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元宵節的傳統作文8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元宵節的傳統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元宵節的傳統作文8篇

元宵節的傳統作文 篇1

農曆正月十五日的這一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是一個團團圓圓的日子,在這個團團圓圓的日子裏。我和家人一起吃湯圓、一起逐鼠、一起做紫姑、一起猜燈謎

晚上大家都聚在一起吃湯圓,臉上露出了洋溢的笑容。嘴裏不停地吃着湯圓,非常高興!

在吃飽喝足以後,我們一大家子人開着車邊走邊看,夜空中美麗的煙花,心裏樂呵呵的。不光是我們樂呵呵的,就連馬路旁邊的陌生人也笑嘻嘻的。

在吃完了也看完了之後呢,我們就開始猜燈謎了。我首先考的是我的妹妹,我說:“頭頂兩隻角,身背一隻鑊。只怕曬太陽,不怕大雨落。”我妹妹說:“是不是打一動物名?”我點頭說是。她脫口而出:“蝸牛。”我一下子愣住了,沒想到他竟然這麼聰明。就這樣以此類推,我考完了每一個我的家人。只有一兩個人答不上來,早知如此,我就給他們出最難的了。

該做的都做了,可是,就是覺得還有什麼沒做。我想起來了,是放飛孔明燈,我們一大家子人一家買了一個孔明燈。我們把火點燃,心裏許了一個願望,然後讓孔明燈帶着我們的願望飛翔遼闊天空。我許的願望是:希望全國人民元宵節快樂!

這真是一個又快樂又難忘的元宵節!

元宵節的傳統作文 篇2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爲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 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爲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

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爲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同時,還要吃些應節食物,在南北朝時澆上肉加便便湯汁的米粥或豆粥。但這項食品主要用來祭祀,還談不上是節日食品。到了唐朝鄭望之的《膳夫錄》才記載了:“汴中節食,上元油錘”。油錘的製法,據《太平廣記》引《盧氏雜說》中一則“尚食令”的記載,類似後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爲“油畫明珠”。元宵

唐朝的元宵節食是面蠶。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每歲上元,都人造面蠶的習俗到宋代仍有遺留,但不同的應節食品則較唐朝更爲豐”。呂原明的《歲時雜記》就提到:“京人以綠豆粉爲科斗羹,煮糯爲丸,糖爲臛,謂之圓子鹽豉。捻頭雜肉煮湯,謂之鹽豉湯,又如人日造蠶,皆上元節食也”。到南宋時,就有所謂“乳糖圓子”的出現,這應該就是湯圓的前身了。

至少到了明朝,人們就以‘元宵’來稱呼這種糯米糰子。劉若愚(生於一五四一)的《酌中志》記載了元宵的作法:“其製法,用糯米細面,內用核桃仁、白糖、玫瑰爲餡,灑水滾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稱湯圓也”。

清朝康熙年間,御膳房特製的“八寶元宵”,是名聞朝野的美味。馬思遠則是當時北京城內製元宵的高手。他製作的滴粉元宵遠近馳名。符曾(生於一六八八)的《上元竹枝詞》雲:“桂花香餡襄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詩中所詠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馬家元宵。

近千年來,元宵的製作日見精緻。光就麪皮而言,就有江米麪、粘高梁面、黃米麪和苞榖面。餡料的內容更是甜鹹葷素、應有盡有。甜的有所謂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錦、豆沙、芝麻、花生等。鹹的有豬油肉餡,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勞、長久、向上的意思。

製作的方法也南北各異。北方的元宵多用籮滾手搖的方法,南方的湯圓則多用手心揉團。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黃豆,煮食的方法有帶湯、炒吃、油汆、蒸食等。不論有無餡料,都同樣的美味可口。目前,元宵已成了一種四時皆備的點心小吃,隨時都可以來一碗解解饞。

元宵節的傳統作文 篇3

正月十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這一天格外得熱鬧,街上人山人海,成羣結隊的人來來往往,多麼隆重的元宵節呀!有許多人在街上擺攤,有的在買東西,有的走着去朋友家走親,還有的在打電話說回家吃元宵……街上人頭攢動,各幹各的事。

與此同時,街上一輛車也沒有,這天的天氣也特別地好,過往的人羣一撥接一撥,他們的動作顯得那麼協調有序。還有很多的孩子在街上蹦蹦跳跳。我看到一個套圈的遊戲,於是就跑了過去,拿了幾個圈就去套,竟然套到了一條小金魚。

白天的元宵節熱鬧,晚上的元宵節更美。街邊擺滿了小吃,賣玩具的,套圈的,投球的……不計其數,他們在路燈和霓虹燈的照耀下別有一番景色。

過了一會兒,我們去姥姥家吃元宵,元宵既甜又好吃,讓人吃了還想吃,媽媽說:“趕快吃,吃完了帶你們去放孔明燈。”於是我加快了速度,爲了充分感受燈節的氛圍。

媽媽開着車載着我們去了廣場,那真是一個孔明燈的世界,我們也很快買了孔明燈,伴隨着孔明燈慢慢升空,新年的希望也愈走愈遠……

這真是一個熱鬧非凡的元宵節!

元宵節的傳統作文 篇4

工歷正月十五是我邦傳統的隆重節日——元宵節。

昔年元宵節這天,氣象分外陰沉。半夜吃完豐富的飯菜,媽媽帶我去大巷上觀看秧歌,還有高蹺社火。演高蹺社火的演員們身穿彩色的傳統人物衣飾,繪着各種人物臉譜,單足被綁在二根長約一米的木棒上,像個偉人似的在街路上走着還惡像有舞姿。他們每走一步,我就替他們捏一把汗,恐怕他們跌倒摔傷,可他們走得很穩該,陪着鑼飽的節奏,作着各種各樣的動息,贏得了觀衆一陣陣歡呼。我看得進了神,久久也不樂意分開,跟在他們後點還走了佳一段。

元宵節的晚上更熱鬧了,媽媽給咱們齊野幹了大家最愛吃的肉包子、肉餃子、涼絲絲的像果凍一樣的涼粉。晚飯後,媽媽又帶我往街上望煙火。去到街講上,我瞅睹街邊燈火光輝,彩色的燈光把夜晚照得跟紅天一樣。人來我返,川淌不息,小孩子還挑着各種各樣的燈籠。一會兒一輪皎淨的亮月掛在地空,似乎在跟己們共慶元宵盛節。

八點整,一顆禮花彈飛向天空,“嘣”地炸啓了,各種各樣的煙花同時在天地面綻開,色彩斑斕的花朵在空中競相凋謝,煙花足腳置了半個小時各式的煙花一個比一個美,把縣鄉半邊天映得紅豔豔、黑糊糊的,我高愉快興地大叫着:“煙花實難看,真賴看!”禮花停止,但我的腦海中還閃現着擡煙花的場景和熱鬧不凡的局面。

每年的元宵盛節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坎一年比一年熱烈。

元宵節的傳統作文 篇5

每年元宵節的時候,我們總會吃餃子和湯圓,意味團團圓圓,美美滿滿。在老家,家家戶戶都有田地,農民靠土地爲生。所以,每逢元宵,每家的奶奶們總會炒花生,炒瓜子,這一習俗叫做“炒蟲”,願望來年的田地能沒有蟲子,五穀豐收。炒熟了,花生,瓜子的香味瀰漫在屋子裏,孩子們總是笑着,搶着,給節日增添了不少樂趣。

又到了元宵節,雖然身在異地他鄉,可過節的氣氛卻不見減。家家戶戶都做了或者買了五顏六色的湯圓兒,我的媽媽也親手給我們包了黑芝麻湯圓。我的媽媽先把糯米麪用開水燙一下,然後攪拌均勻,搓成一個大大的麪糰兒,接着揪出一個個的小團,將小團按扁,用勺子舀上黑芝麻餡兒,包成圓,一個就完成了。接着,將水放入沸騰的水中,直到湯圓漂浮在水面上,撈出。一個個色香味俱全的湯圓就出鍋了。我們吃着湯圓,一股別樣的心情頓生心頭。

到了晚上,鞭炮的轟隆聲伴着禮花上升綻放的聲音,縈繞在耳畔。我的爸爸也買了鞭炮和煙花,我心血來潮,叫上弟弟,一起去點鞭炮,沾點兒喜氣。導火線呲呲的冒着,我們趕緊跳到一邊,捂上耳朵。“啪啪啪啪啪——”,熱鬧極了!

我愛元宵節,愛元宵節的湯圓兒,愛元宵節的熱鬧,更愛元宵節家家戶戶溢發的濃濃親情!

元宵節的傳統作文 篇6

劃旱船

民間傳說是爲了紀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

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兩片薄板,鋸成船形,以竹木紮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間,如同坐於船中一樣,手裏拿着槳,做划行的姿勢,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調,邊歌邊舞,這就是劃旱船了。有時還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檔着表演,則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種滑稽的動作來逗觀衆歡樂。

劃旱船流行於我國很多地區。

偷菜節

流行於貴州省黃平一帶苗族的偷菜節也是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舉行。

節日這天,姑娘們便成羣結隊去偷別人家的菜,嚴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爲偷菜與她們的婚姻大事有關。所他的菜僅限白菜,數量夠大家吃一頓即可。偷菜不怕被發現,被分的人家並不責怪。大家把偷來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

據說誰吃得最多,誰能早得意中人,同時所養的蠶最壯,吐出的絲也最好最多。

逐鼠

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爲老鼠常在夜裏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於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裏還邊唸唸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好死。

《荊楚歲時記》中說,正月十五的時候,有一個神仙下凡到一個姓陳的人家,對他們說:如果你們能祭祀我,今年就讓你們的蠶桑豐收。後來就形成了風俗。

元宵節的傳統作文 篇7

農曆的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爲元月,古人稱夜爲“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按我們民間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湯圓象徵家庭像月圓一樣團圓,也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傳說在很久以前,世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老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突然災難降臨、城內洪水氾濫,城外田地乾旱,原來是王母娘娘請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回宮辦事,於是把雨簿寫錯了,本應是城外雨五分,城內雨三分,玉帝給寫反了。青龍得知原因,便偷偷地裏溜到天宮,改了雨簿,這樣世上又慢慢恢復了本來面目。玉帝酒醒後,也發現寫錯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說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將錯就錯。後來玉帝發現自己的雨簿被改過,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來到人間殺了青龍。青龍被丞相殺了後,變成一隻神鳥,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慚愧,便下書要黃帝向百姓傳令,要紀念爲民除害的青龍。每年春節,人們都要敲鑼打鼓,耍龍舞獅幾年青龍,慶祝元宵節。

今天運氣很好,天氣十分晴朗,月亮高掛在深藍色的天空中,銀光灑滿大地。但是今年元宵節還缺少了一樣習俗,那就是:燈展。不知爲什麼,今年公園裏沒有燈展了。不過沒關係,沒有燈展這不還有燈籠的嘛!老老小小的手裏都提着燈籠,有金魚的,有最普通的紅燈籠。各式各樣,美不勝收,讓人眼花繚亂。

元宵節那一天最熱鬧的沒過於放禮花了。街上人很多,每個人都站在了最佳觀賞煙花的位置。突然“砰”一個“大銀花”拔地而起,只見“嗖嗖”幾隻煙火像離弦的箭飛向天空,在空中綻開了美麗的笑臉。看,一隻像龍一樣的煙花衝上天了,一炸五顏六色的花點兒就在天上飛舞,過了一會兒又不見了。此時,漆黑的夜空成了一幅色彩繽紛的圖畫。人羣立刻沸騰起來,大家情不自禁地歡呼着。“通”許多大紅球奔上天,“啪”的一聲,化作千萬個小星星飛濺而下,還拖着長長,亮亮的尾巴!一個個爭先恐後跑上天,有的像流星直奔人間,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還像白銀色的雪花……人越來越多了,笑聲越來越響了,一朵朵“花”也越來越好看了……大夥兒沉浸在歡聲笑語的元宵夜之中。

20xx年的元宵節依然精彩,20xx年,新的一年,新的希望,願那孔明燈帶着我們的祝願和幸福緩緩的飛上天空,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元宵節的傳統作文 篇8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又到了,早上十點鐘,我就看到街上人山人海的,熱鬧非凡。

我和爸爸剛走到幸福路口,就聽到一陣震耳欲聾的聲音,我立刻順着聲音找去,原來是有人在耍獅子。只見一隻大獅子踏着鼓點,上竄下跳呢!我仔細一看,原來獅子的頭裏有一個人控制着,後半部分還有一個人控制着。他們都穿着黃色的像獅子毛一樣的褲子,下面還有一個人,手裏拿着毛茸茸的繡球,引逗獅子。他們配合的很好,只見獅子時而忽閃忽閃大眼睛;時而張開血盆大口;時而跳躍着,爬到高高的架子上,做着各種高難度的動作,不時博得大家的喝彩。

繼續往前走,我看見還有人在劃旱船。有四個穿着鮮豔衣服的老太太,他們一邊用手划着船,一邊唱着戲,她們的船劃得可真快。細心的人會發現,其實是她們的腿和腳走着呢!而在船的表面又設計了一個非常短的腳和腿做裝飾,她們滑稽的動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哇,真是一個熱鬧的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