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傳統節日作文(精選9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傳統節日作文(精選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統節日作文(精選9篇)

傳統節日作文1

五月初五,端午節。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都是我的家鄉里最熱鬧的日子。

相比春節時我們每家每戶關起門來的熱鬧,端午節的熱鬧是大家一起的熱鬧,是包糉子吃糉子的熱鬧,也是賽龍舟劃龍船的熱鬧,哪怕這一天需要祭奠屈原,端午節還是熱鬧的。

印象中的端午節,我都是跟着爸爸媽媽先去到屈子廟去祭奠屈原老先生的。我的爸爸媽媽告訴我,屈原是爲了我們的國家而犧牲的,他是高潔的詩人,他不願意同流合污,這纔有了他的投江,纔有了關於端午節的種種傳說。我不是很懂得屈原老先生的想法,卻能夠明白他的犧牲是值得我們紀念的,我們在端午節這一天裏,理應祭奠他老人家。

祭奠完了屈原,我會跟着我的爸爸媽媽去江邊看賽龍舟。每年端午節,江邊就會匯聚五湖四海的人來此地以賽龍舟的方式祭奠先神。整整齊齊的十支龍舟隊伍在江面上一字排開,我們都等着那一聲令下,等着比賽開始那一刻的到來。一旦裁判發令,那我們也就有好戲看了。這十支龍舟隊伍都是經過了專門訓練的隊伍,在我們大家的搖旗吶喊聲中,發現不了他們有什麼區別,直到龍舟進入了最後的決勝區域,我們才能注意到許多隊伍因爲先前的使勁兒,現在已經幾近停住了,而那支走到最後的隊伍,贏得了所有人的掌聲和歡呼聲。

賽完龍舟,正好是我們快要吃端午午飯的時間,媽媽早已把糉子包好煮好,我們只需回到家熱一熱,再炒上媽媽爲端午節準備的美食,我們也就在家正式過端午了。有時候家裏過端午節的人多,有時候家裏過端午節的人就我們仨,但不管是多還是少,糉子纔是端午節的主角。

傳統節日作文2

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這天大家會聚在一起包元宵,吃元宵。南北對於元宵和湯圓的稱呼有所不同,但是在一起過節的寓意都是一樣的,預示着大家團團圓圓。

這天,爸爸教我包湯糰。我們先把手洗乾淨,拿出一隻碗。開始和麪了,只見爸爸在碗裏倒上大半的糯米粉,將少許水一點一點放進去,再用手絞了幾下又放了點水。爸爸告訴我:注意每次放得水不能太多,少了可以再加,太多了會粘手。水夠了,我和爸爸各分一半,我們用手來回的揉,直到不再粘手了,揉麪的工序完成了。

開始包湯糰了,我照着爸爸的樣子,拿了一小團面,放在手掌中間挫一個小圓球,然後把右手的大拇指把插進剛揉好的麪糰,用筷子夾點芝麻餡放在剛弄的洞裏,用四個手指配合大拇指一起往中間按,揉一揉又變成了圓形。我要把這個“半成品”放到碟子上面去時,爸爸叫住了我說:“兒子,這樣放上去可能會粘的,在糯米粉裏滾一滾就不粘了。”我照着爸爸的方法一試果然不粘了。照這樣一連做了好幾個,不一會二十個就完成了,個個潔白如玉,讓人嘴饞。

晚上,我和爸爸到外面散步,此時的大街上燈火通明,四周掛滿了火紅的燈籠。天空閃耀着五彩的禮花,有的禮花在天空中像滿天的星星一閃閃,有的似流星雨,一瞬間就消失在天際中。地上百子炮噼裏啪啦的響個不停。小孩子手持煙花棒飛舞着,歡笑着。

我愛包湯糰,但我更愛元宵節。

傳統節日作文3

春節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家家戶戶張燈結綵,貼紅對聯,大街小巷都掛起了紅燈籠,到處呈現出熱熱鬧鬧,喜氣洋洋的節日景象.

除夕那天,我們每個小朋友早早穿上了新衣服,顯得精神煥發,奶奶誇我真帥氣,媽媽準備了一桌美味可口的年夜飯,有我最愛吃的紅豬肉,大龍蝦,小炒魚我們一家人坐在大圓桌四周,大家互相敬酒,互相祝福,我端起酒杯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祝爸爸媽媽工作勝利,萬事如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祝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他們還給了我好多壓歲錢,我的心樂開了花,感謝他們給了我一個>幸福的家。

吃完晚飯,我們一家人一起到院子裏放煙花,我一手拿點燃的線香,和爸爸一起點燃着煙花的導火線,頓時只聽到一聲“嗖——”煙花飛上天空炸開了,有的綻放出五彩繽紛的花朵,有的拼寫成各式各樣的美麗的圖案,還有的像一個個漂亮的降落傘,絢麗多彩的煙花照亮了天空,我們興高采烈地喊着,歡笑着放完煙花,我們回到屋裏,坐在沙發上收看中央電視臺播放的《春節聯歡晚會》精彩的節目逗得哈哈大笑。一年就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了。明天,我們又長大一歲了。

傳統節日作文4

時光荏苒,冬去春來,多少個朝朝與暮暮,終換得冬已逝,春已至,又一個春節,又一個團圓,又一箇中國味!

春節恰似一篇樂章,譜寫着歡樂與祥和;春節又如一張畫頁,滿載着團圓的'喜悅。古人云:“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這春節中,等待我們的是新的一歲,是貼春聯、包餃子、放煙花......是親人的團圓相聚,是朋友的歡聲笑語,是中華傳統的偉大傳承。

春節蘊含着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以春節賀歲爲中心,開展的活動內容豐富多彩,“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年畫守歲貼窗花,爆竹拜年倒貼福”;“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最是一年春好處,話說新春,其樂融融,恭賀新禧,吉祥如意,張燈結綵,這就是春節——我們中華民族的源,我們中華民族的寄託和希望!

傳統節日作文5

月出於東山之上,蘇東坡如是說。

生活在這個屬於太行山餘脈的小城,看見月亮在東山或西山上懸掛,遊移,是司空見慣的。

而今天,九月中秋,月亮緩緩的升起在東山之上,靜靜地揮灑着薄涼的清輝。仰視着她的靜默,她的沉着與淡定,心忽然揪了一下;雖然兒子代表我去看望了他的外公外婆,畢竟我沒去,心裏的牽念依然;雖然通了電話,幾句家常,心裏還是過意不去。

我的家鄉是平原,記得小時候,到處是望不到頭的田野,看到的都是莊稼和樹木,對山沒有多少概念,直到小學時離開家鄉,來到這個很少有平地,除了上坡就是下坡的小城,山的概念才漸漸清晰起來。

家鄉的月亮總是從屋頂或樹梢上升起,很大很亮,月光如水,清澈明媚,感覺很近,彷彿上到房頂或爬上樹就可以夠得着。

每到中秋這天晚上,家鄉的習俗是祭拜月神。一張小供桌放在庭院西側,上面擺上自家蒸的月果,以及蘋果,梨等水果。媽媽會一直注意着東邊的天空,看月亮是否上來了,可以看到了。當月亮在屋頂剛一出現,如水的月光傾瀉下來,照亮了院子的一切,媽媽就會虔誠地跪在供桌後,雙手合什,衝着月亮祭拜,口中喃喃有詞。現在想來,雖然那時不知道媽媽唸叨些什麼,一定是乞求即將到來的秋收會有一個好的收成。之後我們就可以吃掉那些供品,因爲據說,吃了上供用的祭品可以去災祛病。

後來,月餅代替了月果,但這個習俗依然傳承至今。有時趕到中秋這天回家,晚上上演着多少年來延續下來的對月神的祭拜,一家人在一起,歡聲笑語不斷,在靚麗的月光裏,樹影婆娑,親情無限,愛意濃濃,月圓人圓。

今天,九月中秋,月光如水,拉長我的影子,也拉長我的思念......

傳統節日作文6

昨天是元宵節,雖然過去了,卻萬分不捨,又回味無窮。故作此篇,紀念昨日元宵的美景,並抒發感慨之情。——題記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宋代詞人秦觀面對元宵佳節,在《生查子》中這樣寫道。亦唯有元宵佳節,纔會有如此佳句。平日中古代禮儀是非常多的,一年中的熱情在今日便會釋放,所以纔會有這樣的詩句,這也真可稱爲“中國的情人節”。而今日的元宵佳節有戲劇性的與西方的情人節相逢,是一樂趣。

元宵節剛至時,是從睡夢中便迎來了。當第一縷陽光從窗外射入屋中,我睜開雙眼,覺得這是不尋常的一天,總算是清醒了,想到今日便是元宵節,心中萬分歡喜。

洗完臉,只聽媽媽喊道:“吃元宵了。”我迫不及待地衝出去,進入廚房,端起那熱氣騰騰的元宵,十分歡喜。這元宵是那樣白,那樣糯,進入口中的香甜,更是喜悅,無法用任何語言所能來表述。

吃過元宵,便出門去,哪個臉上不是洋溢着歡樂呢?雖然自此我也未曉得爲何要過元宵節,吃着節日特有的元宵。去書上查元宵節的由來,又有頗多說法。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是富有美好願望的。那團團圓圓正是美好的寓意,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元宵,其樂融融,誰又能不歡快呢?

過元宵節,只有晚上纔是這個節日的盛事。且出門去看,家家燈火通明,人們都出來了,煙火佔據了天空,是那樣的絢麗多彩。人們熱熱鬧鬧地走在街上,此時似乎無人覺得是夜晚,是如白天又更甚於白天的明亮,而歡樂也隨處可見。再擡頭去賞那月光,是那樣的明亮,那樣圓滿,這大概也是中國幾千年文化所代代期望的家人團圓。

元宵節已過,只留下對它的回憶,但卻抒發不少感慨。並留下無數期待……

傳統節日作文7

有人喜歡端午節,有人喜歡重陽節,而我卻喜歡大年三十的春節。

過春節的時候,必不可少的習俗就是貼窗花和放鞭炮了。我記得我家有一個掛在牆上的一個鐘,裏面有一個福字,這個福字是倒着的,寓意是:福倒(到)了。

接下來和你說說放鞭炮。我和爺爺拿了一些錢下了樓,到小店買了一些擦炮和一個打火機,來到了小河邊放擦炮。我拿出一個擦炮,點燃了它,趕緊扔進河裏,生怕炸到自己。過了一會兒,河裏炸出了水花,我突然異想天開,覺得炸魚應該沒問題。這樣的話,今天晚飯就有着落了。嘻嘻,說幹就幹,我一連點燃了好幾個擦炮,一起扔進水中,小河裏的水立刻像小噴泉一樣噴出來。再仔細一看,不僅魚沒炸到,卻把我身上弄溼了,但是我玩得還是很開心的。

晚上,媽媽煮了一大盤餃子,我迫不及待地蘸着醋,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就這樣,我愉快地度過了春節之夜。

傳統節日作文8

我的老家永康過春節有很多習俗,有趣極了。

大年三十白天,爺爺奶奶要準備祭祀天地的物品,有煮熟的豬頭、整雞、整鴨、縉雲糕、長壽麪、水果、雞蛋,所有這些祭品上面都要貼上紅紙,豬頭上還要插三根筷子,具體什麼原因我不清楚。擺好祭品後爺爺會點燃兩根蠟燭,在蠟燭前面拜上三個酒杯,然後開始祭祀。爺爺點燃一大把香,分給每人三根,然後爺爺倒酒,每倒一次,大家就拜三拜,一共要拜九拜。最後奶奶還要燒紙錢,祭祀活動就結束了。

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年夜飯,並給小孩發壓歲錢,當然還要看必不可少的春節聯歡晚會!晚會裏面有很多的相聲和小品都很幽默,我很喜歡。

初一的早上要吃雞蛋麪,每碗麪裏放的蛋的數量也有規定,每碗放兩個雞蛋和六個鵪鶉蛋。

接下來,我們一家人要出發去山上的廟裏燒香,爺爺扛着兩根有大人這麼高的香燭,可威風了。這是一個村裏的小廟,裏面的菩薩是大約三十年前我的太外公(也就是我爸爸的外公)塑的。塑好菩薩的形狀後,再用各種油彩畫菩薩的臉面、手腳和衣服。太外公是當地小有名氣的畫家,還會畫門神和祠堂裏面的壁畫。

最後,初二到十四,要到親戚家去拜年。這就是永康的春節習俗。

傳統節日作文9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爲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春節到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

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然後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裏張貼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爲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爲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

標籤:精選 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