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國學作文

國學作文600字集錦9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國學作文600字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學作文600字集錦9篇

國學作文600字 篇1

輝煌中國六十年飛逝,轉瞬間中國迎來六十華誕,改革開放也已經走過三十年,儘管我是和平中國成長的,但我也知道祖國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每當我翻開爺爺當年的照片,生活是如此落魄。以前全是鄉間小泥路,從爺爺家到爺爺的姥姥家有10公里,當天還沒亮就已經從家裏出發,可是當天已經漸漸轉黑的時候還在半路上,一會兒不休息也不能趕在天黑到家。爺爺他們還騎車去北京,步行去天津,對我們來說已經是天方夜譚了。而再看看現在,一條條柏油馬路既不顛簸也不泥濘,現在從我家到爺爺家開車不到5分鐘就到了。公交車增多了,設施改善了,不僅有普通公交車,還有較爲先進的豪華大巴、雙層巴士,車內安裝了空調、移動電視。

我出生時已經不知道父親小時侯還有過憑糧票、布票等票證供應生活用品的時代,能吃上粗茶淡飯就滿足了,不能吃上的只能吃樹皮、草根,如果沒有樹皮、草根,他們就吃山上的觀音土。而現在我們的物質需求越來越高了,不僅要吃好,還要吃健康,人們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色、香、味俱全,多吃水果,少吃高脂肪的食物。

中國開放30年來,人們的生活可謂日新月異。在媽媽的記憶中,從第一個固定電話,到現在一人一部手機;從過去的小黑白電視,到現在的液晶寬屏數字電視;從初次接觸電腦,到現在電腦普及;從鄉間的泥濘小路,到現在的柏油馬路;從票證時代到金錢時代,我深深的感覺到了中國的快速發展。

現在作爲小學生的我們能爲祖國做什麼?我們只需要撿起馬路邊的一張紙,這是愛國;認真學習中國文化,傳承古國文化,這是愛國;發揚優良傳統,做到誠實有禮,這是愛國;爭取全面發展,這也是愛國。

國學作文600字 篇2

古人曾雲:“活到老,學到老。”自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要與國學相伴隨。可又有幾人想過,何爲國學?爲什麼要品讀國學?怎樣才能讀懂國學呢?這的確是個令人深思熟慮的問題。從古至今,多人騷人墨客前赴後繼,都在探索先輩們留下來的國學經典中的真諦。

當我們還牙牙學語時,就已經開始背誦《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那時看着一個個空洞乏味的符號,只知道茫然地去朗讀,完全不能領會它的真正意義,和去背誦它背後的良苦用心。一直到後來長大了,才懵懵懂懂的知道那一個個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話語中包含的人生哲理。它深深地吸引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益友。可以說,《三字經》已經成爲了我童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後來漸漸長大了,讀的書又多又雜。但真正能給予我人生道理的,仍是那些百讀不厭的國學經典,而那之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的重要性也是顯而易見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讓我明白學習,必須學思並重纔能有所成就;“謙受益,滿招損”讓我明白爲人處世要謙虛,不能驕傲自大、自滿,否則就會像關羽“大意失荊州”一樣;“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讓我明白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地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在成長道路上,國學經典讓我變得沉着、變得頑強。

國學經典彷彿一朵花,散發着縷縷沁人心脾幽香,陶醉了我;國學經典彷彿一艘船,破開了澎湃的驚濤駭浪,承載着我;國學經典彷彿一朵雪蓮,綻放着片片神聖潔白的花瓣,淨化了我;國學經典彷彿一幅畫,描繪了亂世中哀鴻遍野的場景又現眼前,震撼了我。

讀懂了國學經典,你就銘記了歷史,讀懂了國學歷史,你就掌控了人生!

國學作文600字 篇3

中國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而且種類繁多,比如書法、古詩、國畫和經典文學等。《論語》教我們做人正直磊落,《弟子規》教導我們爲人處世的規範,《大學》教導我們格物致知……

我最喜歡經典文學,它裏面有非常多的分支,比如:醫學中的黃帝內經,詩詞中的唐詩、宋詞、元曲。今天就和大家說說我和經典的故事吧!

我從小就不喜歡看書,媽媽經常逼我背唐詩宋詞,我特別不樂意!記得有一次語文測試,媽媽叫我好好複習一下以前學過的古詩,我不耐煩地答應了,可拿着書本翻了幾頁,就玩起了iPad遊戲,根本沒認真複習。第二天,我拿到卷子就有好幾句詩不會默寫。情急之下,我想起了《論語》裏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才明白,學過的知識要經常溫習,這也是一件快樂的事。從此,我對經典的看法大大地改變了!當然,這其中也有我們親愛的吳老師的功勞。她經常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來給我們上國學經典課,慢慢引導我們,讓我們瞭解了越來越多的國學知識。看了中央電視臺《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中國成語大會》等節目,我知道了什麼是“腹有詩書氣自華”,漸漸地我愛上了國學經典。

現在的我會時不時地蹦出幾句詩詞,連爸爸媽媽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哈哈,我現在也是有內涵的人了!《三字經》、《論語》、《弟子規》等已成爲我成長路上的嚮導,是我學習、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國學經典就像一位嚴肅的啓蒙老師,教會我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不斷修正我的壞習慣,伴我成長!

國學經典是中國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品讀國學經典,感悟國學精粹,讓我受益終生。

國學作文600字 篇4

品讀《論語》,是一種精神境界的提升,那小小書上的每一個字都凝結了孔子及其弟子一生的心血,帶給人心靈上的一種寧靜,讓人感觸多多。

《論語》篇幅不多,卻出現了一百多次的“君子”。孔子不正是這樣的人麼?對學生,他以身作則,沒有半點虛假,他遊說列國,就是想把他的思想散播在人們心中,教給大家做人的道理。《論語》中還特別利用季氏之類的小人來襯托出君子的高大,於是,“君子”成了《論語》中的主角。到底怎樣纔算君子?古人認爲:梅、蘭、竹、菊代表君子。這就表示“君子”需要有堅韌不屈的精神。君子不能不堅強剛毅,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不能只對眼前的小小成功沾沾自喜,人生的道路還很長,責任還很重。但是將“仁義”作爲自己的責任,會感到無比快樂。“君子”正是如此,往往將“仁義”作爲自己爲人處世的原則,一直向前,不論路途多麼艱險,絲毫不退縮。

子曰:“君子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君子在沒有做成事情之前,不會誇誇其談,而在做了以後也不一定向世人說是自己做的。君子不會向大家誇耀自己的成功,而想着繼續努力,這不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精神嗎?

“君子”是《論語》中的主角,那《論語》中的配角便非學習精神不可了。

《論語》中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一句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確,只學習不思考就會惘然無知而沒有收穫;只思考不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肯定。它叫人學習要動腦子,不要一味的搞題海戰術,要學會思考和總結。只有在努力的基礎上,學會思考,自己的學習纔會事半功倍,纔會更上一層樓。

我把這句話作爲自己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學習要講究方法,不要一個死腦筋走到頭,才發現是個死衚衕,要經常反思總結。並且時刻提醒自己,只有親身付出,纔能有所回報,不要坐等花開。國學經典是中國文學寶庫中的璀璨之星,品讀國學經典,感悟國學精粹。一部《論語》,受益終身。

國學作文600字 篇5

現在的人們對國學是十分厭煩的,因爲他們對白話文接觸的時間長了,漸漸認可了白話文。並且他們認爲國學畢竟是文言文,文言文雖然比白話文簡煉,但它始終沒有白話文那麼通俗易懂。

也許是我的媽媽在懷我的時候胎教用的是《論語》,所以我對國學乃至古文都不厭煩,反而對其情有獨鍾。

我認爲學國學應該由淺入深,學習時從胎教開始,胎教可以讀《三字經》,到孩子長大一些後,一字一句地教他讀《三字經》,熟讀成誦。

孩子長到八歲時可以讓孩子慢慢地先認識、熟悉一下《論語》,到孩子十歲時可以讓他獨自閱讀,遇到不認識的字要向家長請教,當他們草草看完一遍時,家長再把一些句子裏的重要字、詞解釋給他們聽,並把一些至理名言的意思講給他們聽,讓他們背誦。

當孩子到了十二歲時讓他們再次閱讀《論語》,讓他結合書下注釋更深一層地去理解書中的一些道理,去領略孔子及其弟子的儒家思想———————“仁”和“禮”,學習他們的“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懂得如何去分辨人世間的真、善、美、假、惡、醜,把從《論語》讀完再去讀其它的書。

學好國學可以爲國學栽培出許多棟樑之材,更好地治理國家,使人民變得更文雅了,從而使社會更爲安定,使國家理爲富強。

正如《論語》中有一句是“子曰‘質性文明野,文勝質明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要內外兼修。假如一個人學問很好,卻拙於言詞,不會表達;或者說品德很好,卻儀容不整,不夠雅觀,給人呆板、粗野的印象,這就是“質勝文”。反過來,假如一個人的言詞非常流利,卻沒有內容;或者說相貌堂堂,威儀過人,卻品德低下,給人浮誇、虛假的印象,這就是“文勝質”。所以說“質勝文”或“文勝質”、都有所缺憾,因此我們要表裏如一,成爲真正的君子。

我們應當多學國學,這樣會使我們受益匪淺,提升自身價值,成爲品德高尚的人。

國學作文600字 篇6

在我還對周圍一切都懵懂無知的時候,母親就常在我耳邊經常讀:“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稍稍懂事時,母親又給我逐字逐句地教我:“人之初,性本善……”,從此以後我便深深地迷上了國學經典。

上了小學後,我每次做作業都很不認真,甚至是邊做邊玩。母親很生氣,在暑假時和我溫習了之前學過的《論語》,論語中有一句“學而不知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深深觸動了我。它告訴我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僅靠認真,學習不會有多大的進步;只掌握思考方法,卻不認真,成績也不會好。只有兩樣具備,才能取得好成績。每當我做作業時,思想準備又“開小差”時,我都會用這句話來激勵自己。果然,在新的學期,我的成績越變越好,母親也把這一切看在眼裏,心裏很高興。

9歲半時,我開始有些叛逆,愛對父母亂髮脾氣,於是,爸爸買了一本《弟子規》給我讀。當我讀到“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這幾句時,我一下子恍然大悟,對之前的所作所爲後悔。

去年的母親節,因爲我讀了《遊子吟》,所以我過得很有意義。那是因爲母親還沒下班,我就偷偷地把飯煮好,又煮了幾個菜,等母親下班回家,我一聽到母親用鑰匙開門的“咔咔”聲,就把飯菜用罩子罩起來。看見母親疲憊的臉,我的心酸酸的,淚珠差一點就掉了下來。母親看到了我煮的菜,很感動,緊緊地抱着我,像怕我跑掉似的。吃飽飯後,我拿出我的“祕密武器”捶背玩偶!我用它那圓圓的“錘子頭”幫母親捶背。我看母親落出心滿意足的微笑,心裏太高興了!

後來,我在學校又參加了“中華頌”之類的朗讀比賽,都是因爲平時多看了國學之類的書,我才能一次又一次的獲得好成績。

國學經典誦讀,您不但給我學習、生活帶來了幫助,還讓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您是我生命裏一盞明亮的燈,照亮了我前行的路,未來的路就算再崎嶇坎坷,我也會迎難而上。我愛您!

國學作文600字 篇7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華夏文明璀璨奪目。中國,一個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大國,在歷史的長河中,古人不斷創作出新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猶如久旱逢甘霖的禾苗,讓人看到希望,也像嚴冬中的熱火,讓人感到溫暖,更似盛夏中的一捧涼水,沁人心脾。國學經典深深鑲入了我們日常生活之中,從小伴我成長,指引着我,滋潤着我。

很小的時候,我就已經接觸到了一些國學經典。依稀記得,上小學時在課文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當時,我不太明白,後來老師告訴我說:“這句話就是讓你珍惜時間,不要等到老了,才後悔當年沒用心好好學習!”我當時一聽,立馬下定決心要改掉貪玩的習慣,好好學習,千萬不能落了個“空悲切”的下場。國學經典就像我的啓蒙老師,使我從小就定下了以後努力的目標。

記得有一次,我犯了錯,不知怎麼的,雖然老師沒罰我,但我小小的心卻總是在埋怨自己,連着好幾天沒有心情上課,老師見我這樣,遞給我一張紙條並對我笑了笑,示意我開啟它。我看了看紙條,上面是一句話:“人非聖賢,孰能無惑?”我一子就開朗起來,是啊!人怎麼可能不犯錯呢?但只要我們調整心態,敢於面對錯誤,改正錯誤,那這就是一次鍛鍊,只有我們不斷改正錯誤,才能更加接近完美。這時,國學經典又像一個朋友,拉着你走出了迷惘的陰霾。

國學經典,是在古代歷史文明長河中沉澱下來的瑰寶,其中蘊涵的哲理爲我指明瞭人生的道路,在這條路上,我將與它共同前行,走向那光明的未來。

國學作文600字 篇8

我有一個溫順、漂亮、仁慈、嚴格的老師,她就是我的班主免——王曉晴老師。王老師有一單晶瑩的眼睛,不大不小的鼻子靈活的嘴巴,漆黑的頭領。

王老師對待我們就像媽媽看待從未的孩子一樣。有一句話說:“父母給了孩子性命,老師給了孩子一個有常識的靈魂。”王老師除了教給了爾們書標上的知識,還教我們許多其餘的課外知識比方:牛頓的故事、周總理的故事、怎麼做個好學生等等,都是王老師教的。記得一次早讀課上,王老師對我們說:“昨天我們來學邦學經典,首先我們去讀一下總序,請跟我讀:‘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疏仁。有餘力,則學文。’”全班共學隨着思地整潔而洪亮。她不僅教我們腹誦,而且還把《兄子規》的意念告知我們。她說:“這是聖人的訓導,我們做學生的的應當遵照的規則。首先咱們做長輩的在家要孝順父母在外點要愛弟長,在學校面要和同窗們賴惡地相處。作事談話要嚴厲請求本人還要十分道信譽。要有一顆愛口,要親熱有賢德的人。最後有時光跟精神要美佳教習迷信文明知識,多望書才幹成爲一個有用的己。”從這當前我們齊班同學都照着王老師說的往做,皆盼望以後成替一個有用的人。此外,還給我們講了很多典故,好比《斷織學子》、《黃臭暖席》、《孔融讓梨》等等讓大野清楚了良多幹我的情理。

王老師仍是一個嚴厲的老師,她批駁人時固然表面看訖來很嚴厲,可是在我心目中依然是最美麗的。該她表彰我們的時候,她的實在心靈就浮現沒來了,溫柔的聲音,微啼的臉龐瞅伏來更添美麗。有人蒙傷了,她那擔憂同學的表情更加讓我們激動。有同學生病了,王老師一邊忙着擊電話慰勞,一邊籌備上課的內容,忙得不可啓接。

王老師是我心綱中最棒的老師,也是我最尊重的老師。我要祝王老師永遙健康、俏麗!

國學作文600字 篇9

自中國實行了合校的政策,一切似乎都不同了。沒有了三本院校但是一切改變了嗎?沒有。

沒有了三本院校這個名稱不代表沒有了三本院校,只不過現在的三本生拿的是二本的畢業證而已。三本大學青島農業大學與青島大學合併後改名爲自然科學系,然而教導的老師沒有改變、師資力量沒有改變、學習氛圍也沒有改變。它改變了什麼呢?只不過有了別樣的名稱而已。

青島大學正式申請了一本大學,而在三大校區內又有多少二本和專科。青島大學與青島中國海洋大學之間只隔了一道“青大一路”,然而兩校的師資力量差別有多大就不言而喻了。

在青島大學裏四處走動你會發現在上晚自習的人少得可憐,圖書館裏的幾位也是爲了考研而在奮鬥。學習氛圍十分淡薄。中國海洋大學呢?可能一個教室都裝不下所有人,爲了聽課的時候有位置坐,有人寧願自己餓肚子先去教室佔位,然後等着另外幾位同學吃完後把吃的東西給他帶來在教室裏面吃,這樣的學習氛圍,怎麼比較?在中國海洋大學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學習上,而在青島大學絕大部分的注意力都在玩上。

合併學校是一把雙刃劍,有好處自然也有糟糕的地方。像上文所提的青島大學,合併了周圍的大部分二本和專科學校而自身的力量並沒有得到加強。而浙江大學可謂是強強聯手: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等。共同組合使浙大實力迅速提升,雖然位居北大、清華之後但是“211”第三的位置是不可能被替代的。浙大校長曾經說過:“我們要保持‘小三’這個名次!”浙大的強強聯手不值得深思嗎?

如果中國學校都想浙大這樣中國發展就不用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