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傳承傳統作文7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傳承傳統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傳承傳統作文7篇

傳承傳統作文 篇1

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都會想起小時候學過的一首兒歌:“桃兒紅,杏兒黃,五月初五是端陽。棕子香,五包糧,吃了糉子滿口香。”端午節是豐富多彩的,如果想了解,跟我來看看吧!

其實,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節日。在很久以前,由於戰亂死了好多人,屈原聽了,想了個辦法把國王打敗了,並知道國王還會找麻煩,就抱起大石頭,跳到江中自盡了。人們怕魚蝦來吃屈原的屍體,就把米飯包到竹葉裏,扔到河裏,並給它取了個名字叫糉子,並小心地放到江中。直到現在,人們一直傳承這個習俗。

看!中國的傳統文化——端午節豐富多彩吧!

傳承傳統作文 篇2

中國的傳統文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在這裏我們可以認識古代大思想家,瞭解古代神話故事,欣賞古代建築……,我最喜歡的有:中國剪紙、中國戲曲、中國皮影等等。

中國的剪紙文化非常有趣、好玩。我們可以剪出花鳥魚蟲、梅蘭竹菊。我見過剪出的花鳥魚蟲惟妙惟肖,十分逼真。作文吧我還見過剪出的梅蘭竹菊,看着這些花花草草感覺就能聞到花香。

中國的戲曲博大精深、歷史悠久。我都聽過的戲曲有:豫劇、京劇、黃梅戲、崑曲等等。我剛剛聽到這些戲曲的時候我不知道他們在唱些什麼,後來媽媽說:那戲曲裏都在講述一個個感天動地的故事,讓我學到了很多道理。

中國的皮影戲就更美了。我看過武松打虎、美猴王、三打白骨精。這些皮影戲做工精良、惟妙惟肖,一根根絲線牽着皮影的手腳一上一下,特別好看、好玩。

這就是中國美麗的傳統文化,我歡迎五洲四海的遊客常來中國玩,我們也要保護和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

傳承傳統作文 篇3

當時間的沙漏漏下最後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纔會如此燦爛;當貝殼的淚痕劃過最後一瞬,珍珠的色彩也會如此耀眼。當六年的養分在體內積累,毛竹的生機也會如此蓬勃。

正是由於歷史的洗禮,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最終誕生了華夏女兒的獨一無二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說的那個歌星的經歷,正是由於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觀念的更新形成的。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現如今,知道重陽節的人越來越少了,知道感恩節的人越來越多了;知道情人節的人越來越多,可知道七夕節的人越來越少了。對於我們先輩留下來的許多傳統節日,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幾乎全都置於腦後了,這難道不是一種崇洋媚外嗎?這難道是我們口口聲聲說到的責任感嗎?然而,我們身邊其實有許多人在爲我們做榜樣,他們能堅守自己的信念,鼓勵人們學習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著名學者馬寅初不就是嗎?他積極提倡我們青少年應當多多學習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雖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們傳統的中化文化不能丟!因此,我們是否想過,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否會被他國文化所取代?這個答案須靠我們用行動來回答。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繼續發展的基石,是我們共同保護,共同繼承的使命。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讓我們堅定信念,共創美好未來!憶往昔,若不是司馬遷的瀝盡心血,怎會有《史記》的鴻篇警後人,若不是李時珍的跋山涉水,怎會有《本草綱目》的福祉遺萬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會有《石頭記》的哀婉催人淚?看今昔,是誰苦心鑽研十餘載,終使兩星成?是誰奮鬥十八年,終抱金牌歸?是錢學森!是申雪與趙宏博。他們是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中的堅定,他們是傳承了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於繼承和傳揚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們能夠這般堅定,這般執着。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點亮一片星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如一片綠葉,但能點綴整個春天;傳統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若駕一葉扁舟,但仍能驚動一片大海。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生命的支撐,成功的基石。

傳承傳統作文 篇4

當時間的沙漏漏下最後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纔會如此燦爛;當貝殼的淚痕劃過最後一瞬,珍珠的色彩也會如此耀眼.當六年的養分在體內積累,毛竹的生機也會如此蓬勃.

正是由於歷史的洗禮,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最終誕生了華夏女兒的獨一無二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說的那個歌星的經歷,正是由於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觀念的更新形成的.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現如今,知道重陽節的人越來越少了,知道感恩節的人越來越多了;知道情人節的人越來越多,可知道七夕節的人越來越少了.對於我們先輩留下來的許多傳統節日,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幾乎全都置於腦後了,這難道不是一種崇洋媚外嗎?這難道是我們口口聲聲說到的責任感嗎?然而,我們身邊其實有許多人在爲我們做榜樣,他們能堅守自己的信念,鼓勵人們學習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著名學者馬寅初不就是嗎?他積極提倡我們青少年應當多多學習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雖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們傳統的中化文化不能丟!因此,我們是否想過,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否會被他國文化所取代?這個答案須靠我們用行動來回答.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繼續發展的基石,是我們共同保護,共同繼承的使命.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讓我們堅定信念,共創美好未來!憶往昔,若不是司馬遷的瀝盡心血,怎會有《史記》的鴻篇警後人,若不是李時珍的跋山涉水,怎會有《本草綱目》的福祉遺萬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會有《石頭記》的哀婉催人淚?看今昔,是誰苦心鑽研十餘載,終使兩星成?是誰奮鬥十八年,終抱金牌歸?是錢學森!是申雪與趙宏博.他們是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中的堅定,他們是傳承了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於繼承和傳揚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們能夠這般堅定,這般執着.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點亮一片星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如一片綠葉,但能點綴整個春天;傳統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若駕一葉扁舟,但仍能驚動一片大海.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生命的支撐,成功的基石.小編推薦:

傳承傳統作文 篇5

20xx年,中國家喻戶曉的皮影戲,被印尼申請爲該國的文化遺產。04年在內蒙古流行的馬頭琴被蒙古國申報成功爲該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05年,韓國成功申報端午祭爲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的傳統民俗被搶的消息傳到國內,國人一片譁然,痛罵者有之,鄙夷者有之,更多的則是無奈和痛惜。

隨着經濟的發展,國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逐步西化,很多人信奉天主教,熱戀聖誕節。然而,在崇尚洋節時,似乎已經失去了對自己文化的自覺意識。

很多中學生能熟練的用英語讀寫,卻看不懂文言文;對牛頓、培根奉若神明,對老莊、孔子卻形同路人;說起西方頭頭是道,談到老祖宗一無所知。仔細反思,究竟還有什麼傳統文化也已瀕臨失傳?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亡國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將自己根本文化亡掉了,這就會淪爲萬劫不復,永遠不會翻身”。保護我們的文化財產,不僅是政府的事,更是我們每個國人自己的事。我們要熟讀“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體驗古人在詩詞裏面留給我們的意境美;我們要多聽《貴妃醉酒》,從傳統戲曲中領略民族藝術的風姿;我們要過清明節、端午節……,在節日中頷首我們民族節日文化的習俗,把它發揚光大;我們要學習儒家經典、道家理論,那是中國文化的靈魂,可以以此培育我們中華學子的“中國心”。

如今,國家爲保護民俗文化出臺了相應政策:從20xx年起,清明、端午、中秋成爲了法定節假日。央視《百家講壇》也先後推出了劉心武的《解密紅樓夢》、易中天的《品三國》、于丹的《論語》《莊子》、錢文忠的《三字經》等,他們用自己獨特的視角詮釋了古代文學作品,既保持了原著的精髓,又有創新,深受大衆喜愛,從而帶動了國人對國學、歷史等傳統文化學習的熱情。

對傳統文化的保護,需要從每一個人做起。清明時節掃墓,端午吃糉子賽龍舟,中秋時與家人的團聚,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讀孔子、學老莊更是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讓我們都來學習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共同實現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

傳承傳統作文 篇6

“節日/是日子/在時間上打的結/小結連着大結/大結連着小結/如攀緣的繩索”就這樣,節日承載着深厚的傳統文化款款而來。有人認爲節日是給分別異地的親友以相聚的機會;給生活疲勞的人們得到放鬆的時間;給貪玩的兒童添上上揚的嘴角……我啊,卻覺得每一次節日的到來都是在延續那種中華的傳統文化。

三朔之時,北風吹雪,夜色朦朧,天降嘉瑞,伴隨着第一聲爆竹的響起,萬家燈火照亮了神州大地。屋內,陸務觀正在用草書趕寫迎春的桃符,那顫動的手錶達的絕不是害怕、擔憂,而是對新一年的嚮往、激動。一轉身,衣袖輕揚,“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一句從口中緩緩道出,時間到了。如今,依舊是那一清脆的爆竹聲鳴,依舊是那一幅紅紅火火的對聯。從“上日”到“元日”,從“名刺”到“賀卡”可能改變的是名稱和慶祝的形式,而不變的是對美好生活的祝福,深深紮根於此的是那抹不去的名族特色,是那永遠的精神支柱。正是這種特色,這種精神支柱讓中國傳統文化在歷史中前進。

菖蒲節更是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碧綠的'菖蒲在你手中成劍,輕輕一揮,揚起汨羅的濁浪。雖終落得“愛國忠君敵不過鄭袖的裙底風雲,正道直行不敵張儀的舌燦蓮花”,但你的精神依舊隨着端午延續至今。那種制芰荷以爲衣兮,集芙蓉以爲裳,那種取明月以爲目兮,引晶冰以爲魂的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品質,仍然是我們今天的榜樣,目標。對,考古證明爲紀念屈靈均而設立端午的說法有些牽強附會,但將兩者相綁不也是我們對於這種精神品質的繼承,不也是爲了延續這種傳統文化嗎?

國外有人說中國的傳統節令食品美味。餃子,年糕,糉子還有那普普通通的油條,他們有的是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都是傳統的體現,都是綿延至今的傳統文化。當你對Beluga鱘魚所產出的魚子醬拍手稱妙,我或許用一碗臘八粥開啓早晨的時光;當西方的宴會桌上擺滿一碟碟Alba的白松露,我或許在一個大大的糉子中沉醉;當來自法國的Foie Gras滋潤你的雙脣,我或許在母親親手做的清蒸水餃中沉入夢鄉。也許中國節令美食不在於食材多麼的高端,而在於那一縷貫穿古今的悠久歷史,美味不在於其本身,而在於口中的傳統文化。

節日,是你我眼中的傳統文化,是傳統文化內在的魂。她延續着中華傳統文化,不斷在一個個時代中完善,這便是節日。

傳承傳統作文 篇7

過春節了,北方人最少不了的活動就是吃餃子。這個春節自然也不例外。但是,我可不是坐等吃餃子,包餃子當然也少不了我。

清晨,落光了葉子的樹枝將白瓷般的天空分割成一塊塊的形狀,迷糊的太陽剛剛從屋瓦上露出一絲光芒,我和姥姥就迎着乾冷的風走進了種着白菜的大棚裏。大棚裏的白菜成行成列地排着,放眼一望一片青色。

白菜要挑葉大的,根白的,頭是嫩綠的。

挖出來時別弄壞了,別戳壞了它的幫子。

姥姥絮絮叨叨地念叨着,用她骨節粗大的手在白菜上摸着、在泥土中扒拉着。我聽了理論知識,摩拳擦掌地想親身實踐一下,卻見姥姥忽地直起腰來:走吧,兩顆夠啦。我疑惑地皺眉看向姥姥,這就完啦?既然不要我幫忙,那爲什麼叫我來啊?我是想教你挖白菜,等你長大了,也能包白菜餃子給下一代吃,也能教他們怎麼做。姥姥佝僂着身體往外走去,來,幫我拎白菜!

上午,在姥姥的耳提面命下,我旁觀了和麪、發麪、剁餡等一系列過程,但我只在剁餡一環節中幫着做了些體力活你別說,還真挺累的其餘活動只是觀摩。姥姥一直唸叨着你會就行,別丟了傳統趁我還能幹,多幹點活之類的理由不讓我插手。

終於,到了包餃子的時候,我總算是能上手了作爲有個北方媽媽的女孩,誰還不會點兒擀皮的活兒呢?我和媽媽還有姥姥,坐在方桌邊,一人擀皮兩人包,三人聊着天,手上的事兒倒也不耽擱。

我們小時候,別說電視了,連電燈都沒有,晚上黑漆漆的也不守歲,就是下午包餃子,那時候哪兒有肉啊,白菜裏放點兒大豆油,就是餡了。我和你另外兩個姥姥,還有你老姥姥一起包餃子。包完了,吃完晚飯也就睡了,明早起來就吃餃子。姥姥一邊又放了點餡在餃子皮上,手指靈巧地捏出花褶,一邊絮叨着,我們三姐妹都是你老姥姥教着包餃子的,包餃子唉,我年年都包,到現在也包了五六十年的餃子了

等我在午夜看見一大家子人熱熱鬧鬧地聚在一起,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地吃起餃子來的時候,我才明白姥姥爲什麼一直想讓我學會包餃子了:她不在意看不看春晚,也不在意守不守歲,她只想給家人端上一盤熱騰騰的餃子這是我們的習俗,也是我們的傳統。

我能做的就是學會包餃子,以後也在春節給家人包餃子,方不至失去手藝,方不至失去傳統。千百年的傳統,在時間的長河中,我不能讓傳統的支流於此乾涸,無跡可尋,盡力讓傳統的手藝傳承下去,川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