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關於中華傳統作文合集10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中華傳統作文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中華傳統作文合集10篇

中華傳統作文 篇1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一次的重要節日。

我最喜歡春節的理由有兩點:第一就是壓歲錢了,記得上次春節的時候,姐姐正在看書,突然一個鬼主意在我腦袋裏跳了出來,我趕緊湊到姐姐跟前對她說:姐姐祝您春節快樂,萬事順利,身體健康。無事獻殷勤,想幹嘛?姐姐問道。這春節到了,您是不是該給我點東西咧?呵呵,想要壓歲錢吧!何必拐彎抹角呢?還對我說:祝你學業蒸蒸日上。謝謝姐姐。我剛接過壓歲錢,就被爸爸的雷達眼發現了,瞬間我手上就空空如也。嘻嘻!這錢就算你投資的。爸爸樂呵呵的對我說。哎我嘆了一口氣,我那可憐的壓歲錢呀

理由二:春節的時候,聯歡晚會那是相當的精彩。我最喜歡的就是小麗和小明瞭。記得上次春節聯歡晚會的時候,他們跳了一段古怪的舞蹈,實在是太好玩兒了。

春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和親人團聚。

這就是我喜歡的節日春節。

中華傳統作文 篇2

清明節是一個緬懷先輩的節日,很多英烈們的事蹟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當他們入土爲安的時候,他們的故事就永遠告終了,剩下的只有讓我們懷念了!

據我所知,每年的4月5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秋時期,流亡在別國的公子重耳,好幾天沒吃東西了,這時,重耳身邊一位臣民介子推偷偷地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給重耳,重耳得知後對介子推十分感謝,回國登基後,重耳竟把功勞最大的介子推給忘記了,介子推卻沒有計較,而是回老家去了。直到後來,重耳纔想起來了介子推。他想請介子推入朝爲官,可介子推拒絕了。於是他放火點山,以爲可以逼介子推走出來,結果發現介子推和老母親已死在一棵柳樹下。重耳悲傷之餘把這棵柳樹稱爲“清明柳”,又把這一天定爲寒食節,這一整天都不允許生火,只能吃前一天煮好的冷食,後來又和清明節合爲一體就形成了今天的清明節。

清明節還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清明節還是一個富有詩意的節日,唐朝大詩人杜牧寫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寫出了清明節特有的悲傷、懷念的氣氛。

每到清明節,你會緬懷誰呢?

中華傳統作文 篇3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內涵豐富而深刻,它有“憂國憂民、爲民請命”的愛國精神;它有“默默奉獻。不求索取”的高尚境界;它有“力克萬難,振興中華”的堅定信念;它有“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道德規範;它有“立志勤學、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它有“見利思義。助人爲樂”的崇高情操;它有“誠實守信,質補守法”的生活信條;它有“自尊互敬、相睦相處的禮儀風範……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們要大力發揚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記得有一次爸爸給我講了一個孝子的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俗話說:東漢時期,有個人叫黃香,他9歲時母親去世了,於是他把時母親的思念和愛全部傾注在父親身上,冬夜寒冷,黃香九鑽到父親的被窩裏,用自己的身體把被子焐暖;夏夜炎熱,黃香及用扇子把父親的枕蓆扇涼。人們都稱讚他是一個孝子。黃香長大後,擔任魏羣太守。有一年,魏羣遭遇特大水災,百姓苦不堪言,黃香拿出自己的錢財賑災救民,百姓非常感動,稱讚他:“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天下無雙,江夏黃香”這個結果就是孝敬父母、助人爲樂的一個善果。

我好知道一個故事,這個故事體現了誠實守信是崇高的情操。

話說在戰國時期,秦孝公啓用高鞍變法圖強。商鞅想怎麼才能讓百姓相信我變法時真的呢?於是他在城南門豎起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並告訴人們,誰能把他扛到北門去,就賞黃金十兩。但是沒有人相信這是真的,自然也不會沒有人去扛。商鞅把黃金一直加到五十兩,終於有一天,一個壯漢把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當場就賞了五十兩黃金。老百姓紛紛議論:商鞅言而有信,他的話一定要執行,商鞅變法成功,奠定了秦國富強的基礎。

這就是誠實守信的結果,我們應該好好學習,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廣大。

中華傳統作文 篇4

二年級的語文課上,老師帶領我們學習了中國的傳統節日和傳統節日中的傳統文化,我特別喜歡這些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我最愛的就是過春節,因爲這是中國最隆重和最熱鬧的傳統節日,過年時,家家戶戶貼春聯,街上掛滿了紅燈籠,大人小孩都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回家過年。這時,我遠在外地的姑姑姐姐們也都回到奶奶家,長輩們給了我好多的大紅包,爸爸還給我買了好多煙花和摔炮。天一黑,我就和姐姐們一起出去放煙火,我們玩得好開心,直到春晚開始,我們才戀戀不捨地回到家,然後與家人一起邊吃東西邊看晚會,精彩的表演讓全家人哈哈大笑,我真希望天天過年,天天這麼快樂。

春節過後就是元宵節,元宵節晚上,我打着媽媽給我買的漂亮燈籠走上了街頭。在大潤發超市裏,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猜燈謎,我們猜中了好幾個謎語,贏得了好幾個獎品,好開心啊!回到外婆家,全家人團團圓圓地吃了香甜的元宵後,我又在外婆家樓下和爸爸放起了煙花,我跳啊、叫啊,整個小區都回蕩着我快樂的聲音。

我最愛的就是這兩個傳統節日。當然,中華優秀的傳統節日還有很多很多,這些優秀的傳統節日、文化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專屬於中國人的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牢牢記住這些美好的文化,並把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發揚下去。

中華傳統作文 篇5

中國乃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唐詩宋詞元曲,是中華文明寶庫中的一支奇葩;四大發明,更是讓中國惠澤世界,讓世界走近中國。而華夏子孫一脈相傳的,也是中華文明最精髓之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那些傳統美德,卻一點一點被人丟卻。

一次,我坐公交車回家,車上擠滿了形形色色的人,有二十出頭大學生模樣打扮時髦的年輕人,有身強體壯的中年漢子,也有濃妝豔抹的婦女。突然,我掃見了一位老者,七十上下的年紀,背微駝,頭髮花白,他額頭的皺紋上刻滿了被歲月碾過的痕跡,面板像被水泡過了的樹皮一樣鬆弛。老人扶不穩扶手,身子隨着公交車的一開一停猛烈地晃動着。但是,坐着的人,有的在與同伴談笑風生;有的在低頭看着手機;有的乾脆成了“暫時性失明”和“暫時性耳聾”,任憑廣播裏一邊又一遍的播放着“請給老人、孕婦以及抱小孩的乘客讓座”的話,依然無動於衷。老人站了一路,我想,即使是在七月盛夏,老人的心裏也會有幾分寒意吧。

回來的路上,我深深的感到一種悲哀,中華傳承了幾千年的尊老愛幼的美德,難道就在我們這一代人中消失殆盡了嗎?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進步;能說話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能寫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然而也就墮落,因爲那時也開始了說空話”。有的人平時大張旗鼓的喊着尊老愛幼的口號,而在真正需要履行實際行動時而視而不見。這不僅是個人的悲哀,而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悲哀!

不僅僅是這些,當我們在飯桌上,是否遵循了長者先,幼者後的禮儀?當我們出門和回家時,是否做到了出必告,反必面呢?當我們與大人交談時,有沒有做到長着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呢?如今,年青一代習慣了隨性,在他們的眼裏這些不過是一些煩人的枷鎖,趁早丟掉,孰不知,他們丟掉的正是老祖宗流傳、沉澱下來的寶貴的精神文明啊。

教育,是爲了讓我們更好的積累人文素養,而我們卻把最基本的東西扔掉,受過再多的教育又有何用?那不過是一個應對考試的機器罷了。一個朋友去日本旅遊,回來後爲之汗顏,說日本人的禮儀修養讓身爲炎黃子孫的國際上我們都自愧不如。日本,一個不足中國十分之一的島國,但在的地位僅次於美國,這難道不說明一個越發達的國家就應該越謙虛,越有修養嗎?做人也不應如此嗎?

醒醒吧,不屑的中國國民,不要讓我們寶貴的中華傳統在消逝了,不要讓我們再重蹈歷史的覆轍,不要等到我們已經丟失時才懂得珍惜!

中華傳統作文 篇6

在我們身邊存在很多傳統的中國文化,剪紙就屬於其中一種。

對於剪紙來說剪刀和紙張的選擇是尤爲重要的。剪刀要選擇輕巧、靈活、鋒利的,這樣,剪出的作品纔不顯粗糙;紙張以紅紙或其它光澤爲好,質地薄的紙爲宜。

如果要剪出好的作品,則要根據造型,先決定紙張的摺疊,一定要折得整齊、嚴實,並要壓平。初學剪紙者可先將花紋畫上,然後根據畫上的筆印剪。以後有經驗了,便可隨折隨剪。花樣可不拘一格,但是不宜總使用直線型的,應多采用些曲條紋,因爲曲條紋往往耐看,富有流動感。在剪的過程中,手對紙的轉動和剪的方向要配合好,這樣,剪出的紋路才清晰連貫。最後,去除多餘的部分,再剪出一個外框,這時,一件小小的作品即告完成。

剪紙是有趣的手工活更是民間的一種傳統藝術,是我們民族智慧的結晶。

中華傳統作文 篇7

很早我讀過許多詩句,至今我記得清晰:“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讀了這些肺腑之言總是感到由心生。中今中外,因孝義感天動地的故事數不勝數,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枕衾;孟宇哭竹生筍,無不閃爍着中華傳統美德的光芒。

承諾任何人都會說,但真正做到幾乎沒有多少。但他卻只因一句不經意的承諾,讓他成爲170多個小孩的父親。爲了讓山區那些羣貧困的孩子能準時收到學費,他總是一拿到演出費就跑到郵局,有時候都沒有過的上清點。12年時間裏,他把自己所賺到的300多萬給了他的貧困孩子。一開始大家並不能完全理解他,但跟他去過一次山區,看到孩子們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大家徹底理解了他並開始盡力地支援他。這個人便是叢飛。

是愛的泉源讓他自己這麼做,是心的顫抖讓他成爲孩子們的父親。將自己的生命化作愛的清泉,傳遞到孩子們的心中。

類似這類的愛還不知道這些。就近年來時感動還有:母親棄家而走,父親精神失常,弟弟不辭而別,而他卻用稚嫩的肩膀與無私的愛心扛起了一個破碎的家,還收養了一個毫無親緣關係的妹妹。一間面積只有十平方米的房間,是他和小妹妹臨時的家。每天你一早,六點準時起牀,爲小妹妹“小不點”做早飯,然後還要送妹妹到很遠的小學上學。送走妹妹之後,纔開始一天的學習和工作。爲了掙得兄妹的生活費,他在課餘的時間要推銷商品。他說“只要你信心不到,什麼都不能打敗你;只要你心中充滿愛,也將更加精彩。”是愛和堅強,讓他的人生熠熠生輝,他就是洪戰輝。是啊,他也許很平凡,但他去用自己的愛心感動着家人,感動着社會。

這幾位人物讓人感動的原因雖然不同,但他們都用自我生命傳遞着愛心,將愛心傳遞給親人,傳遞給他人,傳遞給社會。

我們要不僅保持這份中華民族的美德,還要發揚它。讓每個人都擁有這份精神。讓全世界人都能夠健康成長。相互扶持,相互關愛,相互影響。讓每個角落都閃爍着中華傳統美德的光芒。

中華傳統作文 篇8

浩瀚青史,留行於竹間;輝煌文化,凝結於書卷。民族傳統,在一代代間流傳;四大名著,啓蒙一代代稚童。道孔之思,傳承千代百代;唐詩宋詞,吟誦萬古流芳。中華傳統文化,一直是我們民族的思想底蘊和精神寶庫。它就像一片養料豐富的土壤,時刻準備凝結文化的碩果。下面我想談談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首先,我想說我們對自己文化的發掘十分不足,我覺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爲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讓人們覺得是因爲堅持腐朽的東西,不思進取才導致的國家衰敗。所以人們開始唾棄起中華傳統文化,很鮮明的一個例子就是當時袁世凱尊孔復古,人們反應之激烈。這樣的社會環境造就了崇尚外國思想的文化環境,在《中國哲學史大綱》中胡適用外國哲學的邏輯解釋中國的傳統哲學就可見一斑。直到近幾年我們國家忽然意識到,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東西,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東西。但是這個時候忽然發現,對於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我們實在是太過片面,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發揚很大一部分太過表面,研究不夠深。這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爲從新文化運動以來這麼多年研究傳統文化的知識分子的斷層。沒有了一個承上啓下的交接部分使我們對於傳統文化的發揚無從下手。畢竟如果只是單純的繼承,非常簡單,但是時代是不斷髮展的,那些老的東西已經不適用於現代的文化環境。那麼唯一的辦法就只有結合現代文化發展傳統文化。就傳統文化的發揚來說,我們的鄰國日本就做得很好,作爲原來中國的藩屬國,他們的文化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於中國。但是他們很善於發展自己獨特的文化,像茶道本來是中國的象徵,《神農本草》和《茶經》都對飲茶有深入的描述,其中以《茶經》爲經典,可是了現代,外國人想到茶道,會自然而然的想到日本,這足以看出我們對此做的不足。當然,我們作爲新一代的中國青年,這項任務自然落到了我們的.肩上,它是困難的,也是有趣的,更是充滿意義的。我們要相信我們一定能把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對此我只能說,任重道遠。

我們有傳統文化的土壤,但在這片土地上並沒有長出傳統文化的參天大樹。發揚傳統文化就是在種樹,想要種出高大健壯的樹木,必須要仔細挑選好的種子,之後更要悉心呵護。用時間的長河去澆灌,用精選的文化肥料去培育。我相信作爲一個擁有五千年文化的古國,現在中華文化的星星之火,不久就會變成照亮世界的熊熊烈火!

中華傳統作文 篇9

最新一屆中國人名代表大會的主旨就是弘揚中華民族文化。這個主旨是多沒有內涵呀。透過這個深邃的瞳孔,我看到繁星點點的夜空。

在這悠悠歲月的長河中,風起雲涌,波瀾起伏。 在那風口浪尖的人總會有攝人心魂的故事。爲了瞭解東周時期七雄爭霸的明爭暗鬥,我讀了《東周列國志》,我認識了重耳。他衷心爲主割肉的故事讓人感動。爲了瞭解三國時期的爾虞我詐,我讀了《三國演義,我認識了司馬懿。他的管理手段和聰明才智讓人欽佩。還有許許多多的人物,如: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刺殺秦王的荊軻。還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破秦都的楚霸王項羽…….

中華的歷史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所洋溢的民族文化引人入勝,它所表現出的精神讓人感觸良多。二十四孝圖的“郭巨埋子’做法讓人無法理解,但是他的孝心毋庸置疑。他爲了養育年邁的老母親而毅然決然地要把兒子埋掉。還有’嗜指痛心’‘孝感冬天’‘嘗糞憂心’”棄官尋母’等等的故事。

他們所體現的是中華傳統美德中的一個字,那就是’孝’.着個字在今天到了傳承,她就是孟佩傑。她爲了照顧母親,好的學校不去讀,而是就近的上了一所學校。到了大學,她揹着母親一起去。把母親放在宿舍裏,爲其忙前忙後卻沒有半句怨言。 漢時的司馬遷,遭受宮刑。卻忍辱負重了是八年,只爲完成《史記》。這十八年之中,他堅持不懈,未曾說過放棄。著有《本草綱目》的李時珍,訪遍中國大江南北。他跋山涉水不懼艱苦.風餐露宿,終於在已暮之年完成了這部鉅作,對後世影響頗大。他們的堅持不懈傳遞到了今天。失去雙臂的劉偉沒有因此而沉淪,而是用腳彈鋼琴,爲音樂史創造了一個奇蹟般的神話。

孝是孟佩傑成功的階梯,堅持不懈是成功的鑰匙。他們都弘揚着中華傳統美德,讓人們記住了他們的身影,更是成功的典範。爲了成功,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吧!

中華傳統作文 篇10

我們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例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了。

春節,我們一家人在家包餃子。媽媽先和好面,接着我把麪糰搓成細長的,然後用刀把它們切成一個個小段的,再用手心把它們按扁,就可以擀餃子皮了。我拿出擀麪杖,把一個小麪糰擀成了薄厚合適的餃子皮,用小勺把肉餡放在了餃子皮的正中間,最後用我的小手使勁把餃子皮的邊緣捏好,這樣一個漂亮的小餃子就完成了。你是不是感覺包餃子也挺簡單的呢?這一個個的餃子,就像一個個的小元寶似的,個個都那麼均勻的擺放在竹簾上。等餃子下鍋後,我就趕緊叫大家過來準備吃餃子了。

春節,我們不光是吃餃子,家家戶戶還得貼對聯。貼對聯這種爬高的事就需要是我們男人來乾的了。我們先把媽媽精心挑選的對聯拿出來,分好上聯和下聯,然後在大門的兩側確定好位置,爸爸來貼,我檢查正不正,待我這檢察官確定好了,最後爸爸就可以貼了。貼好後我看着家裏都充滿喜氣洋洋的氣氛。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春節!春節,是全家人團聚的日子,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每一個節日都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