端午的又一個高潮到了——採蓮。由一個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漢爲導,擡一尊木雕龍頭。龍頭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聖而不可侵犯的威嚴。身後跟着鑼鼓隊、花童等。這個隊伍要進入每家每戶舞旗拂塵。主人則要行待客之禮,送一些糖果餅乾給他們。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興的莫過於得到一件禮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紅黃紫爲主,表面細繡着一些美麗的圖案。喻吉祥如意,帶有長輩們對孩子的美好祝願。

閩南的端午總是那麼別具特色,那麼令人難以忘懷!

民風作文 篇5

大家都知道回族,是我們中國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在甘肅、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雲南、山東也有不少聚居區。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其先民主要是13世紀蒙古人3次西征後大批東遷的“回回”人,以及遠在唐宋時期僑居中國東南沿海的林“蕃客”,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透過通婚等多種因素,並吸收了、漢、蒙古、維吾爾族等生活習俗,逐漸形成了回回民族。漢族爲回族的共同語言。回族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點。在內地,回族主要與漢族雜居;在邊疆,回族主要與當地少數民族雜居;大都分佈於水陸交通線上,因此經濟文化較爲發達。

回族主要從事農業,有的兼營牧業,手工業。回族還擅長經商,尤其以經營飲食業突出。回族分佈較廣,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寧夏回族偏愛麪食。喜愛麪條、面片,還喜愛吃調和飯。甘肅、青海的回族則以小麥、玉米、青稞、馬鈴薯爲日常主食。油香、饊(san)子是各地回族喜愛的特殊食品,是節日饋贈親友不可少的。城市的回族一年四季習慣飲用奶茶。肉食以牛、羊肉爲主,有的也食用駱駝肉,食用各種有鱗魚,如北方產的青魚、鰱魚、鰉魚等。

你們知道嗎?鴿子在甘肅區的回族中被認爲是聖鳥耶,可以飼養,但不能輕易食用。如果有危重病人,還得徵得伊瑪目,就是宗教職業者的同意,纔可以把鴿子作補品食用呢!回族的飲料比較講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潔淨的水就不飲用。更加忌諱人在飲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呢!

還有,回族也很喜歡飲茶和用茶待客,特別是西北地區回族的蓋碗茶很有名和寧夏回族還飲用八寶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哦!

民風作文 篇6

春節時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的日子,也是在一年中最忙的日子和最熱鬧的日子了。

俗話說:“二十三,祭竈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貼花花;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雖是在濮陽過年,但是我們很快樂。

“二十三 ,祭竈官”是因爲傳說二十三這天是竈王爺上天彙報人間情況的日子,要買來麻糖,麻糖又甜又粘,吃了以後能粘住竈王爺的嘴,讓竈王爺只說好,不說壞。

“二十四,掃房子”新年快到了,房間已經有幾個月沒有打掃了,得快點打掃乾淨利落才行,快點行動吧。

過了二十四,大人們都忙了起來,就連我們小孩子也忙了起來。大人們在家磨豆腐、割年肉、燉肉肉,貼花花、蒸饅頭……我們小孩子就去買鞭炮、放鞭炮 。有的時候還幫幫大人在家裏裝飾房子,把家收拾的漂漂亮亮整整齊齊的。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來了,更使人們激動人心了。除夕,家家戶戶張燈結綵,熱熱鬧鬧,充滿了愛的氣息,大人們把早就準備好了的的年夜飯端出來,門外的鞭炮聲聲響震耳欲聾。吃完飯,好看的春節聯歡晚會就開始了,這一夜,每家每戶的燈都亮着,都還沒有睡,鐘錶一分一秒的走動着,12點了,響起了一聲聲的鞭炮聲……

大年初一,大家早早的就起了牀,吃完飯,就去串門了,“噔噔噔”,家裏又來了一位客人,一進門,就互相說:“新年好!新年好!”拜完年他們就回家了……過了這幾天,春節也就過完了,學生們就應該上學了,我們也該忙碌的生活了!

民風作文 篇7

那達慕大會是內蒙、甘肅、青海、新疆的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在每年七、八月這一水草豐茂、牲畜肥壯、秋高氣爽的黃金季節舉行。

那達慕,蒙語是“娛樂”或“遊戲”的意思。它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是適應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那達慕大會有着悠久的歷史。過去時那達慕大會期間要進行大規模祭祀活動,喇嘛們要焚香點燈,唸經頌佛,祈求神靈保佑,消災消難。現在,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賽布魯、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項目,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排球、籃球等體育競賽項目。此外,那達慕大會上還有武術、馬球、騎馬射箭、乘馬斬劈、馬競走、乘馬技巧運動、摩托車等精彩表演。參加馬競走的馬,必須受過特殊訓練,四腳不能同時離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

夜幕降臨,草原上飄蕩着悠揚激昂的馬頭琴聲,篝火旁男女青年輕歌曼舞,人們沉浸在節日的歡快之中。作文

民風作文 篇8

說到永康的春節習俗,那可真是多啊!讓我給你細細道來。

撣塵:農曆臘月二十四,這一天各家各戶都要撣掃去室內、傢俱及廚房各角落的灰土塵埃,以免留下魔鬼的爪印,於來年不利。

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每逢春節,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爲節日添加喜慶氣氛。

倒貼"福"字:在貼春聯的同時,大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爲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人們乾脆把"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謝年:在除夕,永康城鄉各地鞭炮陣陣,家家戶戶按照傳統習俗擺出了方桌,點上了紅紅的蠟燭謝年,祈福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祭祖:在我們這裏,正月初一,不是先拜年,而是先去祭祖。每拜完一個祖墳,就在墳前放鞭炮,爲了讓祖宗保佑我們。

拜年:祭完祖,就是拜年了。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怎麼樣,看了我們這兒春節習俗,才知道各地習俗每什麼太大的差別吧。

民風作文 篇9

春節是一個美好的節日,在這一天裏, 親朋好友都儘量從各地趕回來,齊聚一堂,大家有說有笑。

到了春節,少不了美食。你瞧,桌上擺滿了菜,還沒有開始吃,小孩子早已忍不住了,“口水直流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特有哪些菜呢?有煎的兩面金黃的食餅筒,有白花花的水餃和圓圓的湯圓,還有平時吃不到的誘人的小零食……大人也彷彿看見了我們的心事,也會讓我們吃。一聽這話,我們就會像餓狼撲食一樣,大口大口地吃,讓我們期盼再次大飽口福吧!

最開心的是收壓歲錢了,看着大筆大筆的錢在我們的手上,十分開心,自然會想到怎麼花。我呢,交給媽媽,每年還可以得到99元的利息呢!我猜測:每一個小孩收到了壓歲錢,此時,他們應該也是開心的吧!

大過年的一定要玩鞭炮,最簡單的鞭炮就是摔炮。不需要火,摔在地上就能響,而且響聲很大。趁別人不注意,摔在腳下,看到別人嚇了一跳,就特別地開心。最特別是水炮,這種鞭炮在水裏也能響,棒炮很好玩,用火點燃,會燒出火焰。火焰還有好幾種顏色,有綠色、有黃色、還有紅色。鞭炮讓我們的玩耍更增添了幾絲樂趣。

新年是歡快的,人們對新年充滿了憧憬,寄託了新的希望。讓我們平平安安,更上一層樓。

民風作文 篇10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弟弟去廣西桂林旅遊。在旅遊過程中,我發現廣西桂林的瑤族有很多非常有趣的民風民俗。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假如你有一天去瑤族遊玩,看到一位小姑娘脖子上戴着一漂亮的銀項圈,而且這銀項圈外人是不能碰的,這表示她還沒有結婚。因爲每個瑤族小姑娘一出生,家長就爲她訂做這個銀項圈爲她戴上,只到她結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爲解下來。那麼,如你看到脖子上沒有戴銀項圈的,就表示她已成婚了。

假如,你想問一瑤族小姑娘幾歲了,應該問:“你家酸魚淹多久了”她就會告訴你淹多久了,那就是她的年齡。如你說“你幾歲了?”她理也不理你。原來,她們從剛生下來的那天,她阿爸阿媽就一定到街上買條大魚淹下,直到她結婚那天,這魚才能拿出來做給她舅舅吃,別人都不能吃的。

如你是一個小夥子,哪天你到瑤族玩,你可要啦!如有一姑娘踩了你一腳,你千萬別生氣的也揣她一腳。因爲,她揣你一腳是表示她喜歡你,揣得越重說明她越是喜歡你。如你也踩她的話,說明你也喜歡她,同意娶她,那她家馬上就會請全寨的長老來訂親,你就走不了啦!要小心喔!那如果一小夥子看上誰家姑娘呢?他就會在晚上姑娘住的竹樓下唱歌,如姑娘喜歡他,就會和他對唱,如姑娘沒看上她,就會灑一盆冷水下來,那他就會知趣的走了。

同學們,你們說瑤族的民風民俗有趣嗎?

標籤:民風 民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