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有關寫傳統作文合集5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寫傳統作文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寫傳統作文合集5篇

寫傳統作文 篇1

城裏的月亮還是千年前的月亮,思念還是千年前的思念,只是月餅越做越貴,而中秋卻越來越被遺失,化爲回憶。

傳統節日的沒落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有人這樣認爲。也許吧,城市裏不許放煙花爆竹,城市裏的方格樓房看不到月亮,城市裏,傳統節日我們仍需工作,傳統節日與這格格不入,而詳節卻是量身定做,所以,過洋節吧。

但是,一個選擇丟棄自己獨特文化的民族又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呢?事實上,我們可以更好地維護傳統文化。日本和韓國是亞洲經濟發展的領先者。在日本,壽司和拉麪是他們永恆的最愛,在韓國,申請中秋節的專利,放假九天,相比之下,這兩個國家從政府到人民都在以極大的熱情去塑造和發揚自身的文化,爲什麼呢?

因爲,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千百年沉澱的精粹,是一個民族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是一個國家生存的前提和基礎,從傳統文化中,我們可以汲取營養,以獨特的個性傲立於世界文化之林,而如果遺棄,也許有一天我們無法區別於日本人,也許有一天我們是黃面板黑眼睛的美國人?

那麼,我們閉關鎖國吧!有人焦急地驚呼。

同樣的錯誤不能犯第二次,從1840年起長達一個世紀的戰火,閉關鎖國有極大的責任,經濟全球化影響下的文化衝擊與傳播是順應歷史潮流發展的,如果單純地阻隔,這只是懦夫和愚夫的表現。

我主爲我國傳統的中庸之道運用於此是非常的適合對待外來文化不能走極端,對等傳統文化也不能走極端。我們應該繼承傳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向世界,博採衆家,兼怍並充。

文化交融與發展是有基礎的,無論各地文化,都是人類最本質情感的昇華體現,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大體相同的。所以文化與文化之間一定有它的相同之處。無論是莎士比亞的十四詩行詩,還是蘇東坡的《江城子·憶夢》,都是表達愛情,無論是亞當夏娃,還是伏羲女媧,都是人類對自然崇敬的遐想,文化是可以相通相融的,關鍵在子可否找到契合點。

上海音樂學院的學生運用小提琴改編了古曲《梁祝》,使其傳唱海內外,《茉莉花的.民歌改編成鋼琴曲,使更多外國人體驗了田園風情,這些都是文化交融成功的典範。

文化需要繼承也必須繼承,文化需要交融也必須交融,文化需要發展也必須發展,要知道“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寫傳統作文 篇2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我們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國畫;我們有獨特的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今天,就讓我給你介紹一下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吧!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重五、端陽、端午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這天,家家戶戶吃糉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人們在這天還要懸菖蒲、灑雄黃水、掛艾枝、喝雄黃酒,殺菌防病。傳說端午節源於屈原。他是楚王的大臣,他倡導富國強兵,聯齊抗秦,遭到反對,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屈原悲憤,寫下了絕筆之作《懷沙》後,投汨羅江身亡。他死後,有人打撈他的身體,有人投飯糰,後來怕飯糰被蛟龍吞食,就用欄葉抱起飯糰,投下汨羅江,這就成爲今天的糉子。

我家也有過端午節的習俗呢!因爲要吃糉子,所以媽媽要包糉子。首先把糯米用欄葉包成一個三角形,角要尖,然後放入3-4顆大紅棗,用欄葉裹緊,繫上五彩繩,一個糉子就做好了。媽媽一個個地做着,汗水無聲的落着,終於,把糉子都做好了。接着就開始煮糉子,一般要煮一、兩個小時纔會又香又糯。糉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開啟鍋蓋,陣陣糉香向我襲來,我嚐了一口,啊多麼美味的糉子啊!這是媽媽用辛勞的汗水爲我製作的美食,我永遠都不能忘懷。這就是我家的端午節!

祖國的傳統文化像一座寶庫,我像只小蜜蜂在這寶庫裏盡情採集。

寫傳統作文 篇3

我的家鄉在綏陽,綏陽是一個比較熱鬧的小鎮。在民間傳統節日中,最熱鬧的也就是春節了。

春節也叫做過年。一年一度的春節大家都很重視,各家各戶都在春節前半月就忙着籌辦年貨。賣對聯、鞭炮、食品的人都會大賺一筆。

到了除夕中午,各家各戶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和各式各樣的福字。遠方的親人都要趕回來吃團年飯,到了晚上八點,大家都圍在一起看聯歡晚會。當新年鐘聲敲響時,大家坐在一起吃餃子,餃子裏包上錢,如果有人吃到了錢,就象徵着一年財源滾滾。

到大年初一的早晨,家家戶戶的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在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拜年開始了。小孩們給大人恭喜,大人忙着給小孩掏紅包。在這天小孩可發了大財。朋友互相訪問,親戚往來也是春節的主要活動。從初二到元宵節的期間,大街小巷男女老少三五成羣,拿着禮物去串親訪友,談談過去一年的生活或新的一年的打算。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民間風俗----春節。我喜歡家鄉的春節,喜歡它的情趣盎然,更喜歡春節的歡天喜地,因爲在春節這一天,大家都可以團團圓圓一起分享快樂。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節日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竟爲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爲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鼓鑼之聲響乇雲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十分壯觀。 潑水節期間,傣族青年喜歡到林間空地做丟包遊戲。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內裝棉紙、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綴以五條花穗,是愛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透過丟包、接包,互相結識。等姑娘有意識地讓小夥子接不着輸了以後,小夥子便將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姑娘,雙雙離開衆人到僻靜處談情說愛去了。 潑水節曾經是印度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其後爲佛教所吸收,經緬甸傳入雲南傣族地區,時間約在十三世紀末至十四世紀初,距今有7xx年曆史。隨着南傳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增大,潑水節的習谷也日益廣潑水節是傣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陽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語叫做“楞賀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歷新年”。

寫傳統作文 篇4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很多,春節、端午節、清明節、元宵節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

春節七天的假期裏是我最最開心的日子,因爲在外地工作的爸爸能夠有個長假回家陪我玩,住在深圳的大姑姑一家也會回廈門和爺爺奶奶一齊過年,還有在廈門的小姑姑一家,三家人,好不熱鬧。大年三十吃完年夜飯,我們一大家人,一齊到環島路觀看煙花表演。各種各樣的煙花同時在天空綻放,有的像一串紅燈籠,慢慢飄向天邊,好似天燈一般;有的像閃閃的星星一樣灑落下來,讓人忍不住想伸手去接;有的像綻放的、五彩繽紛的花朵,彷彿告訴人們春天就要來了。觀看的人羣裏發出一陣陣的驚歎聲!看過煙花表演,我們會去唱K,這是我和姐姐們最喜歡的。三個姐妹,你爭我搶,爭當“麥霸”,每次都逗得大人們哈哈大笑。

當新年鐘聲響起時,爸爸媽媽、姑姑姑丈會領着孩子們向爺爺奶奶拜年,互相祝福新的一年裏身體健康,工作進步,學習進步!當然最開心的是我們都有大紅包啦!

我喜歡溫馨快樂的春節!

寫傳統作文 篇5

一大早我還在睡夢中就被鞭炮聲吵醒了,父母親喊我快點起牀告訴我說今天是元宵節,應該早起下樓去放鞭炮,這個任務當然是我和我的爸爸去完成了。

我和我的爸爸拿着鞭炮下樓,別提有多高興了,我的爸爸把鞭炮擺好後把打火機遞給我說:“兒子你來點火吧”。我有點害怕不敢,我的爸爸鼓勵我說不用怕,點完趕緊跑,我按照我的爸爸教我的去做,真的就做好了。

這時媽媽在樓上喊我們快點回家吃元宵,媽媽說吃元宵表示一家人會團團圓圓在一起永不分開,我愛我的父母親,愛我的老師和同學們我希望我們永遠不分開!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