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哲理

有關人生哲理作文彙編六篇

哲理2.65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生哲理作文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人生哲理作文彙編六篇

人生哲理作文 篇1

正如畢達哥拉斯所說:“數學統治着宇宙。”其實,那道道數學題中正蘊含着種種人生哲理。

同一平面內的平行線,好像兩個世界,間隔了一道無限的溝壑,又恍如魔方的兩面,魔法般永不相接。那會是光明與陰影還是善良與邪惡?總之構成了兩個絕對對立的存在。不知爲何,倘若又斜生出一條細長的線,便構成了三線八角:對頂角、同位角、內錯角等等。兩兩相對,承接了某種奇妙的關係。讓我不禁聯想到我與我的學習夥伴——分明是競爭對手,卻擁有超越—切的友誼……

每個人在世界的範圍內都近似於—個小小的點,但幾個細微的點就可以擴充爲—個幾何體,增大數倍的體積與能量。無論你身處何方,都要手握—條條線,將自己與他人連成—個整體,立足於這個世界之中。“個人如果單靠自己,如果置身於集體之外,如果置身於團結民衆的思想範圍之外,就會—無所用。”高爾基這樣告訴我們。我相信,小小的點掌握了幾何體的位置關係,就可以擁有它的力量。世界是—個大的整體,就看你向哪裏進發。

茫茫世界,人的一生好比一個座標系。無論是點、面、線、體,都在其中。每個點總有自己的有序對數,它代表了你的唯一。人的目標是什麼?就是尋找專屬於自己的有序對數,去開拓自己的精彩!

數學的人生,人生的數學,我盡情體驗其中的奧祕與美麗!

人生哲理作文 篇2

只要彎一次腰

歌德的(敘事謠曲)中有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次,耶穌帶着他的門徒彼得出門遠行,在路上發現了一塊破爛的馬蹄鐵,耶穌就讓彼得揀起來,不料彼得懶得彎腰,假裝沒有聽見。耶穌沒說什麼,自己彎腰揀起馬蹄鐵,用它在鐵匠那裏換了幾文錢,並用這些錢買了十幾顆櫻桃。出了城,兩人繼續向前走,沿途都是茫茫的荒野,看不到人煙,也找不到水源。耶穌猜到彼得渴得厲害,就故意弄掉一顆櫻桃。彼得一見,趕緊撿起來吃掉。耶穌邊走邊掉,彼得也就狼狽地彎了十七八次腰。於是耶穌笑着對他說:“要是你剛纔彎一次腰,就不會在後來沒完沒了地彎腰。小事不幹,就將在更多的事上操勞。”

看了這個故事,人們大多哈哈一笑。可事實上,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太多像彼得那樣的人。

人生哲理作文 篇3

永遠不要說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這類的話,這會讓你有一種閱人無數的風塵感(大意)。而根據我自己的理解,那些好像對男人極端失望的女人,其實骨子裏對男人都充滿渴望。這股怨氣,不過是心願未遂之後的詆譭罷了。

這世界上有多少好男人就有多少好女人,有爲男人心碎的女人就有爲女人斷腸的男人,只不過女性更喜歡關注情感問題,更看重情感上的宣泄,而男人更擅長沉默和隱藏罷了。之所以女性的情感問題容易引起共鳴,更值得別人同情,這也是被我們女性的心理特徵和生理上的弱勢而決定。但罵男人從來都解決不了問題,我們應該學會的是,當我們不能左右環境的時候,我們能如何去適應和對抗。

情感問題是複雜的,好與壞更是相對而存在。如果一個男人在20年的時間裏對你體貼入微,在21年的時候卻打算離你而去了,你就能說這20年全都是假的是毫無疑義的存在,他對你的好就能夠在你生命中迅速抹去不留一點痕跡嗎?你一定就要在他離去後恨他,怨他,覺得他毀掉了你的人生?或者有一個男人愛了你10年,10年後他說自己不愛你了,你就覺得他欠了你的,難道愛情是種法定義務而不是自由的嗎?他不愛你就和你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他一定需要揹負道德的譴責嗎?

很多女人的傾訴和哀怨中都忽略了一個問題:對情感的依賴和忠誠不等於面對挫折時候的軟弱。有時候女性的情感故事之所以帶有太多眼淚,女性的情感挫折之所以能夠顛覆她們的人生,就是因爲很多人都將這兩者混淆了起來。並不是因爲多麼的重視感情或者深愛自己的丈夫,而是擔心害怕一個人面對世界,寧肯抱着殘缺的婚姻或者戀情不放。就是因爲忘記了承擔自己對自己的責任,所以經常男人一撒手女人就失重。其實,除了我們應該反對的婚外情中的欺騙和隱瞞,那些坦白的變心和要求結束感情都是一種個體的自由,都值得支援。這個自由無論男人和女人都有,更是一種法律賦予的權利,那麼在這個個體自由逐漸得到重視的社會中,還有什麼理由只要男人或者女人要求離婚就立馬變得十惡不赦呢?

變心也是一種權利,而且是一個人無法控制的最原始的權利了。儘管無奈,儘管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婚姻天長地久,自己的情感永遠不需要經歷心碎的離別,但我們依然應該面對這樣的現實。幸福是不能保鮮的,它只存在於這一刻,在你每一天的心情和感受中,你無法確定明天會有什麼,你能夠決定的,是當明天是一團未知的時候,你能不能笑得無憂無慮。

每個人的幸福都有一道疤。完美無缺的幸福從來都不存在。人總要嘗過辛酸苦辣之後才知道平淡原來是最美的味道,幸福和不幸互相輝映。即使有了離散,有了變心,有了拋棄,這個世界依然有值得我們去微笑的東西。那就是內心的安靜、堅強和信仰。

心若如琉璃,蒙了塵也是琉璃,只要一把拂塵掃到,就會重新綻放光彩;心若如頑石,鎏了金也是頑石,只要一把大火淬過,馬上就原形畢露。

我們累積人生智慧,我們努力讀書、沉思、感悟,這些都是爲了什麼,絕不僅僅只是爲了一個男人,男人只是這些東西的副產品,因爲當我們更豐富和圓滿,我們就能夠贏得更多人的尊敬和愛。我們的終極目的是讓自己只有一次的生命變得更加具有價值,以自己不同的方式來體驗人生。

你問我是怎樣防患於未然,我想說,不防纔是真正的防。有技巧的經營婚姻,儘可能的把握兩個人在婚姻中的情感需求和走向,這和整天擔心對方會拋棄自己,以至於過分追求形式上的東西,動輒就患得患失的杞人憂天完全不同。如果世間本就沒有永遠,那麼在我們害怕的可能會出現的糟糕的結果到來之前,我們何不享受這一刻的安寧呢?生命對於我們都已經是一種向着死亡的倒退了,得到一些就是一些,能把握多少就是多少。其餘的,交給時間去解釋好了。

可能到了我這個年紀,看得越多,越從容;瞭解越多,越溫和。但我想說,別人的人生沒有什麼參考價值,所以我從來不用自己的人生做例子來講解什麼,我是普通人,我不是家庭婚姻的楷模,我所經歷和承受痛苦不比普通人更多,也不比普通人更少,我也是在不斷的解答和回覆大家的回覆之中,逐漸獲得了成長和堅強的機會。所以我總說,我才應該是感恩的那一個。

人生哲理作文 篇4

時間飛逝,斗轉星移。轉眼間新一屆的莘莘學子告別家鄉,一路勞碌奔波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開始他們大學四年的奮鬥。我很榮欣能夠成爲迎接他們的一員,我想他們的單純,好奇心,興奮一點都不會遜色於我們當初。

回想自己剛入大學那段日子,恍若昨日發生,歷歷在目,沒想到轉眼自己就步入大三忙碌的生活中,開始了最後的衝刺。

回望那時,在老師面前立下的志言,看看現在“儲庫”中“米糧”卻少得可憐,連所剩無幾的一點壓低的“口糧”也被消耗殆盡,偌大的空間連一粒沙石都難再找到,外表光鮮亮麗,卻只是空有一身皮囊。真要實戰演練了卻是“狗肉包子上不了檯面”,在別人眼裏自己是才學淵博,博古通今,什麼都懂,然而,他們卻全然不知,自己就是一個天生“演員”的料,永遠都是“虛僞”的將最耀眼的一面展現給他們。

其實自己也就是一個學而不精,博愛不專的”庸才“而已。

曾經不堪重負,總是想方設法的去擺脫這些無謂的壓力,每每想去減少一分卻總是加重三分,沉重的包袱讓自己舉步維艱,每走一步都是艱難無比,雙腳深深地陷入泥沼中,拼命去呼救,掙扎,路邊的過客卻總是冷冷地看一眼便揚長而去,好不容易看到曙光,卻又是匆匆的現身隨後與那些顧客一起消失在路的盡頭。

那時的自己,憤怒,感慨,無奈,傷心,失望,絕望幾乎填滿了自己身體上的每個器官,每個細胞。因此,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成了自己發泄情緒的犧牲品,對他們我也是萬分同情,但回想自己落魄無助時看不倒什麼溫情,對他們的也就安慰着”順理成章“了。

如今,恍然大悟那些匆匆的過客並不是冷眼相待,不得不感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啊!沒想到他們的演技似已達到“登峯造極”的地步,從他們的表情上已看不出任何破綻與絲毫的“僞裝”,從他們的身上以徹底推翻了“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句“真理”,他們雖然消失在自己的眼前,卻早已結隊而行繞到了後面來看察自己最後會怎麼擺脫泥沼的陷阱,我想如果我真的在那裏窒息他們會毫不猶豫的伸出援手,但是,換來的代價卻是永遠的失去他們對自己的期望與信任。

還好,在消極的情緒充蝕了身體的大部分器官,唯有一處地方還保持着清潔,就是唯一露在路面上的“可憐的小黑點”,告訴自己隨手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待自己奮力的爬出來,已渾身無力踉踉蹌蹌的踏上歸路,那裏還注意身後到底有多少眼睛注視着自己,但是唯一肯定的是他們當時的表情是怎樣的?如果追溯到那狼狽的自己肯定會認爲他們是“幸災樂禍”。

現在會讓自己的“儲庫”中難見一粒沙石,是因爲曾經總是將換來的“糧錢”大把的花費在外表的裝飾上,最後也只是“虛有其表”“金絮其外而敗絮其中”,虛幻的“海市蜃樓”罷了,真到“天災來襲,ren禍來攻”時,摧毀它也只不過是一朝一夕的事,也許他們根本就不費出灰之力就能使其頃刻間化爲廢墟。

如今的社會就是一個大熔爐,若是堅硬無比說不定終有一天會修成正果,若脆弱不堪,就算溫度再低也終將化爲虛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生哲理作文 篇5

我們幾乎每一個人,總有可能會一段坎坷的經歷,對誰來說,應該都是如此的.其實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中,有許多的記憶都是在坎坷中產生的,它們旺旺是經典無比的,以至於許久過去了,我們還不忍心把它拋棄.我覺得回憶是一個過程,就想看看那一瞬間,自己是如何從那些艱苦的歲月裏走出來的,擁有了一片海闊天空.儘管坎坷是一種困境,可是我們用心去體會,化就成了苦難.由此觀出,困境和苦難是完全不同的.人生是由許多個微觀元素組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內心的認識,也就是一種人生意識.人生意識高的人,無論怎麼說總是會把苦難看作人生的成長,或者是心靈的蛻變.

我們實在應該學會看待困境.困難之所以讓我們難以忘懷,其中有着它本來的意義,任何的生命,喧囂的,還是寧靜的,沒有經過苦難的磨練,是始終無法成長的.只看到每天不一樣的變化,那是必定的生理變化.

其實誰都想擁有一帆風順的生命,不過那似乎太過於平淡了.生活之中我們講究平淡,需要在一片滄海之中,慢慢的尋尋覓覓,直到發現了什麼樣的位置,最適合自己靈魂的`棲息所,最容易聽到心裏最真切的聲音.那是心靈的平淡,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平淡的,平淡是需要對人生,有一定的認識,悟性.也只有經過苦難的人,才能意識到平淡的韻味,那樣的生活如同品茶一樣,就是一種道.

生命往往是需要品茶的,只有學會品茶的人,生命纔會與其他的人完全不同,光說悟性,就要高了許多.品茶,品的是茶的芬芳,生活,活的是其中的韻味.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認爲茶是用來品的,還有些人認爲茶無所非咖啡類的飲品,是生活的一種享受.我覺得茶跟咖啡不同,茶除了是一種藝術,還是一種道;咖啡就只是一種藝術.善於爲道而思考的人,喝茶總要講究速度,不是很快,而是很慢.我就喜歡喝茶,我總慢慢的喝,我所要的是茶水過後一股清韻的幽香.我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茶像人生,是需要細細的品的.

我們的生命總有過度的時候,過度的時期常有孤獨相伴.害怕孤獨的人,總是逃避這一時期,認爲所有的苦難都經歷了,人生真的是很悲劇.有的人看待人生,不把主觀的思想放在主要位置,他們相信一切皆有宿命.既是你的苦難,命運自有他的安排.這世界裏的一切,只要是存在了的,總有存在的理由.

要知道這種想法是富有哲學範疇的,哲學是一種思想,融入人生就變成一種態度.哲學的人生不簡單,要哲學的生活,其實也很簡單,只要你把一切看似平常,就是哲學.哲學來源於生活,我相信沒有生活的哲學是毫無光澤的,黯然失色的.沒有任何的哲學家不是從生活裏走出來的,而且也都是經歷了苦難的折磨,發現生活其實是一種道理,一種思想;也是一種無形的道.

生活還很藝術,酷愛藝術而活下去的人,到了晚年就不會太淒涼.因爲會有一種理由認爲這一生,活得很值,無外乎生與死,我還看透了其餘的道理.人有所追求,有所不求,可求的東西不多,無非生命與真情.真情又包括了親情和愛情.

愛情會是對人的一生,產生巨大影響的因素.一般人的愛情很順暢,這些人其實是不懂得真正的愛情的.一對情侶整天摟摟抱抱,那不是愛情,只是相互利用.只有失戀的人才會懂得愛情是什麼,它就是在相互尋找的過程中,的一種嚮往.

爲情而困的人常把愛情看得比生命更重要,這很真實.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生命很重要,這樣的人除了看到生命的價值還意識到愛情的珍貴,一旦真愛上一個人就會好好的珍惜.

曾經有不少的朋友屢屢問我,陳老師,你爲什麼不結婚呢?就憑他的這句話,我就可以斷定他絕對沒有讀過,我所寫的中篇小說《粉墨涼半秋》.這裏面就寫了我的一次刻骨銘心的戀愛.其中還有兩次,一次是我的初戀,那還是我在上海美童公學讀書時的初戀女友,當然她現在早已回美國去了.是生是死只有天知道.至於我在進入勞改農場之前的那段,長達三年的那段羅曼史,更是令我心裏疼得慌.

要知道等我從勞改農場出來以後,我已經快到花甲之年了.再結婚我可真的一點想法都沒有了.

我現在的主攻方向們就是事業.事業是所有胸懷壯志人士的嚮往,不免一些人在青年時期爲了事業,而不得不放下兒女私情,這種人很值得我欽佩.我們欣賞一個人,實質上是在欣賞他的氣魄,一個人的氣魄,決定了他將來站在一個什麼樣的高度.這樣的人與失戀的人不完全不同,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他們也向往愛情,只是從某一定的角度來說他們意識到自己所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年輕人談戀愛只是簡單的相互利用,沒有多少會體會愛情的真諦.無論是爲事業奔波的人還是失戀的人在悟性上總比常人高出一等,這注定他們面對生命裏的虛虛無無,真真實實有着自己的見解.

愛情會成爲一個人磨練的平臺.沒有人會在其中做這些無聊的徘徊,我的許多朋友說失戀了就換,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頂多只是失戀的時候傷心一陣,過幾天又是活潑亂跳的.這種人沒有成功的前景,往往不能理解生命的意義.而善於在愛情的苦難裏徘徊的人往往是那些喜歡尋找自我的人.活着的並不一定是自己,有可能只是一個影子.真正的自我是埋藏於內心深處的,不用心的找無法找到.這樣的人從理念來說比常人高出許多等,一旦他們找到真正的自我註定將來與常人拉開很大的差距.常人站在山頂,他站在雲端.

苦難是一種磨練,對於善於利用的人來說還是一種修養.從中可以得到很多,如此一類的人看來生活和悟道一樣,需用心體會.實質上生活本質上就是一種道,每一個人有着獨特的道,參悟了也領略了也就是所謂的成功.許多的傑出人士就是這麼的走出來的,文學家就更不用說了.正是如此我們也才每時每刻都有些傑出的“家”.

其實什麼家都是一樣的,前期的生活充滿了苦難.社會之中也不乏沒有經歷苦難而成功的人,只能說他們很幸運.幸運並不是一種內涵,是一種特殊的機遇.在相同的平臺上,這些人遠比於經歷苦難而成功的人來說遜色了許多.沒有對生活生命的認識,或許也有,只是不怎麼深刻.一般有着影響力的人物都是對生命生活有着足夠深的認識,這就是苦難所賜予他們的,也是應該的.

生活可以無所謂,生命可以無所求.無所謂的生活極其樂觀,無所求的生命極其悲觀.樂觀與悲觀不能失調,一個完整的生命,二者有着一定的比例.成功的生命,對樂觀和悲觀都不排斥,同時存在才使得生命如此的絢麗迷人.我們往往只是看到它的外表,有些時候還是悲觀佔上風,到了一天,他們認爲自己有足夠的能力讓自己樂觀,一切又恢復了原來的自然.

生命從出生到事業成功其實就是這樣的一個蛻變,然而蛻變了的人生更加有魅力,更富有生機.因爲他們知道,如此的經歷,什麼該追求,什麼不該追求,什麼該珍惜,什麼該放棄,已經是很清楚了.

人生哲理作文 篇6

我對面一間房間的門,被上了鎖,裏面鎖着的,是我所向往的。

放假在家的我,在門被上鎖的時候,曾感到傷心無比。待爸媽上班時,我時常會在家裏翻箱倒櫃,把一切我認爲可能有用的鑰匙都緊攥在手裏。收集完後,再滿懷憧憬地跑到那扇緊鎖的門前。我一把一把地去試,卻一次一次地失敗。當最後一絲希望也破滅時,我氣憤地跳起來,對着那扇門連踹幾腳出氣,但痛的還是我的腳。

屢屢失敗,使我對那扇門的渴望更加強烈。我拿着筆,捧着書,看着字,想着門。門已經把我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它的身上去了。怎樣才能開啟那把鎖?這個問題已不是一兩次縈繞在我心頭。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事,莫過於瞭解怎樣開啟心靈的鎖。”

於是我開始嘗試忘記門的存在,不去想它。我開始讀書,書中富有哲理的文字使我品嚐了一頓頓精神大餐。每當我無意間瞥見那扇門時,我總是提醒自己:我還有書爲伴,不必爲裏面的東西如此着迷,甚至朝思暮想。

過了一段時間,不知怎的,我感覺那把鎖正在一點一點地被開啟。這使我更有了信心,對那扇門上的鎖不理不睬。我發現,我離那扇門越疏遠,我的生活就越充實。

終於,我已不再在意那把鎖是否存在。我向爸媽打包票說,你們現在開了門,我也不會邁進去半步。

我終於開啟了那把鎖,不用鑰匙。