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國學作文

精選國學作文彙總八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學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國學作文彙總八篇

國學作文 篇1

國學,你是沙漠中的綠洲,給了我希望;國學,你是黑夜中的明燈,給了我光明;國學,你是陽光雨露,沐浴我茁壯成長。國學,是我的最愛。

現在,我已經跨入了國學的大門,準備去這浩瀚的知識海洋暢遊。國學,能使我讀聖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與經典通行,與賢爲友;國學能使我瞭解更多的課外知識,使我學習做人的道理。使我們做國學的好夥伴,國學的讀者吧!

《論語》教我們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視仁德;《弟子規》教導我們爲人處事的規範;《孔記》告訴我們修身做人的準則;而《大學》教導我們要格物致和……

說實在的,我覺得古人挺幸福的:小時候就有這麼一套叫你怎沒做人的書,使自己不斷改善。“德”是《弟子規》主要講的內容,他教會你如何尊重長輩,愛護小輩,孝敬父母老師,關心兄弟姐妹。時時刻刻都要以“德”爲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爲重,真正的做到尊師重道、尊老愛幼。

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家有利於提高民族文化素質,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我們一定要抓緊時間學習這經典的國學,去品味其中的真情實感,學會出事,學會做人。

國學作文 篇2

今天,周老師教了我們《弟子規》中的一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告訴我們聽到父母呼喚我們的時候應該立即回答,不能遲緩,父母叫我們做事情的時候,要馬上去做,不能偷懶。但是現在很多小朋友都沒有這樣做,有時候爸爸媽媽叫我們做事情的時候我們都不理睬。

我記得有一次,爸爸叫我到樓下去給他買菸,我說不想去,爸爸叫了我幾次,我還是沒去,爸爸非常生氣,最後我還是很不高興地去了。

還有一次,放學回到家媽媽叫我趕緊寫作業,我說等一會兒,我想玩一會兒,媽媽說做完了才能玩。我很不高興,慢吞吞地把做把作業本拿出來寫,這樣是不對的。

我覺得爸爸媽媽的愛是那樣偉大,那樣無私,難道我們就不能用實際行動回報他們的愛嗎?我愛我的爸爸媽媽,我決定就從這一點做起——“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以後會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爸爸媽媽爲擁有我們而感到驕傲、自豪。

國學作文 篇3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絢麗多彩,歷久彌新。如今,一個擁有燦爛文化的中國,帶着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東方。幾千年來的歷史文化象徵着民族的崛起,更是書寫着永不停息,對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着永不磨滅,對民主富強的探尋。這舉世燦爛的歷史文明,從來沒有中斷過,一直綿延至今。

古人常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我好像體會到了古人宏偉的政治報負,熾熱的愛國情懷;感受到了“位卑未敢忘憂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必趨之”的報國情懷;彷彿看到了古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發現了古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一句又一句象徵着古人美好胡品質,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我們作爲青少年,作爲中華民族的孩子更應該學習和發揚。

一批又一批的中華瑰寶涌入歷史,四書五經:四書分別爲,《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分爲《詩經》、《禮儀》、《易經》、《春秋》,這些都是中國儒家的經典書籍,不僅是道德根文化的重要載體,而且是古代聖哲修身明道、體道悟道、天人合一後的智慧結晶。孔子的《論語》今我印象最爲深刻,由孔子的弟子們所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學習要有技巧,不能只記不背;“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告訴我們讀完書必須要複習,才能將知識牢記於心;“言必行,行必果”告訴我們做人要講誠信,信守承諾於他人,“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告訴我們如何交益友……這些經典名句揭示了我們的學習日常生活應該如何完善,也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值得品味和學習。不過,我最喜歡的一句話;“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得像這句話所要表達中的一樣,可我們現在的社會,卻連這一句話也做不到!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人生教材,仔細翻閱會感覺像是開啓了一道又一道的智慧大門,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熱愛文學,那麼這個社會中便多了幾百個,更多的是幾千個幾萬個心中充滿文學的人,何樂而不爲呢?

所以,從此刻開始,每個人都接近文學,都感受中華的傳統文化和悠久歷史吧!每個人都有責任都應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精神,讓更多人感覺到文學的傳播!

國學作文 篇4

上了高一之後,年級主任徐老師總是隔三岔五地找到我:“最近國學這麼熱,咱們要不要搞一個國學知識競賽?”

“好呀好呀。”

然後就冷場了。

但在11月的某個夜晚,徐主任把我們學生會整個小組都找了過去。

“咱們在12月初辦一個國學知識競賽吧。”

衆人無言,默許透過。

“zk,你牽頭吧。”

“哦……好……”

最開始我的心裏還是很排斥的,因爲高一上學期到12月時就要進入複習階段了,我對導數圓錐曲線什麼的還都不熟練,歷史必修一的幾個單元小知識點心裏還挺模糊的,感覺自己實在沒有精力再“分出一個身”來去操辦一個大型活動。

而且之前學校的競賽類活動,都是學生會的文藝部或是體育部組織的,我最多就是噹噹場務乾乾雜活,作爲一個主管學習部和生活部的副主席,我真的是除了組織“表彰大會”什麼也不會。

當然我的這些推脫終究是個人的原因,最難的組織點在於“國學”這個命題上。

不同於合唱比賽或是長跑接力,“國學知識競賽”,單單是這個名字,就有一種文科生“自詡”很厲害的感覺。國學,對於大部分理科同學還是模糊的,大多數同學對此的印象也就停留在小學時期的啓蒙教育和電視劇裏的“之乎者也”上。讓文科生來操辦“國學知識競賽”,似乎可以和讓理科生操辦全年級都參與“物理實驗比賽”的想法來一比高下。

週日下午的學生會例會,我問大家:“如果把所有參賽班級的順序打亂,一組五位同學都來自不同的班級,是不是就能增加一些不同班級的交流,也能讓理科班級有更多的興趣瞭解國學?”

“提議是不錯的,但是可行性太低了。”

我有點猶豫了,60個人每人都抽一次籤,光找個抽籤的地方都得弄個較大的場地。

最終大家接受了我這個提議,不然到時候理科生“罷場”可就是件更尷尬的事情了。

接下來就開始了真正忙碌的過程。

找語文和文綜老師要題庫,每天用大喇叭向全年級招募選手,找年級幹事批活動場地,不斷開會去通知各個班級做準備。

初賽時間定在了月考後,月考的當天晚上,我還在教室的電腦前設計着初賽的PPT。

月考結束後,我沒有心情對答案,反而用很多的時間去協調“國學知識競賽”各方面的工作。本來可以讓部員去做的事情,我總是怕落實不到位,於是自己課間時間在不同的`班級間穿梭;本來可以讓學習部主管去篩選題目,卻擔心保密不當,於是就自己上手選題。

學生會主席看我忙得像一隻找不到回家路的蜜蜂,常常在午休的時候遞給我一包乾脆面,一邊互相“分食”一邊提醒我:“別太累了,有些事情分給其他同學幹就好,你主要負責牽頭。”

其實那時忙碌的我根本就不知道哪些事情還需要幹,哪些事情已經做好了,也不知道哪些事情應該分給哪個部門去做才能做到“不用審覈的放心”——我好像只知道不斷埋頭去做。

有點兒傻、進程有點兒慢,但我儘量確保每一步都不出差錯。

但說“不出差錯”,實際這樣的概率還是比較小的。

月考後不到一週的初賽,12組選手分在兩個場地進行比賽。

地點選擇的是學校的心理教室,面積不大,但大概是因爲剛考完試,倒有不少的同學來觀看。

先是心理教室的門關不上了,雖然我一直很“強硬地”認爲不是我們乾的,但還是花了很長的時間去和心理老師處理這件事;因爲拷貝題庫的時候出了問題,以至於有兩組同學的題目並不完全,不得不再另找一天去進行加賽;接着又是計算得分出了一些問題,本來是客觀的題目在不同評委的判斷中卻有了不同的答案,使同一組的同學的分數有了很大的出入。這樣折騰了一箇中午,還耽誤了下午第一節課,才把初賽的事情大致了結了。

辦競賽類的活動比簡單的“頒獎”“講話”要難得多,這不是做好比賽就能畫上句號的工作,還要有後續的很多工作以確保比賽的“相對公平”。

本來主任跟我約定決賽的時間是週四,結果第二天早上又告訴我:決賽的時間改到了週二。

哦?!我當時連主持人都沒選好,比賽的表格也還沒有打印,一切工作都剛剛起步。

距離正式比賽還有不到30個小時的時間。

我跑到資訊樓複印社把所有的表格都打印了,大課間和幾個同學開了好幾場會商量決賽事宜,我又把兩個好朋友拉來當了主持還不給“福利”……

幾乎每一個課間我都在一樓至五樓之間“上躥下跳”,常常上課鈴打響了還沒有趕回班級,以至於總得一臉尷尬地在前門喊着“報告”,有時候躡手躡腳地溜進教室以防被同學發現而被要求唱歌,中午和晚上都買了麪包胡亂地吃了兩口又接着去準備PPT,晚自習結束還得在教室的電腦前做着應急狀況的預案……

那兩天我大概把一個月的樓梯都給爬完了,經過30個小時的忙碌,終於走到了決賽的那個下午。

所幸的是一切都很順利,雖然最“驚險”的環節挑戰題部分因答錯題要扣分而沒有人蔘與,沉默且尷尬了幾分鐘,但整個比賽還是順利進行了下來。更讓我比較詫異的是,最後勝出的一組,有4位是理科生。

大概我的目的也達到了吧——理科生享受了答題的樂趣,提高了對國學的興趣。

在一個霧霾嚴重的下午,在報告廳裏,一人一人地答題。與屋外濃重的霧霾相比,屋內顯得很簡單、很純粹:有些題目還真的不僅是考國學性的知識,更考驗一個人的思維。場上的對決已不再是知識面的比拼,而是邏輯的較量,更是對一個小組合作默契度的考驗。

大概整場比賽,是以一串笑聲結尾吧。獲勝小組的5名同學,沒有拿到“最優個人獎”,而是榮獲了“最佳團結獎”——有點兒好笑的名字,但卻有重要意義。

站在舞臺的旁側,看着同學們陸續離場,我想,爲了“國學知識競賽”奔跑的這幾周,其價值也已不單單是侷限於“國學”二字了。

國學作文 篇5

六年級一開學,爸爸給我買了《論語》。

我翻了翻,沒興趣,丟在一邊。第二天,爸爸對我說,要不要聽故事?我馬上來了精神,好的!爸爸開始講了起來:古時魯國有一羣人周遊列國,經過匡城時,被匡城人圍住了。因爲以前魯國的陽虎曾經攻打過匡城,匡人一直記恨在心。此時,匡城的簡子認準其中一個正是陽虎,心想:這正是替匡人報酬的好機會!於是,轉身去召集兵卒。這羣周遊列國的人一天旅途下來,準備好好休息一下。突然聽到外面喊聲驚天動地,只見無數兵卒鎧甲齊備,把他們的住所圍了個水泄不通,並高喊:“快快讓陽虎出來受死!”這羣周遊列國的人中有人非常憤怒,手舉畫戟,要去與匡人拼命。這時,人羣中一位智者制止了他們,說:“爲什麼不多從仁義方面想一想呢?我們本來不是陽虎,別人卻把我當成陽虎,這不是我的過錯,那是命運啊。來吧,我們自管自唱歌吧。”就這樣唱了三遍之後,簡子的圍兵就撤退了。

我聽了之後,好奇地問:那位智者是誰呀?爸爸:孔子。這個故事就在《論語》裏,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個小故事,卻能告訴一個個大道理。剛纔這個故事就是告訴我們“危急時刻更需要靜下心來”的道理。於是我慢慢翻開這本小冊子,驚奇地發現,原本以爲高深莫測的神祕經典竟是用如此樸實無華的詞句寫就,一句句,一章章,無不是生活中老師對學生的諄諄教導,以及師生之間簡單樸素的對話和討論。

然而每一篇短小精煉的辭章卻都是微言大義,包含了無盡的人生智慧。

國學作文 篇6

茶藝是我國在全世界最早擁有的一項學問。它,富有香氣;它,富有文化;它,富有一個國家的精神文明,是國之文學。

在冬令營的幾天中,我們跟着老師學到了許多關於茶的知識,讓我們開闊了視野,陶冶了性情,增長了知識,收穫頗豐。

在第一節課,老師先講了茶的基本知識:先是茶分六大種,有紅茶、黃茶、綠茶、白茶、黑茶與烏龍茶。再是茶的吸味性很強,不能和有異味的東西放在一起,不然異味會代替茶香。然後是茶的四個禮:鞠躬禮,分九十度鞠躬、六十度鞠躬與三十度鞠躬;伸手禮,右手五指自然相併,手從胸部伸出,示意客人用茶;點頭禮,如果客人正在說話,可以點頭示意客人用茶;扣手禮,兩指相併在桌子上扣一下,寓意對主人倒茶的感謝。最後是倒茶鳳凰三點頭,寓意三點:對來賓的尊重、衝出茶香、看到茶在杯中上下翻飛。最後,老師講了綠茶泡法:在玻璃杯裏,用八十五度水泡,使用中投法,綠茶一泡是精華。

第二節老師先講了烏龍茶泡法:在紫砂壺裏,用一百度水,烏龍一泡養茶壺,二泡喝茶,三泡四泡是精華。又講了紫砂壺一生都只能泡一種茶,以養茶壺。最後倒清水也有清香。

茶,是我國獨有的精神文化,是一種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啊,我愛茶!

國學作文 篇7

好的作品是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才能成爲真正的經典。唐詩宋詞是經典,它們經歷了多少世代的推敲和琢磨,毫不褪色。四大名著是經典,帶給人們的是精神財富,永垂不朽。

我是愛好讀書的。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的是《西遊記》和《三國演義》,讀過去一遍讓人久久深陷那小說情節中。

在《西遊記》中吳承恩先生並不是簡單的敘述師徒四人西日取經的故事,在我看來大有深刻含義。書中的唐僧他求取真經象徵着我們生活中的目標,唐僧只想能夠早日取得經文一步一步翻山越海,這是代表着追求夢想的執着與堅韌。孫悟空,相比這是大家都喜歡的人物。他有猴子頑皮的特性但是他善良,認定了的不會改變,一路上幫助唐僧降妖伏魔。而他的精神就象徵着我們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先來說說沙僧,可能他在戲中話不多,被網絡總結爲兩句:“大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或者是“大師兄,師父和二師兄被妖怪抓走了”。但是他代表着我們應該具有的沉穩和謙遜。最後再來說說豬八戒吧。大家肯定會覺得豬八戒就是個搞笑的角色,能有什麼深刻含義呢。豬八戒,愛吃愛玩,但是他象徵着追求自由、安逸的生活。我們平時也是這樣啊,吃好吃的東西,娛樂遊戲,這是我們喜歡做的事。真是有這師徒四人才取得了真經。如果我們生活中也兼有這四樣:目標,能力,沉穩,安逸。綜合起來必定過着既舒適有有意義,最終會走向成功。

然而《三國》裏的種種更讓人充實豐富。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他有才能,年輕有爲,知恩圖報,心地善良。他沒有寫的那麼神祕不可捉摸,他就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人,與劉備一起半城煙沙。九伐中原復長嘆,半生戎馬付西川。

說罷中國的名著,我再來說說我挺喜歡的一部外國經典,就是泰戈爾的《飛鳥集》。泰戈爾把詩幻化成風,穿越大海和森林,尋找屬於它自己的聲音。泰戈爾的詩如壯麗的日出,詩中散發的哲思,猶如醍醐灌頂,定人茅塞頓開。我很喜歡這本書,詩人以卓越的哲理,慰藉我心靈的寂寞。

我對經典的解讀還很淺薄,但是有一點我始終明白,經典永遠不會過時,經典的魅力會隨着時間的蔓延增值。

國學作文 篇8

老師,對於我來說,就像前方皎潔的白月光,明亮而又透徹的一灣細水。在引領着我,照耀着我,劈開荊棘,前往大路坦途。

我有過很多老師,但是最讓我佩服的是我的國學老師。他姓唐,他能用豐富多彩的詞彙將無數典籍串聯在一起,也能在幽默詼諧的語氣中敘述國學的樂趣。

我想大多數同學都會認爲國學是枯燥而無味的,譬如《論語》、《左傳》、《莊子》、《大學》、《中庸》一類。你這麼想,可能是因爲不對它繁瑣的詞句有什麼理解,也不明白它其中的種種繁文縟節,但當你真正讀懂它的時候,你會明白它冗長的詞句都是因爲謹慎;一切的規矩都是因爲不想與禮數背道而馳。

我以前也特別不喜歡這一類國學典籍,因爲它們總要求別人要做什麼,不要做什麼,但在我的國學老師的教導、絲絲分析之下,我突然覺得,這些書,也沒什麼不可取的地方,在這一點上,我要由衷地感謝我的國學老師。是他,讓我感受到了這些文字的魅力,讓我願意用它們來提升自身的優雅品行和平穩性格。

“北冥有魚,其名爲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這是《莊子·逍遙遊》中的一句,合着老師的講解,我彷彿透過書本,看見一位白衣君子,他的兩鬢早已斑白,但他仍然精神矍鑠,有少年之風。他的身姿挺拔頎長,十分好看。他的面前是洶涌澎湃的大海。

我的國學老師,對我來說是一生中不可多得的引領者,這樣的老師我會終生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