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關於優秀傳統作文三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優秀傳統作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優秀傳統作文三篇

優秀傳統作文 篇1

端午節,傳統的說法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楚國都城被秦軍攻破後,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後人爲防止屈原身體被魚蝦分食,因此在江中撒入糯米,自此人們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爲了紀念屈原有了吃糉子的習慣。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句話是屈原《離騷》中最經典的一句話,鞭策共產黨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對於我們基層幹部,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結合現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要求做好精準扶貧工作,更是一條漫漫長路,我們不能有“三分鐘熱度”的工作狀態,而是要不遺餘力的去奮鬥,用心用力的做好基層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的先進作用,纔不負羣衆對我們的期望。

華夏上下五千年,衍生出很多優秀傳統文化。在黨的十九大中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國家和民族發展中最基本的沉穩力量。作爲新時代的我們,必須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轉化、發展和繼承,在社會飛速發展中,不忘本心,用心學習,更好的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力量。

當今社會,部分青年崇洋媚外,不會用正確的三觀對待外來文化,一昧的否定自己的優秀傳統文化,卻又毫無保留的全盤吸收“洋快餐”,導致最後成爲社會中的“鍵盤俠”,一輩子憤世嫉俗,全是負能量。所以,基層幹部在做好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更要不斷引導新青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看待外來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塑造一批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青年。讓我們過好每一箇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認真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堅定信心,共同努力構建一個現代化文化大國!

優秀傳統作文 篇2

在過去,人們期待的年是從臘月二十三小年開始的,年的韻味正式融入大家的`生活中。說起小年,有很多傳說,一般家庭是要進行祭竈來詮釋年的韻味,表示過年的開始。

在千年悠久文化傳播下,年的韻味雖然有些改變,但還是有一些傳統觀念主導着人們的意識。例如,過小年時燃放鞭炮表示慶賀,吃水餃恭賀新年到來,這種習俗南北方不同,但意義是一樣的。過小年,一家人商量着年的過法,張羅着年貨的置辦,給孩子們增添新衣,打掃房舍清潔室內外衛生……特別是晚飯後,鄉村的家庭主人仍要以傳統的方式祭祀竈王爺,打發諸神迴歸天堂述職。爲求新年有新的發展,怕神靈回去說瞎話,買些麻糖塗抹在竈王爺諸神口上,讓他們回到天堂說些吉祥的話語,說出的話有甜甜蜜蜜的味。這種作法一般在老年人身上常常表現出來,而年輕人一般不再理睬這些神話般事情。但是,從這一天開始,整個家庭步入年的籌備中,開始佈置家園,把一年的塵土清掃一乾二淨,把家園裝點的煥然一新,讓新年的氛圍渲染,紅紅火火,熱熱鬧鬧,年的韻味充滿整個家園。

過了農曆臘月二十三小年,中華大地沉浸在年的熱潮中,一切活動以年爲中心開展,全民投入過年的浪潮中,把萬里江山裝點的異常絢麗,市場各種年貨琳琅滿目,應有盡有。過年,最爲開心的則是那些孩子們,選擇着自己心愛的物品,特別是鞭炮類東西,各種花炮買了一大堆,爲除夕夜晚做準備;而女孩們則選擇着鮮豔的服飾,打扮着自己,讓青春年華綻放出光華。年是爲小孩創建的,過年有小孩才熱鬧非凡,年味纔會十足。不管一年經濟效益如何,過年時,一家人總會盡情地分享年節帶來的喜悅,把整個家庭成員的心情調整到最佳狀態,讓和諧和睦的氛圍充盈家庭內外,喜氣洋洋,歡歌笑語,表達着一家人對新年的慶賀。

中國的農曆春節與西方的聖誕節相媲美,有着一樣的韻味。一年一度的慶典,給人們精神境界增添了無窮的樂趣。過年,顧名思義,就是辭舊歲迎新年。一夜分兩年,一夜間長一歲,代表着年輪的延伸。小孩爲長一歲而歡欣鼓舞,喜上眉稍,呈現出興奮異常的激越情感;老年人輕輕地唉嘆:又老了一歲,表達着對時間的留戀;中年人則是籌劃着新的計劃,爲壯大家園而躍躍欲試,信誓旦旦,大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氣魄,在新的一年大展宏圖,把整個家庭推上騰飛的列車,期盼早日奔向小康社會,生活再登上新的臺階……年的腳步不管人們怎麼急,仍保持着勻速姿態向前邁進的,一天一天來臨,又一天一天過去,時間的車輪無休止地遵循着自我的法則有序的執行着,從來不爲人的情緒而改變。

傳統的春節即將來臨,放下手中的忙碌工作,放鬆一下緊張的神情,張羅着過年吧!小年過去,大年指日可待,錢多錢少無所謂,一家人歡歡喜喜,團團圓圓,過一個祥和快樂的春節是中心目的。願天下所有家庭龍年大吉大利,心想事成,一帆風順!

優秀傳統作文 篇3

今天,《品德與社會》課上,老師讓我們講“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有許多同學都講了,其中我記得最牢的故事是“壓歲錢的來歷”。故事講的是:

在很久很久以前,民間有一種可怕的怪物叫“歲”,“歲”每年的大年三十夜晚都回來和小孩玩,如果“歲”高興的話只會讓小孩生一場病,如果“歲”不高興的話就會讓小孩死亡。有一對夫婦晚年得子,所以非常愛護這個孩子,大年三十這天夜晚,這對夫婦怕“歲”來傷害孩子,就一直守在孩子身邊,到了深夜,夫婦也累了,就拿着幾枚銅錢給孩子玩,夫婦就睡着了。第二天早晨,夫婦醒來一看,孩子安然無恙,以爲“歲”沒來。後來才知道,在當天晚上,夫婦睡着後,“歲”就來了,“歲”看到小孩手中的銅錢後,便見錢眼開,不再逗小孩玩,拿着錢就走了。到了以後,發壓歲錢就成了民間習俗。

聽完這個故事,我知道了壓歲錢的來歷。

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傳統文化的故事,可以上網查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