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民風作文

關於民風民俗作文範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民風民俗作文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民風民俗作文範文

關於民風民俗作文範文1

早上起牀後,我匆匆的吃完早飯,就和我的媽媽幹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帖對聯。家中有兩副對聯,一副貼屋門上,則另一幅帖街門上。

我們說幹就幹,我和我的媽媽拿着椅子和膠帶,放好位置用膠帶固定好對聯,將對聯貼好以後。我們就要打掃屋子了。我的媽媽負責屋頂和牆壁的乾淨,而我負責擦桌和掃地。爲什麼沒有我的爸爸呢?因爲我的爸爸在忙着掛燈籠。我認真的把桌擦得乾乾淨淨,我的媽媽更是誇張,她把我們的家打掃的一塵不染。我把抹布弄得張兮兮的,就跑去水管洗。水管裏的水可真涼呀,把我的手凍的直髮抖,可是我並沒有退縮,繼續着我的工作。直到中午十一點左右,我們才把家裏收拾完。

到了晚上,我們都會熬夜,一晚上都不睡覺。直到過新年的早上,噼裏啪啦的炮聲響了起來,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歡樂的節日之中。我出門一看,真是滿是“紅花”紅滿地呀。也讓我想起了一首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光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關於民風民俗作文範文2

春節,我相信,這個詞語大家都不陌生。來,咱們廢話少說,接下來就讓我講一講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吧!

你知道咱們的傳統節日春節都要有那些東西呢?嘿嘿,沒錯,春節咱們要準備:魚、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買鞭炮、對聯和福字。下面,就讓我講講我這一次過年的經歷吧!

早上(當然,不是過年的那天早上),母親帶我出去買鞭炮、對聯和福字去了,大街上早就擺滿了買年貨的攤子。我對母親說:“母親,咱們先期買鞭炮吧!”母親爽快地答應了。

我們走進了一家買鞭炮的店鋪,我相中了幾盒小鞭,我對母親說:“母親,我要這些。”“沒問題。”母親爽快的說母親也買了些掛鞭。

買完鞭炮,母親又帶我走進了賣福字合買對聯的地方買了一些福字、對聯等回到家貼在窗上、門上和牆上。

買完了東西,我們回到了家,把福子和對聯堆在了門上和牆上。

這就是我第一次去和母親每年貨的經歷(以前都在爺爺家玩,沒空去),怎麼樣?

關於民風民俗作文範文3

廣州美稱“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爲世人所矚目。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桔,各大公園都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上搭起綵樓,拱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涌來,擺開陣勢,售花賣桔,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纔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廣州種花爲業,已有100O多年的歷史。早在五代南漢時代,珠江南岸莊頭村一帶,就有許多素馨花田,南漢王劉悵的寵姬素馨就是莊頭的種花女。金桔象徵“大吉大利”。與其相類似的還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誠膜拜,飄逸肅穆,深爲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臘月初,市面上有從福建漳州運來的大批水仙頭,人們買回後,精心培植,透過對水溫與日照的調節來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閤家吃團圓飯時,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聲中依次開放,這情景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俗語說,“花開富貴”,這正巧取了個好兆頭。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氣襲人,所以家家必備。

當然,廣東還有好多民風民俗。比如:煲湯、舞獅、種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還有舞牛的……每個地方的民風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們去發現它呢!

關於民風民俗作文範文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許許多多個國家,每個國家的風俗習慣是不同的,不同的國家喜歡的衣着也是不同的。今天,我要帶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韓國人穿的韓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傳統服飾,在當地被稱爲着物,因和服的圖案與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體意象,又叫賞花幕。和服不用鈕釦,只用把結的腰帶,腰帶種類很多,打結方法也不同,廣泛使用的是太鼓結,就是在後腰打結處的腰帶內墊一個紙或布做的芯。由於打結很費事,二戰後又出現了改良帶和文化帶。

韓袍是韓國人的傳統服裝,它的樣式適合韓國的氣候,和韓國人起坐習慣,女性的韓服短上衣搭配優雅的長裙,上衣和長裙的顏色,五彩繽紛,有的還加了明豔華麗的錦繡。

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匯成一幅幅絢麗多姿的風情畫,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着各個國家的獨特魅力。

關於民風民俗作文範文5

我們xx風俗非常多樣:有抓週啊,有守歲啊,還有祭拜天地……今天我就來介紹幾樣。

一是我們xx特色餃子,我們每一次過除夕都要包各色各樣的餃子,有綠豆餃子,有韭菜餃子,還有豆腐餃子,甚至還有辣椒餃子等讓人目不暇接。讓人吃了還想要再吃一口。在除夕的酒席上啊,必須要有魚,有魚了還不能吃。有人會問不吃幹嘛呢?因爲我們xx人把魚留在桌子上表示年年有餘,要是把魚吃了那不成了年年沒餘了嗎?

二是抓週,抓週這個詞大家可能沒有聽說過。抓週的意思就是慢一週歲的人都要抓週。先拿一個大一點的盆子,讓那個小孩子坐上去,上面放上本子,玩具,計算機,一些東西。我們在門外打爆竹,那個小孩子開始抓,要是抓到本子那他長大以後肯定是一個學習非常好的人;要是抓到的是玩具他長大以後一定是非常貪玩的一個人;要是抓到計算機的話他長大的工作一定是計算機。讓後我們趁他在抓的時候扔錢給他們,要是小孩子不拿錢的話,我們大人都把錢放到他的手上。因爲我們都想要他長大以後做個有錢的人。

三是祭拜天地,每次在過年的期間我們都要祭拜天地,讓他們保佑我們可以全家安全一年裏不會出事。我們要把豬頭和一些吃的東西放在桌子上,拜天地這樣可以全家幸福。

我們xx還有很多習俗想要了解的話就到本地去了解吧!

關於民風民俗作文範文6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弟弟去廣西桂林旅遊。在旅遊過程中,我發現廣西桂林的瑤族有很多非常有趣的風俗。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假如你有一天去瑤族遊玩,看到一位小姑娘脖子上戴着一漂亮的銀項圈,而且這銀項圈外人是不能碰的,這表示她還沒有結婚。因爲每個瑤族小姑娘一出生,家長就爲她訂做這個銀項圈爲她戴上,只到她結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爲解下來。那麼,如你看到脖子上沒有戴銀項圈的,就表示她已成婚了。

假如,你想問一瑤族小姑娘幾歲了,應該問:“你家酸魚淹多久了”她就會告訴你淹多久了,那就是她的年齡。如你說“你幾歲了?”她理也不理你。原來,她們從剛生下來的那天,她阿爸阿媽就一定到街上買條大魚淹下,直到她結婚那天,這魚才能拿出來做給她舅舅吃,別人都不能吃的。

如你是一個小夥子,哪天你到瑤族玩,你可要啦!如有一姑娘踩了你一腳,你千萬別生氣的也揣她一腳。因爲,她揣你一腳是表示她喜歡你,揣得越重說明她越是喜歡你。如你也踩她的話,說明你也喜歡她,同意娶她,那她家馬上就會請全寨的長老來訂親,你就走不了啦!要小心喔!那如果一小夥子看上誰家姑娘呢?他就會在晚上姑娘住的竹樓下唱歌,如姑娘喜歡他,就會和他對唱,如姑娘沒看上她,就會灑一盆冷水下來,那他就會知趣的走了。

同學們,你們說瑤族的風俗有趣嗎?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響徹着蒙古族男兒的聲音。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是蒙古語,“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爲“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一種傳統體育活動形式。每年六月初四開始。“那達慕”有着久遠的歷史。據銘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記載,那達慕起源於蒙古汗國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爲蒙古大汗時,他爲了檢閱自己的部隊,每年7~8月間舉行“大忽力革臺”,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爲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的某一項比賽。到元、明時,射箭、摔跤比賽結合一起,成爲固定形式。後來蒙古族人亦簡稱此三項運動爲那達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別喜愛的一種體育活動,也是那達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賽項目。蒙古語稱摔跤爲“博克巴依勒德呼”,稱摔跤手爲“博克慶”。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飾有精美的圖案,圖案呈龍形、鳥形、花蔓形、怪獸形,給人以古樸莊重之感。

射箭是那達慕最早的活動內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爲許多不同的部落,他們的經濟生活大體可分爲遊牧經濟和狩獵經濟兩種。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以後,雖然狩獵經濟的部落逐漸轉向了遊牧經濟,但狩獵時期長年積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領卻保留了下來,以防外敵侵略和野獸襲擊畜羣。射箭比賽的規則是三輪九箭,以中靶箭數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達慕大會一般舉辦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歡樂之中。

瑤族人民饒有風趣的民俗有“掛袋子”。客人到了瑤族的人的人家中,只要把隨身帶的包或袋子往堂屋的正柱上一掛,主人就知道客人要留下來用餐,都不用事先說明,主人自然會把客人留下了就餐,如果不懂這個規矩,老把包或袋子放在身邊,主人就認爲你還要去別的地方,吃飯往往落空。

在達山瑤中,去別人家吃飯,主人家會敬客人三杯酒名曰:“一碗疏,二碗親,三碗見真心”。

客人一般到主人家做客時,主人家就會把金黃厚實的臘肉爲上品,吃飯時主人會把大塊大塊的臘肉往客人的碗裏夾。

瑤族普遍禁食狗肉,貓肉,蛙肉。凡是生產過的婦女頭幾天是不能吃豬油的。

到瑤族人家做客,吃飯時桌位也很講究,一般是老人和客人坐頭幾位,一些瑤族人還會把雞冠給客人,老人給客人敬酒,其實是一種尊貴。

瑤族人的民風民俗還有很多,大家可以走一走,看一看,瑤族人天性好客會熱情接待你的。

關於民風民俗作文範文7

節日食品是豐富多采的。它常常將豐富的營養成分,賞心悅目的藝術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巧妙地結合起來,成爲比較典型的節日飲食文化。大致可分爲三類:

一是用作祭祀的供品。在舊時代的宮廷、官府、宗族、家庭的特殊祭祀、慶典等儀式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當代漢族的多數地區,這種現象早已結束,只在少數偏遠地區或某些特定場合,還殘存着一些象徵性的活動。

二是供人們在節日食用的特定的食物製品。這是節日食品和食俗的主流。例如春節除夕,北方家家戶戶都有包餃子的習慣,而江南各地則盛行打年糕、吃年糕的習俗,另外,漢族許多地區過年的家宴中往往少不了魚,象徵“年年有餘”。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千百年來傳承不衰。中秋節的月餅,寓含了對人間親族團圓和人事和諧的祝福。其他諸如開春時食用的春餅、春捲,正月十五的元宵,農曆十二月初八吃臘八粥、寒食節的冷食,農曆二月二日吃豬頭、咬蠶豆、嘗新節吃新谷,結婚喜慶中喝交杯酒,祝壽宴的壽桃、壽桃、壽糕等,都是節日習俗中的特殊的食品和具有特殊內涵的食俗。

關於民風民俗作文範文8

蒙古族將過春節稱爲“白月”,原因可能與其崇拜藍色和白色有關。藍色代表蒙古民族自身,而白色代表純潔、吉祥和神聖。

臘月二十三以後,即準備過春節。衣食住等方面皆與平日不同。食物方面,要製作炸油菜子,花樣繁多,尤其是供佛之物,力求美觀。其次是包餃子,俗稱“黃饃饃”或“扁食”。

年三十是最爲熱鬧的一天。全家人皆着新制作的蒙古袍,顯得精神煥發。上午,先要上供祭佛,在佛祖供臺上擺上各種奶食、油食,擺成小塔形狀,上面還要插上特製的金銀花。再用十二個小銅盅倒滿白水,然後點上長明燈。同時開始貼對聯。晚上備好飯菜後,在院外找一平地,鋪好新氈,擺上酒席,開始祭祖。長輩複誦着祖先名字,將酒一杯杯灑在地上,灑向天空。祭祖畢,全家上席。晚輩給長輩敬酒稱辭歲酒。此日,全家不分男女老幼,皆可盡情娛樂,男人多下蒙古象棋,婦女兒童玩“羊拐”,一夜不睡,直至天明。

初一凌晨,擺上宴席,先由晚輩給長輩敬酒,行跪拜禮。男人們跨上早已備好的駿馬,三五成羣地奔向村鎮,逐個地串蒙古包。按習慣此酒每敬必喝,通常是載歌載舞,氣氛熱烈。串包男女經常利用此機會賽馬,尤其是青年男女更不相讓,茫茫草原,縱橫馳騁,冰冷大地上奔淌着生命的熱流,預示着來年無盡的希望。

關於民風民俗作文範文9

令人期盼的春節馬上到了,大家是不是很激動呢?因爲春節好玩的有很多。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味美、餡兒足、飽滿的“耳朵”了,那個味道可比肯德基、麥當勞好吃健康多了,還是中國的傳統食品。這個“耳朵”就是馳名中外的餃子,你猜出來了嗎?

還有孩子們最喜歡的放鞭炮,那“噼噼啪啪”的響聲讓我們感覺很開心,所以,放鞭炮也是必不可少的春節習俗。

過年玩的時候把“腰包”花扁了,怎麼辦呢?不用擔心,有壓歲錢呢!相信你一定會有不少收穫。可是,有些家長要幫孩子保管,我覺得這樣是不妥當的,壓歲錢本來就是給孩子的,否則,孩子會被“歲”這個妖怪抓走。

春節還要貼春聯,貼春聯是爲了增加節日氣氛。此外還要貼門神等等。但你們知道貼“福”的時候爲什麼要倒着貼嗎?因爲這個意思是福“到”了。

現在春節又多了一項活動,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節聯歡晚會。爲了看這項節目,常常要付出熬夜的代價。不過很值,因爲春節聯歡晚會可是非常精彩的。

嘻嘻,相信大家想起了以前過春節的時候許多好玩的事吧,那就讓我們共同期待今年的春節吧!

關於民風民俗作文範文10

竈祭之後,人們就開始準備過年了。

春節前,家家要徹底清掃,人人都理髮洗澡,準備乾乾淨淨過新年。民諺道:“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撣塵土,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理髮師傅們這時也挑着挑子走街串巷,忙於爲人理髮。節前,一般人家在門上貼門神、門框上貼春聯,門楣上掛掛箋,門前插芝麻秸。屋門上貼有”擡頭見喜“等吉祥文句,窗上貼剪紙。屋內擺設的八仙桌、太師椅帶上桌圍椅帔。條案正上方掛上有吉祥圖案、語句的中堂、對聯。條案前方桌上擺設五供、高足盤,放上蜜供或年糕。屋裏掛起大紅燈籠。牆上要貼年畫、福字。

除夕和元旦是春節的高潮,守歲辭歲、送神仙、接竈、祭祖先、吃團圓飯、過橋、摸門釘、拜年等,活動繁多。舉行”接神“、”接竈“儀式時,要將”接神桌“放在院中,置”百份“於案上。”百份“亦稱”天地“,上繪有天地間諸神像。在”百份“前要擺設蜜供、年糕、餃子、蘋果等祭品。夜深之後,人們點上紅燭,開啟大門,燃放鞭炮、燒”元寶“、”接神咒“,貼上準備好的新竈君爺神像。接神完後,一家人在神壇前行叩首禮,並祭拜家中的祖先像或家譜。

關於民風民俗作文範文11

我的家鄉不但歷史悠久,景色優美,而且有許多有趣的節日,現在的伏羊節就是其中之一。

伏羊節就是從入伏的第一天開始吃羊肉,一直到三伏結束,俗稱“伏臘”。

每當節日到來時,家鄉的大街小巷也熱鬧了起來,不但有聖火的傳遞,而且有外國友人的參加。節日中,大大小小的羊肉館的前面都放滿了桌椅,搭起了陽篷,並拉上了條幅。每當夜晚,人們紛紛走出家門,去一飽口福。

我走進羊肉館,看見在一塊小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寫滿了伏羊節菜餚的名稱。有孜然羊肉、紅燒羊蹄、蔥爆羊球、涼拌羊肉、烤羊肉串、涮羊肉湯……我不禁感到小小一隻羊,居然有那麼多吃法,羊身上的寶可真多啊!

如果要問我最愛吃什麼,那就要數羊肉湯泡饃。只見在一米多高的大鍋裏,白色的羊肉湯不停地冒着升騰起來的熱氣。盛上一碗,往裏面放幾片綠油油的香菜,滴上幾滴辣椒油,再放上一小塊羊油,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羊肉湯就做好了。

我喝了三口,汗水就從頭上落了下來。在配上香噴噴的剛出爐的大餅,真好吃呀!爸爸看我大漢淋漓的樣子,笑着說:“伏天喝羊肉湯是爲了驅寒氣,真是‘伏天一碗羊肉湯,不用神仙開藥方’呀!”

關於民風民俗作文範文12

在我們這個民族,有許多的節日,而我們小孩總想着過節,因爲,每逢過節,學校就會放假,雖然作業比平時多一點,但還是有閒暇、玩耍的時間。

我喜歡過節,最喜歡過中秋節,尤其是家鄉的中秋節。因爲八月中秋,正是收穫的季節,我們就可以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

在我們這裏可好了,每年臨近中秋節,媽媽和奶奶就會給我們包月餅吃,因爲,中秋節是要吃月餅、賞月的。媽媽和奶奶坐下的月餅可漂亮了。做下的月餅你別看表面上像是大餅,但上面的圖案就像是雕刻家刻出來的一樣,其中,我最喜歡桂花瓣的圖案,不僅如此,還是用新鮮的面和陷做成的。主陷是:紅糖或白糖,然後再加上點兒芝麻、果仁、花生豆和葡萄乾什麼的。做出來的月餅,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考出來的。只要端在桌子上,就會有一股清香可口的味道,都會讓你的口水垂涎三尺。

我喜歡過中秋節,在院子裏,全家人爲主桌子,吃着月餅,喝着桂花茶,賞着天上圓圓的月亮。有時候,外出在外的家人如果不會來,我們就一邊賞月,一邊想他們,看到天上的月亮就想看到自己的親人一樣,俗話說得好:“每逢佳節倍思親”。

雖然現在街市上有琳琅滿目的月餅,但我還是喜歡吃家裏的,因爲吃着家裏的月餅,覺得好香好甜。

我喜歡過節,但我更喜歡咋家鄉的中秋節。因爲中秋節代表團圓,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着團圓飯多麼好啊!

關於民風民俗作文範文13

我的家鄉雖然是個不起眼的小山村,但是我們村的民風民俗卻非常引人注目,下面我就說說我們家鄉最大的節日,春節的風俗。

我們這兒的第一節日是春節。春節還沒到,家家戶戶進入臘月後會陸續殺豬,特別是在農村裏,殺豬後會請村裏人大吃一頓。我的家鄉除夕定會吃雞、魚、肉這三樣菜,雞必須是雄雞,將它整隻清燉,出鍋裝盤時要讓頭昂起,不僅喻義“步步高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節後的又一輪高|潮無疑就是元宵節了。元宵節吃元宵,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軟軟的白麪裏裹着一團又香又可口的夾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裏慢慢融化開來……元宵節時,什麼事都圍繞着“圓”,那麼自然就離不開燈了,家鄉有一個持續了好多年的習俗——燈會。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總會亮起“徹夜不眠”的紅燈籠,爲家鄉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是因爲這樣,每次燈會,現場都擠滿了人,真可謂是人山人海。所以,後到的我無奈極了。

我們家鄉的民風民俗除了體現在節日的氣氛裏,最大的體現還是在我們家鄉人的熱情好客。

關於民風民俗作文範文14

跟其他地方比,安陽的民俗基本與內地一樣。

春節吃餃子,放鞭炮,穿新衣服,走親訪友;端午節基本只有吃糉子;中秋節吃月餅,走親訪友。義烏物產豐饒,紅糖、火腿、南棗被稱爲義烏“三大寶”飲譽海內外;豆腐皮、腐竹、白字酒、山花梨等名土特產,歷史久、產量大、質量上乘。而安陽的送羊卻很獨特:女兒結婚生子後,每年農曆五月,備上燒餅、油條等四樣禮品,攜子回孃家看望雙親,稱“瞧羊“。民間流傳有“割罷麥子打完場,誰家閨女不瞧娘,瞧娘不是瞧娘,是讓孃家去送羊“之說。

六月由孃家用白麪蒸成羊形麪食24個(大、中、小羊各8個),兼有麻糖、水果、西瓜等夏季食品送到女兒家,謂之“送羊“。此舉取“羊羔跪乳“之意,教育外孫長大成人要孝敬雙親。如外祖父母已故,由舅父、妗子送羊,民間有“妗不倒,羊不了“之說。送羊時間一般是在農曆六月二十日之前,二十日之後送的羊稱爲瘸羊。有的只送3年,有的送到外甥結婚後,有的只要外甥在一直送。安陽城鄉頗爲重視此俗。

豫北好幾個地方都有這個風俗,倒也不是隻有安陽這樣。

關於民風民俗作文範文15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這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端午節的風俗吧。

端午節的風俗非常的多,像吃糉子、賽龍舟、戴五絲線、吃“五黃”等。

說到糉子,我可是很喜歡。我見到的糉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糉,一種是竹筒糉。餡兒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餡的,豆沙餡的,有香米餡的,有糯米餡的,有八寶粥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裏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饞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聽家長說,端午節還有一個故事呢。楚國時期,當時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後,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撈了半天都沒撈到,他們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屍體,就在汨羅江上劃龍船、丟糉子,引開魚蝦。

後來,人們爲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一直把賽龍船、吃糉子的習俗延續到今天。

就這樣,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形成了,而國家也越來越重視端午節的風俗,相處各種辦法保護端午節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