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必備】寫傳統作文彙總9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寫傳統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寫傳統作文彙總9篇

寫傳統作文 篇1

我們家鄉有一個傳統,在年關的時候,村裏的人會聚到一起舉行盛大的祭祖活動。爸爸作爲家裏的長子,每年都要回去參加一次這樣的活動,今年我有幸一起回去觀看了這次祭祖。

在祭祖的前一週,村裏的每戶人家都會被分配到不同的任務,而佈置場地和準備桌椅的任務就落到了我們家。

我打量着村裏最大的祠堂。祠堂歷經風雨,仍屹立在這不算大的村子裏,它是村民們的保護神和唯一的信仰。沐浴在陽光下的祠堂安靜而祥和。

爸爸和村裏的人忙碌的佈置着,每個人的臉上都無比的認真和嚴肅,爲本就安靜的祠堂增添了一絲緊張的氣氛。我不禁被這種氣氛感染,原本漫不經心的態度也不由得產生了些許的期待。

祭祀開始當天,還在被窩裏的我被拽了出來,洗漱完畢,便像扯線木偶般被換上了衣服。衣服很奇怪,摸上去滑滑的,不知道是什麼材料,款式和漢服很像,穿在身上頗有古人風範。還沒完沒等我好好欣賞,就被急急忙忙地趕到了祠堂前廳候着。

首先,有幾個看上去德高望重的老人站上了高臺,噼裏啪啦說了一堆開場白。接着,又拿出族譜開始點名,最後又說了幾句祝福的話,就匆匆下了臺。然後便來了一羣打扮怪異的人,他們在臺上擺開陣勢,伴隨着鼓聲手舞足蹈起來,領頭的還在不停地唱着什麼。我盡力的豎起耳朵去聽,卻奈何就是聽不懂,無奈只能在心裏嘀咕,肯定有是什麼祈福降雨的,真沒意思,這都什麼年代了,還搞這個。爸爸看到我走神了,推了我一下,用眼神警告我,我只好裝作順從的樣子繼續看着。

好不容易等那些人跳完,又進入了上香環節,平時我對拜來拜去什麼的很不喜歡,所以趁着大人不注意想偷偷溜走。但還沒等我踏出祠堂,被眼尖的爸爸又揪了回去。爸爸把香遞過來給我,我看着嫋嫋燃燒的煙,掙扎了一會兒纔不情不願地接了過來。走到牌位面前,我學着其他人的樣子,漫不經心地開始叩拜,敷衍的上香。末了,我擡頭看着上位的牌位,腦子裏突然想到,當年祖宗們爲什麼要來這裏定居,這麼多年又經歷什麼才能生存下來,如果沒有他們,應該就沒有我了吧。想着,我祖先們肅然起敬,開始懊悔剛纔的敷衍。爲了彌補,在第二輪上香時,我顯得格外認真、嚴肅,我想用行動來減少內心的自責和不安。面對突然認真起來的我,爸爸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上午的儀式結束後,我已經身心疲憊,但反觀其他人,卻還是一臉的神采奕奕,我對他們是無比的佩服。

等到飯點,一鍋鍋的飯菜被端了上來,人們圍着祠堂大院吃起了大鍋飯。這種陣勢我還從來沒有見過,覺得新奇無比,雖然菜看起來不是很好,但在這其樂融融的氛圍裏,我仍吃得津津有味。

透過這次活動,我體會到濃濃的傳統文化的風情。人們對祖先的敬畏和感恩之情將我打動,祭祀不是封建,更多的是寄託現在的人對祖先的尊重和崇拜。吃大鍋飯也讓我感受到鄰里間相處的美好和溫馨。

寫傳統作文 篇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夫子的這段教導的意思是“敬重自己的長輩,進而推廣到敬重別人的長輩,撫愛自己的子女,進而推廣到撫愛別人的兒女。如果以這樣的準則治理國家,統一天下就如運轉於掌心一樣容易了。”

尊老愛幼是我國優良的道德傳統的精華。尊老愛幼是人類敬重自己的表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兒童時代,每個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近來,多少個春夏,多少個秋冬,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處於盛唐還是當今社會,有一點卻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尊老愛幼起始於原始社會,當時生產力低下,在氏族公社的內部爲了人類的繁衍和文明的延續,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和尚無勞動與生活能力的小孩都一樣分配勞動果實,實行義務撫養。由此逐漸形成的這種樸素的道德觀念,被繼承下來。從原始的社會,就已有了尊老愛幼的思想,這使人聽起來感到非常的高興,從中也可看出人性的善良。“尊老愛幼”有着她經久不衰的生命力。這項傳統美德一定會被我們永遠的繼承下去。

1986年,根據中國老齡問題全國委員會的建議,國務院決定將每年農曆九月九日的重陽節定爲“中國老人節”,藉助傳統的重陽節,祝願全國老人健康長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於1949年12月規定每年6月1日爲兒童節。

尊老愛幼是我國古代優良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弘揚這優良的傳統。爲新中國的精神文明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寫傳統作文 篇3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在這天,人們坐在月亮下賞月光、吃月餅。這不,趁着今天是中秋節,我們一家也開始賞月光、吃月餅了。

現在的月亮特別明亮,皎潔的月光,像水似地瀉向大地。我的周圍被月光照得雪亮。月光透過斑駁的樹隙絲絲縷縷地掛下來,在地面上鋪了一層碎銀。月光照得樹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婀娜多姿的柳樹的稀疏的倩影,別提有多美了。

爸爸告訴我: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爲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我凝神望着月兒,口裏嚼着香甜的月餅,聽爸爸講着月亮的傳說,我又想起家鄉的好朋友,直到很晚很晚……

寫傳統作文 篇4

隨着迴歸自然食品的興起,傳統美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飲食文化在中國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民以食爲天等等,中國自古就不缺這樣的句子。中華飲食文化,一枝獨秀,曾博得食在中國的美譽。孫中山先生說過:中國近代文明進化,事事皆落人之後,唯飲食一道之進步,至今尚爲文化各國所不及。可見,這種文化已滲到中國人的骨子裏去了。

吃對我們的文化心理結構有深刻影響,存在於潛意識之中。這點從我們的日常語言和詞彙構成都可以看出。如見面打招呼是:你吃過飯沒有?罵人是你這個飯桶!讚揚什麼東西則說:膾炙人口,得意滿足是吃香的喝辣的,無趣之事形容爲味同嚼辣,生活艱辛是酸甜苦辣。

飲食文化在中國具有如下特殊的功用。一是社交功用。二是親和功用。三是宣傳功用。四是養生功用。

不少遊客把品嚐異地風俗飲食作爲重要的旅遊動機,飲食往往可以成爲一個地方文化的視窗。中國飲食文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風格和特點。第一、風味多樣。第二、四季有別。第三、講究美感。第四、注重情趣。第五、食醫結合。可以說,每一種傳統美食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20xx年元旦前夕,浪花朵朵班開展了美食節活動,這一活動受到家長和孩子的好評。每一個家庭在準備美食的過程中,都會有一個溫暖幸福的故事發生。

寫傳統作文 篇5

俗話說得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每個地區都有着不同的節日風俗。在中國,除夕就是最熱鬧了。

除夕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天,也稱大年夜。除夕這天晚上鞭炮聲不斷,非常熱鬧。

現在就由我來說說我家是怎麼過除夕夜的吧!

在除夕夜這一天,我們家就會打鞭炮。早上,我還是照樣睡我的懶覺,媽媽早早的起牀打掃房間,爸爸也跟着媽媽一起幹活。中午,我們還是平常一樣吃着普通的米飯。晚上,便是熱鬧非凡,玩的很開心。

我們會先拿些白蘿蔔來,切成小塊,再在上面插上蠟燭,然後點上火,放在家的各個角落。隨後,我就會吧家裏的燈全部開起來。吃晚飯的時候到了,我們一大家子都會跑到爺爺奶奶家吃團圓飯,吃完飯,我就會和朋友或家人一起玩鞭炮。

玩着玩着,時間久匆匆地過去了,我們就都上樓了,但沒睡覺,就是在樓上玩。

到了晚上十二點,爸爸就去打響了鞭炮,點上了煙花,很漂亮。打完後,爸爸就帶我去了廟裏,具體我也不知道怎麼說。

這就是我家的"除夕夜。"除夕夜總是那麼別具特色,那麼令人難以忘懷!

傳統節日作文 傳統節日作文200字 傳統節日作文300字三

中國的傳統的節日有很多很多,這是我們這個經歷了幾千年文明民族的寶庫,有:春節、端午節、清明節、元宵節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

記得去年我在外婆家看春節聯歡晚會,晚會裏面的小品逗得我們一家人哈哈大笑。看着看着,突然有兩聲砰砰、砰砰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去陽臺一看,呀!真是好美阿,原來是煙花!

回頭一看鍾,原來已經十二點了,這時聽到外公在樓下大喊一聲,說:"我們也快點放鞭炮和煙花吧!"我匆匆忙忙地跑到樓下去,看到鞭炮已經掛起來了,像一條紅色的大蜈蚣,鞭炮掛在二樓,一直垂到一樓地上。這時我看見姨丈手拿着一根香,然後和我們一起異口同聲說:"1、2、3。"數完之後,鞭炮聲音就震耳欲聾的響起,我高興的大喊起來說:"新年到嘍,新年到嘍。"我和妹妹一人拿着一枝煙花,插到地上,點起煙花,一會就有煙花衝向天空,五彩繽紛的煙花漂亮極了。

這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是不是很有趣?

寫傳統作文 篇6

當老師宣佈要教我們做冰皮月餅時,全班同學立刻歡呼雀躍起來。

我們興高采烈地來到食堂。老師爲我們演示做月餅的過程,大家都目不轉睛地看着。見到老師做的月餅小巧玲瓏,花紋精美,我躍躍欲試。

輪到我們自己做月餅了,我先將面前的麪糰和餡料小心翼翼地平均分成三份,然後用手掌將一份麪糰輕輕按壓成餅狀,接下來將豆沙餡裹入冰皮中揉成一個小圓球,最後在小圓球上撒滿乾粉並放入模具中擠壓。幾秒鐘過後,一枚晶瑩剔透的冰皮月餅完工了。我如法炮製,又欣喜地製作了兩枚不同花紋的冰皮月餅。

回到家,我高高興興的把月餅送給媽媽,媽媽有滋有味的吃着,她開心地對我說:“月餅好香甜呀,這是媽媽吃過的最美味的月餅。”聽了媽媽的話,我心裏頓時美滋滋的,臉上笑開了花。

寫傳統作文 篇7

我最喜歡的一個傳統佳節是中秋節。又稱月夕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女兒節或團圓節等等。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大人們通常在月光下襬滿好吃的食物,待到吃不完,最後自然是由我們小孩子來解決它們。聽說在古代在中秋節的夜晚,人們還可以穿大街走小巷,一邊猜燈謎,一邊吃着好吃的瓜果點心,多麼開心!

有一年中秋節,學校裏專門騰出一個星期五,不上課,就做月餅。我和同學們都是第一次做月餅,開心得不得了。來到食堂裏,坐下來後,發現桌上已經放了一些準備材料,有面粉、雞蛋、糖……我們把手洗乾淨就開始做月餅了。大家學着老師的樣子,先將麪粉加上糖、水和雞蛋混在一起,開始揉麪。揉啊揉,揉得我手都酸了,終於把面揉成均勻的一團。接着我從大面團中取出一小塊麪糰,放在掌心裏不停地搓,搓啊搓,搓成一個小圓球。我用大拇指在圓球中央摁了一個小洞,不停地旋轉,那個圓球變成了一個“小碗”。我從碗裏拿了一點餡放進去,把“小碗”的口收起來,又變成了一個圓球,只不過比原來大了些。最後把這個大圓球放到模子一壓,一個月餅就做好了。就這樣,我和同學們做了一個又一個月餅。最後,老師把月餅裝進烤盤放入烤箱烘烤。大家都焦急地等待着。這時,老師便給我們講起了中秋節的傳說……

快要放學了,月餅終於發到了我們手中。回家路上,我拿出一個月餅,那月餅真好看,黃澄澄的麪皮上刻着些圖案,咬一口,麪皮很軟,最好吃的是紫黑色的豆沙餡,滑滑的,又香又甜。不一會兒,學校裏發的三個月餅很快就被我吃光了,我還是覺得吃得不過癮,又回家吃了好幾個媽媽買的月餅才解了饞。

中秋節就是這麼讓人難忘!

寫傳統作文 篇8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也富有蘊味,蘊含着洋洋喜氣。

春節的來歷衆說紛紜,但最被普遍接受的是春節有虞舜時期興起的。

相傳在公元前20xx多年前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着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這便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被稱爲春節。

春節時,除舊迎新,自然是一大重要的事情。每到臘月二十三時,人們就開始除舊迎新、掃地、準備一些新的器具等。

閤家團圓,這也是春節的幾大主題之一。除夕夜,全家歡聚一堂,享用美味的年夜飯,一家人有說有笑,氣氛輕鬆愉快,一邊看春晚。飯後,長輩們給孩子分發壓歲錢,孩子們則高興極了,一家人圍坐着。邊聊邊守歲。當時鐘敲響十二點鐘整時,鞭炮轟鳴,氣氛更是達到了高潮。

接下來的,便是貼春聯和拜年。

初一大早,大人們便早早起了牀。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春聯,春聯內容不盡相同,卻都表達出一樣的情感:對新一年的憧憬和期盼。有些人家還會貼“倒福”。或許你聽了十分奇怪,“爲什麼是倒福呢?不該正貼嗎?”其實,這“倒福”象徵了“福到了”不是更生動,更具有幸福的氣息嗎?

貼完了春聯,小孩們也開始恭恭敬敬地祝福長輩們新年快樂,有些心意很誠的還會遞上一張自己親手製作的賀卡,再畢恭畢敬地抱手鞠躬或跪下磕頭,拿到長輩的紅包,也還不忘道上一句謝謝。接着便趕忙上路拜訪別人。一路上,高高興興地邊說邊笑。路上一片繁榮的景象:不時響起鞭炮聲,熟人相見停下打個招呼的聲音也是不絕於耳,邊上小販也叫賣個不停,人們的衣服也一色兒是嶄新的。

春節的各類各樣,樣式繁多的美味食物也是十分受歡迎。主食類的餃子、春捲,小吃類的年糕,湯點類的湯圓,以及其他許多食品,都被各類人羣所青睞。尤其是餃子,更是成了那春節的代表性食品,下到鍋中,晶瑩剔透,活像一隻只小船,撈出來裝盤,熱氣騰騰,一股香氣撲面而來,嚐起來也是美味極了。

春節,源遠流長,是我們永不會忘記的傳統民族節日;它的特點,我們也會銘記在心。

寫傳統作文 篇9

5月30日,我國的民俗節日端午節,已隆重登場了,說起這端午,大家肯定先想起了糉子。

端午節吃糉子可是以古傳承至今的重要習俗!那池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是包糉子的主要材料之一。糉子的傳統形狀是三角形的,在糉子白泠泠的糯米中可以包許多種餡、豆、肉、棗樣樣俱全,包好的一個個墨綠色的糉子,一個疊一個地放在餐盤裏,那欲滴的綠,清爽的白,綠白中間隱約有餡兒冒出,那憨態可掬的樣子好不可愛!把糉子吃在嘴裏,它的餡兒像個調皮的孩兒,一個兒勁兒地往肚裏溜,墨綠色的蘆葦葉不僅美觀,還很好地裹住了糉子實時的香,開啟糉葉後,那四溢的香氣不禁讓人垂涎三尺!

耳邊隱約響起了打水的“啪啪”聲,手裏操一個糉子。走近方知賽龍舟。

這“賽龍舟”的習俗相傳是古時楚國人因不捨得當國賢者屈原救河自盡而死去,許多人便趕緊划船追趕,拯救其。之後,後人便有了比賽龍舟的民族特色。

相傳,屈原投河自盡之後,人們爲了不讓水裏的蛟龍把屈原的身體吃掉,於是,便做了一些包着肉菜等餡兒的糯米糰,把它們扔下河去想讓蛟龍吃飽後便放棄吃屈原的念頭,由於用糯米包制食物這一方法味道鮮美、香濃,便流傳下來了端午當天包糉子的習慣,而糉子也如此由來。

在古時,人們以爲將雄黃酒抹塗在臉就可以免受蟲蛇傷害。

因此,便流傳下來了端午節傳統習俗活動之一薰蒼朮,薰蒼朮就是民間傳統用蒼朮消毒空氣;將天然的蒼朮捆綁在一起,燃燒後產生的薄煙,不僅可以散發出清香,而且可以驅趕蚊蟲。令人神清氣爽,雄黃的傳奇,薰蒼朮的祝福,這便是我記憶中的端午節,溫馨的端午節。

我記憶中的端午:

美好、祝福。

我記憶中的端午:

吉祥、幸福。

我記憶中的端午:雖沒有春節的隆重,沒有國慶的歡悅,卻有自己的獨到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