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家風作文

【必備】家風作文錦集10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風作文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必備】家風作文錦集10篇

家風作文 篇1

“知了!知了!”蟬兒不厭其煩地叫着,控訴着火辣的陽光。

“咣噹——”我甩上門,大聲嚷嚷:“熱死我了!”外婆心疼地端來半個西瓜。鮮紅的瓤一看就覺得香甜,我抓起勺子,立馬開吃。“真甜!真爽!”吃好瓜,我心滿意足地躺在沙發上。

“兒子,幹嘛呢!”爸爸滿面春風地走進家門,目光落在茶几上的西瓜皮時,笑容凝固了。

外婆也端來半個西瓜,讓爸解渴。

“媽,您先吃幾口吧!別忙了!”

外婆笑呵呵地說:“不忙,我吃過了!”

爸爸這纔開始吃,不一會兒,他放下西瓜。我擡眼一看,奇怪,爸爸的西瓜中間有一條鮮明的分界線,一半的瓤挖空了,可另一半還是滿滿的。

“老爸,您這瓜吃得那叫有水準,像用尺子分的!”我嬉皮笑臉。

“你知道我爲什麼這樣吃嗎?”爸爸有點嚴肅。

“呃——”我愣住了,有些摸不着頭腦。看看爸爸的那份西瓜,再瞧瞧自己那份被挖得空空的西瓜,我陷入沉思……

直到媽媽回到家,甜甜地吃着爸爸給她留的西瓜時,我才若有所悟。.

晚上,月色皎潔,我和爸爸坐在陽臺上。

爸爸問:“兒子,想明白吃西瓜的問題了嗎?”

我點點頭。

“說說看!”

“因爲,我吃瓜時只想着自己痛痛快快地吃,你卻想着與媽媽分享。”

“是啊,不單單是吃西瓜如此,不管做什麼都不能光想着自己,要心中有家人,心中有他人!”爸爸語重心長地說。

“心中有家人,心中有他人!”我喃喃地說,“爸,我知道了!

月上中天,皎潔的月光下,我覺得自己又長大了一點兒!

家風作文 篇2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最近,隨着“家風”一詞火了起來,腦海中不禁涌現出爺爺奶奶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每個家裏或多或少都會有自己的家風所在。

小時候,每次上學校之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磨牙(亳州俗語,指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跟我說,我去找你們老師。”!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衝突。在奶奶的諄諄教誨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過矛盾。

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於他當年服兵役的經歷,告誡我:“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要從小學會能吃苦,否則不能幹成什麼大事!”爺爺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只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後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類拔萃。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我想。

現在,我已經步入高中,成爲一名高中生,早已養成了樂於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 奶奶還是在每次去學校之前給我上“政治課”,爺爺還是時不時在飯前飯後給我聊聊關於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非常樂於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爲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我一直在想,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

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良家風以打造,那麼我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正,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也會更加欣欣向榮,繁榮昌盛!

家風作文 篇3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也就是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規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就像糧食一般,不可缺少。而當我呱呱落地時“孝順、誠實、謙虛”就伴我隨行

我家的誠實之風。從小爸爸就教育我要誠實守信,因爲它是做人的道德標準。有一次,爸爸和媽媽都出去了,我獨自在家。正當我玩得高興時,卻不小心把媽媽的最喜歡的杯子打碎了,但我沒有跟媽媽說。過了兩天,媽媽說她的杯子不見了,怎麼也找不着。這時我顯得特別緊張,站在那不敢動,爸爸看出了端倪,拉着我說:“你一定知道媽媽的水杯去哪了,是不是?我低下了頭,說出了事情的經過。可是爸爸並沒有批評我,還表揚我是誠實的好孩子。他還說:“杯子碎了還可以買,可誠實是買不回來的。”我把他的話深深的埋藏在心靈的深處。

我家的孝順之風。百孝順爲先。從我記事那天起,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的孝順就刻在我腦海裏。他們從不和爺爺奶奶頂嘴,家裏的大小事情,爸爸媽媽都會聽取爺爺奶奶的意見。有時奶奶發脾氣,爸爸總是陪着笑臉,不停的討好。事後還不忘教育我:“奶奶年紀大了,有時事情做得多,就會有脾氣,我們要讓着她。上次奶奶得了重病,住院了。爸爸媽媽天天去看望她,希望她能早點好起來。媽媽曾經對爸爸說過“百孝順爲先,孝敬是沒有底線的。”就在這一刻,我暗暗下定決心,我也要做一個孝順的人。

我家的謙虛之風。有人說:成功來自於謙虛。因爲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去年,我被評爲省級四好少年,我非常得意。那孔雀般驕傲的尾巴就翹了起來。家庭聚餐時,還在姨媽和表妹的面前賣弄,媽媽用嚴厲的目光看向我,我還不以爲然。回到家,媽媽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小荷才露尖尖角’,你的不足之處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也有很多。剛取得一些成就就在人前賣弄,這樣對嗎?”我慚愧的低下了頭。媽媽又說:“即使以後取得了一些成就,也不要沾沾自喜,要時刻勉勵自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樣才能取得更大更好地成就。”這時我對媽媽說:“媽媽,我錯了。我以後一定不會驕傲的!”

樹立和繼承端正的家風,是”正能量“的傳遞。有了這些優良的品質,我們的家,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更和諧,更幸福。

家風作文 篇4

家庭是藍天,我是小鳥,沒有它我將無法飛翔;家庭是雨點,我是小草,沒有它我將無法生長;家庭是陽光,我是樹苗,沒有它我將無法成長。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

父母從小告訴我,做人要善良。有一次,我故意向一條小道扔小石頭。雖然小道又窄又

偏僻,但爸爸看見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並教育我說:怎麼能這樣子呢?怎麼了?我感到爸爸十分生氣,但又委屈地說。你這樣可能會讓騎車的人摔倒,這等於是在陷害別人!爸爸激動地說着,我在一旁默默地聽着,慢慢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看到我好像意識到了錯誤,爸爸的口氣緩和下來了,繼續說:孩子,你應該還記得去年摔倒的痛吧?騎車摔倒比那樣還痛!我下意識地捂了捂右手,那道傷,令我十分難忘。這時,爸爸變得和往日那般慈祥,說:快把那些小石子撿起來吧。好!一個教訓,讓我知道,我應該小心地做每一個環節,我生怕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傷害到他人。當然,做人還要守時,雖然媽媽沒有給我講到那些道理,但卻總是用行動告訴我這個道理。

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的時候,媽媽總是要提早幾分鐘到達。她說,這樣,纔不會讓別人等我們。有一次,我還戲謔道:寧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着媽媽,養成了守時的好習慣!父母的一些舉動,總能影響到我,我覺得這就是從中培養出來的。

我也有錯的時候呀!六歲那一天,一個舅舅家的小男孩來我家玩,玩了許久,舅舅便把他拉了出去,在家裏的沙發上,一個玉像項鍊落在了那裏,眼尖的我馬上跑到那裏坐下假裝看電視。摸到項鍊後我馬上回房間把項鍊藏好,在晚飯後,我心中忐忑不安。爸爸媽媽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反覆問我發生了什麼事?我吞吞吐吐的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的告訴了爸爸媽媽。我馬上把項連結給我媽媽,媽媽語重心長地說:做人要拾金不昧,不論是在哪裏撿的也要還給主人,不然主人一定會擔心的。媽媽把項鍊還給我小男孩後,他連聲謝道:謝謝姐姐。

而我卻情不自禁地低下了頭。透過這件事我知道了無論怎樣面對多大的誘惑也要想想後果。

家風作文 篇5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家的家風。具體在我們家,從爺爺奶奶到爸爸媽媽,他們告訴我最多的就是——節約用水,這就我們的家規家訓。

我的爺爺奶奶年輕就很節約。在我剛上學時,爺爺奶奶告訴我,在他們小時候,食物很少,水更是少的不能再少了。

在老家裏,有一個壞掉的水龍頭,一分鐘左右就會滴一滴水。他們把瓷碗放在水龍頭下面,一天能得到一碗的水。就算很渴,也不會去動那碗水,因爲那是要澆地的水。

如果不給小麥澆水,到了秋天他們就沒有東西可以吃了。每當他們想要喝水時就會跑到麥地裏找幾根麥葉,喝上面的露珠來解渴。

每當到了夏天,水都特別容易被太陽蒸發,他們就想了一個好辦法。在水龍頭下面的瓷碗上放一塊破布,水只能進不能出。因爲那時的水很稀有,天氣又很乾,他們不得不要節約用水……

在爸爸媽媽長大了之後,水已經很充足了,不是那麼稀有。他們已經不需要去節約用水了,想要喝水,可以大膽放心的去喝。那時已經有很少的人去種地了,所以他們也是用錢來買食物,所以根本不用擔心,沒有水去灌溉麥苗。

但是爺爺奶奶從小就教育他們要節約用水,不管多小的一滴水都不能浪費。那時他們已經把老舊的房屋重新修理,但那壞掉的水龍頭並沒有被遺棄,她的下面永遠放着那個老舊的瓷碗,儘管一天只能得到一碗水,並不夠四口人解渴。可他們還是堅持了下來,節約用水的這個家規。

現在我們三代都住在一間房子裏,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都很節約,而我從小過着富裕的生活,沒有一點節水意識。一次,我們整個小區都停水了。所有住戶都出去買桶裝水,而我們家就是個例外。因爲大人們的節約用水,儲存了許多的備用水,根本不用擔心用水喝水的問題。這件事之後我也學會了節約用水。洗臉洗手的水,可以再拖地。洗過衣服的水也可以再衝馬桶。淘過米的水可以澆花……直到現在我們家的家規還是——節約用水。

現在非洲兒童連喝的水都沒有,更別說洗澡洗臉的水了。我希望大家也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讓它也變成你們家的家風!

家風作文 篇6

起先,我不明白什麼叫家風,問了媽媽以後才知道,家風就是一個家族傳承下來的做人做事的風氣和道理。就好像“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道理一樣。媽媽告訴我,我們祖祖輩輩都是農民,沒有大學問,但說到家風,還是有一些傳承下來的,最重要的幾條是:誠實守信、勤儉節約、孝敬長輩。

誠實守信在我家就是言行一致,履行諾言,自己定的計劃或規矩一定要履行。比如說:不論什麼課都必須提前幾分鐘到場,家庭作業完成後纔可以玩,答應別人的事必須要做到,不能爲了逃避責任而撒謊等等。幼兒園時學到《狼來了》的故事,小男孩因爲撒謊騙人,失去了別人對他的信任,最終導致了被狼吃掉的悲劇。這個故事給我的影響很深,從那時開始我絕不會因爲好玩或逃避責任而撒謊。

勤儉節約也是我們家的規矩,因爲祖輩都是農民,深知糧食來之不易,財富是辛苦積累的。記得前幾年的一個夏天,我和媽媽回外婆家,正好是收割稻子的時候,看着烈日炎炎下的外公外婆,揮汗如雨。我才明白從一顆種子到一碗香噴噴的米飯,匯聚了多少的艱辛與汗水。現在家家戶戶的生活水平好了,隨處可見的剩食越來越多,這是一種不好的現象,我們不僅要堅決抵制,還要從自身小事做起,不浪費糧食,不隨意買玩具,節約用水用電,在勤奮創造勞動成果的同時更要珍惜勞動成果。

孝敬長輩是中華傳統美德,也是我們家最基本的家風。爸爸媽媽常教導我,見到長輩要問好,要體貼,要幫助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雖然我們現在不和爺爺奶奶住一起,但到週末或過節時肯定會回家看望他們,平時經常也會打電話問候,如果知道他們身體不舒服,就會第一時間帶他們去看醫生。有了爸爸媽媽的以身作則,我更明白孝敬長輩的道理。我會記得爸爸媽媽的生日,會在生日前做好禮物送他們祝福,我會在家庭作業完成後幫媽媽幹一些家務,我會在媽媽身體不舒服時幫她買晚飯。我相信只要堅持孝敬長輩,我們肯定是一個和諧的家庭。

家風是一種精神財富,是一種正能量,我要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努力的把我們家的家風傳承發揚下去。

家風作文 篇7

我們家並不富裕,但很幸福。我的爸爸媽媽文化程度不高,因爲家裏的經濟原因,爸爸只上到小學六年級就輟學了,媽媽也是。因爲文化程度不高,他們只能幹最辛苦的活,每天早出晚歸,爲了養活我們一家老小。

可是,我的爸爸從來沒有放棄過學習的機會。我家小小的書桌上整齊地豎着一排書,這些都是爸爸的“寶貝”,平時我碰都碰不得。有一次,我由於好奇,翻開了爸爸的書,一不小心撕壞了一頁。爸爸發現後,狠狠地訓斥我道:“書是用來學習的,是你能用來玩的嗎?”訓罷,他立刻去找來透明膠,小心翼翼地把書修補好,並輕輕摩挲它的“傷痕”,彷彿這道“傷”就劃在爸爸的心頭一樣。也是從那天起,我對學習的魅力更好奇了。

六歲的生日那天,我收到了人生的第一本書,爸爸親手交給我的時候,我彷彿接過了重大的使命。那本書叫《成語故事》,每篇都是一個小故事,配上可愛的卡通圖畫,十分吸引我。可是上面的漢字我卻一個也看不懂。於是,我每天在睡覺前讓爸爸給我講述書裏的各個生動的故事和蘊含着的深刻道理。漸漸地,我感到爸爸每天給我讀書的時間太少了,一點也不過癮。要是我把書裏的漢字都學會了,這樣的話,我就可以什麼時候想讀故事就什麼時候讀,這樣多自由啊!

於是,我每天讓爸爸教我識字。我經常坐在自己的.房間裏複習爸爸教我讀的字,經常忘了玩耍,忘了時間。在漫長的一年裏,我的堅持、用功得到了回報。在那一年裏,我一共認識了200多個漢字,差不多能將《成語故事》中每個小故事讀完。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我會立刻跑去問爸爸。上一年級時,老師教的字我差不多都認識。這讓我獲得了很大的成就感,也讓我每天都過得充實、快樂。

如今我已經五年級了,我家小小的書桌上每年都會新添幾位“成員”,其中有一半都是我的“寶貝”,而且我還把爸爸的“寶貝”們也翻閱了個遍。

家風作文 篇8

許多家庭都有自己的獨特的一面,我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風是“節約風”。

我家最過日子了,奶奶說這叫節約,不是提倡光盤行動嗎,在我家,只要有幾道菜,幾碗飯,就會有幾個空盤子幾個空碗。

記得有一年過年,大家都知道“正月初一不動刀”的風俗吧?奶奶每年過年都會多包些餃子,留着初一的時候吃,結果那一年奶奶竟然忘記了,所有的餃子都下鍋了。結果爲了節約,全家總動員,來了個除夕大光盤行動,所有的餃子一掃而光,我們也充得不行了。結果第二天,正月初一沒飯吃了,幸虧去舅爺爺家去拜年,舅爺爺留我們全家吃飯,這才避免了“饑荒”。舅姥姥對我們家的節約風不時的“嘿嘿”的傻笑。

我們不光節約糧食,還節約用水呢!在我們家,廚房裏,洗刷間裏,盆盆罐罐到處是。洗菜的水衝廁,下雨的水澆花。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有時候也會鬧出笑話。有一次,奶奶找了一個礦泉水瓶子,裝上了空調的水,準備給花兒洗澡,結果去找錐子給瓶蓋扎眼的時候,我放學回家,看見桌子上有瓶水,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來咕咚咕咚喝下去小半瓶,咂咂嘴,咦,這味不大對頭呀,怎麼這個味?這時奶奶出現了,原來是接的空調水呀,我的奶奶呀,真節約呀!

爺爺奶奶常說,節約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也是我們家世世代代人應該繼承的家風的美德。

你家有什麼樣的家風?一起來秀一下吧!

家風作文 篇9

中國是禮儀之邦,每個國家都有國風,每個家庭都有家風,當然我的大家庭也不例外。

茶風

我的父親那輩有兄弟五個,由於爺爺比較愛茶,所以他們都愛品茶,尤其是大伯對茶更是有一些見解,大伯常常教育我們兄弟幾個:人就好似一道茶,要把人生看做品茶,要把品茶看做精神上的享受和藝術及人品上的薰陶。所以我明白了大伯爲什麼愛茶,雖然我對茶是一竅不通,但我從大伯那裏明白了茶風的重要性。

飯風

我們這個大家庭有幾十口人,吃飯時總是熱熱鬧鬧,但由於爺爺從小就教育我們:用飯時,長輩先,晚輩後,長輩吃完晚輩來。所以我們在一起聚餐時總是有條有序的。小時候我總是端着碗亂跑,拿着筷子敲碗,爺爺就說我是小乞丐,而且說我這行爲放在古代是要捱打的。

客風

中國人最注重外來之客,我的家庭也不例外。記得有一次父親請親戚朋友聚餐,我興高采烈的對父親說:“爸爸,我去坐在爺爺旁邊吃飯了!”可沒想到父親卻對我嚴厲的說道:“不行,主客用餐,客爲先,這是規矩,你這行爲是對客人的極不尊重,一會兒客人要是走了,你要在門口說問候語。”就這樣我餓着肚子在門口將一個一個的客人送走。

我的家風雖然不是最璀璨的,但我希望大家能記住它:人似茶,品德優,習慣良;用餐時,長輩先,晚輩後;客人到,主人迎,客人走,主人送。這就是伴我成長的家風,我希望家風能一代一代的傳下去,實現家風的價值。

站在窗前,望着漫天飛舞的雪花,我又好像回到了鄉下的小院,看爺爺每天忙進忙出,耳畔彷彿又聽見了爺爺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幫助別人,快樂自己。”雖然現在爺爺已經不在了,可那段記憶卻依然鮮活。

爺爺是一名退伍老兵,一輩子爲了革命工作忙忙碌碌。退休之後,本是該享清福的時候,可是爺爺卻閒不下來,反而更忙了。每年放寒假的時候,我總愛去爺爺家,還記得那時爺爺家的小院總是人來人往的,那時還小,我很是不解,他們都來找爺爺幹什麼啊?時間一長,我知道了,原來心靈手巧的爺爺退休之後學會了修收音機、電視等小家電,村裏面有誰家的家電有問題了,就會拿到爺爺家的小院來修,有時候甚至忘了吃飯,經常需要叫幾次才能停下來。家人都勸爺爺以身體爲重,可爺爺總是一笑了之。爺爺爲大家修小家電可從來不收費,我覺得爺爺好傻呀,可每次,爺爺總會告訴我說:“孩子,大了你就懂了,只有幫助別人,才能快樂自己。”那時,太小,似懂非懂的。現在大了,懂了,可爺爺已經不在了,但這句話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裏。

每當放寒假的時候,我還是會回到爺爺的小院,雖然再也不見爺爺的身影,可我知道爺爺沒有離去,爺爺,我會接過你手中的槍,像你一樣儘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每當在學校有同學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我總會爲他耐心講解;每當在路上有人不小心跌倒的時候,我總會毫不猶豫的把他攙扶;每當在小區看到地上掉落的垃圾,我總會默默拾起丟進垃圾桶。雖然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我每次做的時候,總彷彿會看到爺爺滿意的笑顏。

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正如歌中所唱“最美的是一顆願意幫助別人的心,最快樂的是做一件幫助別人的事”。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後,我都會像爺爺一樣,秉承這一良好家風,讓它和我一起成長。

家風作文 篇10

星期六中午,爸爸媽媽帶我去飯店吃飯。點好菜之後,媽媽微笑着朝服務員點頭道謝。吃飯時,爸爸媽媽不時提醒我和弟弟要安靜地用餐,不大聲喧譁,以免影響其他顧客。結賬之後,我們把剩餘的飯菜裝進餐盒裏打包帶回了家——“光盤行動”可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

這其實每天都會發生,在每一個家庭裏。父母們總是身體力行,把好的家教和好的家風傳遞給家裏的每個孩子。

我們經常聽父母說:“家教和家風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每當這時,我總是會想:家教和家風究竟是什麼呢?它們究竟有什麼用呢?

家教,是指家長對子女的言傳身教,透過自己實際行動來教育子女做人做事的禮節。家風,則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及行爲的一種傳統風尚和德行傳承。家教的重點在於道德、禮節方面;家風的重點在於習慣方面。好家教是祖祖輩輩留下來的經驗,使人博學多才,必然代代相傳;好家風是無聲的教誨,如果銘記在心,定會代代受益。好的家教、家風使子女從中吸取到積極、健康的正能量,對於他們的一生是至關重要的。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才能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

好的家教,是一種充滿正能量的經驗。它一代一代地傳下來,融入了祖先的智慧。擁有好的家教,無疑是一種福氣,因爲它總是能在關鍵時刻給你一些好的建議,讓你做出更好的決策;或是在緊張關頭提出一些好的想法,使你化險爲夷。

好家風的養成,是每個家庭必須做的重要事情之一。在過馬路的時候,不闖紅燈,綠燈再走,既是對自身安全的保障,也是避免事故對他人帶來不便和傷亡的措施;在排隊的時候,不插隊,不推搡,便是對他人的尊重;在乘公車的時候,主動讓座位,則是對他人的理解與謙讓。這些生活中的好家風一點一滴積攢下來,就是全社會的好風氣。這時,無論走到哪裏,都是一道美麗的、值得讚揚的風景。

曾任過美國總統的里根,不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嚴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絕不讓他們依賴父母;北宋名臣司馬光在總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後,告誡其子:“有德者由儉來也”、 “儉以立名,侈以自敗”。名人名家的故事也告訴了我們,好的家教家風是有多麼重要。在今後的日子裏,我們一定要養成好的家教家風,讓它們爲我們所用。

好家教、好家風,是讓我們受益終生的朋友。它們時時刻刻都在幫助我們,不斷把我們向好的方向引導。我們一定要時時與它們相伴,讓所有人都自信、陽光地生活在這個星球上,讓整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歡聲笑語!

標籤:錦集 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